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辐射生物剂量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辐射敏感基因,生物剂量计,Gadd45α基因
辐射生物剂量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学琴,毛鑫玉[1](2019)在《辐射敏感基因Pig-a、Gadd45α和Hprt作为潜在生物剂量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遗传损伤的检测水平和降低检测阈值,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选择Pig-a、Gadd45及Hprt叁个基因,探讨运用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方法采集入职健康体检人员以及放射从业工作体检人员各25人外周肝素钠抗凝血各2ml,RT-qPCR检验其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辐射敏感基因本底表达量的平均值、波动范围和变异系数;使用配对t检验对健康人群与放射工作人群敏感基因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采集3名健康成年人肝素钠抗凝外周外各25 ml,不同剂量(0、0.5、1.0、2.0、5.0 Gy)的X射线照射,6 h后RT-qPCR检验其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二项式曲线回归分析存在的计量效应关系。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双侧检验;Graphpad 5.0作图。结果 Pig-a、Gadd45α基因在健康人群中本底水平差异较小,相对均一。Hprt基因变异系数大于20%,在健康人群中本底水平差异较大。Hprt基因在健康人群中的表达量高于暴露人群;Gadd45α基因与Pig-a基因在健康人群中的表达量低于暴露人群,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add45α、Hprt、Pig-a基因的表达量与辐射剂量存在剂量效应关系(Gadd45α基因曲线拟合方程为y=0.1307x2+0.4878x+1.2518;Pig-a基因曲线拟合方程为y=0.3635x2+0.1764x+1.3832;Hprt基因曲线拟合方程为y=0.5772x2-0.1754x+1.0147)。结论 Pig-a基因与Gadd45α基因的表达量在健康人群中本底值较低,差异较小,个体间变异小,对电离辐射具有特异性,有较高的灵敏度,基因表达量与照射剂量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加;Hprt基因本底值较低,个体间变异较大,在小剂量照射0-2Gy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在5Gy剂量点突然下降偏离剂量效应曲线。(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宋曼,周平坤[2](2019)在《放射剂量响应miRNA的鉴定及作为核辐射生物剂量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灾难和核辐射事故中放射伤员的快速、准确的生物剂量诊断是事故救援和核辐射伤员正确后续处理的关键,建立快速、高通量的生物剂量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目前,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方法,因实验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缺点很难满足快速、高通量的要求。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细胞受照后有部分miRNA的表达水平发生显着改变,其中一些miRNA出现明显的表达增加,且有一定剂量-效应关系。我们前期建立了γ射线辐照细胞的miRNA表达谱,在现有工作及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体外培养的人淋巴母细胞筛选并验证了具有确定剂量-效应关系的放射诱导表达miRNA分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在离体受照人外周血细胞中对相关miRNA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确证,获得了具有放射剂量响应性的多个miRNA分子;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miRNA表达谱模型,通过实验验证miRNA表达谱模型用于估算辐射生物剂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宋曼,关华,周平坤[3](2019)在《放射剂量响应miRNA的鉴定及作为核辐射生物剂量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灾难和核辐射事故中放射伤员的快速、准确的生物剂量诊断是事故救援和核辐射伤员正确后续处理的关键,建立快速、高通量的生物剂量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目前,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方法,其实验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不易满足快速、高通量的要求。近年的研究报道,细胞受照后部分miRNA的表达会发生显着性改变,其中一些miRNA分子出现明显表达增加,且有一定剂量-效应关系。我们目前建立了γ射线辐照细胞的miRNA表达谱,在现有工作及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体外培养的人淋巴母细胞中筛选并验证了具有确定剂量-效应关系的放射诱导表达miRNA分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在离体的受照人外周血细胞中对筛选的miRNA分子进行确证,获得了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的包括miR-6090在内多个miRNA分子组成的表达谱;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miRNA表达谱模型,通过实验验证miRNA表达谱模型用于估算辐射生物剂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王平,吕玉民[4](2019)在《染色体畸变指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在国内的发展与展望(续)》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接第15期1920页)2染色体畸变指标作为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新技术在基于染色体畸变指标生物剂量估算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通过延长细胞培养时间和改良的化学物质诱导的早熟凝集染色体-环(premature condensation chromosome-ring,PCC-r)方法构建特大照射剂量的剂量效应曲线,对受到特大剂量照射的辐(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王平,吕玉民[5](2019)在《染色体畸变指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在国内的发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首次发现人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照射剂量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提出可利用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指标估算事故情况下人员受照的辐射剂量[1]。