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酰肼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位酰化反应,无机阴离子传感,硝基爆炸物传感,机理
酰肼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万克克[1](2019)在《基于酰肼分子的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合成、结构及化学传感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CPs)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单齿或多齿有机配体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通过配位反应构筑而成的。因其具有丰富多样的结构和在气体的储存与分离、磁性、催化和化学传感等性质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配位聚合物的发展过程中,多种合成方法不断地到开发。其中,作为一种便捷的合成方法,配体的原位生成反应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该方法的大量的配位聚合物材料不断被报道。而含有邻位羧基的芳香类有机配体与水合肼的原位酰化反应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合成了大量的基于配体的水热原位酰化反应配位聚合物材料,并研究了其合成条件、荧光、磁性、氮气吸附和碘吸附等方面的性质,但基于酰肼分子的配位聚合物的化学传感性能的研究从未涉及。基于之前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水热条件下,含有邻位羧基的有机酸配体和主族金属、过渡金属及稀土金属阳离子通过自组装合成一系列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以及酰肼超分子化合物,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分析、热失重分析、元素分析、PXRD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基本表征。此外,我们对其荧光性质、化学传感性能及其传感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今后酰肼类配位聚合物的性能开发提供了经验。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分层次介绍了配位聚合物的概念、发展状况、配体的原位生成反应、配位聚合物材料的主要应用以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创新之处和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了实验原理、测试仪器及实验药品和试剂。第叁章描述了通过水热原位酰化反应得到的化合物[Zn_2(apo)_2]?H_2O(1)[H_2(apo)=4,5-二氨基-1,2-二氢哒嗪-3,6-二醇]。化合物1的不对称单元通过“互锁”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的链之间通过金属中心与邻苯二甲酰肼分子之间的配位键形成二维层状结构。从合成工艺方面讨论了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如搅拌时间、反应体系的pH、反应温度及金属中心的种类。此外,我们研究了化合物1的荧光性质。基于化合物1具有较大的激发波长和相对较高的荧光寿命,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化合物1的稳定性和对硝基爆炸物和Cr_2O_7~(2-)定性和定量检测,并对化学传感的紫外-可见吸收机理进行了探究。此项工作是首例基于酰肼配位聚合物的化学传感性能的研究。第四章介绍了在水热条件下,通过草酸、H_4pda[H_4pda=4,4'-(2,2-二全氟丙烷基)-二邻苯二甲酸]和主族金属[MgCl_2?6H_2O和Pb(NO_3)_2]、过渡金属[CdCl_2?2.5H_2O、ZnCl_2、FeCl_3?6H_2O和Co(NO_3)_3?6H_2O]以及稀土金属[Er(NO_3)_3?6H_2O]阳离子合成出一系列双酰肼配位聚合物2-8:Mg(pbd)(H_2O)]·H_2O(2)、[Fe(pbd)(H_2O)]·H_2O(3)、[Zn(pbd)(H_2O)]·H_2O(4)、[Cd(pbd)(H_2O)]·H_2O(5)、[Pb(pbd)](6)、[Er_2(pbd)_2(ox)(H_2O)_2]?5H_2O(7)和[Co(pbd)(H_2O)]·H_2O(8)[H_2pdb=6,6'-(2,2-二全氟丙烷基)-二-(2,3-二氢-酞嗪-1,4-二酮)]。其中,由主族金属(Mg~(2+))和过渡金属中心(Fe~(3+)、Zn~(2+)、Cd~(2+)和Co~(2+))合成的化合物2-5和8是同构的。金属中心和H_2pdb相互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的链之间通过配位键作用延伸为二维单层结构的2-5和8。由主族金属中心(Pb~(2+))与pbd~(2-)合成出Pb_2O_8的叁维簇状配位聚合物材料,簇之间通过H_2pdb连接成叁维网络结构。由稀土金属中心(Er~(3+))与pbd~(2-)和草酸合成出具有二维双层结构的化合物7。研究发现该双层结构是由草酸作为连接“桥梁”将与化合物2-5和8同构的二维单层结构连接成二维双层孔道结构。本论文同样研究了化合物4、5、6和7的荧光性质,并对它们进行了稳定性和Cr_2O_7~(2-)的传感研究。同样地,我们对化学传感的紫外-可见吸收机理进行了研究。其中,化合物6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第五章介绍了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运用水热原位酰化反应合成出两例单酰肼四羧酸配位聚合物[Sr_2(Hdtba)(H_2O)](9)和[Ba_5(Hdtba)_2(H_2O)_4(ox)]?6H_2O?N_2H_4(10)[H_6dtba=5,5'-(1,4-二氧代-1,2,3,4-四氢酞嗪-6,7-二基)-二-(氧)二异酞酸]。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9和10具有叁维网络结构。对这两种化合物进行的荧光性质和化学传感硝基爆炸物的性能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其荧光传感的能量吸收竞争机理和能量转移机理。此外,利用Cr(NO_3)_3?6H_2O和草酸共同诱导H_4sdpa[H_4sdpa=4,4'-亚磺酰基二邻苯二甲酸]合成出1-D链状超分子结构化合物11[sdpd]?(H_2O)(11)[H_4sdpd=6,6'-磺酰基-二-(2,3-二氢-酞嗪-1,4-二酮)]。