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校本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校本环境,卓越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校本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王桂婵,毕经迎,江丽明[1](2019)在《校本环境下卓越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实现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校本环境现状,提出了校本环境下中技卓越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从自我研修、校本研修、任务磨练等方面探寻校本环境下卓越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期刊2019年06期)
陈卫兵[2](2016)在《论校本环境下培养新教师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力量,因此,学校要把握好新教师入职的契机,对新教师进行职业引导。学校要把握新教师职业心理,塑造新教师专业成长期望;抓住新教师成长心理,开发校本专业成长的路径;利用校本环境对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阐述,使新教师在内在期望与外在培养和激励的共同作用下,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校长》期刊2016年03期)
沈虹[3](2015)在《基于校本环境的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初、高中数学教材及教学要求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给数学教学由初中向高中的平稳过渡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入学阶段研读教材,从校本出发,注重教学中的各类衔接点,最终实现初、高中教学衔接.(本文来源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陈方[4](2012)在《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校本环境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目前,高校校本环境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师资力量问题、教师培训制度问题、教学评价问题以及教师群体文化问题。必须采取加强师资建设、强化培训制度、端正评价导向、建立健康的教师文化等措施促使问题消解。(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2年08期)
徐萍[5](2012)在《校本环境——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的外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绝对不会是一个自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规划、不断强化甚至需要强制发展的过程。作为学校有必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考试(综合版)》期刊2012年04期)
颜兹道[6](2009)在《适合中学生主体育德的校本环境构建与实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学生的“道德体验”、“成长感悟”入手,结合学校“创设校本环境,实施主体育德”的课题研究,探讨如何发挥校本环境功能、实施主体育德的理论依据、特点、原则和策略,寻找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学生感悟道德生活,体验道德情境,提升道德境界的内在规律。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一是建构校本环境,实施主体育德的概述;二是研究的理论依据;叁是发挥校本环境功能,实施主体育德的特点;四是发挥校本环境功能,实施主体育德的原则;五是发挥校本环境功能,实施主体育德策略;六是对研究的实践与反思。作者认为,以学生生活在其中的校本物质和文化环境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促进个体自主形成优良品德的途径是把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教育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道德认知的积极性、主动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体验,主动地去进行道德实践,提高主体道德意识和能力水平。(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9-01)
周速,王宇[7](2009)在《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解决理论性知识如何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也正在经历着由技术型培训向专家型教师培养转变、由统一的研修方式向多元的个性化研修方式转变、由教学研究者向教师研究者的转变。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主要采用专家讲座、参与式学习、师徒结对、小组合作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不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09年05期)
李新义[8](2009)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处于剧烈社会转型期的现代中国,学校制度变革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动力。然而,现实实践中的学校制度变革的相对滞后与低效状态,已构成我国学校变革的主要障碍与制约,并且成为学校教育深入发展的颈瓶,迫切需要从实践和理论层面上寻求解决学校制度建设的依据。本文以蚌埠二中为研究个案,在校本环境下,以中等学校教育的实践探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支点。全文首先探讨了基于校本环境下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内涵,随后,进一步阐述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紧接着,以蚌埠二中为研究案例,探讨了蚌埠二中学校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从宏观的社会转型与制度断裂,以及微观的中学改革和体制复制的双重视野进行了探讨,最后,以校本理论和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为比照,对应蚌埠二中的现实,提出了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和社会性管理制度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眼点,尤其是以蚌埠二中的实践探讨的学校——社区——家长共同体的建设,几乎涵括了学校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构建的“家长学校”和“体验社区”二元管理模式,在蚌埠二中的学校制度建设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当然,这也为整个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周速,王宇[9](2009)在《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五"期间我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主要采用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的形式。为了实施新课程的需要,集中培训的任务多数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由高等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期刊2009年Z1期)
屠菊红[10](2007)在《城市化进程中校本环境教育的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内核与过程取向城市化是一个大环境,而学校是一片小天地。生态校园建设正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多年来,我们建设了分湖百草园、永鼎环保园、环保长廊、绿色地球村、少儿山歌馆、红领巾"绿色森林"等校园景点,校园环境诗情画意,亭(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07年11期)
校本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力量,因此,学校要把握好新教师入职的契机,对新教师进行职业引导。学校要把握新教师职业心理,塑造新教师专业成长期望;抓住新教师成长心理,开发校本专业成长的路径;利用校本环境对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阐述,使新教师在内在期望与外在培养和激励的共同作用下,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校本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王桂婵,毕经迎,江丽明.校本环境下卓越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
[2].陈卫兵.论校本环境下培养新教师的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6
[3].沈虹.基于校本环境的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
[4].陈方.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校本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5].徐萍.校本环境——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的外推力[J].考试(综合版).2012
[6].颜兹道.适合中学生主体育德的校本环境构建与实践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7].周速,王宇.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09
[8].李新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合肥工业大学.2009
[9].周速,王宇.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2009
[10].屠菊红.城市化进程中校本环境教育的路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