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信任论文-康培,孙剑,邓彦宇

网络购物信任论文-康培,孙剑,邓彦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购物信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临场感,社会临场感,信任,在线粘性

网络购物信任论文文献综述

康培,孙剑,邓彦宇[1](2018)在《网络购物临场感、信任与消费者在线粘性——以B2C模式下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B2C生鲜农产品网络购物时存在体验与互动不真实的问题,导致消费者对在线卖家缺乏信任,严重制约了消费者在线粘性的提高。本文结合社会交换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等理论,构建了"网络购物临场感、信任和消费者在线粘性"模型,运用324份生鲜农产品网购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临场感对消费者在线粘性的影响,揭示了消费者在线粘性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临场感与社会临场感均显着影响消费者信任以及消费者对B2C生鲜农产品网站的在线粘性,并且信任在临场感与在线粘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本文提出B2C生鲜农产品企业应改进网站设计、加强与消费者互动及社群建设、保证流通环节透明化、构建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政策建议,旨在提高消费者在线粘性。(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8年07期)

杨柳[2](2016)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信任修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形态。与之伴随的是网络购物产品或服务失败的频繁发生,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遭受严重破坏和违背。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信任修复成为学者和管理者当前共同关心的问题。基于网络购物环境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在信任违背发生后网络商家进行修复工作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塑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恢复合作关系的重要对策。(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6年13期)

杨柳,吴海铮[3](2016)在《积极情绪影响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修复的线索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诱发与信任不相关和相关的情绪,考察了积极情绪对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修复影响的线索效应。研究发现:(1)在不相关情境下,商家提供经济补偿时,积极情绪条件下消费者信任修复的效果明显优于中性与消极情绪条件;商家不提供经济补偿时这叁种情绪条件下的信任修复效果没有差异;(2)在相关情境下,不论商家是否提供经济补偿,积极情绪条件下消费者信任修复的效果明显优于中性与消极情绪条件。这说明积极情绪对消费者信任修复的影响存在线索效应。(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6年06期)

李娟[4](2016)在《跨国网络购物者信任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异军突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加速了传统经济结构和贸易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主要方式。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规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这也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频频出台有关政策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表明,出口电商一直是跨境电子商务的主力,国内对外贸易电商平台持续发展壮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买家加入跨国网络购物潮流中。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信任就一直是网络购物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在更为复杂的跨国网络购物环境中,在不同的社会体制、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作用下,信任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发展速度,有关跨国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Ali Express,对服装鞋包行业的国外买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文从消费者个人因素、网站因素和卖家因素叁方面出发,构建模型,提出假设,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跨国网络购物行为中,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跨国网络购物环境中,消费者的个人信任倾向、网站的声誉、网站安全性、网页设计便利性、跨国网购产品与消费者国内产品在价格,品质和售后服务上的差异、跨国网购产品运达时长对消费者网购信任态度存在显着影响。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对外贸易电商平台和卖家提供一定参考,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进步,进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6-06-12)

丁紫萌[5](2016)在《网络购物信任与感知风险对购买决策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网络购物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足不出户,便能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令消费者们更加钟爱。我国的网络购物起步较晚,且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网络购物的安全与风险问题,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将网络购物信任定义为:在网络购物的环境中,由于某些风险或不确定的存在,信任方基于对被信任方在能力、正直、善意等值得信任方面的判断前提下,对其行为结果的良好预期。感知风险是指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对所遇到的各种客观风险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认识,是消费者因为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好坏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受。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发放和问卷星平台收集问卷,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文将网络购物信任划分为购物环境信任和卖家信任两个维度,假设网络购物信任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从测量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入手,探索感知风险在信任在影响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决策的过程中是否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对网络购物环境信任显着的影响网站卖家信任;信任通过网络购物中的感知风险间接正向的影响购买决策;经济风险、功能风险、隐私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显着负向影响;电子商务环境信任可以显着的降低经济风险、功能风险、隐私风险、社会风险、身体风险和心理风险;卖家信任可以显着的降低经济风险、隐私风险、心理风险;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信任、感知风险和购买决策方面均呈现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6-01)