在此条件下,H_4sdpa与水合肼反应得到11,该化合物是H_4sdpd分子间环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该化合物具有蓝光发射行为。第六章是论文对本研究课题得出的结论,并对酰肼类配位聚合物今后的发展进行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悦阳,黄敬如,王文杰,王林,杨利[2](2018)在《碳酰肼和过碳酸钠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工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氯酸叁碳酰肼合锌(GTX)是一种大量使用的安全环保型高能起爆药,其母液中溶解有过量的碳酰肼和GTX起爆药,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母液中溶解的碳酰肼,运用容量滴定分析法和控制变量法研究了过碳酸钠(SPC)与碳酰肼(CHZ)的反应过程和影响因素,获得二者在80℃下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CHZ(0.1 mol·L~(-1))和SPC(0.15 mol·L~(-1))溶液的体积比为1∶4,反应时间不少于90 min时,CHZ的去除率可高达68%。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获得的反应时间与剩余CHZ浓度的数据进行一级动力学和二级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CHZ和SPC的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刘磊[3](2016)在《应用酰肼法探索蛋白质的化学全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的化学合成是有机化学研究中的一个有趣问题。怎样以更高的效率来合成更加复杂的蛋白质,为探索新反应与新方法提出了课题,也活跃了合成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蛋白质的化学合成能够帮助获取那些难以通过生物技术来制备的蛋白质,为研究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机制、开发蛋白多肽药物、以及探索人工合成生命体系等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我们课题组发现了蛋白酰肼连接反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蛋白质化学合成的新方法。运用新方法实现了核糖体蛋白Rp25S、翻译后修饰组蛋白(Histones)、多聚泛素(Polyubiquitins)、核酸聚合酶ASFV Pol X、光控T细胞趋化因子CCL5等蛋白质的全合成。这些化学合成的蛋白可以用晶体结构与生物活性实验来证明具有正确的叁维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期刊2016-09-25)
孙璇璇,陈叶鹏,胡刚[4](2016)在《用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定量分析丁酰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乙二胺和丙酮的缩合反应合成四氮杂大环配体及合成配合物入手,建立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并利用该化学振荡来定量分析检测丁酰肼。所涉及的振荡体系为H_2SO_4-KIO_3-[NiL](ClO_4)_2-MA-H_2O_2,其中,催化剂是四氮杂大环配合物[NiL](ClO_4)_2(见图(1)),L表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环杂十四-4,11-二烯,MA表示丙(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16-08-25)
叶巧燕[5](2016)在《多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结构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氢键或配位键自组装的超分子化学由于其结构多样性与可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酰肼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多个配位原子及形成氢键的活性位点,在主客体化学、磁化学、立体结构化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价值而成为热点之一。研究发现,对于单臂酰肼类化合物,其端基的结构修饰能有效影响其超分子自组装行为,进而达到调控其超分子结构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对双臂多酰肼类化合物展开研究,通过调节双臂间的连接基团以及端基官能团性质,探讨这类化合物的谱学性质以及在超分子自组装中的组装特点。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制备合成十二种双臂多酰肼类化合物,对其进行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并初步讨论分析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质的关系。此外,对化合物L3-SH进行了阴离子、金属离子的荧光检测研究,发现化合物L3-SH具有阴离子识别检测的功能,对氟离子的检测限达到uM数量级。2、对化合物L1-BH、L4-PH进行了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讨论,探讨参与结晶的溶剂分子形成氢键的能力对分子结构对称性以及超分子自组装中酰肼分子形成多重氢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化合物L1-SH的结晶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的导向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结晶方式与微观形貌。当溶剂为乙醇时,化合物结晶出现对称性破缺现象,且具有很强的漫反射圆二色性。3、对端基均为苯甲酰肼的化合物L2-BH与L4-BH进行了过渡金属离子参与的配位自组装研究,合成得到了具有十二核管状结构的[Cu12(L2-BH)6]晶体,以及L4-BH-Cu和L4-BH-Zn金属有机凝胶。对[Cu12(L2-BH)6]晶体进行了 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变温磁化率等测试,发现该配合物在低温下具有铁磁性质。