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理财产品,收益率,实证研究
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论文文献综述
周敏慧[1](2018)在《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百姓的投资理财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十多年的迅速发展,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以及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地增长,理财产品作为百姓投资理财的主要渠道,已在金融投资产品中获得不可取代的地位。研究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论是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还是对金融产品投资者都能起到重要帮助,并且对金融业监管机构起到参考作用。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代表对其定价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对理财相关理论从生产者角度、消费者角度和市场治理角度进行分类阐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其次对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并对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再次从经济理论层面上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微观变量和宏观经济指标对预期收益率产生显着影响的作用机制。然后,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作为实证理论依据,选取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数据等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重共线性检验、White异方差检验等方法,计算得到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上述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其中创新加入发行对象、销售时点、销售期、本金保障类型等微观变量,创新对宏观经济因素引入滞后项回归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委托期、销售期长短与预期收益率正相关,保本型理财产品定价显着低于非保本理财产品70个BP。在宏观影响因素方面,GDP、CPI、存贷款利率和Shibor利率、货币供应量、股票市场走势对理财产品定价均存在显着影响。最后根据实证模型的结果以及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政策情况,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及监管部门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刘璐[2](2016)在《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呈现出火热的态势。作为供给端的银行,由于面临着监管指标压力、利率市场化息差压力、同业竞争压力,被迫而主动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理财产品业务得到了重视。作为需求端的投资者,由于长期以来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乏善可陈,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风险适中、流动性适中、收益适中的新投资工具,迅速的被市场理解和接受。为了帮助银行正视理财产品现存的问题,未来更好的实现发展,同时为了帮助投资者走出对理财产品的认知误区和盲区,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本文对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及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与理财产品产生、创新和预期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接着对现状进行了发展程度、结构和分布特征、收益率特征、替代品比较、存在的问题等五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发现,监管政策对理财产品发展影响显着;理财产品市场增速放缓,城商行已成为发行主力;短期化、非保本、组合化是理财产品的新特征;当前收益率集中在3%-8%之间;互联网理财、大额存单、基金与理财产品存在替代效应;存在同质、理解偏误、服务素养低、披露不足、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接着,本文梳理了宏观和微观因素对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叁个模型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利率模型表明信贷资产类产品与贷款基准利率、债券和利率类理财产品和SHIBOR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关系,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能够及时充分的反映利率的变动;宏观因素模型表明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基准利率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为正向,货币供应量影响为负向,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收益率影响不显着;产品设计因素模型表明收益类型、发行银行类型、委托期限、委托起始金额、产品费用、风险性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正相关,发行对象负相关,计划募集金额和递增单位对收益率的影响不显着。最后,本文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为银行和投资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6-01)
张静[3](2016)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市场的风险集中体现在金融产品价格或收益率的波动上,波动性研究是微观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迅猛发展,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逐渐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当前,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信号,反映着金融体系乃至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本文选择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5种随机波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不同发行主体收益率序列的波动特征,并比较5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及其优劣。数据显示,不同发行主体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呈现差异化。第一,城商行的收益率波动水平高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但是波动的持续性并不强烈;第二,国有银行存在波动的非对称性,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并不存在;第叁,城商行理财产品市场风险大,收益率不存在风险补偿现象。实证研究表明,标准均值随机波动模型对城商行的拟合效果较好,厚尾均值随机波动模型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拟合效果较好。据此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理财产品市场监管,防控银行体系风险;银行应自身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避免银行间产品的同质化,形成比较优势;投资者应培养理性理财理念,审慎选择符合自身承受能力、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5-28)
张静,张旭[4](2016)在《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性是影响投资者选择的关键因素。文中以招商银行招银进宝之鼎鼎成金系列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叁类SV模型对其收益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V模型可以用来刻画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序列的波动特征,并且相对于标准SV模型以及SV-杠杆模型,SV-T模型有更显着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6年03期)
毛宇舟[5](2015)在《外币理财发行升温 收益率短期恐难超人民币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人民币贬值,外币理财产品逐渐回到了投资者的视野当中,虽然近些年来,人民币的强势地位以及人民币理财产品较高的收益率使得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正在逐年减少,但是对于一部分投资者来说,外币理财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收益上来看,近段时间不(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5-08-18)
