导读:本文包含了学生环境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学生,心理韧性,生活质量,教育环境感知
学生环境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曹磊磊[1](2019)在《医学生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教育环境感知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了解医学生的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和教育环境感知的关系。方法:以徐州医科大学为调查单位,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8个专业的1536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Wagnild-Young韧性心理量表(RS-14),教育环境评估表(DREEM),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结果:完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包括因变量:性别、年龄、年级(医学课程),BDI的得分是否大于等于14和STAI的状态焦虑或特质焦虑分值是否大于等于50。相比心理韧性水平很高的人,心理韧性水平低的个人生活质量评估分数也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王婷,王秀梅[2](2019)在《医学院学生对教育环境感知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邓迪教育环境量表(DREEM)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环境量表(JHLES)问卷调查学生对两所医学院学习环境的看法。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佳木斯大学学生完成DREEM和JHLES问卷调查,两所大学的分数对比通过非配对t检验完成。结果:两所大学获得的DREEM和JHLES总体得分无显着区别。DREEM表分数分析发现两所医学院学生在学习感知方面得分有差异,而其他领域无显着差异。JHLES在学术氛围、师资及导师方面揭示了显着的差异。结论:DREEM和JHLES的分数都显示了两所学校的相似结果。然而,一些分数较低的领域需要改进,特别是在学生的社会自我认知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李德志[3](2019)在《医学生的医学教育环境感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医学生的教育环境感知,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投入的状况以及与医学生的一般情况的关系;分析医学教育环境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为多渠道地提高医学生的学业成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辽宁省某高校的各专业各年级共随机抽取600余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教育环境量表(Dundee Read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中文版的学习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Student,UWES-S)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医学教育环境感知得分率为70.9%,学习投入得分率为55.7%,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率为71.5%;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干部担任情况,家庭月收入,学业成绩的学生在教育环境感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部分维度得分存在差异,P<0.05;医学教育环境感知与学习投入,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医学教育环境感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P均小于0.05;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医学教育环境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7.7%。结论:医学教育环境感知良好,学习投入尚可,学业自我效能感较好;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干部担任情况、家庭月收入和学业成绩对学生教育环境感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有显着影响;教育环境感知,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叁者两两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育环境感知和学习投入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服务等提高教育环境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学习投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1-01)
王慧[4](2018)在《对江苏省高职学生感知校内身体活动环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合我国的现状,对Q-SPACE问卷进行修订,采用修订了的Q-SPACE问卷计量江苏省高职学生感知校内身体活动环境,开发并验证了江苏省高职学生感知校内身体活动环境量表。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感知校内身体活动环境由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维度18条下位项目构成,该量表具有可被接受的信度和效度,可用来测量高职学生对学校身体活动环境的主观评价。(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24期)
许静[5](2018)在《基于学生感知的中学物理课堂环境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津市5个区的1691名中学生为被试,运用SPSS19.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学生感知的中学物理课堂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以及不同层次学生感知的中学物理课堂环境存在差异,物理成绩与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具有一定的相关.创建良好的中学物理课堂环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创设自主支持型课堂教学环境,提供知识运用的实际情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形成课堂动力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8年08期)
李智芹,廖虹,孟玲筠[6](2018)在《医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感知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一、二年级医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感知与英语自我效能感关系。结果表明:医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对其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基本满意。医学生英语课堂环境感知与其英语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医学生英语课堂环境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环境认识,对提升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01期)
徐梦佳[7](2017)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学习环境是中职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第一情境,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实施的具体场域。因此,中职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安排,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中职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本研究以环境行为学、现象描述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混合型研究方法,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行动观察的基础之上,形成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测量工具。本研究依托CVES项目资源,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开展调研,系统量化中职生所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的总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认为:第一,中职生所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结构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叁大维度,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生态体系。第二,中职生对当下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状况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但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性。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学习成绩等条件下的中职生群体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存在较大的差异。第叁,中职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其学习行为密切相关。根据分析结果,中职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一共可以解释其学习行为中64.1%的变异量。结合访谈发现,学习环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中职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第四,中职学校的课堂环境治理亟待加强。虽然许多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对课堂学习环境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割裂,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失谐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强调从全局性视角来协调课堂学习环境内部的叁大结构,实现中职课堂学习环境整体的和谐发展。创设具有职业性的教学情境,打造动态有序的学习模式,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及开展实践性的课堂活动,是改善中职课堂学习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11-01)