对L4-BH-Cu和L4-BH-Zn金属有机凝胶进行了胶凝条件的摸索以及红外光谱、荧光测试、动态流变、AFM等表征,初步讨论了端基结构修饰以及金属离子的异同对该系列凝胶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刘艳红[6](2016)在《酰肼类化学发光物质的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酰肼类衍生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化学发光试剂,常被应用于医药、生物活性、食品、环境样品中的痕量检测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灵敏度,设计和合成邻苯二甲酰肼类衍生物已经吸引了很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理论计算方面来研究酰肼类衍生物结构参数和电子光谱之间的性质,模拟出具有更高化学发光灵敏度的酰肼衍生物,且进一步拓宽该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运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酰肼类物质的结构参数和分子电子性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主要通过理论计算方法对鲁米诺、5-氨基-4-巯基邻苯二甲酰肼及其衍生物在不同溶液中进行几何构型优化。主要目的是寻找一个特定的参数和化学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设计高的化学发光物质提供帮助。对分子键长、二面角、前线轨道能量以及化学发光强度值的分析表明,在分子轨道能隙差和化学发光强度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随后,我们依靠此线性关系设计了一系列的酰肼衍生物,一些分子被认为是优良的化学发光试剂。2.在密度泛函B3LYP/6-311G(d,p)的理论水平上,优化了2-(1?-芘)-[6,7-d]噻唑-6,7-二氢-5,8-酞嗪二酮与水的分子数之比为1:1~1:5的一系列水合物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在优化后一系列的水合物分子结构中,由于存在C=O,N—H官能团,使得2-(1?-芘)-[6,7-d]噻唑-6,7-二氢-5,8-酞嗪二酮和水之间有很强的氢键相互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水合物的相对能量和结合能,确定了形成氢键后最稳定的水合物结构。然后我们对几何构型的变化、电荷分布、形成氢键后前线轨道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几何构型的改变、电荷分布的变化,使得酰肼环羰基上的氧和氮原子的电子密度增加,氢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在实验上,已经合成的邻苯二甲酰肼以及它的衍生物被证明有着强的化学发光强度。近几年来,大量化合物的pKa值通过理论计算方法被预测,已经被证实它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在计算化学领域,邻苯二甲酰肼物质却很少被关注。本文中,在密度泛函B3LYP/6-311++G(d,p),B3PW91/6-311++G(d,p)和重头算HF/6-311++G(d,p)的叁种理论水平上对邻苯二甲酰肼及其衍生物的pKa值进行了计算。随后,分析了结构参数、自然键轨道、化学发光强度与pKa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对pKa1值得影响稍大(0.25-6.99),对pKa2值的影响较小(16.66-21.11)。较高的pKa2值表明邻苯二甲酰肼类物质第二步解离需要更强的碱性环境。这些结果可被用来预测该类衍生物化学发光反应的实验条件。(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刘(氵凾),李学臣[7](2014)在《通过基于多肽酰肼的化学连接反应合成高张力环状四肽》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磊课题组采用其发展的基于多肽酰肼的化学连接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高张力环状四肽分子.多肽酰肼在温和氧化条件下活化为多肽酰基迭氮中间体,随后与4-巯基苯乙酸形成硫酯,进而经由分子内天然化学连接反应得到环状四肽.通过后续的自由基脱硫反应,可得到连接位点为丙氨酸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周敏,米娟,刘彩云,王树伦,马永钧[8](2012)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化学发光法测定蔬菜中的马来酰肼》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酰肼对高良姜素-高锰酸钾-多聚磷酸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据此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建立测定蔬菜中马来酰肼含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以马来酰肼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热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酰肼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此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成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固相萃取后进行发光检测。在最优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与马来酰肼的质量浓度在5.0×10-5~3.0×10-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2.6×10-5mg/mL(3σ),相对标准偏差2.7%(1.0×10-3mg/mL马来酰肼,n=10)。将该法应用于马铃薯、洋葱及大蒜中马来酰肼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2%~11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2.4%和2.1%。(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24期)
