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观论文-朱荣华,郭栖庆

阐释观论文-朱荣华,郭栖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阐释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扎迪·,史密斯,《关于美》,阐释观

阐释观论文文献综述

朱荣华,郭栖庆[1](2019)在《审美·伦理·文化·政治——论《关于美》中的阐释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家扎迪·史密斯的小说《关于美》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反思了关于艺术作品的阐释观。它批判那种忽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价值,对作品实施强制阐释的批评范式。通过描述主人公对莫扎特的音乐和伦勃朗的画作的感悟,史密斯肯定了审美阐释观对强制阐释具有反拔作用。与此同时,小说通过一幅来自海地的油画建构了审美体验的公共性,探讨艺术作品联结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中介作用,认为美好事物的审美性、伦理性、文化性和政治性总是相互融合。审美体验充满张力,是个体性与公共性进行协商的纽带,召唤多维度的阐释观。(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政文[2](2019)在《历史虚无主义阐释观的迷失与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阐释观的迷失导致理论转场的失败。当代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各种丧失知识公共性的阐释形式表现出来,注定无法成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公共文化成果。鉴此,在当代历史书写中务须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重返阐释的正确历史观为价值诉求,充分整合并吸纳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优秀理论资源,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标准展示史实的真实现场,澄明思想的演进谱系,回归历史的真实性、真理性、知识性,从而在当代历史书写中真正消除历史虚无主义,重建阐释的知识图谱,以历史的至真达成文化的至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珍艳,刘纪荣[3](2019)在《宇文所安的杜甫阐释观及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宇文所安是当代杜甫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从作者、文本、语境叁要素出发,解构中国传统杜甫阐释模式-知人论世,进而开辟新的阐释角度、着重边缘化文本素材和采取"消解大家"的叙事策略,来建立其话语权威。分析和反思其阐释机制,有利于守望经典。(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楠[4](2019)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本阐释观及实践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詹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中,“总体性”、“历史化”和“辩证批评”占据着重要的结构地位,并为他的整个理论构成奠定了基础。詹姆逊始终认为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有义务解读现实状况,并引导世人追求更加完美的社会形式,他的研究目标可以概括为: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对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素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找到蕴含其中的乌托邦内涵,将辩证法贯穿于整个批评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来说,他的辩证批评可以从历史化、总体性和元评论叁个方面进行解读。与此同时,詹姆逊始终认为自己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需要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种不同的理论方法。一方面,他完善补充了利奥塔的总体化思想,发展了保罗·利科的否定阐释概念,提取了圣经阐释的四重意义系统,改造了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从精神分析学中借用了欲望的概念,在尼采批判的善恶二元对立中发现了新的解读方式;另一方面,也时刻保持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关注,他研究了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以及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并创造性地作用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本阐释理论。总的来说,詹姆逊的文本阐释是在辩证批评的指导之下,用历史化的手段,站在总体化的高度上探求文本的阐释范畴和符码路径的一种理论。(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晨[5](2019)在《阐释“观物取象”对我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物取象”对山水画创作中如何观察和表现自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其中,“观物”是对自然实景的直接观察与感受,“取象”则是复杂的思考过程。由于每个人作画的取向和目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就有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因而尽管在山水画创作中运用的材料、技法和创作理念有多种多样,但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山水画作品,画家离不开对自然实景的深入观察和深刻体会。本文通过研究“观物取象”的思想在古代、近现代画家山水画作品中的指导和运用,从而更为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法,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的时代语境范畴内,画家如何面对、观察和处理自然并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最后,笔者通过本文研究梳理了“观物取象”对自己以陕北为题材创作的影响,进而体现本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在当下,画家应具备优良的传统笔墨基础,更应重视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和体悟,从而更好地进行山水画创作。(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4-28)

王伟[6](2019)在《作为意义规约的“阐释共同体”——论斯坦利·费什的阐释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文学理论史上,由于倾力弥补"新批评"囿于文本而漠视读者的缺陷,极大地张扬读者的权力,斯坦利·费什(Stanley Fish,1938-)~((1))常被誉为"读者反应批评"学派在美国最具批判性与震撼力——同时也引发很大争议——的领军式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能前后贯通把握费什的文论,就会导致(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黄艳彬[7](2016)在《艾柯的符号学阐释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柯在雅各布森翻译类型叁分法的基础上,结合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模型,对阐释从符号学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确定翻译研究的本体,进一步推动了阐释的符号学理论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永收[8](2015)在《论大卫·波德维尔电影阐释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电影意义的认知建构出发,大卫·波德维尔对电影阐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早在1989年《创造意义:电影阐释的推理与修辞》中,波德维尔就较为完整地探讨了电影阐释的意义创造问题,并对当时理论阐释占据电影批评主导地位的现状提出了批评与建议。正如台湾学者陈儒修所论,该书可概言为"一本评论电影评论的书"。(1)在波德维尔看来,电影阐释占据电影批评中心和主导地位的时代将要过去,而电影诗学作为一种有效的修正、替代性研究框架,可为电影批评的发展做出巨(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5年11期)

熊秋凤[9](2015)在《译者角色和重译现象的阐释观》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是阐释学繁荣与发展的时期。它几乎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广泛运用于翻译研究中,并对传统译论提出了挑战。本文试从阐释学的观点对译者角色以及重译、复译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对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达到更理性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黄宗权[10](2013)在《走向新阐释与寻求新意义——“新音乐学”的音乐分析与阐释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音乐学"(New Musicology)是英美近十几年间发展起来的音乐学研究新体系,也是音乐学领域当前最"热门"的议题之一。近年来,它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尤其在涉及西方音乐史学问题的文论中,屡屡能看到和"新音乐学"有关的内容。①2013年上半年,《音乐研究》杂志举办了名为"西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未来之路"的笔谈专栏,一批学者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反思性的文章,围绕西方音乐史学科在当下中国的研究现状和走向(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阐释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释观的迷失导致理论转场的失败。当代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各种丧失知识公共性的阐释形式表现出来,注定无法成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公共文化成果。鉴此,在当代历史书写中务须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重返阐释的正确历史观为价值诉求,充分整合并吸纳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优秀理论资源,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标准展示史实的真实现场,澄明思想的演进谱系,回归历史的真实性、真理性、知识性,从而在当代历史书写中真正消除历史虚无主义,重建阐释的知识图谱,以历史的至真达成文化的至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阐释观论文参考文献

[1].朱荣华,郭栖庆.审美·伦理·文化·政治——论《关于美》中的阐释观[J].外语研究.2019

[2].张政文.历史虚无主义阐释观的迷失与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9

[3].刘珍艳,刘纪荣.宇文所安的杜甫阐释观及反思[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陈楠.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本阐释观及实践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5].陈晨.阐释“观物取象”对我创作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19

[6].王伟.作为意义规约的“阐释共同体”——论斯坦利·费什的阐释观[J].学术评论.2019

[7].黄艳彬.艾柯的符号学阐释观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8].王永收.论大卫·波德维尔电影阐释观[J].文艺争鸣.2015

[9].熊秋凤.译者角色和重译现象的阐释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10].黄宗权.走向新阐释与寻求新意义——“新音乐学”的音乐分析与阐释观探析[J].音乐研究.2013

标签:;  ;  ;  ;  

阐释观论文-朱荣华,郭栖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