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域论文-王昕怡

极化域论文-王昕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化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消除,空间域,极化信息处理

极化域论文文献综述

王昕怡[1](2019)在《空间域与极化域联合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商用也持续地推进。面对日益增长的频谱需求,有限的频谱资源面临严重的短缺,因此如何提高频谱效率成为5G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允许同一通信节点同时同频进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相较于传统的时分双工与频分双工,理论上可以实现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的倍增。全双工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强烈的自干扰的影响,其影响会导致信号无法正常接收,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自干扰消除是实现全双工通信的基础所在。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相位噪声加性高斯化的全双工极化自干扰消除研究”项目编号:61501050)。论文通过研究空间域与极化域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技术,利用空间域相关技术在数据速率性能方面的优势,结合信号的极化状态对相位噪声具有鲁棒性的特点,提出了两种基于空间域与极化域联合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算法,实现了不受相位噪声影响的自干扰消除,同时提高了数据速率。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梳理和总结了全双工通信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全双工的自干扰信号以及自干扰消除技术的分类及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各类自干扰消除技术的优缺点,论文指出空间域的自干扰消除技术与极化域的自干扰消除技术具有优势互补的特性。同时,论文介绍了极化信号处理技术中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论文的研究内容奠定理论基础。(2)在单发单收天线全双工系统中,针对空间域与极化域自干扰消除方式优势互补的特性,提出了基于空间隔离与极化域联合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算法。首先通过在传播域进行天线间及收发天线间的空间隔离消除部分自干扰,其次在接收端基带利用极化信息处理实现不受相位噪声影响的自干扰消除,最后通过极化匹配恢复期望信号。本算法综合考虑空间特性与极化特性的影响,对所提算法的自干扰消除量与数据速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空间域、极化域的自干扰消除方法,论文所提出的自干扰消除算法的自干扰消除性能均有提升。(3)在MIMO全双工系统中,空间域相关技术在数据速率性能方面的优势可以得到进一步利用,同时空间域与极化域结合的自干扰消除算法设计更为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MIMO与极化域联合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算法。接收信号到达接收端基带后,首先利用极化信息构建正交酉矩阵消除相位噪声的影响,其次利用信道信息与极化信息设计预编码矩阵消除自干扰,最后通过极化匹配恢复期望信号。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相比现有的空间域自干扰消除算法,本算法可以实现不受相位噪声影响的自干扰消除,且相比于现有的极化域自干扰消除算法可以实现数据速率的提升。本论文在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消除技术研究中,利用空间域与极化域自干扰消除方案优势互补的特性,实现了不受相位噪声影响的自干扰消除,同时提升了数据速率,为全双工中的自干扰消除探索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7)

陈广东,黄雨泽,王媛[2](2019)在《基于极化域波达因子的飞行器群内近距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飞行器群内近距定位,可改善飞行器群生存能力,飞行器群载电磁矢量传感器位置误差等因素造成了群内定位困难,根据机载缺损电磁矢量传感器姿态位置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飞行器群载传感器阵列全孔径导向矢量。根据信号时间、极化和空域相位延迟叁维数据结构关系,采用盲信号极化状态等参数的极化域波达因子探测法,保留传感器在机身中安装姿态和位置信息,计算电磁波空间谱,汇聚目标信息,实现飞行器群对短距多目标定位。对飞行器位置误差不敏感,解决短距目标极化参数随接收位置变化、交叉极化、增益/相位漂移和接收机位置误差问题。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有效。(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铮,韩宝玲[3](2019)在《一种空域-极化域联合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提高阵列对来波方向误差和极化参数误差的鲁棒性,提出一种空域-极化域联合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首先在每个干扰信号来波方向-极化角区间上重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然后在期望信号来波方向-极化角区间上估计其导向矢量,设计空域-极化域联合稳健波束加权。通过仿真实验可发现,所提算法对由来波方向角度误差和极化参数误差所引起的导向矢量失配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1期)