王庆[6](2015)在《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经济增长与国民总体收入提高,人们对财富管理需求也迅速增长,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也使其成为最受大众信赖的理财工具之一。而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银行理财产品不仅能增加银行的收入、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有效避免监管,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比例,提高盈利能力,积极转型,力争在理财市场占得先机。但国内大部分居民甚至银行从业人员对理财产品的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缺乏了解,这将限制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探讨和研究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的因素。文章首先对相关的外国个人理财经典理论以及近期国内有关研究做了梳理,回顾2004年至今国内理财市场的发展,基于投资者及商业银行本身两个角度分析理财产品的供需动因。然后分别从理财产品自身设计以及宏观经济两个方面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随后在实证部分,本文搜集筛选五家国有银行、叁家股份制银行、叁家城市商业银行近叁年共360款理财产品数据进行整理,以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股价指数、居民储蓄存款、货币供给量五个解释变量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在以上选取论证因素中利率水平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程度最大,股价指数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无显着性相关。最后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银行理财市场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商业银行角度进行了总结,并尝试给出了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5-06-01)
徐晶梦[7](2015)在《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商业银行间竞争的不断加剧,推动了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情况的好坏与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是息息相关的,而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就是银行制定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进行简单描述,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分类和人民币理财产品案例分析等方面。其次以微观结合宏观的视角,较全面地分析了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期限、起购金额、保本情况、收益方式、银行的信用级别、基础资产的收益、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经济发展水平等9个因素。第叁运用Eviews8.0计量软件对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2007年至2014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汉口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德阳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北京农商行等29家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数据作为样本。由于搜集的影响因素数据不同,期限、起购金额、保本情况、收益方式、银行的信用级别、基础资产的收益等6个因素的相关数据是按照每一只理财产品进行统计得出的;而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经济发展水平搜集的是年度数据。因此在进行建模时,分别将期限、起购金额、保本情况、收益方式、银行的信用级别、基础资产的收益等6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预期收益率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截面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除银行的信用级别与假设结论不一致外,其他因素均达到预期结果;将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经济发展水平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对产品预期收益率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除银行的信用级别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初始假设相反外,其他因素均与预期结果一致。即最终结果是期限、起购金额、基础资产收益、同业拆借利率、发行银行的信用级别都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正相关;而经济发展水平、存款利率与预期收益率负相关;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低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固定收益型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则低于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最后对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为商业银行提供制定产品收益率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5-05-19)
邵利军[8](2015)在《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兴起,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最近几年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居民投资理财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投资工具。但是我国居民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和实践经验远远不够,尤其是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问题缺乏了解,这严重制约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投资和投资者个人财富的增加。因此,对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人民币进行标价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数和各影响因素对收益率的作用机制。并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发行的从2008年至2014年委托期限为一年的理财产品的数据为依据,构建以实际收益率为因变量、通货膨胀率、上证指数、一年期存款利率、基础资产类型、商业银行类型、理财产品的业务模式和本金保证情况为自变量的计量分析模型,用描述性统计法和逐步回归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证指数的变化情况、通货膨胀率、投资的基础资产类型和本金保证情况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而商业银行的类型和业务模式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不显着。在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投资者、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叁个角度提出相关的投资建议以及监管策略和投资建议,认为投资者在选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虑商业银的理财能力、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基础资产类型;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理财产品市场的统计信息、体系、规范理财产品市场和加大对理财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和客户服务机制,完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和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4-20)
