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包钢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合桥塔,模型试验,承载性能,传力机理
外包钢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鲁薇薇[1](2019)在《外包钢中空混凝土组合结构桥塔轴压性能的实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包钢中空混凝土组合结构桥塔轴压性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过大量的模型试验和多元化的分析,分别对形态受损、荷载效应、变形效应以及传力路径等影响下的外包钢中空混凝土的受力行为进行了研究,最终的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外包钢形式的中空混凝土最大限度发挥钢筋混凝土的作用力,一方面可以提高桥塔的变形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其载荷能力。(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0期)
赵侃[2](2019)在《预应力钢铰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或者人为使用的影响,很多建筑构件都面临损伤和老化的现象,无法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因此,对于受损老化构件的有效加固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预应力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方式,改善了以往加固技术中构件被动约束的加固机理,而是采用预应力对构件提供主动约束,在优化构件受力性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约束装置的使用效率。目前国内外对于预应力加固技术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加固方式及预应力施加装置仍然有待改良,基于加固技术研究现状,本文提出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方法,并且为了能准确控制钢绞线预应力的施加,自主设计了一套钢绞线预应力施加装置。本文开展了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设计了5组钢筋混凝土柱,其中一组为钢筋混凝土标准柱,一组为水平绕丝加固构件,其余叁组是钢绞线预应力分别为lkN、2kN、3kN时的复合加固构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大幅提升,并且随着预应力的增加,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表明复合加固的侧向约束可以有效延缓构件裂缝的出现及发展,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构件的脆性破坏现象,并且构件破坏后荷载位移的下降段也比较平缓。此外,还分析了箍筋、角钢及混凝土部分的应力、应变等,研究了构件的破坏机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建模分析,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钢绞线、角钢和混凝土的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绞线在轴压初期处于弹性阶段,内力变化呈线性增长,与角钢共同作用,有效的限制了混凝土柱的侧向变形,并且在复合加固的约束下,混凝土柱截面的核心混凝土区域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而不断扩展,进而提高了原构件的承载力,改善了构件的受力性能。本文对该复合加固进行了多参数优化分析,研究了不同角钢型号在不同预应力下的构件约束效果,结果说明,构件承载力的提高幅值随着角钢肢长的增加而增加,角钢对于承载力提高的影响越大,反之,钢绞线预应力的变化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减弱,角钢成为复合加固装置中主要受力部分,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考虑造价问题,角钢型号选取应根据工程实际进行选择。通过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相适应的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推导出了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为相关加固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殷晓叁[3](2019)在《外包钢加固环形混凝土电杆受弯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受到有害环境的侵蚀,环形混凝土电杆的使用性和耐久性大大降低,在电力系统正常的运行中埋下了安全隐患。为了提高环形混凝土电杆可靠性,延长其服役寿命,本文基于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提出了外包钢加固环形混凝土电杆方法,阐述了加固施工工艺。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外包钢加固环形混凝土电杆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以算例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行性,为完善外包钢加固环形混凝土电杆受力性能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9年03期)
吴辉琴,况哲阳,淳野杨,王痛快,李柱[4](2019)在《自密实混凝土联合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压柱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传统混凝土柱加固方法的加固效应,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与外包钢联合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压柱的新型加固方法,并设计23根受压加固柱的加载破坏试验,考虑缀板间距、角钢型号和偏心距等影响因素,测试加固效果。结果表明:联合加固方法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加固方法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柱的极限受压承载力,而且产生的套箍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缀板和角钢的利用率,通过试验推导了缀板间距、角钢型号和偏心距等因素对柱承载力的影响关系。(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张兆昌,范旭红,杨帆,孟秋为[5](2019)在《内翻U形高强外包钢-高强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截面设计及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内翻U形高强外包钢-高强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并采用了一体式开孔板剪力连接件。为研究梁的内力重分布规律,对3根足尺两跨连续组合梁进行跨中对称单调加载。结果表明,梁中间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塑性变形均充分发展,具有较好的转动能力和延性,能够保证塑性铰充分形成。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弯矩调幅系数β和力比R关系公式及限值,给出了极限承载力设计时弯矩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6期)
