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污染物论文-宋雨轩,宋鑫龙,张晓丽,房东莹,李兆兴

有机物污染物论文-宋雨轩,宋鑫龙,张晓丽,房东莹,李兆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物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难降解污染物,白腐真菌,生物修复

有机物污染物论文文献综述

宋雨轩,宋鑫龙,张晓丽,房东莹,李兆兴[1](2019)在《白腐真菌处理对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腐真菌是一类可以有效降解木素的丝状真菌,由于其降解酶系特异性较低,因此,对于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都能够显示出一定的降解效果,并且它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所以,在生物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白腐真菌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所进行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许多,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也为今后白腐真菌应用于实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主要讲述白腐真菌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为以后开展的研究的进行做好铺垫。(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江艾利,杜庆璋,吴海[2](2019)在《闵行区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情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的实验采用闵行区各行政区域内VOCs的排放浓度与排放速率数据,通过在行政地图上直观量化、贡献比例统计和特征物质浓度色图模块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现状,希望本研究对管理部门掌握辖区内监管企业的排污状况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7期)

刘琼枝,廖晓勇,李尤,龚雪刚,曹红英[3](2018)在《天然有机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拟装置研究了不同大分子物质(多聚糖、腐殖酸、柠檬酸)联合亚铁离子和不同糖类(单聚糖、双聚糖、多聚糖)活化过硫酸盐氧化降解土壤中石油烃、多环芳烃的氧化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活化过硫酸盐对总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依次为:腐殖酸联合亚铁离子>多糖>柠檬酸螯合铁>多糖加亚铁离子>双糖>单糖>CK对照组.其中,腐殖酸联合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对两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最高,分别达79.21%和79.89%,处理后土壤中石油烃的反弹含量最小,氧化效果最稳定.此外,腐殖酸联合亚铁离子和多糖活化过硫酸盐对难降解的高环多环芳烃均能实现很好的去除效果,降解效率分别达77.96%和84.37%,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4.37%~59.10%和20.78%~65.51%.腐殖酸联合亚铁离子活化处理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最高(618~676 m V),多糖处理次之,表明大分子材料活化过硫酸盐的氧化性能最好,能高效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高哲[4](2016)在《典型无机污染物与溶解性有机物共存时的PVDF超滤膜污染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用不同尺寸的二氧化硅(SiO_2)及高岭土等典型无机污染物代表无机膜污染物,腐殖酸(HA)、牛血清蛋白(BSA)代表有机膜污染物,分别进行单种污染物及无机-有机污染物共存时的膜污染试验,结合膜-污染物及污染物-污染物间的微观作用力测定,评价无机污染物与有机污染物复合共存时的PVDF超滤膜污染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当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HA时:(1)HA对超滤膜的污染幅度明显大于任一种无机污染物所引起的膜污染程度,主要是因为无机物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致使形成较大尺寸的团聚体,不易进入膜孔。(2)高岭土、微米级SiO_2等尺寸较大的无机污染物与HA共存时,无机污染物的浓度不同以及运行阶段的不同,有机-无机共存体系的污染行为并不相同。运行初期,不管无机污染物浓度的大小,无机污染物的存在皆减缓了膜污染。这是因为SiO_2-HA之间的作用力导致部分HA吸附在无机污染物表面,降低了HA在膜面的吸附累积及进入膜孔的机率,从而减缓了超滤膜通量衰减速率。