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机制论文-应小萍,罗劲

社会心理机制论文-应小萍,罗劲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心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进式和渐进式创造,创新,革新,新颖性

社会心理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应小萍,罗劲[1](2019)在《创新与革新:心理机制及对社会心理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尤其进入当代社会以来,创新已成为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高度关注的最为基本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创新都同属于一种单一的类型。在现有的创新创造的分类方式中,最为基本、也最具普遍意义的分类方法是在激进式的原创性"创新"和渐进式的改进性"革新"之间所做的区分。近期开展的认知科学和社会心理研究从人类记忆、心理表征、认知要素、内外部动机、创新传播与创新从众等多种角度,揭示了"创新"与"革新"之间的差异及机制。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与两难选择——如社会变革中的"革命"与"改良"之争;管理、商业、以及制造业领域中的渐进式创新或革新与激进式创新的抉择;以及科学探索中的"从0到1"的原创与"从1到100"的改进型创新之分——提供了新的理解视角和解决路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文龙,叶一舵[2](2019)在《研究生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 905名硕士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探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研究生新生心理问题筛查率25.7%,其中强迫(21.2%)、人际关系敏感(11.4%)、抑郁(7.7%)和焦虑(6.8%)等症状较为突出;研究生新生领悟社会支持、生涯适应力与心理健康两两之间存在显着相关(P<0.01);生涯适应力在研究生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β=-0.21,P<0.001)。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增益机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加强人文关怀以提高研究生新生对可利用社会支持的感知,还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开展职业生涯活动以及生涯辅导等途径提升研究生新生的生涯适应力,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梦思,李志爱,范玲霞,周晓林,杨东[3](2019)在《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权衡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的研究已经考察了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的影响,但是所报告的结果却并不一致。基于双重认知控制理论,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权衡的影响(实验1)及其心理机制(实验2)。我们采用了Cyberball范式来操作社会排斥,并招募86名女性志愿者完成认知控制任务,同时记录脑电活动。具体来说,在实验1中,我们采用经典的AX-CPT任务来区分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结果发现,社会排斥会阻碍个体的主动性控制能力而促进反应性控制能力。具体表现为,与接纳个体相比,排斥个体的主动性控制指标(P3b和CNV波幅)更小,而反应性控制指标(N2波幅)则更大。更重要的是,在实验2中,我们设计和采用了Cued-flanker任务,并通过改变有效线索的呈现时间(目标刺激呈现前或后),进而操作了在这个任务中采用主动性控制的可能性及优势。结果发现,排斥个体削弱的主动性控制既与排斥后个体的能力不足有关,也与动机缺乏有关。总之,这些结果对于我们理解社会排斥与认知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以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社会排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郭彩霞[4](201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的心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心入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探讨入心入脑问题需要从心理层面切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入心入脑的心理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理性认知是入心入脑的前提,明确"是什么"是情感认同的基础;道德感动促进价值观的入心入脑,人在感动的同时也在认同和接纳价值观;道德移情促进价值观的入心入脑,道德情感往外物的投射过程也会激发主体的道德价值意识;道德实践积淀着道德价值观。(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时勘,郭慧丹[5](2019)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结项汇报会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论坛成功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庆典之际,由时勘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55)结项汇报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副校长杜鹏以及傅小兰、韩布新、苏彦捷、刘力、陈雪峰、田英杰、汪昕宇等专家出席了会议。本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时勘教授,科研团队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组成,该项目历时五年,于2018年12月31日顺利结项。为了促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特举办了此次论坛。首先,结项汇报会用了大半天时间,由19位专家(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时勘[6](2019)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先生百年之前的《建国方略》就构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梦想,这五年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国民大众的心理状况与此并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30)

葛芳玉[7](2019)在《基于心理认同视角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心理认同构建独立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对于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并促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心理认同视角,在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如何逐步深入,推动学生价值观知行合一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7期)

彭苏浩,陶丹,冷玥,邓慧华[8](2019)在《社会排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排斥损害个体基本的归属需要,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会造成严重影响。根据需要威胁时间模型,社会排斥后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可以分为叁个阶段。社交媒体的发展使社会排斥出现了新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近年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突显网络和默认网络等网络中的一些核心脑区都参与了社会排斥各阶段的情绪和认知加工过程。未来研究应以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为基础,以脑网络方法为手段,探索社会排斥神经机制,预测排斥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崔荣荣[9](2019)在《心理社会应激的运动干预机制:基于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负性生活事件为主的社会性应激源刺激会引起个体情绪与认知方面的动态变化。至于应激源先刺激情绪,还是先对作用于自身的刺激情境进行认知评价后做出应激反应,可能是由环境、教育、遗传等诸多因素所共同决定的。且在这个过程中,情绪与认知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决定着心理社会应激的发生发展及其水平的强弱。体育锻炼通过对情绪与认知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的积极影响,缓冲了心理社会应激水平故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鹏[10](2019)在《社交化媒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动力机制构建——基于“内隐理论”框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化媒介能够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动力机制构建。以内隐理论为框架,对社交化媒介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心理动力机制构建进行考察,能够从"普通人"视角重新阐释媒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心理动力机制的理论逻辑,并为认同心理的发生、实现提供相应的实践策略指引。(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9年06期)

社会心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 905名硕士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探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研究生新生心理问题筛查率25.7%,其中强迫(21.2%)、人际关系敏感(11.4%)、抑郁(7.7%)和焦虑(6.8%)等症状较为突出;研究生新生领悟社会支持、生涯适应力与心理健康两两之间存在显着相关(P<0.01);生涯适应力在研究生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β=-0.21,P<0.001)。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增益机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加强人文关怀以提高研究生新生对可利用社会支持的感知,还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开展职业生涯活动以及生涯辅导等途径提升研究生新生的生涯适应力,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心理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应小萍,罗劲.创新与革新:心理机制及对社会心理建设的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张文龙,叶一舵.研究生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徐梦思,李志爱,范玲霞,周晓林,杨东.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权衡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郭彩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的心理机制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

[5].时勘,郭慧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结项汇报会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论坛成功举办[J].管理评论.2019

[6].时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7].葛芳玉.基于心理认同视角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构建研究[J].福建茶叶.2019

[8].彭苏浩,陶丹,冷玥,邓慧华.社会排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9

[9].崔荣荣.心理社会应激的运动干预机制:基于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证据[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10].李鹏.社交化媒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动力机制构建——基于“内隐理论”框架的分析[J].新闻知识.2019

标签:;  ;  ;  ;  

社会心理机制论文-应小萍,罗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