许成祥,台梦瑀[6](2019)在《外包钢套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经外包钢套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研究,采用材料弹性模量变化考虑地震损伤,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外包钢套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对Pushover曲线、塑性铰、层间位移角等分析,结果表明:当试验轴压比在0. 2~0. 9范围时,试验轴压比增大使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增加;外包钢套强度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较小;地震损伤指数达到0. 6时,与未加固框架相比,加固修复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较大,说明未达到理想加固效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蒋济同,伊芸,杜德润,杨松[7](2018)在《应力滞后效应对湿式外包钢加固小偏压钢筋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式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一种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传统加固方法。以平截面假定为依据,从理论上推导后加角钢与原混凝土以及混凝土中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外包型钢加固小偏压柱的力-力矩平衡方程。对一些具体工况的小偏压柱进行加固前后的应力状态分析和承载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公式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范公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是对于加固前轴压比较大、偏心距较大的一些特殊情况安全富裕不够,建议在实际工程设计和规范修改时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计明明[8](2018)在《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受弯及耐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块体混凝土是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课题组前期已对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常温和冻融后力学性能,以及再生块体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力学行为和抗震、耐火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展再生块体混凝土构件的形式,本文针对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就其受弯性能和耐火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开展了12根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考察了废旧混凝土块体取代率、U形外包钢厚度、梁底纵筋配筋率等因素对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梁受弯承载力的简便计算公式;在总用钢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比较了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和常规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研究表明:(1)废旧混凝土块体取代率在0~40%之间变化,对梁的初始刚度、延性特征、受弯承载力、滑移走势、应变发展等均无明显影响;(2)为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增配梁底纵筋比增加U形外包钢厚度更为经济有效,同时梁底纵筋还会使梁的屈服前刚度有所提高;(3)梁底配置纵筋可显着减小U形外包钢与内填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此时梁端截面为相对滑移最小的截面;(4)根据塑性理论给出的简便计算公式,可较好地预测此类梁的受弯承载力;(5)在总用钢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具有与常规钢筋混凝土梁几乎相当的受弯承载力,以及比后者更优的综合性能。2.开展了5根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明火试验,考察了废旧混凝土块体取代率、梁底纵筋配筋率、防火涂料厚度、荷载比等因素对梁耐火性能的影响,揭示了U形外包钢和内填混凝土之间界面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废旧混凝土块体的采用对梁的耐火性能(破坏过程、温度分布、跨中挠度、耐火极限)几乎没有影响;(2)梁底配置纵向钢筋可显着提高梁的耐火极限;(3)U形外包钢腹板中部与内填混凝土之间的热阻,大于U形外包钢底板中部与内填混凝土之间的热阻,界面热阻导致界面两侧存在明显温差(最大可达280℃);(4)随着升温时间的增加,界面温差总体呈现出先逐渐增大而后缓慢降低的趋势,随着防火涂料厚度的增加,界面温差有所减小;3.利用SAFIR软件,建立了可考虑界面热阻的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对第叁章的明火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界面热阻和内填混凝土,以及防火涂料的导热系数取值方法对梁耐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采用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较好地预测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截面温度场、跨中挠度和耐火极限;(2)忽略界面热阻会低估U形外包钢的温度,高估梁的耐火极限,因此有限元计算时应考虑界面热阻的影响,建议U形外包钢腹板与内填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热阻,以及U形外包钢底板与内填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热阻分别取为0.03 m~2 K/W和0.02 m~2 K/W;(3)内填混凝土的存在可显着延缓U形外包钢的升温速率,增大U形外包钢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提高梁的高温刚度,明显改善梁的耐火性能。4.通过480种工况的计算分析,揭示了防火涂料厚度、荷载比、U形外包钢截面尺寸、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和厚度、下部配筋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U形外包钢和纵筋牌号等参数,对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该类梁的耐火极限实用计算公式。研究表明:(1)防火涂料厚度、荷载比、下部配筋系数对梁的耐火极限影响较大,U形外包钢的截面尺寸亦对梁的耐火极限有一定的影响;(2)U形外包钢的高度和宽度对梁耐火极限的影响可合并综合考虑;(3)随着下部配筋系数的增加,梁的耐火极限逐渐增大,二者基本呈现出线性变化的规律,但增大斜率受防火涂料厚度和荷载比的影响;(4)本文建立的耐火极限实用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可供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耐火设计参考。5.利用SAFIR软件,开展了具有端部约束的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分析,考察了梁端轴向和转动约束刚度比、防火涂料厚度、梁端受弯承载力比、下部配筋系数、荷载比、U形外包钢截面尺寸等参数,对梁的轴向变形、轴力比、梁端弯矩和跨中挠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无转动约束梁相比,转动约束梁的耐火性能大幅提升,在一定端部约束条件下不做防火保护也可满足一级耐火要求;(2)随着防火涂料厚度的增加,梁轴向变形和轴力比的峰值增大,但梁端弯矩的峰值点却逐渐降低;(3)梁端受弯承载力比越大,升温前期梁端弯矩也越大,但梁的轴向变形和轴力比以及跨中挠度却反而越小,升温后期正好相反;(4)下部配筋系数越大,升温前期梁的轴向变形、轴力比和跨中挠度反而越小,但升温后期叁者都随下部配筋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下部配筋系数越大,梁端弯矩的峰值越大;(5)增大U形外包钢的宽度,可使梁的轴向变形和轴力比明显减小,梁端弯矩比却差异不大;随着U形外包钢厚度的增加,梁的轴向变形、轴力比和梁端弯矩均有明显增大,但梁端弯矩比仍然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3)