之后美国两位学者Bender和Gooch首次应用该方法对1966年在美国汉福特"Recuplex"核事故中3例受到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李连胜[6](2018)在《辐射敏感基因和血清SERS光谱作为潜在生物剂量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离辐射能够导致细胞DNA断裂,引起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同时还能引起全身性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辐射后机体和分子的变化可用于估算生物受照剂量进而发展成生物剂量计。现有生物剂量计不能满足高通量快速检测的要求,本文以小鼠外周血和小鼠血清为样本分别利用RT-PCR技术和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技术,分别从辐射敏感基因和血清拉曼光谱角度探索新型生物剂量计。目的:(1)探索不同剂量照射后小鼠TRIAP1和AEN基因表达的时间与及剂量效应,研究其作为生物剂量计的潜能。(2)探索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对不同剂量照射小鼠血清的识别能力,研究其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1)(a)对BAL B/C雄性小鼠进行1、2、4、8和12Gy的γ射线照射,再对新的一组小鼠注射LPS,获取小鼠外周血。(b)提取外周血总RNA,反转录、RT-PCR检测TRIAP1和AEN基因的表达。(c)对两基因进行相对表达分析和剂量效应曲线拟合。(2)(a)对C57BL/6J雄性小鼠进行2、5.5、7和8Gy(或者9Gy)的γ射线照射,获取小鼠血清。(b)将血清与银溶胶混合孵育一定时间,用拉曼检测仪进行检测获得拉曼光谱。(c)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并获得积分图。(d)用SIMCA的VIP分析以及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差异显着的拉曼峰的位移。结果:(1)(a)通过对不同样本的比较最终选择了外周血作为实验样本。(b)不同剂量照射后TRIAP1基因在1-3天有较好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AEN基因在0.25-1天有较好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c)注射LPS后TRIAP1表达显着下降,AEN基因表达无显着性差异。(2)(a)SERS光谱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辐射剂量的变大,拉曼光谱强度降低。(b)OPLS-DA分析发现照射后24h正常组与各照射组能完全分开;照射后72h,不同剂量辐射组间仍有重迭只能能做初步区分;照射后10天半致死组与致死组完全分开。(c)拉曼光谱是物质的指纹谱,拉曼谱强度反应物质的含量。744和1495cm~(-1)代表的核黄素,1071 cm~(–1)代表的葡萄糖等和1495 cm~(–1)代表的甘氨酸等,这些物质的缺乏可能会造成小鼠机体代谢水平降低和体重下降,还可能会影响小鼠的体液免疫。结论:(1)研究表明辐射敏感基因TRIAP1和AEN具有作为辐射后早期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研究所用RT-PCR方法有可能成为高通量检测辐射生物剂量的检测方法。(2)研究表明SERS技术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小鼠血清能够反映出不同损伤程度的差别,其本身又有快速检测的特点,有作为快速生物剂量计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张忠新,张睿凤,张慧芳,段志凯[7](2016)在《常用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广泛应用,涉核人员的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生物剂量计无论是在职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方面还是事故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分类,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几种辐射生物剂量计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各自的优缺点。细胞水平有染色体畸变分析、微核分析、早熟凝集染色体分析等传统的生物剂量计。分子水平涉及到GPA、HPRT、γ-H2AX、线粒体DNA 4977 bp片段等有望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生物剂量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快速、简单、高通量。快速生物剂量自动分析系统满足以上特点,代表了未来辐射生物剂量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此本文也对其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便为新型生物剂量计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6年04期)
李孝鑫[8](2016)在《辐射敏感基因作为潜在生物剂量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离辐射能够导致DNA断裂引起基因表达发生变化,推测电离辐射敏感基因可能发展成为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用于生物剂量的估算。现有的生物剂量计存在耗时耗力的问题,不能满足大批量受照人群的快速检测,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高通量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应对大批量受照人群的剂量估算。本文将在前期基因芯片研究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辐射后差异表达、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底值相对均一的TRIAP1、RPS27L、AEN、C12orf5、SPIB 5个辐射诱导上调基因和TCL1A 1个辐射诱导下调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这些基因作为新型分子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目的:研究辐射敏感基因照射后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以及健康人的本底水平,探讨其作为辐射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行性。