方葛敏[9](2012)在《酰肼连接反应用于蛋白质化学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其中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过程,如甲基化、酰基化、磷酸化和糖基化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获得高度纯度的目标蛋白是该研究得以开展的前提。传统生物表达法只能得到有天然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因此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研究需要。最近,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Schultz等发展出人工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实现了含有非天然氨基酸的蛋白质的非经典生物表达,并在组蛋白、G蛋白等一列重要生物体系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该技术表达蛋白的效率低,同时插入非天然氨基酸的种类有限。化学法合成蛋白质能够实现任意位点嵌入任一结构的非天然氨基酸,因此被认为是获得翻译后修饰蛋白质最有力手段之一。上世纪初,自然化学连接技术被美国芝加哥大学Kent等人发现,并成功用于数百个蛋白质的化学合成。自然化学连接反应是基于硫酯肽与N端Cys肽发生的化学选择性形成酰胺键反应而发展的一种新型合成方法。自然化学连接反应能够不仅能够实现化学全合成蛋白,还能实现半合成蛋白质。但是,其中硫酯肽对哌啶不稳定,不能直接采用Fmoc法固相合成,而采用Boc法固相合成。Boc法固相合成却由于采用高度危险性的HF和对多种修饰蛋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而不能被广泛应用。Fmoc法固相合成因反应条件温和而被广泛的使用。市场上的固相合成仪绝大多数均基于Fmoc法而设计的,而Boc法极少被人所用。目前,虽然已经发展出了十几种采用固相掩蔽的策略实现硫酯的Fmoc法固相合成的方法,却都存在硫酯化效率低和连接臂合成困难的问题。本文作者发展出酰肼连接反应合成蛋白质的技术,完成两段法合成Trifolixion、N端到C端四段法合成CssII和结合Intein技术半合成蛋白LC3。多肽酰肼能够采用Boc法和Fmoc法高效地合成,而且能够实现N到C端的四片段肽连接反应。此外,作者将2-叔丁基二硫乙氧羰基(TBEO)用于保护Thz,解决了C端到N端的酰肼多段连接技术,实现了六段全收敛式化学合成由142氨基酸组成的核糖体蛋白RPS25。(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2-03-01)
杨伟群,王九春[10](2010)在《马来酰肼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及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热引发聚合方法合成了马来酰肼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分子识别物质,利用高碘酸钾-马来酰肼-鲁米诺的后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测定马来酰肼残留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5×10-4~5.0×10-2mg/mL,检出限为6.0×10-5mg/mL(3σ),对1.0×10-3mg/mL马来酰肼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7%,此法用于样品中马来酰肼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并初步探讨了该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机理.(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酰肼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氯酸叁碳酰肼合锌(GTX)是一种大量使用的安全环保型高能起爆药,其母液中溶解有过量的碳酰肼和GTX起爆药,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母液中溶解的碳酰肼,运用容量滴定分析法和控制变量法研究了过碳酸钠(SPC)与碳酰肼(CHZ)的反应过程和影响因素,获得二者在80℃下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CHZ(0.1 mol·L~(-1))和SPC(0.15 mol·L~(-1))溶液的体积比为1∶4,反应时间不少于90 min时,CHZ的去除率可高达68%。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获得的反应时间与剩余CHZ浓度的数据进行一级动力学和二级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CHZ和SPC的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酰肼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万克克.基于酰肼分子的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合成、结构及化学传感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张悦阳,黄敬如,王文杰,王林,杨利.碳酰肼和过碳酸钠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工艺(英文)[J].含能材料.2018
[3].刘磊.应用酰肼法探索蛋白质的化学全合成[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2016
[4].孙璇璇,陈叶鹏,胡刚.用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定量分析丁酰肼[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上).2016
[5].叶巧燕.多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结构化学研究[D].福州大学.2016
[6].刘艳红.酰肼类化学发光物质的理论计算[D].山西师范大学.2016
[7].刘(氵凾),李学臣.通过基于多肽酰肼的化学连接反应合成高张力环状四肽[J].化学学报.2014
[8].周敏,米娟,刘彩云,王树伦,马永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化学发光法测定蔬菜中的马来酰肼[J].食品科学.2012
[9].方葛敏.酰肼连接反应用于蛋白质化学合成[D].清华大学.2012
[10].杨伟群,王九春.马来酰肼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检测技术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