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诗论文-雷婵

元好问诗论文-雷婵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好问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好问,论诗叁十首,“诗囚”,孟郊

元好问诗论文文献综述

雷婵[1](2019)在《元好问“诗囚”说之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元好问在《论诗叁十首》中提出"诗囚"一语,历代学者议论纷纷,至清更出现大量批评之声,指其贬抑太过。本文简要梳理孟诗审美认知的发展演变,探讨清人为孟诗"大鸣不平"之因,从中探讨元好问作此论的动因及其诗美观,也更进一步感悟孟诗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1期)

周慧[2](2019)在《司空图与元好问诗学观之比较——以《二十四诗品》和《论诗绝句叁十首》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司空图、元好问二者所处的时空不同,民族身份迥异,但二人的诗学观却有相通之处。思维方式上,二者都表现为直觉感悟式的整体把握方式;言说方式上,二者都强调"意象批评"和"以意逆志"批评;诗学思想上,都主张诗歌风格的"不主一格"以及诗歌创作的"真诚"。分析他们二人的诗论,使得少数民族文论与主流文论遥相呼应,消除族群壁垒,为探求建构真正多元一体的中华多民族文学提供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5期)

邓小军[3](2016)在《元好问诗述沁州出土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唐文》卷一叁叁所録薛收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是考察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584~617)生平事迹及其河汾之学与唐初贞观之治之关系的关键性文献。薛收(592~624),是王通高足弟子、唐朝开国元勋,《旧唐书》卷七叁、《新唐书》卷九八有传,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五一着録有唐永徽六年于志宁撰(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6年01期)

邓小军[4](2016)在《元好问诗述沁州出土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唐文》所录薛收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是考察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生平事迹及其河汾之学与唐初贞观之治关系的关键性文献。元好问《铜鞮次村道中》诗、《送弋唐佐董彦宽南归》诗,记述了亲见于金贞佑四年或此前不久出土于沁州铜鞮山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指出《文中子墓志》所述为信史,可以破除对文中子之怀疑。沁州出土薛收所作《文中子墓志铭》比汲冢出土《竹书纪年》还要宝贵。元好问两诗宝贵的史料价值,在于证明元好问所见薛收《文中子墓志》与今存薛收《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基本内容一致,从而多一重证据证明今存薛收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之信实。(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6年01期)

徐传法[5](2015)在《元好问诗中的书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元文坛领袖元好问,有"一代宗师""独步文坛""吸纳万流""集两宋之大成"等诸多赞誉。单在中国诗歌史上,被举为继杜甫之后集大成的杰出诗人。正因其文学成就太过彰显,以致其与文学紧密相连的其他门类,如金石、音律、历数等几乎为人忽略,其中包括他的传世墨迹、碑刻书法,以及与诗学息息相关的书法观念。元好问(一一九○—一二五七),字裕之,号遗山。元好问一生于书法颇为用心,书画诗及相关题跋在其文集中屡见不鲜,如《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云:"周官武臣奉朝请,剑配束缚非天真。世间曾有华佗帖,神物已化延平津。米狂雄笔照千古,北宋草书才九人。今日云台见遗墨,黄金牢锁玉麒麟。"~([1])此诗为喜得《云台帖》而作,诗中多含丰富的书法信息。元好问书法同诗一样,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及影响,形成了自身真淳、天然且崇尚古风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5年03期)

段少华[6](2014)在《元好问诗对《庄子》社会人生思想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金代诗人元好问亲历金、蒙两国之战,遭遇国家与个人的沧桑巨变,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与人生处境影响下,他的诗歌在社会与人生思想方面对《庄子》多有接受。元好问极力反对战争,抨击官场,追慕庄子所推崇的淳真质朴的理想社会。为获得精神的自适,元好问努力看淡生死,不慕荣华,希望能够隐逸于山林之间来超脱现实的困扰。(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李栋辉[7](2014)在《论陆游与元好问诗学典范选择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陆游与元好问南北诗坛"双峰并峙"现象的原因,指出了二者诗学典范选择的异同,分析了二者诗风差异的根源,以此来论证诗学选择与诗歌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宗杜学陶成为陆、元二人诗学典范选择的共同点,造成二者诗风有相似之处,而个人与时代的差异又赋予二人诗风本质的不同。诗人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创作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效应。(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伍贤芝[8](2013)在《元好问诗中的“哭泣”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好问的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悲壮刚健,反对纤弱窘仄,元好问自己的诗歌主张也是偏向"刚健、豪放"的意象,然在元氏诗中却可发现大量"非悲壮,非刚健"、纤弱、柔婉的意象。以元氏诗中的"残年哭知己"意象为例,就这种奇特的现象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学习(中)》期刊2013年07期)

文爽[9](2013)在《论元好问《秋望赋》的“诗学”特征——从元好问诗与文的审美差异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好问的诗学观与文章观迥然不同。对于文章,他追求一种"中和"气质,强调敦厚之义与含蓄之美;对于诗歌,他则追求豪爽奔放的气质,强调真情流露与慷慨悲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明显优于文章创作。在《秋望赋》一文中,元好问摒弃了温婉中和的文章观,十分精巧地将他特有的诗歌观念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这篇赋的艺术境界,使其成为金赋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李瑞卿[10](2012)在《元好问诗论中的“苏学”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好问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随物赋形"这一理论话语,而且与苏轼整体的诗学思路趋于一致,都主张"无意而发",在"致道"、"神遇"的境界中,入于大道自然。元好问诗学中潜藏着"苏学"因素,甚至是苏学的思想体系。《东坡易传》中世界无心而成的自然观和以无心为理想的伦理观贯穿于苏轼的诗学中;元好问提出"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其所谓"诚"类似于苏轼的圣人应物之心,同样不执着于心本体,而以顺应自然为归。"程学盛南苏学北"是学术交锋的结果,元好问自觉地将理论的矛头指向了程学,在针砭程学的同时表现为对苏学的承接。(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元好问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虽然司空图、元好问二者所处的时空不同,民族身份迥异,但二人的诗学观却有相通之处。思维方式上,二者都表现为直觉感悟式的整体把握方式;言说方式上,二者都强调"意象批评"和"以意逆志"批评;诗学思想上,都主张诗歌风格的"不主一格"以及诗歌创作的"真诚"。分析他们二人的诗论,使得少数民族文论与主流文论遥相呼应,消除族群壁垒,为探求建构真正多元一体的中华多民族文学提供有效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好问诗论文参考文献

[1].雷婵.元好问“诗囚”说之论争[J].文学教育(下).2019

[2].周慧.司空图与元好问诗学观之比较——以《二十四诗品》和《论诗绝句叁十首》为中心[J].美与时代(下).2019

[3].邓小军.元好问诗述沁州出土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J].国学.2016

[4].邓小军.元好问诗述沁州出土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J].学术交流.2016

[5].徐传法.元好问诗中的书学思想[J].中国书法.2015

[6].段少华.元好问诗对《庄子》社会人生思想的接受[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7].李栋辉.论陆游与元好问诗学典范选择的异同[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8].伍贤芝.元好问诗中的“哭泣”意象[J].新课程学习(中).2013

[9].文爽.论元好问《秋望赋》的“诗学”特征——从元好问诗与文的审美差异谈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李瑞卿.元好问诗论中的“苏学”理路[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

标签:;  ;  ;  ;  

元好问诗论文-雷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