但是,随着过滤的进行,滤饼层逐渐形成,滤饼层逐渐成为控制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随着污水中无机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滤饼层的形成速率加快。所以随着污水中无机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其在运行后期引起的膜通量衰减愈大。(3)无机污染物的尺寸亦是影响超滤膜污染行为的关键。与HA污染膜相比较,HA-纳米级SiO_2污染膜通量衰减速率及衰减幅度明显增大,且随着污水中纳米级SiO_2浓度的增加,其对HA污染膜的加重程度也随之增大。这是因为SiO_2-HA聚合体形成,破坏了大量SiO_2团聚在一起。而SiO_2-PVDF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SiO_2及SiO_2-HA团聚体快速吸附累积于膜孔及膜面,加剧膜污染。而随着污水中纳米级SiO_2的浓度的增加,污水中SiO_2-HA聚合体的含量以及聚合体中SiO_2的含量也随之增多,从而增加了膜孔堵塞的几率。(2)当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BSA时:(1)BSA对超滤膜的污染幅度明显大于任一种无机污染物所引起的膜污染幅度,主要是因为无机物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致使形成较大尺寸的团聚体,不易进入膜孔。(2)当无机污染物为微米级SiO_2时,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无机污染物的浓度对BSA污染膜的减缓程度影响不大,这是由于微米级SiO_2与BSA形成的聚合体是稳定不变的。且由于BSA与PVDF膜之间的粘附力较大,对PVDF膜的污染更为严重,表面滤饼层结构形成较快,无机污染物浓度的大小对其滤饼层形成的速率影响不大。(3)当无机污染物为纳米级SiO_2时,随着污水中纳米级SiO_2浓度的增加,其对BSA污染膜的减缓程度也随之增大,这是因为纳米级SiO_2的浓度越大,形成聚合体的聚合程度越高,形成的聚合体的粒径也较大。且随着纳米级SiO_2浓度的增大,聚合体中纳米级SiO_2的含量也随之增多,进一步减弱了PVDF膜对BSA的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管晟[5](2016)在《磷酸银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降解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基于Ag_3PO_4具有较高光催化氧化能力的优势以及其易于光腐蚀的缺陷,旨在改善Ag_3PO_4光催化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制备了Ag_3PO_4/GO和Ag_3PO_4/MoS_2复合光催化剂,考察了这些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甲基橙、亚甲基蓝、对氯酚和双氯酚等物质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超声波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GO),进一步通过原位沉淀法制得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此外,用水热法在200℃下制得MoS_2纳米片,再进一步制得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2) Ag_3PO_4/GO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体系中,20 min光照反应后,不同GO含量的Ag_3PO_4/GO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9%(C罗丹明B=15mg/L,C催化剂=0.67 g/L);当Ag_3PO_4/GO复合材料中GO含量为0.3%时,罗丹明B在该光催化体系中的降解速率比Ag_3PO_4快很多。在Ag_3PO_4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反应体系中,Ag_3PO_4/GO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较好,当Ag_3PO_4/GO复合材料中GO含量为1%时,亚甲基蓝的去除效率可高达98%(C亚甲基蓝=25mg/L,C催化剂=1 g/L)。在Ag_3PO_4GO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反应体系中,50 min光照反应后,5% Ag_3PO_4/GO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达到了91%(C甲基橙=25 mg/L,C催化剂=1 g/L),远远高于Ag_3PO_4对甲基橙的光催化去除效率(62%)。(3)在Ag_3PO_4/GO光催化降解对氯酚的反应体系中,当Ag_3PO_4中GO含量为0.3%、1%、2%时,Ag_3PO_4/GO光降解对氯酚的效率分别为60%、67%、80%,均高于Ag_3PO_4光降解对氯酚的效率(50%);降解双氯苯酚体系中,降解15 min后,2%Ag_3PO_4实验组的降解率达到了95%以上,高于Ag_3PO_4的降解效率(60%)。(4)用Ag_3PO_4和Ag_3PO_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甲基橙,结果表明,2%Ag_3PO_4/MoS_2光降解罗丹明B 20min后,其降解效率即可达到99%。5%Ag_3PO_4/MoS_2光降解甲基橙50 min后,其去除率为85%。(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5-18)