张晓凯,张邦宁,郭道省,王耀文[4](2018)在《基于改进斜投影算子的极化域通信抗干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通信中的抗干扰和干扰抑制问题,提出一种极化域通信抗干扰方法。在信号极化域利用斜投影极化滤波器,以克服传统的频域抗干扰技术的缺点。通过对斜投影滤波器的特点进行研究,在信号极化域设计多种干扰抑制和抗干扰技术,包括优化极化发射信号、非线性矢量变换的增广斜投影滤波器以及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以改进斜投影滤波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证明,与传统斜投影滤波器抗干扰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以及干扰抑制能力更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张远芳[5](2016)在《极化域—空域联合的参数估计和干扰抑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传统的标量阵列,极化阵列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信号的极化信息,进一步提高参数估计精度和干扰抑制性能。但目前对极化阵列信号处理的方法大多是传统标量阵列信号处理方法的直接搬移,并没有太多针对极化阵列特殊结构的研究,且大部分的工作是进一步研究提高极化矢量阵列信号处理性能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极化域-空域联合的参数估计和波束形成方法进行研究,并基于四元数模型充分利用极化阵元分量间的正交结构,研究高效低复杂度的参数估计和干扰抑制新方法,并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来加以验证。针对相干信号源的参数估计问题,基于四元数模型给出四元数空间平滑算法和四元数Toeplitz矩阵重构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四元数空间平滑算法和改进的四元数矢量重构算法,并给出两种算法实现解相干的推导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解相干算法具有更好的参数估计性能和更好的空间分辨率,且矢量矩阵重构算法不以损失阵列有效孔径为代价,与空间平滑算法相比,可以实现更多相干信号的参数估计。针对非相干信号源的参数估计问题,由于极化信息的引入,阵列信号处理的维数从纯空域转变到极化域-空域的联合处理,导致算法的计算量明显增加。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降维MUSIC算法,在充分应用极化域信息和空域信息的前提下,将极化信息和空域信息剥离,分别采用MUSIC算法得到DOA估计和极化参数估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算法的运算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极化域-空域联合的模值约束降维Root-MUSIC算法,先采用Root-MUSIC算法求出波达方向角,再根据模值约束条件建立优化函数,通过闭合式解求得极化参数。将该算法应用于极化均匀线阵和L型阵列,通过对计算量的对比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该算法的优越性能。针对极化域-空域联合滤波,介绍联合滤波的原理和滤波性能的分析,给出最大输出信干噪比的表达式。基于特征子空间的思想,提出四元数投影波束形成算法,并给出幅相误差、耦合误差和位置误差的建模;在理想情况和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分析该算法的滤波性能。仿真实验对比四元数投影波束形成算法和四元数MVDR算法在理想情况和误差情况下的滤波性能,表明四元数投影波束形成算法的滤波性能优于四元数MVDR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30)

袁小雨[6](2016)在《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无线电通过利用无线环境中频谱空洞来提升频谱利用率,其核心技术之一是频谱感知。经典的频谱感知算法基于信号的时频空域信息对频谱占用情况进行感知。信号的极化域特征也是可区分授权信号和噪声信号的有用信息之一。近年来,课题组研究了利用信号极化域信息的感知算法,为频谱感知技术开辟了新的维度。但实际场景存在两个问题:信道的不理想特性造成双极化天线对信号的接收有一定角度,进而减小天线接收到的能量;滤波器不理想或环境的影响使得噪声不服从理想的高斯分布,进而改变接收信号统计特性,即到达角和非理想噪声都会降低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性能。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依托于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专项《非正交极化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理论与技术》和北京邮电大学青年科研创新计划专项《TD-LTE系统中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极化频谱共享研究》,对存在到达角和非理想噪声场景下的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综述了频谱感知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总结归纳了经典的时、频、空域感知算法,介绍了经典极化学及极化信号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并且分析了现有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指出到达角和非理想噪声会使得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性能变差。(2)针对到达角降低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性能这一问题,对考虑到达角的极化域频谱感知进行了研究。建立感知模型的同时,分析了到达角对接收信号统计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仿真验证了到达角使得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性能恶化。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广义似然比检验(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GLRT)理论,推导出最优的考虑到达角的极化盲频谱感知算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证明,到达角存在时,新算法比与未考虑到达角的感知算法相比有7dB的性能优势。(3)针对非理想噪声降低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性能这一问题,研究了联合考虑到达角和非理想噪声的极化域频谱感知。该内容根据噪声的具体分布差异,分为了两部分进行研究。功率不平衡的高斯噪声假设下,论文分别提出了基于GLRT的和基于预白化的考虑到达角的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两种新算法以已有算法相比,分别有2dB和5dB的性能优势。非高斯噪声假设下,论文提出了非高斯噪声下考虑到达角的极化域盲感知算法,数值仿真证明噪声非高斯时,新算法与高斯白噪声假设下的算法相比有4dB性能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3-10)

戴幻尧,周波,莫翠琼,王建路,王正[7](2015)在《对雷达导引头的极化域电磁干扰机理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防空、反舰、空对空、空对地导弹普遍采用单脉冲雷达主动寻的制导方式,这种雷达精确制导武器严重威胁了机载平台、大型舰船以及地面等重要军事目标的安全。为了对抗这种威胁,将电子攻击和硬杀伤武器进行组合无疑是上策,但在升空平台和舰艇上对单脉冲跟踪制导雷达进行电子电磁干扰存在很多技术困难。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极化域电磁干扰的可行性,分析了其极化域电磁干扰机理、干扰条件和干扰方法,得到了目标回波和极化干扰共同作用下的定向误差曲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天线系统的几何形状以及反射面和辐射器不够完善、辐射器偏离反射器的焦点和绕射现象等,引起了交叉极化,天线罩对入射波的不均匀插入相位延迟和传输系数,增大了交叉极化水平,使得雷达精确制导武器易受极化域电磁干扰的影响,且干扰角误差可达到波束宽度的量级。交叉极化干扰技术亟须从理论研究进入实际装备阶段,应引起工业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5年10期)

