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苏美尔楔形文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骨文,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
苏美尔楔形文字论文文献综述
黄亚平,杨冬冬[1](2011)在《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形体特征、成字方式、写词类型、意义类别四个方面比较了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中的象形字,揭示其二者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异同的原因,以期加深对两种文字象形字自身性质、特点的认识,以便对早期文字及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华西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02期)
杨冬冬[2](2010)在《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象形字是文字形成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是其他各种文字类型形成的基础,也是整个文字体系孳乳演变的基础,是连接前文字与早期成熟文字体系的纽带。甲骨文和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都是人类上古文明中成熟的自源文字体系,将二者中的象形字进行系统的比较,必将加深对两种文字自身性质、特点的认识,对发展和丰富比较文字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探讨文字起源以及文字发展流变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甲骨文和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中的象形字进行细致描述和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背景资料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的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苏美尔文明以及整个楔形文字的发展流传情况。第二章是象形字的定义与象形字的确定,我们分析前人的象形字定义,并对象形字和指事字、会意字进行了区分,最后按照本人对象形字的理解对象形字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种文字的象形字,并做成甲骨文象形字表和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表附于文末。第叁章是对两种文字的象形字进行比较研究,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我们的比较是从形体特征、取象成字方式、所写词类型、所象对象意义类别、表达相同意义的字等五方面进行的,在比较时我们并不刻意求同或求异,而是对两种文字系统的象形字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有同取同,有异存异,以求尽量客观地反应两种文字象形字的共性和差异,最后对二者同和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是结论与启示,通过对两种文字的象形字进行细致分析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文字同中有异,且同大于异。此外,两种文字象形字中都存在由计数工具发展而来的数字,这对研究文字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0-04-10)
张荣松,方吴丰,吴宇虹,林和平[3](2009)在《两河流域苏美尔楔形文字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古代西亚,苏美尔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西亚文明,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楔形文字作为这种文明的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到当时书写材料等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手写体的因人而异,造成了文字标准的不统一;后经时间的推移,使得出土文献部分缺失,这对通过原始文献来研究古文明的现代学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而采用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对文献中的文字进行识别,使之标准化,其高度的容错性对缺失的文字可以进行很好的修补,定义特定的模糊模式,找出字义序列的规律,给研究古文明的学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王静茹[4](2008)在《苏美尔楔形文字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美尔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西亚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苏美尔人创造了叁十九项人类第一,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在人类文明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楔形文字昭示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对楔形文字的研究和辩识是研究古代西亚文明的基础。由于受到当时书写材料等历史条件的限制,加之手写体的因人而异,造成了楔形文字标准的不统一,而后又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使得绝大部分出土文献都部分缺失。加之楔形文字又是一种表意文字,几个符号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新解释。对出土文献的辩识和对楔形文字本身的研究是现代历史学者和考古爱好者所遇到的极大的挑战。因此,认识楔形文字和对楔形文字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古西亚文明的瓶颈问题。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中最活跃且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专家系统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专家水平解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它能运用领域专家多年积累的经验与专门知识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过程,求解需要专家才能解决的困难问题。为了便于现代历史学者和考古爱好者对古西亚文明进行研究,以苏美尔楔形文字专家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利用专家系统理论开发苏美尔楔形文字专家系统。在系统实现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经过多次与国内着名楔形文字专家交流、探讨,获得了大量的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原始知识,经过对原始知识的归纳、总结把原始知识形成知识表示语言。按照楔形文字的读音与部首建造了两个楔形文字字典库,按照部首建造的字典库还可以根据现在已知解释的楔形文字推测没有释读的楔形文字。根据不同情况使用正向推理和双向混合推理进行推理。