陈衍,徐梦佳,于海波[8](2017)在《高职院校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借鉴课堂学习环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我国东、中、西部32所高职院校的208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总体感知情况较好,但对物理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感知程度较低;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密切相关,课堂学习环境感知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行为也存在显着差异。建议高职院校加强课堂学习环境管理,平衡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理想的课堂学习环境来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以提高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7年19期)
李宇晨[9](2017)在《寄宿制中学生的学校环境感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寄宿制中学生对于学校环境的依赖程度十分高,而又极易对学生环境产生不良的感知。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够顺利的度过容易产生复杂情绪的青春期,培养出积极健康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仅依赖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更有赖于学校环境提供给学生本身的心理支持。而公立寄宿制完全中学该如何引导学生发展,提高其学校环境感知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研究学生学校环境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究干预学生学校环境感知的教育活动方法,不仅能丰富学校环境感知理论,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校环境感知度,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寄宿制学校生活。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西安中学及其托管下的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的1059名学生调查,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因素分析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寄宿制中学生的校园环境感知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借助行为干预的手段改善学生校园环境的感知,探究可供学校试行的团体干预活动。最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修订的《学校环境感知量表》以寄宿制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测量寄宿制中学生学校环境感知的量表;2、寄宿制中学生的学校环境感知并未在性别、周末居住方式、家庭居住状况、家庭居住地区四个水平上有显着性差异;3、寄宿制中学生的学校环境感知与学生年级存在显着负相关,即年级越高,学校环境感知的分数越低;寄宿制中学生的学校环境感知与毕业学校环境感知(硬件设施条件、师生互动)、家庭住宿条件均为显着正相关,即学生对这些方面越满意,学校环境感知的分数就会越高。4、寄宿制中学生的学校环境感知与心理健康测试总分成显着负相关,学生学校环境感知评分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总分越低。由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的提问方式为反向提问,评分标准为分数越高者即为心理问题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因此学校环境感知与心理健康测试总分的显着负相关可说明寄宿制中学生学校环境感知和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5、寄宿制中学生的学校环境感知分数可以负向预测心理健康测试分数。6、关于提升学生学校环境感知度的四次行为干预“体验式”教育活动:学生餐厅环境参与性感知、学生宿舍环境参与性感知、学生校纪校规参与性感知、学生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参与性感知均使得学生学校环境感知度在一段时期后有所提升,因此是有效地行为干预活动,可以作为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提升学生校园环境感知的教育方式。(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张蕊[10](2016)在《教师书面反馈的影响研究:中国外语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的作文修改及对反馈的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中国英语专业教师书面反馈对学生作文修改情况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英语教师书面反馈的焦点和反馈策略,报告了学生根据教师反馈修改作文的情况,调查了学生对于教师书面反馈的感知。本文的受试是中国华南地区一所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和他们的写作教师。通过跟踪这个教师写作课堂中的一次写作任务,本文收集了教师的书面反馈,学生根据教师反馈修改的作文,六个被选学生访谈等数据。其中,教师书面反馈和学生修改的作文是生态数据,学生访谈是基于研究问题而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师书面反馈详细而广泛,大多数为正文里的负面反馈。该教师的书面主要反馈焦点是语言形式而非内容。该教师采取的主要反馈策略是使用符号指出错误位置。该教师在文章结尾处使用简短的评语来强调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另外,该教师给每个同学的作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评分:作文字数,内容,语言,结构。该教师的书面反馈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作文修改。学生接受了大多数的教师反馈,包括形式反馈和内容反馈。学生在作文修改中使用了68%的负面反馈,其中有85%的反馈采取了使用符号指出错误位置。学生采访结果显示,学生们重视教师书面反馈,能理解大部分该教师的反馈,但是对于一些符号存在不解。虽然学生们认为教师应该更多地提供对作文内容的反馈而不是语言形式的反馈,学生修改后的作文中更多的修改了语言形式。学生们很感谢教师详细的反馈,并且认为不管是正面的积极反馈还是负面反馈,对他们修改作文帮助都很大,尽管有一些学生表示看到很多的负面反馈感到沮丧。采访的六个学生中有四个学生认为该教师给的分数符合他们的预期。总之,本文验证了教师书面反馈对于学生作文修改有积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对教师每一个书面反馈点的理解和应用,本文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教师应该提供意义明确的书面反馈,并一定要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反馈进行修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从书面反馈中获得收益,教师反馈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6-04-20)
学生环境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邓迪教育环境量表(DREEM)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环境量表(JHLES)问卷调查学生对两所医学院学习环境的看法。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佳木斯大学学生完成DREEM和JHLES问卷调查,两所大学的分数对比通过非配对t检验完成。结果:两所大学获得的DREEM和JHLES总体得分无显着区别。DREEM表分数分析发现两所医学院学生在学习感知方面得分有差异,而其他领域无显着差异。JHLES在学术氛围、师资及导师方面揭示了显着的差异。结论:DREEM和JHLES的分数都显示了两所学校的相似结果。然而,一些分数较低的领域需要改进,特别是在学生的社会自我认知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生环境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曹磊磊.医学生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教育环境感知的关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2].王婷,王秀梅.医学院学生对教育环境感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
[3].李德志.医学生的医学教育环境感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4].王慧.对江苏省高职学生感知校内身体活动环境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5].许静.基于学生感知的中学物理课堂环境现状调查研究[J].物理教师.2018
[6].李智芹,廖虹,孟玲筠.医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感知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
[7].徐梦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8].陈衍,徐梦佳,于海波.高职院校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
[9].李宇晨.寄宿制中学生的学校环境感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7
[10].张蕊.教师书面反馈的影响研究:中国外语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的作文修改及对反馈的感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