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饲料灌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畜牧业生产,紫穗槐,颗粒饲料,饲料灌木
饲料灌木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1](2010)在《充分利用饲料灌木发展畜牧业生产走“林牧一体化”的路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横山县是全市畜牧业大县,也是林业大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横山县林牧业生产迅速发展,但终因饲草源利用方式原始,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导致草畜失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榆政林产发(2009)3号文件精神,在横山县雷龙湾乡永忠村实施了利用饲料灌木发展畜牧业生产,走林牧一体化的路子,生态、经济、社会叁大效益明显。(本文来源于《榆林科技》期刊2010年Z1期)
黄芬,曹建华,丁俊峰,韦红群,高喜[2](2010)在《黔西南岩溶区饲料灌木营养元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长在黔西南州岩溶区的27种饲料灌木常规营养成分及元素作测定,对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构树所含营养元素综合评价为最好,以下依次为青刺尖>牛王刺>光腺合欢>马棘>小构树>火棘>白刺花>紫穗槐>刺梨。碳、氮、钙元素与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相关性最大,其次为钾、磷、硒、铁、锌,其多数与饲料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呈正相关,与粗饲料的粗纤维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0年03期)
黄芬,曹建华,梁建宏,何媛媛,朱敏洁[3](2010)在《黔西南岩溶区饲料灌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适宜在黔西南岩溶区生长的优良饲料灌木以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本研究对生长在黔西南州的3科19属27种饲料灌木的6种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定量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马棘和小构树均满足典型蛋白质饲料的要求;2)科别间粗灰分均值差异极显着,桑科显着高于其他2科。科别间无氮浸出物均值差异显着,豆科极显着低于蔷薇科,显着低于桑科;3)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均呈显着或极显着的负相关,其含量过高会影响饲料灌木的整体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袁凤莲[4](2009)在《发展饲料灌木林 实现林牧业共赢》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而过度放牧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在现代畜牧业尚未形成之前,游牧作为我区畜牧业的主要形式必将继续存在,如何实现牧区群众持续增收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成为摆在我(本文来源于《新疆林业》期刊2009年06期)
黄芬[5](2009)在《岩溶和非岩溶环境条件下饲料灌木营养价值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对资源掠夺性利用、环境的破坏,给本就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带来更大的困难,也严重制约着岩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减少石漠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之一。依据植被演替规律,有些地段特别是中度重度石漠化地区必须先草后灌木、乔木或先灌木后乔木的模式。而灌木在岩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能更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且其中许多具有饲料价值,能发展草饲畜牧业提高当地经济收入,那么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饲料灌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结合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大工程的实施,以饲料灌木为主要对象,研究岩溶生态环境中饲料灌木的营养价值,为筛选岩溶适生经济植物以发展草饲畜牧业、提高经济收入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植物与土壤中元素总量和形态分布,了解其在岩溶土壤中的生态效应和在叶片中的形态分布及生理效应,为岩溶生态系统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研究饲料灌木生理生态特征对不同生态环境的响应及与岩溶石漠化环境的适应性,对岩溶峰丛洼地开发和改进当地饲料资源及其生态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典型岩溶山区黔西南州的兴义、贞丰、安龙叁个县和桂林毛村为研究点,对分布在黔西南州叁个县岩溶区与非岩溶区的饲料灌木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当地饲料资源;对岩溶区种数较多的豆科、蔷薇科与桑科的19属27种进行营养成分及几种矿质元素测定,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其营养价值,对矿质元素与营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其相互影响;分析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四种植物根际土壤和叶片的钙、镁、锰、锌元素形态,揭示元素形态的分布规律,对植物的有效性及对提高土壤肥力的指导意义,对元素再利用的贡献及对牲畜的吸收利用价值;分析岩溶区蜡梅根际土壤、根、茎、叶、枯枝、落叶中的碳、氮、磷、钾、钙、镁、铁、锌、硒等元素的含量,揭示植物元素的分布,积累及迁移规律;分析桂林朝田乡岩溶区与非岩溶区灌木的稳定碳同位素,并以部分乔木和草本作为对比,揭示灌木光和类型及不同背景下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主要结论1、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黔西南州27种饲料灌木综合营养价值表明,蒙桑所含营养成分综合评价最好,其他可作为该地区发展草饲畜牧业的材料依次为构树,马棘,小构树,鸡桑,光腺合欢,山樱桃。所调查品种营养价值与云南豆科灌木相当,明显高于甘肃省11属禾本科牧草。2、植物根际土壤岩溶区Ca,Mg,Mn,Zn的总量大于非岩溶区。