在系统实现方面,该系统采用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思想,确定了由对象层、属性层、结构层和主题层构成的静态架构,并给出由静态架构反射出用例视图,用于表示系统功能的高层逻辑模型。(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张荣松[5](2008)在《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两河流域苏美尔楔形文字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以现代伊拉克和北叙利亚为中心的古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这一地区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楔形文字文献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时间最早的记载当时人类活动的文字材料。对这种以楔形笔画组成的神秘文字的成功破译,标志着以两河流域文明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亚述学的建立。大量的原始文献为亚述学学者们提供了前人所不知晓的极其丰富的第一手信息,但由于受到当时的书写材料等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手写体的因人而异,造成了文字标准的不统一,后经时间的推移,使得出土文献中部分缺失,对研究亚述学学者们构成了极大的挑战。采用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对文献中的文字进行识别,使之标准化,其高度容错性可以对缺失文字进行很好的修补,定义特定的模糊模式,找出字义序列的规律,给研究古文明的学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介绍亚述学为开篇,前半部分详细的介绍了楔形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楔形文字在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钉头字以及形成其基本组成图素(组成文字的基本偏旁部首)。接续这些内容,本文主要介绍RBF人工神经网络,详细的讨论了RBF人工神经网络所涉及的重要主题。这些主题包含RBF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采用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训练算法、训练过程等。在本文的后半部分着重提出处理苏美尔楔形文字图片的模糊模式:从苏美尔楔形文字中提取全部基本图素,选定符合要求的特有基本图素,定义其角度和缩放比例等属性,进行模糊化处理。采用定义属性且未模糊化的基本图素,对原始苏美尔楔形文字图形选定点和矩形区域匹配,当匹配精度达到预期要求时,使用定义属性且模糊化的基本图素替换原始文字图形中相应的矩形区域。在对模糊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后,本论文将重心放在采用RBF人工神经网络对苏美尔楔形文字识别的算法模型,采用模糊模式的训练样本。在使用此模型来识别标准苏美尔楔形文字碑刻体字库和古西亚苏美尔人刻画在石碑上的苏美尔楔形文字且达到了可观的识别比例,为模型运用至实际应用中提供了论证依据;匹配算法过程中形成的字义序列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也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董为奋[6](1986)在《苏美尔楔形文字的释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学者成功地释读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方学者成功地释读了两河流域最早的楔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从而又为人文科学的百花园增添了两枝引人瞩目的花卉——甲骨学和苏美尔学。关于甲骨文的释读,国内屡有文章介绍,但有关苏美尔楔形文字的释读,国内似还未见报导。本文拟对苏美尔楔形文字的释读和苏美尔语的特点作一简介。(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期刊1986年07期)
苏美尔楔形文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象形字是文字形成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是其他各种文字类型形成的基础,也是整个文字体系孳乳演变的基础,是连接前文字与早期成熟文字体系的纽带。甲骨文和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都是人类上古文明中成熟的自源文字体系,将二者中的象形字进行系统的比较,必将加深对两种文字自身性质、特点的认识,对发展和丰富比较文字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探讨文字起源以及文字发展流变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甲骨文和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中的象形字进行细致描述和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背景资料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的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苏美尔文明以及整个楔形文字的发展流传情况。第二章是象形字的定义与象形字的确定,我们分析前人的象形字定义,并对象形字和指事字、会意字进行了区分,最后按照本人对象形字的理解对象形字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种文字的象形字,并做成甲骨文象形字表和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表附于文末。第叁章是对两种文字的象形字进行比较研究,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我们的比较是从形体特征、取象成字方式、所写词类型、所象对象意义类别、表达相同意义的字等五方面进行的,在比较时我们并不刻意求同或求异,而是对两种文字系统的象形字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有同取同,有异存异,以求尽量客观地反应两种文字象形字的共性和差异,最后对二者同和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是结论与启示,通过对两种文字的象形字进行细致分析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文字同中有异,且同大于异。此外,两种文字象形字中都存在由计数工具发展而来的数字,这对研究文字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美尔楔形文字论文参考文献
[1].黄亚平,杨冬冬.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J].华西语文学刊.2011
[2].杨冬冬.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3].张荣松,方吴丰,吴宇虹,林和平.两河流域苏美尔楔形文字识别[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
[4].王静茹.苏美尔楔形文字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张荣松.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两河流域苏美尔楔形文字识别[D].东北师范大学.2008
[6].董为奋.苏美尔楔形文字的释读[J].历史教学.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