司建辉,赵侃,刘茂社[9](2018)在《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7根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研究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后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轴压性能和破坏机理,对比了不同预紧力加固下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延性等轴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方式充分发挥了钢绞线和角钢加固混凝土柱的优势,使其协调作用,共同受力,较好地改善了原构件的力学性能。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大幅提升,延性也得到明显改善。在分析其破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计算式。(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11期)
张鹏,沈民合,邓宇[10](2018)在《预应力部分外包钢混凝土梁基于延性的预应力张拉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部分外包混凝土梁是一种预应力新型结构,基于梁截面延性对这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不同张拉控制应力下进行有效预应力推算。试验包括1根未施加预应力的普通组合梁,3根施加不同张拉控制应力的预应力组合梁,通过施加不同张拉控制应力,来研究单调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部分外包钢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依据平截面假定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而提出了这种新型复合筋混凝土梁在设定延性值的前提下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推算。最终的理论推导与试验结果适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08期)
外包钢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自然环境或者人为使用的影响,很多建筑构件都面临损伤和老化的现象,无法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因此,对于受损老化构件的有效加固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预应力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方式,改善了以往加固技术中构件被动约束的加固机理,而是采用预应力对构件提供主动约束,在优化构件受力性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约束装置的使用效率。目前国内外对于预应力加固技术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加固方式及预应力施加装置仍然有待改良,基于加固技术研究现状,本文提出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方法,并且为了能准确控制钢绞线预应力的施加,自主设计了一套钢绞线预应力施加装置。本文开展了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设计了5组钢筋混凝土柱,其中一组为钢筋混凝土标准柱,一组为水平绕丝加固构件,其余叁组是钢绞线预应力分别为lkN、2kN、3kN时的复合加固构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大幅提升,并且随着预应力的增加,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表明复合加固的侧向约束可以有效延缓构件裂缝的出现及发展,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构件的脆性破坏现象,并且构件破坏后荷载位移的下降段也比较平缓。此外,还分析了箍筋、角钢及混凝土部分的应力、应变等,研究了构件的破坏机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建模分析,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钢绞线、角钢和混凝土的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绞线在轴压初期处于弹性阶段,内力变化呈线性增长,与角钢共同作用,有效的限制了混凝土柱的侧向变形,并且在复合加固的约束下,混凝土柱截面的核心混凝土区域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而不断扩展,进而提高了原构件的承载力,改善了构件的受力性能。本文对该复合加固进行了多参数优化分析,研究了不同角钢型号在不同预应力下的构件约束效果,结果说明,构件承载力的提高幅值随着角钢肢长的增加而增加,角钢对于承载力提高的影响越大,反之,钢绞线预应力的变化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减弱,角钢成为复合加固装置中主要受力部分,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考虑造价问题,角钢型号选取应根据工程实际进行选择。通过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相适应的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推导出了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为相关加固工程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包钢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鲁薇薇.外包钢中空混凝土组合结构桥塔轴压性能的实践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
[2].赵侃.预应力钢铰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殷晓叁.外包钢加固环形混凝土电杆受弯承载力研究[J].特种结构.2019
[4].吴辉琴,况哲阳,淳野杨,王痛快,李柱.自密实混凝土联合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压柱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9
[5].张兆昌,范旭红,杨帆,孟秋为.内翻U形高强外包钢-高强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截面设计及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6].许成祥,台梦瑀.外包钢套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7].蒋济同,伊芸,杜德润,杨松.应力滞后效应对湿式外包钢加固小偏压钢筋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研究[J].建筑结构.2018
[8].计明明.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受弯及耐火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9].司建辉,赵侃,刘茂社.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钢复合加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8
[10].张鹏,沈民合,邓宇.预应力部分外包钢混凝土梁基于延性的预应力张拉计算[J].混凝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