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虐待论文-陈雁如,张曼,郭宏达,易艳妮,马颖

躯体虐待论文-陈雁如,张曼,郭宏达,易艳妮,马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躯体虐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神卫生,虐待,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

躯体虐待论文文献综述

陈雁如,张曼,郭宏达,易艳妮,马颖[1](2019)在《中国农村地区青少年忽视及躯体虐待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国农村地区青少年忽视及躯体虐待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广东、云南、黑龙江、湖北5个省份抽取14 16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忽视及躯体虐待与自伤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农村地区中学生在调查前1年,自伤行为的自我报告率为13.5%,偶有自伤行为的自我报告率为15.4%。单因素分析显示,忽视、躯体虐待种类与反复自伤行为、偶有自伤行为均相关(P值均<0.01);控制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学历因素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忽视、躯体虐待种类数均与反复自伤行为和偶有自伤行为呈正相关(OR=1.43~3.23,P值均<0.01),且随着躯体虐待种类的增加,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呈上升趋势。结论忽视及躯体虐待经历是中国农村地区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青少年忽视及虐待干预,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7期)

周一卿,何永旺,杨根梦,赵声斌,李利华[2](2018)在《儿童躯体虐待致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某地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称,一名8岁男童疑被母亲殴打致死。其母辩称,男童为不慎坠河溺亡,遂将尸体埋于树林内。公安侦查人员在某树林一新鲜土堆中发现一具由床单包裹的未成年男性卧位尸体。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尸长125 cm,尸斑呈暗红色,并不显着,尸体中度腐败。颜面部肿胀,双眼睑、球结膜苍白,双侧颞顶部及枕部见青紫色皮下淤血,并伴有小(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从恩朝,蔡亦蕴,陈海莹,吴彦[3](2018)在《儿童躯体虐待的风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躯体虐待的家庭危险因素,及与儿童心理虐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542名初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儿童虐待史问卷(CECA.Q)和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42名青少年参加了调查,有效应答率为91.88%,498名青少年回应, 55.02%有童年躯体虐待;56%的施虐人是亲生母亲,38.5%是亲生父亲;男生躯体虐待率高于女生(P<0.05)。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和父母工作与躯体虐待的发生率无关联(P>0.05);责备和干涉与躯体虐待有关联(P<0.05);躯体虐待的心理创伤影响程度与心理虐待的责备因子和威胁因子有关联(P<0.05)。结论躯体虐待受虐者男生多于女生,亲生母亲作为主要施虐人。有躯体虐待的儿童同时受到心理虐待如责备、威胁和干涉风险更高。(本文来源于《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袁姗姗,向晶晶,吴春侠,郝文,张艳梅[4](2018)在《躯体虐待与农村4~6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童年期躯体虐待经历对中国农村4~6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五省农村地区8406名8~14岁小学生,其中男生4443人,女生3963人,利用攻击行为量表和儿童期虐待经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攻击平均分数为(68.58±16.86),攻击水平处于中等。经历中重度躯体虐待的小学生有4061人(48.3%),其中的重度躯体虐待有954人。不同性别(t=10.413,P<0.001)、不同家庭经济水平(F=3.868,P=0.021)儿童攻击得分不同。童年期遭遇过躯体虐待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攻击水平均高于未遭遇虐待者(F=285.138,P<0.001)。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F=66.16,P<0.001),R=0.335,R2=0.112,躯体虐待对儿童攻击性影响最大(b’=0.288),其次为性别(b’=-0.067);家庭经济水平可正向预测儿童攻击水平;重组家庭(t=2.823,P=0.005)和隔代家庭(t=5.004,P<0.001),与生活在核心家庭的儿童相比,其攻击性更高。溺爱、放任、粗暴和变化无常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的攻击性相比民主教养的孩子要高。结论性别、家庭类型、家庭收入、教养方式、遭受躯体虐待都会影响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其中童年期遭受躯体虐待是农村4~6年级小学生增加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李佳睿,刘丽婷,毛绍菊,唐寒梅,傅燕艳[5](2017)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的相关性,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儿童期躯体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系的原始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197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原始文献13篇,总调查人数64 055人。Meta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组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3.47,95%CI=2.62~4.5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后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风险小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随着躯体虐待程度加重,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风险增加(χ~2=20.44,P<0.01);初高中生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后的发生风险小于大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结论儿童期躯体虐待和非自杀性自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7年06期)