植物中Ca,Mg总量为岩溶区大于非岩溶区,Mn,Zn则反之。土壤中岩溶区Ca,Mg的生物有效性高,非岩溶区Mn,Zn的生物有效性高。动物更易消化吸收岩溶区叶片中的钙镁、非岩溶地区叶片中的锰锌。生物有效性与动物消化吸收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3、蜡梅植株中氮、钾、钙、镁、铁、锌均在植物叶片中分布最多,能主动吸收氮、磷、钾、锌等营养元素。4、岩溶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大于非岩溶区,草本显着高于灌木和乔木。当植物受到水分胁迫时,草本比乔木和灌木反映更敏感、迅速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李得庆,张国良[6](2008)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中饲料灌木林营造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省互助县深居高寒内陆,自然条件恶劣,饲草料极度缺乏。为了发展畜牧业同时又为了减轻草场压力,我们在退耕还林(草)地块中进行了饲料灌木林营造技术的试验。在试验中首先采用综合特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优良饲料树种柠条、沙柳和柽柳;然后通过采取细致整地、合理密植和封育、轮牧、适时平茬复壮等措施来提高饲料林的生产力。(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08年07期)
李得庆,张国良[7](2008)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中饲料灌木林营造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牛羊肉的需求大增,进而导致了草场的超载和退化。实行退耕还林(草)和封山禁牧措施后,农民在不能野外放牧又无能力舍饲圈养的情况下,部分人将牛羊变价处理,结果使近几年的肉价日益攀升且居高不下。为了维持和改善现有的生态(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胡秋芬,李海涛,高小茵,杨光宇,尹家元[8](2006)在《2-[2-(4-甲基喹啉)-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光度法测定饲料灌木样品中钙》一文中研究指出豆科灌木是本省的特色丰富资源,是重要的动物饲料来源;钙是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饲料用灌木中钙含量的测定对了解灌木营养成分、合理开发利用灌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分光光度法为钙测定的(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06年05期)
蔡国军,柴春山,孟少童,陈炜青,薛睿[9](2005)在《引进优良饲料灌木树苜蓿容器育苗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澳大利亚引进优良饲料灌木树苜蓿Chamaecytisus palmensis种源1个,种子25 kg。经种子主要指标测定表明,种子千粒重23.92 g,净度93.17%;采用安全、简便、有效的沸水加洗衣粉浸泡种子的催芽方法,发芽率85%以上;容器育苗出苗观测表明,树苜蓿播后3~13 d出苗,4~10 d出齐,平均出苗率90%以上;生长量观测表明,树苜蓿生长曲线呈“S”形,一年生平均苗高1.25 m,平均地径0.86 cm;营养价值测定表明,树苜蓿枝叶营养丰富,是很好的饲草饲料;光合强度测定表明,树苜蓿较饲料灌木和草本植物光合速率大,蒸腾速率较小,光合物质积累较多。(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5年10期)
李淑英,周元清,李海涛,胡秋芬,尹家元[10](2004)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灌木中的钙》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2-(2-喹啉偶氮)-1,3-二羟基苯(QADHB)与钙的的显色反应,在pH为8.0的柠檬酸钠-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TritonX-100存在下,QADHB与钙反应生成1∶1稳定络合物,λmax=552nm,ε=4.21×104L·mol-1·cm-1.钙含量在0~25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饲料用灌木中钙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S1期)
饲料灌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生长在黔西南州岩溶区的27种饲料灌木常规营养成分及元素作测定,对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构树所含营养元素综合评价为最好,以下依次为青刺尖>牛王刺>光腺合欢>马棘>小构树>火棘>白刺花>紫穗槐>刺梨。碳、氮、钙元素与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相关性最大,其次为钾、磷、硒、铁、锌,其多数与饲料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呈正相关,与粗饲料的粗纤维呈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饲料灌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充分利用饲料灌木发展畜牧业生产走“林牧一体化”的路子[J].榆林科技.2010
[2].黄芬,曹建华,丁俊峰,韦红群,高喜.黔西南岩溶区饲料灌木营养元素分析[J].热带地理.2010
[3].黄芬,曹建华,梁建宏,何媛媛,朱敏洁.黔西南岩溶区饲料灌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量分析[J].草业学报.2010
[4].袁凤莲.发展饲料灌木林实现林牧业共赢[J].新疆林业.2009
[5].黄芬.岩溶和非岩溶环境条件下饲料灌木营养价值的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6].李得庆,张国良.退耕还林(草)工程中饲料灌木林营造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08
[7].李得庆,张国良.退耕还林(草)工程中饲料灌木林营造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8
[8].胡秋芬,李海涛,高小茵,杨光宇,尹家元.2-[2-(4-甲基喹啉)-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光度法测定饲料灌木样品中钙[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
[9].蔡国军,柴春山,孟少童,陈炜青,薛睿.引进优良饲料灌木树苜蓿容器育苗试验初报[J].草业科学.2005
[10].李淑英,周元清,李海涛,胡秋芬,尹家元.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灌木中的钙[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