刘玲,曾浩,刘陆军,董涛[8](2015)在《调零天线中的空域极化域联合抗干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期望信号功率较小情况下,强同频干扰容易造成系统灵敏度下降,比如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采用一个4阵元正交极化阵列,可以通过空域和极化域联合方式对干扰进行抑制。阵列参考阵元位于圆心,其余3个阵元均匀分布在圆周上。自适应滤波采用功率倒置准则下的LMS算法,该方法调整每个正交极化阵元权系数,使得阵列在干扰极化下等效的极化匹配因子接近为0,实现干扰抑制。算法无需信号空间信息,实现简单,同时使阵列自由度达到6,从而增加抗干扰个数。计算机仿真证明了4个阵元阵列可以有效抑制最多6个干扰,而且,通过极化域处理,即使干扰信号与期望信号入射角度相同,只要极化不同,也可以抑制干扰而保持对期望信号增益。(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曙泽[9](2015)在《基于空域和极化域的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干扰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辐射源雷达利用广播、通信、电视等民用发射信号对目标进行无源定位和跟踪,作为一种收发分离的双基/多基雷达,在抵抗现代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中具有明显优势,是当今雷达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数字电视信号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民用照射源,与外辐射源雷达的应用相结合,在实际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数字电视单频网的存在,直达波和回波通道中都包含有多个发射站的同频直达波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使得直达波通道中的直达波不“纯净”以及回波通道中的信干比较低,因此,本文通过对直达波通道使用空域滤波的方法获得较为“纯净”的直达波信号,对回波通道通过极化域滤波和频域的多通道NLMS对消算法来抑制回波通道的干扰,从而提高雷达系统在单频网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单频网的特点及其对雷达系统中信号处理方面的主要影响。第二章建立了整个信号处理系统的信号模型,将整个系统分成直达波通道和回波通道,进而将干扰抑制细分为直达波通道干扰抑制和回波通道干扰抑制。第叁章研究直达波通道干扰抑制的方法,主要通过DBF结合MUSIC算法滤除其它发射站的干扰,研究了一种改进的MUSIC算法,对相干信号源的DOA估计效果提升明显,同时研究了一种改进的采样矩阵求逆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且容易实现。第四章研究回波通道干扰抑制的方法,研究了极化域滤波技术和对接收系统的极化改造,研究了极化滤波的性能参数,仿真验证极化域滤波可以提高信干比,通过实测数据也验证了极化对消的作用。研究了基于双通道的NLMS自适应对消算法,通过实测数据表明对比传统的对消算法可以提高对消增益约10dB。第五章介绍了实验平台,基于FPGA实现了在Xilinx V6LX130T板卡上的数据光纤传输以及PCI-e接口到计算机硬盘的数据传输。通过外场的真实实验数据验证了整套系统功能良好,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李会勇,刘芳,王宇,樊勇,何子述[10](2014)在《极化域-空域联合的四元数APES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稳定的波束方向图、进一步提高极化敏感阵列的滤波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极化域-空域联合的四元数幅度相位估计(Q-APES,Quaternion-Amplitude and Phase EStimation)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首先,利用四元数信号模型很好的保持了两分量阵列各阵元输出信号分量之间固有的正交特性,使得该模型较传统的长矢量模型更适合于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然后,将纯空域的APES算法拓展到极化域-空域联合处理中,给出了Q-APES算法的理论推导和分析,得出了四元数最优滤波权向量,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文中算法的有效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强期望信号、低采样快拍数或是入射干扰信号与期望信号相干的情况下,文中算法都可以很好的实现极化域-空域联合自适应滤波。(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4年10期)

极化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飞行器群内近距定位,可改善飞行器群生存能力,飞行器群载电磁矢量传感器位置误差等因素造成了群内定位困难,根据机载缺损电磁矢量传感器姿态位置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飞行器群载传感器阵列全孔径导向矢量。根据信号时间、极化和空域相位延迟叁维数据结构关系,采用盲信号极化状态等参数的极化域波达因子探测法,保留传感器在机身中安装姿态和位置信息,计算电磁波空间谱,汇聚目标信息,实现飞行器群对短距多目标定位。对飞行器位置误差不敏感,解决短距目标极化参数随接收位置变化、交叉极化、增益/相位漂移和接收机位置误差问题。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化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昕怡.空间域与极化域联合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陈广东,黄雨泽,王媛.基于极化域波达因子的飞行器群内近距定位[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3].王铮,韩宝玲.一种空域-极化域联合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电光与控制.2019

[4].张晓凯,张邦宁,郭道省,王耀文.基于改进斜投影算子的极化域通信抗干扰技术[J].计算机工程.2018

[5].张远芳.极化域—空域联合的参数估计和干扰抑制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6].袁小雨.极化域频谱感知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

[7].戴幻尧,周波,莫翠琼,王建路,王正.对雷达导引头的极化域电磁干扰机理与仿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

[8].刘玲,曾浩,刘陆军,董涛.调零天线中的空域极化域联合抗干扰算法[J].重庆大学学报.2015

[9].张曙泽.基于空域和极化域的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干扰抑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10].李会勇,刘芳,王宇,樊勇,何子述.极化域-空域联合的四元数APES波束形成算法[J].信号处理.2014

标签:;  ;  ;  ;  

极化域论文-王昕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