张婷婷[6](2016)在《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普遍,相比传统购物,它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人们对网络供应商、网络商店及网络商人的知晓度较低,交易前无法直接检查商品质量,也无法检测有关个人及金融等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商家行为和动机都难以预测。由此可见,网络交易中的信任问题便成为当下社会一个重要讨论话题。由于网购信任是比较新颖的话题,太多领域尚处于探索之中,也没有取得较一致的理论观点。所以本论文从大学生消费者角度入手,在网购时代下,研究商家是如何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构成长久的合作关系,消费者对网购商家的信任是被哪些因素影响。以研究影响因素与网购信任、网购意愿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对商家提出中肯建议,进而促进网络购物更好的发展。为此,本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首先回顾相关文献里有关传统信任研究成果,对网络购物环境下信任理论进行综述,主要讨论归纳前人提出的网络购物背景下信任内涵。论文结合调查提出“买家评分”等新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大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对问卷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验证问卷效度和信度,然后运用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选取和归类.从中提取了6个影响因素:品牌、口碑信誉度、买家评分、好友因素、价格因素和物流服务。运用回归分析从6个因素中选出2个对网购信任有显着影响的因素:买家评分和好友因素,并对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网购信任影响因素的顺序。并运用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从6个因素中提取出对购买意愿有显着影响的3个因素:买家评分、好友和价格因素,并确定其顺序。最后运用回归分析确定商家信任与购买意愿的相关性,并排除了物流服务的干扰效果。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影响大学生对网络商家信任的主要因素是买家友因素;大学生购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买家评分、好友和价格因素;影响因素对网购意愿解释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价格因素、买家评分、好友因素;大学生对商家信任程度与其网络购物意愿成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2)

李英霞,刘会芳[7](2016)在《网络评论对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网络评论对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度的影响,实验采用2×2被试间设计,选择两个因素,一个因素为评论用语,分为抽象用语和具体用语两个水平;另一个因素为评论方式,有公开评论和匿名评论两个水平.结果发现:评论方式和评论用语对网络购物信任有影响,消费者对具体公开评论的信任度最高,对抽象匿名评论的信任度最低.具体用语即网络评论涉及到商品详情中具体细节的用语信任度高,抽象用语与之相反.(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杜锦[8](2015)在《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并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得出唯有通过各种渠道避免或规避网络购物中可能存在的不信任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来提升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度,才能提升企业信誉度,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因此该研究对企业更好地开展网上业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5年22期)

杨柳,吴海铮[9](2015)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信任修复策略研究——基于积极情绪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网络购物中信任违背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的负面影响,消费者信任修复已成为管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基于积极情绪的视角,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重点考察了经济补偿策略与道歉策略在消费者信任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信任违背类型调节了修复策略与信任信念、信任意向之间的正向关系。(2)积极情绪在信任修复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3)除了直接影响,信任违背的调节作用还通过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实现。对不同的信任违背类型而言,经济补偿策略对信任信念、信任意向的影响存在差异,而且这种调节效应还通过积极情绪传递;道歉策略则不存在这种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5年11期)

赵宏霞,周宝刚,姜参[10](2015)在《消费者体验内容与网络购物信任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网络购物信任分为信任建立和信任维系两个阶段,并从品牌体验、服务体验和关系体验维度分析了消费者体验内容对不同阶段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信任建立阶段,品牌体验和服务体验及其交互作用对信任具有显着影响,关系体验对信任既不具有显着直接作用也不具有显着调节作用;在信任的维系阶段,品牌体验和服务体验及其交互作用对信任仍具有显着影响,关系体验对信任不具有显着直接作用,但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网络购物信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形态。与之伴随的是网络购物产品或服务失败的频繁发生,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遭受严重破坏和违背。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信任修复成为学者和管理者当前共同关心的问题。基于网络购物环境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在信任违背发生后网络商家进行修复工作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塑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恢复合作关系的重要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购物信任论文参考文献

[1].康培,孙剑,邓彦宇.网络购物临场感、信任与消费者在线粘性——以B2C模式下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为例[J].企业经济.2018

[2].杨柳.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信任修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6

[3].杨柳,吴海铮.积极情绪影响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修复的线索效应研究[J].当代财经.2016

[4].李娟.跨国网络购物者信任影响因素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

[5].丁紫萌.网络购物信任与感知风险对购买决策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6

[6].张婷婷.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7].李英霞,刘会芳.网络评论对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度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16

[8].杜锦.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9].杨柳,吴海铮.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信任修复策略研究——基于积极情绪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5

[10].赵宏霞,周宝刚,姜参.消费者体验内容与网络购物信任演化[J].商业研究.2015

标签:;  ;  ;  ;  

网络购物信任论文-康培,孙剑,邓彦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