方法:1通过对TRIAP1、RPS27L、AEN、C12orf5、TCL1A、SPIB 6个辐射敏感基因和β-actin 1个内参基因的引物特异性检测、探针非特异性排除、反应温度的优化、质粒标准品的构建和标准曲线的建立,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2采用不同剂量(0Gy、0.5Gy、1Gy、2Gy、4Gy、6Gy、10Gy)的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在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0h、2h、4h、8h、12h、24h)收集,提取全血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Taq Man探针两步法检测照射后TRIAP1、RPS27L、AEN、C12orf5、TCL1A、SPIB 6个辐射敏感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观察其随受照剂量和培养时间的表达变化,筛选具有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潜力的基因。3采集29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进行TRIAP1、RPS27L、AEN 3个基因本底水平的分析(男性15名,女性14名;年龄组分别为21-30岁组10人,31-40岁组10人,41-50岁组9人),提取全血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Taq Man探针两步法检测辐射敏感基因m RNA的本底表达水平。4采用6-8周龄体重18-22g的雄性C57BL/6小鼠,进行不同剂量(2Gy、8Gy)的γ射线整体照射,未照射样0Gy为对照组;照射后不同时间点(4h、8h、12h、24h、48h、72h)采集血样提取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Taq Man探针两步法检测照射后TRIAP1、RPS27L、AEN 3个辐射敏感基因和18S RNA 1个内参基因m RNA随剂量和时间的表达变化,研究辐射敏感基因在小鼠的整体照射后的表达效应。结果:1通过对6个辐射敏感基因和β-actin内参基因引物特异性的检测、探针非特异性排除、反应温度的优化、质粒标准品的构建和标准曲线的建立,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2在对外周血进行不同剂量照射培养不同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TRIAP1基因在2h、4h开始增加,8h达到峰值10.44,12h、24h略有下降,在8h、12h和24h呈现出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RPS27L在2h各剂量下无明显增加,4h开始逐渐增加,8h达到峰值9.97,12h和24h下降至与4h相近的水平,在4h、8h、12h和24h呈现出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AEN基因在2h开始增加,4h、8h和12h持续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饱和效应,24h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本底;C12orf5基因在2h各剂量点下均无显着增加,4h开始增加明显,8h、12h和24h表达变化水平相近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TCL1A基因在2h各剂量点下均无显着减少,在4h、8h、12h和24h略有减少但未呈现出明显剂量依赖关系;SPIB基因在4h、8h表达水平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在2h、12h和24h在各剂量点下几乎没有响应。3不同剂量照射后,TRIAP1基因在8h、12h和24h拟合0.5-10Gy的剂量效应曲线分别为y=2.663ln(x)+4.3668,R2=0.9969;y=1.6162ln(x)+3.6017,R2=0.9799;y=1.0839ln(x)+2.9733,R2=0.9562;RPS27L基因在4h,8h,12h和24h 0.5-10Gy的剂量效应拟合曲线分别为y=0.7608ln(x)+2.141,R2=0.9594;y=2.1686ln(x)+4.3925,R2=0.9636;y=0.8334ln(x)+2.4676,R2=0.9684;y=0.4786ln(x)+2.023,R2=0.9204;AEN基因在2h,4h,8h进行0.5-6Gy剂量范围的剂量效应拟合曲线分别为y=1.31ln(x)+2.1332,R2=0.9326;y=2.3864ln(x)+5.2762,R2=0.9913;y=4.6111ln(x)+8.4048,R2=0.9829,在12h和24h进行0.5Gy-4Gy剂量范围的剂量效应拟合曲线分别为y=2.5651ln(x)+5.3049,R2=0.9715;y=1.8254ln(x)+4.7758,R2=0.9686。所有曲线方程的R2均大于0.92,说明剂量效应关系显着。4通过29个健康人本底水平检测后的结果得出,TRIAP1基因本底值是0.170±0.031,波动范围0.101-0.248,变异系数18.086%;RPS27L基因的平均值为1.450±0.183,波动范围是1.085-1.775,变异系数是12.641%;AEN基因的平均值为0.056±0.010,波动范围是0.041-0.075,变异系数是18.001%。3个基因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内,波动范围小且相对均一。分别对TRIAP1、RPS27L和AEN基因进行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TRIAP1、RPS27L和AEN均不受年龄因素(P分别为0.732、0.284、0.153)和性别因素(P分别为0.445、0.469、0.278)影响。5 2Gy和8Gy照射小鼠并在照射后饲养不同时间,与对照组相比,TRIAP1基因在照射后0-48h随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不断上升,在24h、48h和72h表达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48h达到峰值15.18,72h略有下降;RPS27L基因在4h和8h表达变化水平较高仅在8Gy剂量下4h与对照比无显着性差异,12h迅速下降,24-72h逐渐恢复至接近本底水平;AEN基因在4h开始逐渐升高,24h达到峰值4.10,随后逐渐下降,在8-72h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P<0.05)。TRIAP1、RPS27L和AEN基因在0Gy、2Gy和8Gy照射下无显着剂量依赖关系。结论:1建立了Taq Man探针两步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2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人外周血后培养不同时间,TRIAP1、RPS27L和AEN在不同的时间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提示这3个辐射敏感基因具有作为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潜力,适用于辐射损伤早期生物剂量的估算。TCL1A、SPIB基因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不显着,C12orf5基因相对表达变化水平低,这3个基因不具有作为辐射敏感基因的潜力。3通过本底水平的检测,TRIAP1、RPS27L和AEN基因本底波动范围小、本底水平均一且不受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满足作为生物标志物的要求。4通过小鼠整体照射的研究发现,TRIAP1、RPS27L和AEN基因在小鼠体内均有响应。(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6-03-18)