金静,纪伟,Sanpon,Vantasin,Ichiro,Tanabe,宋薇[6](2015)在《一种新型高灵敏SERS基底用于监测有机物污染物的催化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对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危害巨大,发展新型的、有效的绿色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与监测方法成为当今污染物控制化学研究的焦点[1-2]。本文利用激光共焦Raman光谱技术监测和研究了有机污染物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具体工作如下:(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期刊2015-10-22)

孙智超,孟俊龙[7](2015)在《我市石化产业将遇“新门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孙智超孟俊龙)日前,环保部会同质检总局发布了6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首次对石化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提出了控制要求。对于作为我市主导产业之一的石化产业而言,新标准不仅提高了门槛,还大幅收严了常规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据介绍(本文来源于《沧州日报》期刊2015-05-15)

罗达通,高健,王淑兰,王红丽,王倩[8](2015)在《上海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分析了上海地区秋季典型月份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其他痕量气体的污染水平及特征,VOCs平均小时浓度为63.64×10-9,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s)占挥发性有机物总量的67.43%;通过对VOCs物种浓度及特征比值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大气老化现象明显;结合区域后向气流轨迹分析,考察了不同来源气流对区域污染特征的影响,发现陆地传输气流乙烷/乙炔(E/E)值较海上传输气流低,而两者的苯/甲苯(B/T)值没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翟羽佳[9](2015)在《纳米水合二氧化锰吸附有机物/镉复合污染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d(Ⅱ))被列为最危险的五种环境污染物之一。溶解性有机物如腐殖酸(HA)、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PCPs)等常与Cd(Ⅱ)形成复合污染物影响其去除,同时锰氧化物作为矿物质主要成分对Cd(Ⅱ)有吸附作用,因此研究除溶解性有机物/Cd(Ⅱ)复合污染物在水体中矿物颗粒表面的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用高锰酸钾与双氧水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纳米水合二氧化锰(HMO);系统研究了双氯芬酸(DCF)、Cd(Ⅱ)及二者复合污染物(Cd(Ⅱ)-DCF)在HMO表面的吸附行为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HA、Cd(Ⅱ)及二者络合物在HMO表面的分配关系。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Cd(Ⅱ)促进DCF在HMO表面的吸附量(从8.26 mg/g上升到10.83 mg/g),DCF抑制Cd(Ⅱ)在HMO表面的吸附量(从174.74 mg/g下降到154.38 mg/g)。DCF在HMO表面的吸附受离子强度影响较大,但Cd(Ⅱ)与其复合体系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均较弱。DCF在HMO表面的吸附速率随Cd(Ⅱ)的投加而减慢,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对DCF的吸附动力学拟合效果较好,活化能数值表明其接近物理吸附,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Cd(Ⅱ)和复合污染物的吸附动力学拟合效果较好,同时活化能数值表明其接近化学吸附。HA和Cd(Ⅱ)在HMO表面的分配关系表明:HA和Cd(Ⅱ)的配位数(x)变化较小(x=1.651-1.752),但络合稳定常数(K)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logK=1.652-3.548);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K值变化较小,但x值上升。Cd(Ⅱ)和HA络合后降低了HMO对二者的去除效果,且HA更显着地抑制了HMO对Cd(Ⅱ)的吸附效果。XPS结果显示:Cd(Ⅱ)以CdO形式与HMO结合,DCF可能通过-COOH与HMO表面羟基作用。拮抗作用可能归因于Cd(Ⅱ)和Cd(Ⅱ)-DCF复合污染物对HMO吸附位点的竞争,而协同作用可能是因为Cd(Ⅱ)在DCF的-COOH和HMO的表面羟基之间起阳离子架桥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张鸣岐[10](2015)在《今年淘汰中心城区所有燃煤供热锅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鸣岐)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今年,本市将淘汰中心城区所有燃煤供热锅炉,同时全部淘汰黄标车,力争提前实现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5%的目标。 据介绍,2015年清新空气继续把改燃、关停作为燃煤污染控制首要任务,预计将(本文来源于《天津日报》期刊2015-01-22)

有机物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中的实验采用闵行区各行政区域内VOCs的排放浓度与排放速率数据,通过在行政地图上直观量化、贡献比例统计和特征物质浓度色图模块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现状,希望本研究对管理部门掌握辖区内监管企业的排污状况有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物污染物论文参考文献

[1].宋雨轩,宋鑫龙,张晓丽,房东莹,李兆兴.白腐真菌处理对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19

[2].江艾利,杜庆璋,吴海.闵行区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情况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3].刘琼枝,廖晓勇,李尤,龚雪刚,曹红英.天然有机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效果[J].环境科学.2018

[4].高哲.典型无机污染物与溶解性有机物共存时的PVDF超滤膜污染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5].管晟.磷酸银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降解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研究[D].湘潭大学.2016

[6].金静,纪伟,Sanpon,Vantasin,Ichiro,Tanabe,宋薇.一种新型高灵敏SERS基底用于监测有机物污染物的催化降解[C].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2015

[7].孙智超,孟俊龙.我市石化产业将遇“新门槛”[N].沧州日报.2015

[8].罗达通,高健,王淑兰,王红丽,王倩.上海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5

[9].翟羽佳.纳米水合二氧化锰吸附有机物/镉复合污染物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10].张鸣岐.今年淘汰中心城区所有燃煤供热锅炉[N].天津日报.2015

标签:;  ;  ;  

有机物污染物论文-宋雨轩,宋鑫龙,张晓丽,房东莹,李兆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