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顶沉降论文-温树鑫

桩顶沉降论文-温树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桩顶沉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桩顶沉降量,嵌岩桩,承载特性

桩顶沉降论文文献综述

温树鑫[1](2019)在《受桩顶沉降量控制的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质陡坡环境下的桩基需考虑桩顶沉降量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推导了按桩顶沉降控制的嵌岩桩的控制微分方程,并建立了桩侧岩土体处于弹性阶段时桩顶极限荷载的求解方法。最后以一具体工程为依托,对该桩基按桩顶沉降量控制进行竖向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依托工程的桩基的竖向承载力是满足要求的,研究结果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辛鹏远[2](2018)在《考虑损伤作用下桩顶轴向荷载-沉降解析算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假定桩土作用损伤变量的函数以及桩破坏时的状态,并选用理想弹性模型,导出了一组确定在损伤作用下桩顶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解析算式,并由此分析了桩周和桩底土的影响以及桩承载力与其加载初始刚度间的关系。同时将考虑损伤后的算式与未考虑损伤作了比较,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损伤前后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得到一些相关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王惠昌,王斌,蒋仁贵,王彩莲,张华[3](2016)在《用桩顶垫层压缩量法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桩顶垫层压缩量法计算复合地基的最大沉降量。计算中桩的沉降量根据以往桩的载荷试验资料由经验确定,主要计算桩顶垫层的压缩量,计算中考虑了垫层压缩模量随荷载水平的变化。将收集到有沉降观测资料的28个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列于表中,对其中的3个进行了详细介绍,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规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资料。(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S2期)

王立长,邱旭光,李志会,左清林,刘楠[4](2016)在《桩顶预留沉降间隙提高桩-岩(土)复合地基岩(土)利用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实际工程城市经纬超高层结构的桩-岩(土)复合地基基础设计,提出了利用桩顶预留沉降间隙来提高桩-岩(土)复合地基中岩(土)利用率的技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此工程建立了上部结构-基础-地基整体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选择合理参数及取值,并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和施工模拟分层加载的影响对此工程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分析,确定了最优桩顶预留沉降间隙量和桩-岩(土)分担荷载比例(约为0.2∶1),充分利用强风化板岩较高的承载力,减少了桩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6年02期)

陈小锋[5](2015)在《考虑桩端非线性沉降的桩顶竖向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弹簧单元Spring1模拟桩土接触非线性,假定桩顶竖向力与桩端沉降关系为叁折线模型,对实际工程中短桩桩基采用ABAQUS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桩端非线性沉降会引起桩顶竖向力重分布;由桩基规范公式计算的桩顶最大竖向力比实际受力大。(本文来源于《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期刊2015年02期)

赵汉亮[6](2014)在《端承桩持力层对桩顶沉降的影响及钻芯法岩芯最优取样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基桩检测工程中钻芯法、静载两种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进行了阐述,且借助有限元软件对基桩静载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持力层不同深度岩石芯样抗压强度值,对桩顶位移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得到在钻芯法检测中岩芯取样的最佳位置。(本文来源于《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期刊2014年04期)

韩晶晶,李海霞,童志阳[7](201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嵌岩桩桩顶沉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ANSYS建立了一个桩土(岩)接触面体系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嵌岩桩的荷载—沉降曲线,通过改变嵌岩深度、桩身弹性模量、岩石强度分析其对嵌岩桩承载性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大,桩顶沉降减小,当嵌岩深度达到3D时,继续增大嵌岩深度对减小沉降作用不大。桩身弹性模量越大、岩石强度越强,桩顶沉降越小,但当桩身强度及岩石强度达到一定范围后,继续增大其强度对减小桩顶沉降并不明显,也不经济。(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2年01期)

郭锡斌[8](2011)在《应用桩顶及桩端沉降的桩基承载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静载荷试验时,对桩顶及桩端沉降的同时进行观测,可以计算桩身压缩量、桩侧极限承载力,判断桩端持力层性状及桩端的沉渣,对桩基的承载性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试验方法几乎不增加成本,不影响工期,可供类似工程借鉴。(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雷勇,赵明华,马缤辉[9](2011)在《按桩顶沉降控制的嵌岩桩嵌岩深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探讨了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针对目前规范采用的嵌岩桩嵌岩深度计算方法的不足,根据嵌岩桩承载机理建立荷载传递方程,提出按基桩竖向荷载传递特性确定嵌岩桩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并得到桩端荷载分担比与嵌岩深度的表达式。通过算例深入研究了嵌岩深度及桩端荷载分担比随桩顶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桩顶沉降要求越小,所需嵌岩深度越大;沉降越大,桩端所承受荷载比例越大;桩端荷载分担比随嵌岩比的增加而减小。该方法可同时考虑上部结构对沉降的要求与桩端荷载分担的比率,从安全和经济角度综合确定嵌岩桩的嵌岩深度。(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陈俊,伍熹缘,郭鸣琴,昌永红[10](2010)在《层状地基中桩顶反力及沉降特性的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桩筏基础的承载力、位移特征分析,尤其是建立在桩-土-筏共同作用基础上的以减小沉降差为目的的变刚度调平分析是目前桩筏基础设计的难点与热点.本文利用一种新的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和程序,分析了桩筏基础当筏板厚度、桩距、桩长和桩径变化时,筏板的位移特性和桩顶的反力及其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利用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进行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以达到减少桩筏基础筏板沉降差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桩顶沉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假定桩土作用损伤变量的函数以及桩破坏时的状态,并选用理想弹性模型,导出了一组确定在损伤作用下桩顶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解析算式,并由此分析了桩周和桩底土的影响以及桩承载力与其加载初始刚度间的关系。同时将考虑损伤后的算式与未考虑损伤作了比较,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损伤前后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得到一些相关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桩顶沉降论文参考文献

[1].温树鑫.受桩顶沉降量控制的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9

[2].辛鹏远.考虑损伤作用下桩顶轴向荷载-沉降解析算式[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

[3].王惠昌,王斌,蒋仁贵,王彩莲,张华.用桩顶垫层压缩量法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量[J].岩土力学.2016

[4].王立长,邱旭光,李志会,左清林,刘楠.桩顶预留沉降间隙提高桩-岩(土)复合地基岩(土)利用率技术[J].建筑结构.2016

[5].陈小锋.考虑桩端非线性沉降的桩顶竖向力分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5

[6].赵汉亮.端承桩持力层对桩顶沉降的影响及钻芯法岩芯最优取样位置研究[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4

[7].韩晶晶,李海霞,童志阳.竖向荷载作用下嵌岩桩桩顶沉降分析[J].安徽建筑.2012

[8].郭锡斌.应用桩顶及桩端沉降的桩基承载性状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11

[9].雷勇,赵明华,马缤辉.按桩顶沉降控制的嵌岩桩嵌岩深度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1

[10].陈俊,伍熹缘,郭鸣琴,昌永红.层状地基中桩顶反力及沉降特性的非线性分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

标签:;  ;  ;  

桩顶沉降论文-温树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