赵云飞[9](2015)在《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财富增加、投资意识增强,理财产品获得了爆炸式的高速增长。本文首先回顾了已有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然后概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并通过一款样例具体介绍了理财产品。之后探讨产品设计因素以及利率和利率市场化、通货膨胀、汇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发展速度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机制,并以2012年-2013年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模型实证分析,探讨了产品设计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作用。文章最后为商业银行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建议。本文首先以2012年-2013年商业银行发行的5600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为样本,构建产品设计因素模型。结果表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发行银行、期限、收益方式、银行提前终止、委托起始金额、递增单位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发行银行、期限、收益方式、银行提前终止对产品实际收益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显着高于规模大的商业银行;期限越长,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浮动收益类型产品收益率整体上高于固定类型产品收益率;银行拥有提前终止权利需要给予投资者一定的风险补偿。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保本比例、购买渠道、投资者提前终止、发行对象、产品费用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保本比例、购买渠道、投资者提前终止对实际收益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较高的保本比例将会显着降低理财产品收益率;购买渠道单一、传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投资者拥有提前终止权利将会显着降低产品收益率。其次,本文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各月月初发行的理财产品为样本,选取理财产品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月度数据,构建宏观经济因素模型。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利率市场化因素、通货膨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货币供应量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经济发展速度关系不显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助于提高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投资者需要更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抵御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降低了理财产品收益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04-01)
王雪[10](2015)在《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银行业的不断扩张发展,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了很大的挤压,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银行必须积极拓宽自己的经营范围,寻找其他的利润来源,理财产品市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目前,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商业银行还是投资者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以往对于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主要选取的指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期限、挂钩资产、投资方向、认购金额等等。笔者尝试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资产状况、盈利状况和资金需求状况来分析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选取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作为自变量。本文选取12家上市银行从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发行的全部理财产品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显着负相关,不良贷款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显着正相关,存贷比与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相关性不显着。据此,笔者提出建议: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该适当关注发行银行的自身状况,更加理性地投资;对于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而言,应该综合考虑理财产品的各项状况进行合理地定价;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在对理财产品市场进行监管时,应当将商业银行自身的情况纳入监管范围,防止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扩大整个理财市场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1)
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呈现出火热的态势。作为供给端的银行,由于面临着监管指标压力、利率市场化息差压力、同业竞争压力,被迫而主动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理财产品业务得到了重视。作为需求端的投资者,由于长期以来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乏善可陈,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风险适中、流动性适中、收益适中的新投资工具,迅速的被市场理解和接受。为了帮助银行正视理财产品现存的问题,未来更好的实现发展,同时为了帮助投资者走出对理财产品的认知误区和盲区,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本文对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及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与理财产品产生、创新和预期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接着对现状进行了发展程度、结构和分布特征、收益率特征、替代品比较、存在的问题等五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发现,监管政策对理财产品发展影响显着;理财产品市场增速放缓,城商行已成为发行主力;短期化、非保本、组合化是理财产品的新特征;当前收益率集中在3%-8%之间;互联网理财、大额存单、基金与理财产品存在替代效应;存在同质、理解偏误、服务素养低、披露不足、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接着,本文梳理了宏观和微观因素对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叁个模型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利率模型表明信贷资产类产品与贷款基准利率、债券和利率类理财产品和SHIBOR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关系,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能够及时充分的反映利率的变动;宏观因素模型表明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基准利率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为正向,货币供应量影响为负向,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收益率影响不显着;产品设计因素模型表明收益类型、发行银行类型、委托期限、委托起始金额、产品费用、风险性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正相关,发行对象负相关,计划募集金额和递增单位对收益率的影响不显着。最后,本文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为银行和投资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论文参考文献
[1].周敏慧.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研究[D].厦门大学.2018
[2].刘璐.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6
[3].张静.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的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6
[4].张静,张旭.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
[5].毛宇舟.外币理财发行升温收益率短期恐难超人民币产品[N].证券日报.2015
[6].王庆.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7].徐晶梦.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
[8].邵利军.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5
[9].赵云飞.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10].王雪.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