温煦,张君榕,程文楚,胡玉坤,王振杰[6](2017)在《我国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与老年虐待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与老年虐待之间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解决老年虐待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2010年实施的"第叁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中9 057名年龄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特征、躯体健康状况以及老年虐待状况等。采用Pearson检验、x~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虐待发生率为6.39%。躯体健康状况与老年虐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064,P<0.001),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越差,遭受老年虐待的风险越高。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与健康老年人相比,罹患一种、两种疾病的老年人受虐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9(95%CI:1.19~2.12)、2.10(95%CI:1.61~2.71)。结论我国老年虐待状况堪忧,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与老年虐待之间存在正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越容易遭受虐待。(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卜钰,张念慈,林丹华[7](2016)在《儿童躯体虐待与外化问题行为: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躯体虐待作为一种常见的虐待类型,严重地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儿童的情绪、行为和社会功能均具有一定的危害。为了更加深入地考察躯体虐待和外化问题的群体特点,分析心理弹性(个人能力、对生活和自我的接纳)在躯体虐待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TQ)、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和简版儿童行为量表,对来自北京市六所小学的757名五、六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11岁,女生占46%)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18.0等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1)相较于公立学校的儿童,私立学校的儿童躯体虐待的经历更多(t=2.33,P<0.05),外化问题行为也更多(t=2.60,P<0.01);相较于女生,男生的躯体虐待更多(t=4.68,P<0.005),外化问题行为也更多(t=4.80,P<0.005);(2)躯体虐待与心理弹性中的个人能力(r=-0.19,P<0.005)、对生活和自我的接纳(r=-0.21,P<0.005)显着负相关,与外化问题行为显着正相关(r=0.38,P<0.005);外化问题行为与个人能力(r=-0.18,P<0.005)、对生活和自我的接纳(r=-0.21,P<0.005)均显着负相关;(3)在控制了学校类型、性别和年级等变量之后,心理弹性中的个人能力对儿童躯体虐待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起到了显着的调节作用(β=0.18,P<0.005),而对生活和自我的接纳在躯体虐待和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着(β=-0.06,P>0.05)。可见,心理弹性不同的维度作用不同,未来研究可通过提升心理弹性中的个人能力来减缓危险性因素对躯体虐待儿童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郭黎岩,陈晨[8](2016)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及自尊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和自尊的关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攻击性问卷修订版,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沈阳市3所大学的8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的检出率为29.17%(236/809)。受虐组与非受虐组在攻击性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0.51)(2.21±0.55),t=-11.640,P<0.01];受虐组自尊得分高于非虐待组[(2.53±0.43)(2.34±0.89),t=-3.170,P<0.01];受虐组在攻击性各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非虐待组(P值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躯体虐待与躯体忽视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69,P<0.01);攻击性中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81~0.695,P值均<0.01);躯体虐待和躯体忽视与攻击性中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等呈正相关(r=0.219~0.348,P值均<0.01),与自尊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4,0.073,P值均<0.01);自尊与攻击性4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0.111~0.195,P值均<0.01)。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自尊在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与攻击性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可以直接预测攻击性,也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攻击性。可以从自尊入手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进行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6年04期)

焦富勇,徐韬,潘建平,陈晶琦,黄晓燕[9](2015)在《中国儿童躯体虐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测量工具、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了解中国0~17岁儿童躯体虐待的流行学研究现状,为制定和实施预防儿童虐待策略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2—2012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获取较全面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儿童躯体虐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对躯体虐待研究的测量工具、发生率现状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测量工具:常用的两种测量工具包括标准化的量表和未经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前者将躯体虐待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后者设计若干项躯体虐待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查。2.发生率现状:城市地区儿童遭受躯体虐待的发生率为41.2%~67.3%,农村地区为32.4%~39.4%。不同研究对躯体虐待的测量方法不一致导致发生率结果差异较大。3.危险因素: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儿童性别、学习成绩、儿童家长早期经历以及家庭养育方式等是造成儿童遭受躯体虐待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躯体虐待在中国是一个较普遍因而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调查方法、测量工具标准化、全国流行现状及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伤害医学(电子版)》期刊2015年04期)

何舒青[10](2015)在《北京市西城区学龄前儿童遭受家长躯体虐待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躯体虐待行为的发生情况,为促进幼儿园及社区逐步建立儿童躯体虐待伤害早期预防、监测和干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3个年级全体儿童的家长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84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最近1 a里,有65.2%的家长对孩子实施过躯体虐待,分别有34.1%和56.4%的家长实施过非接触性体罚和接触性躯体虐待伤害;轻度接触性躯体虐待发生率为55.8%,重度接触性躯体虐待发生率为8.7%。男童躯体虐待伤害报告率(69.4%)高于女童(59.8%)(χ2=7.5,P<0.01);有童年期受虐待经历的父母对子女的躯体虐待行为报告率(69.8%)明显高于童年期无受虐待经历的父母(49.7%)(χ2=34.1,P<0.01)。结论北京市西城区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躯体虐待行为较为普遍;男童、父母童年期受过虐待可能是学龄前儿童躯体虐待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5年08期)

躯体虐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某地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称,一名8岁男童疑被母亲殴打致死。其母辩称,男童为不慎坠河溺亡,遂将尸体埋于树林内。公安侦查人员在某树林一新鲜土堆中发现一具由床单包裹的未成年男性卧位尸体。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尸长125 cm,尸斑呈暗红色,并不显着,尸体中度腐败。颜面部肿胀,双眼睑、球结膜苍白,双侧颞顶部及枕部见青紫色皮下淤血,并伴有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躯体虐待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雁如,张曼,郭宏达,易艳妮,马颖.中国农村地区青少年忽视及躯体虐待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19

[2].周一卿,何永旺,杨根梦,赵声斌,李利华.儿童躯体虐待致死1例[J].法医学杂志.2018

[3].从恩朝,蔡亦蕴,陈海莹,吴彦.儿童躯体虐待的风险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8

[4].袁姗姗,向晶晶,吴春侠,郝文,张艳梅.躯体虐待与农村4~6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关系[J].卫生研究.2018

[5].李佳睿,刘丽婷,毛绍菊,唐寒梅,傅燕艳.儿童期躯体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

[6].温煦,张君榕,程文楚,胡玉坤,王振杰.我国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与老年虐待的关系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

[7].卜钰,张念慈,林丹华.儿童躯体虐待与外化问题行为: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8].郭黎岩,陈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及自尊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

[9].焦富勇,徐韬,潘建平,陈晶琦,黄晓燕.中国儿童躯体虐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测量工具、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伤害医学(电子版).2015

[10].何舒青.北京市西城区学龄前儿童遭受家长躯体虐待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5

标签:;  ;  ;  ;  

躯体虐待论文-陈雁如,张曼,郭宏达,易艳妮,马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