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植入体论文-谭婧

经皮植入体论文-谭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皮植入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管,巨噬细胞,抑制炎症,表皮角质细胞

经皮植入体论文文献综述

谭婧[1](2017)在《经皮钛植入体的纳米结构化表面改性及其生物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皮植入器械穿过皮肤固定于体内并保持部分于皮肤创口或伸出皮肤外,由于部分暴露于体外,就要求植入体与周围皮肤组织形成良好的生物密封以避免发生感染。钛及钛合金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骨整合性能被广泛用作经皮器械,然而钛是生物惰性材料,植入体内后与软组织整合能力差,同时钛植入体本身也无抗菌性能。为了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实现良好的生物密封,我们对钛植入体进行纳米结构化的表面改性,以期获得既有抑菌性能又有利于皮肤组织细胞黏附生长的功能表面。大量的研究显示钛表面二氧化钛纳米管具有多孔形貌和纳米级粗糙度,有利于细胞粘附,并且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这都表明二氧化钛纳米管改性的钛植入体在植入材料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体外蛋白质、细菌、巨噬细胞、表皮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实验以及动物皮下体内实验,探究纳米结构改性后的钛经皮植入体是否能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结合,及其与体内相关组织的整合过程,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此外,还采用钦结合噬菌体对钛植入体进行纳米结构化表面改性并对其表面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采用阳极氧化技术在钛植入体表面构建的二氧化钛纳米管膜(TNT)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和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吸附的蛋白质使材料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等行为。由于TNT的表面粗糙度属于纳米级,不利于细菌在其表面粘附。在紫外和日光条件下,TNT的光催化效应使其表现出较好的抑菌能力。TNT的抑菌性能有助于减少经皮感染的发生。在TNT表面培养巨噬细胞发现纳米结构抑制了巨噬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炎性因子分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修饰的TNT表面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迁移并调控其功能转化,在短时间内大量表达促炎性因子及时清除周围的细菌等病原体,并且在炎症消退后诱导巨噬细胞向促进组织修复的方向转化。这表明在植入体诱发的感染环境下TNT不仅具有良好的炎性调控功能,而且还能促进组织修复。在不同生理环境下,研究TNT与人表皮角质细胞(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HaCat)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之间的作用机制。TNT能促进HSF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相关因子分泌,但抑制了 HaCat细胞的增殖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将两种细胞接触共培养时,TNT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促进角质细胞的成熟分化,有利于在植入体表面形成与其紧密结合且完整的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结构。动物皮下短期(4h到7d)植入时,感染部位的TNT能有效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在炎症得到控制后调节炎性因子的快速消退,促进皮肤组织细胞粘附于植入体表面。这表明TNT抑制细菌的初始粘附,在短时间内能清除术后感染,有利于随后组织愈合并与材料紧密结合。长期植入(2 w到8 w)实验时,感染部位的TNT能避免炎性因子大量持续释放,促进皮肤组织与其紧密结合和血管生成。这表明TNT植入体与皮肤组织形成良好的生物密封,从而抵御外界细菌侵袭,降低经皮植入体感染风险。此外,通过钛结合噬菌体对钛植入体改性,表明钛结合噬菌体与钛表面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及稳定的结合性能,改性后的表面具有多孔结构且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综合体内外实验,发现TNT改性的钛植入体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皮肤组织与其紧密结合。当TNT改性的钛植入植入后,血液和组织液蛋白迅速吸附到植入体表面,利于组织细胞粘附,而不利于细菌粘附。同时,细菌的存在可以激活巨噬细胞迁移至植入部位参与炎症反应。细菌清除后,炎症减弱,TNT及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参与组织修复。随后,真皮成纤维细胞粘附于植入体表面开始增殖分化、沉积基质,表皮细胞也沿着真皮层迁移、锚定于植入体表面开始增殖分化形成表皮组织。TNT促进早期炎症反应的及时消退以及成纤维细胞和表皮角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最终在植入体表面形成完整生物密封。(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3-13)

杨艾玲,王欣宇,安江峰,韦明[2](2009)在《经皮植入体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自行研制的新型经皮通路植入材料致密增强羟基磷灰石基陶瓷、医用硅橡胶/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原代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与材料的浸提液相互作用,用MTT法测定新型经皮通路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致密增强羟基磷灰石基陶瓷、医用硅橡胶/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均无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09年11期)