封丽,邓大平[9](2015)在《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用辐射诊疗、核能事业以及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以及同位素在工农业中的应用,国民各部门应用和接触辐射的人员与日俱增。在辐射事故中需要确定受照射剂量以便能够做好急、慢性辐射损伤伤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工作目前剂量估算方法主要有叁大类: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临床指标。目前国际上生物剂量计指标存在许多种,包括染色体畸变、微核率、DNA损伤分析、基因微阵列分析以及蛋白标志物分析等方法。本文就在辐射事故中常用的及新出现的生物剂量计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5年03期)
李冰[10](2015)在《小型基因芯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针对辐射损伤人员的小型基因芯片,对X射线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后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为探究不同剂量辐射的分子作用机制和优化生物剂量计提供了进一步实验数据。方法:1.以50种辐射敏感基因作为基础,研制了一种小型基因芯片。2.分别采用辐射剂量为0.1Gy、0.5Gy、2Gy的X射线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3.照射后4小时及20小时,用自主研制的基因芯片检测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芯片表达谱数据通过NimbleScan软件分析,选择差异表达≥1.5倍为辐射诱导反应基因。4.利用GO方法分析筛选出的部分辐射反应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x射线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4h后,0.1Gy组基因XPC表达上调,SSBP2表达下调;0.5Gy组基因BBC、GADD45A、IER5、XPC表达上调,SSBP2 CCT5表达下调;2Gy组基因BBC、CDKNIA、GADD45A、IER5 TP53I3、 XRCC5、XPC表达上调,CCT5、SSBP2表达下调。照射20h后,0.5Gy组BAX、BBC3、 TP53I3、XPC表达上调,CCT5、PCNA表达下调;2Gy组BBC3、CDKN1A、TP53I3、 XRCC5、XPC上调,CCT5、PCNA表达下调。2.利用GO分析得出,低剂量辐射诱导产生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间信号通路、信号转导、细胞/组织防御、内环境稳定等过程,而高剂量诱导产生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等过程。结论:1.小型基因芯片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辐射生物剂量计。2.基因BBC3、CCT5、 CDKNIA、GADD45A、IER5、PC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可作为新型生物剂量计。3.基因DDB2在不同的实验中表达为不同的结果,其是否能作为生物剂量计需要慎重考虑。(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5-05-01)
辐射生物剂量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灾难和核辐射事故中放射伤员的快速、准确的生物剂量诊断是事故救援和核辐射伤员正确后续处理的关键,建立快速、高通量的生物剂量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目前,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方法,因实验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缺点很难满足快速、高通量的要求。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细胞受照后有部分miRNA的表达水平发生显着改变,其中一些miRNA出现明显的表达增加,且有一定剂量-效应关系。我们前期建立了γ射线辐照细胞的miRNA表达谱,在现有工作及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体外培养的人淋巴母细胞筛选并验证了具有确定剂量-效应关系的放射诱导表达miRNA分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在离体受照人外周血细胞中对相关miRNA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确证,获得了具有放射剂量响应性的多个miRNA分子;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miRNA表达谱模型,通过实验验证miRNA表达谱模型用于估算辐射生物剂量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射生物剂量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杨学琴,毛鑫玉.辐射敏感基因Pig-a、Gadd45α和Hprt作为潜在生物剂量计的实验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2].宋曼,周平坤.放射剂量响应miRNA的鉴定及作为核辐射生物剂量计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3].宋曼,关华,周平坤.放射剂量响应miRNA的鉴定及作为核辐射生物剂量计研究[C].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4].王平,吕玉民.染色体畸变指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在国内的发展与展望(续)[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5].王平,吕玉民.染色体畸变指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在国内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6].李连胜.辐射敏感基因和血清SERS光谱作为潜在生物剂量计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
[7].张忠新,张睿凤,张慧芳,段志凯.常用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J].癌变·畸变·突变.2016
[8].李孝鑫.辐射敏感基因作为潜在生物剂量计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9].封丽,邓大平.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J].中国辐射卫生.2015
[10].李冰.小型基因芯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探索[D].济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