陈国景[3](2008)在《钛合金骨内植入体与骨的整合及经皮植入体与软组织整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套筒式假肢存在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接受腔与残肢界面透气性差,易产生异味;因负重摩擦导致残肢破溃引发感染;受悬吊装置的束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使用受残肢长短限制;与人体正常生理结构的重力线不吻合及不符合正常肢体力矩等。近年来经皮植入式骨内固定假肢被诸多学者研究,这种新型假肢是将一个钛金属连接件的一端植入残肢的骨髓腔内,另一端经皮肤穿出体外与外部假肢连接。因此,这种假肢的结构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假肢的缺陷。但这种假肢目前尚未克服的难题是植入体的松动和经皮穿出界面的密封问题。植入体经皮穿出体外需接触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若植入体不能与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形成密封,就将继发细菌感染、上皮移行而导致植入体失效,因此将皮下组织与植入体的牢固结合是实现经皮穿出界面密封的一个有效方法,而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未发现较理想的解决办法。对于克服植入体松动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于使用生物陶瓷涂层对植入体表面进行改性,使经改性的植入体能与骨骼形成牢固的骨整合。羟基磷灰石涂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生物陶瓷涂层,并且已被证明具有较理想的骨整合能力,但由于羟基磷灰石涂层呈脆性,涂层易剥离,所以在骨整合的应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研究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对钛合金植入体表面进行微弧氧化陶瓷层改性处理,通过动物体内实验来研究和评价经微弧氧化陶瓷层改性的植入体与宿主骨整合及软组织整合的能力。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过程采用电击穿的原理,将植入体置于含一定比例钙、磷的电解质溶液中,以钛合金植入体为阳极,以不锈钢片为阴极,在电解液中采用脉冲直流电源对植入体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形成的陶瓷层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陶瓷层由致密陶瓷相和微孔两种特征组成,微孔均匀分布在陶瓷层中,深浅不均,在稍大孔的底部又形成许多小孔向膜层深入。扫描电镜观察陶瓷层横切面见陶瓷层与植入体完全融为一体。X射线能谱分析发现陶瓷层中主要存在氧、钛、磷、钙四种元素,其中钙和磷来源于电解质溶液,而钛来源于植入体,可见陶瓷层相当于氧化电焊于植入体上;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陶瓷层主要由锐钛矿和金红石矿组成,又以锐钛矿占优势,已有研究表明锐钛矿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陶瓷层的微孔结构和陶瓷层中氧、钙、磷等元素均被证明是陶瓷层具有生物活性的必要条件。动物体内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改性处理的钛合金植入体植入成年雌性山羊的胫骨内,同时以羟基磷灰石涂层改性的植入体和未经表面改性的植入体为对照,术后8周取材,组织学处理后镜下见:微弧氧化处理的植入体与骨骼界面形成严密整合,羟基磷灰石涂层处理的植入体亦可与骨骼形成整合,但植入体与骨界面主要以新生骨整合为主,而未经表面改性的植入体与骨界面存在明显的裂隙,不能形成整合。第二部分将设计有凸缘的经皮植入体采用微弧氧化陶瓷层处理后,经皮植入山羊胫骨,植入体一端与体内骨骼固定,另一端暴露于体外,同时以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植入体为对照,术后8周取材,采用组织学处理后,镜下见:微弧氧化处理的经皮植入体与皮肤软组织形成密封整合,陶瓷层形成的孔洞已有软组织长满,有互相连通的孔已有软组织长入并互相连通;而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植入体与皮肤软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裂隙,不能形成密封整合。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微孔结构和陶瓷层中氧、钙、磷等元素是陶瓷层具有生物活性的必要条件,陶瓷层的形成原理及陶瓷层中的元素来源说明陶瓷层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同时,经动物体内试验验证,陶瓷层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能很好的诱导骨长入及软组织长入并形成整合。这为以后经皮植入式骨内固定假肢的临床研究、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8-04-01)

陈国景,王臻,袁伟,芦斌,马超[4](2008)在《钛合金经皮植入式假肢骨内固定植入体表面经生物陶瓷改性后与骨整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钛合金经皮植入式假肢的的骨内固定植入体表面进行生物陶瓷改性,以研究经改性过的植入体与其宿主骨整合的能力。采用羟基磷灰石喷涂和微弧氧化两种生物陶瓷改性工艺,对骨内固定植入体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过的植入体植入山羊后腿胫骨,术后8周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见两种生物陶瓷改性的植入体均可与宿主骨形成严密整合。计算宿主骨组织与植入体整合率,发现经生物陶瓷表面改性的植入体与宿主骨组织整合率显着高于未经生物改性的对照组植入体(p<0.01),而羟基磷灰石喷涂组和微弧氧化组与宿主骨整合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羟基磷灰石和微弧氧化两种陶瓷层都具有很强的诱导骨生成能力,经其表面改性的骨内固定植入体能与宿主骨形成紧密整合。(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王玮,庄小强,金先跃[5](2007)在《关节镜辅助经皮螺丝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记忆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两种植入体材料物理性能与修复效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辅助经皮螺丝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髌骨爪内固定两种植入体材料特征及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植入体选择与其效果的相关性。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1-11/2005-12本院在膝关节镜下经皮复位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0例做为镜下组,选骨折类型相似的患者切开复位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0例做为髌骨爪组。所有患者术前签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②试验方法:镜下组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用两枚平行螺丝钉内固定;髌骨爪组切开复位,用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③试验评估:根据胥少汀等评分法评价膝关节功能并在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术后嘱患者按1,3,6,12个月门诊复诊,随访9~13个月,平均12个月。②两组患者术后随访优良率:镜下组优22例(73%),良7例(23%),可1例(3%);髌骨爪组优21例(70%),良7例(23%),可1例(3%),差1例(3%)。③镜下组与髌骨爪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0±14),(100±50)mL;手术时间(60±15),(80±15)min,住院时间(8±2),(16±3)d,差异显着(P<0.01)。结论:两种方法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关节镜下经皮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复位确切、有利于术后关节早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7年44期)

经皮植入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自行研制的新型经皮通路植入材料致密增强羟基磷灰石基陶瓷、医用硅橡胶/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原代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与材料的浸提液相互作用,用MTT法测定新型经皮通路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致密增强羟基磷灰石基陶瓷、医用硅橡胶/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均无细胞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皮植入体论文参考文献

[1].谭婧.经皮钛植入体的纳米结构化表面改性及其生物学性能[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杨艾玲,王欣宇,安江峰,韦明.经皮植入体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

[3].陈国景.钛合金骨内植入体与骨的整合及经皮植入体与软组织整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

[4].陈国景,王臻,袁伟,芦斌,马超.钛合金经皮植入式假肢骨内固定植入体表面经生物陶瓷改性后与骨整合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

[5].王玮,庄小强,金先跃.关节镜辅助经皮螺丝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记忆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两种植入体材料物理性能与修复效果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标签:;  ;  ;  ;  

经皮植入体论文-谭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