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浓度深度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卢瑟福背散射实验,表面能量近似,平均能量近似,数值积分
浓度深度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莲,张洁,覃雪,刘军[1](2019)在《卢瑟福背散射分析元素浓度深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卢瑟福背散射实验可通过背散射粒子的能谱分析材料中杂质元素浓度及深度分布,其中,获取深度分布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近似计算法(表面能量近似和平均能量近似)与数值积分法,计算过程涉及的阻止本领由SRIM程序给出。该文对计算难度小、准确度低的近似计算方法和计算难度大、准确度高的数值积分法进行了比较,给出在5%误差范围内表面能量近似和平均能量近似的适用范围,为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计算方法的选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实验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祝庆军,鲍杰,赖财锋,朱通华,高芳芳[2](2016)在《利用伴随α粒子能谱分析固体氚靶中氚浓度深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的氘氚中子发生器源中子分析过程中,固体氚靶中氚浓度深度分布信息的缺失是普遍遇到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建立了利用伴随粒子能谱反演氚浓度深度分布的模型,采用来自氚钛靶的α实验能谱作为模型测试对象,通过该模型获得了氚钛靶中氚浓度深度分布的数据。结果表明,氚浓度随氚钛靶深度的增加呈双峰趋势,两峰之间的氚浓度波谷位于靶中0.94μm处,该深度正是入射氘粒子的射程极限。所得的氚浓度深度分布趋势与其他实验方法测量结果相符,表明该模型能为氘氚中子发生器的源中子分析提供即时的氚浓度深度分布信息。(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武周虎[3](2015)在《倾斜岸坡深度平均浓度分布及污染混合区解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倾斜岸坡深度平均理论对其水质模型的构建、验证和参数率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等强度连续点源岸边排放条件下,对倾斜岸坡深度平均浓度分布及污染混合区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了理论求解和曲线拟合。分别给出了深度平均浓度分布方程、深度平均污染混合区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和相应纵向坐标、面积和面积系数的计算公式以及外边界标准曲线方程。分析表明,倾斜岸坡水体中污染物扩散宽度远大于扩散深度,对同一岸坡倾角的深度平均污染混合区形状具有相似性。提出了岸坡倾角分区的简化条件和相应污染混合区几何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可为倾斜岸坡河流和水库深度平均浓度分布、污染混合区几何尺度和控制排污量的计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张洁[4](2015)在《倾斜岸深度平均浓度分布计算与波状岸岸边排放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形域顶点排污浓度扩散规律是一个在学术以及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以往倾斜岸坡角形域顶点排污浓度分布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角形域内污染物扩散的深度平均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倾斜岸坡河库在横向与垂向扩散系数相等和不相等条件下的深度平均浓度分布规律,以及波状岸坡角形域顶点排污初步的实验研究。(1)在横向与垂向扩散系数相等条件下,从叁维浓度分布的解析解出发对倾斜岸坡深度平均浓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理论求解,推导出倾斜岸坡岸边深度平均浓度的解析计算公式,利用二维浓度场计算模拟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纵横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倾斜岸坡水体中的污染物沿水流方向扩散的较远,且污染物深度平均浓度的纵横面二维分布范围随着岸坡倾角的增大逐渐缩小,对同一岸坡倾角的深度平均浓度等值线图分布形状具有相似性的结论。(2)在立面二维变坡实验设备的基础上,使用罗丹明B作为示踪剂,对倾斜岸坡角形域内污染物扩散特征进行实验模拟,实验过程中通过格栅振荡系统模拟各向同性紊流水体,使用图像采集装置记录污染物扩散过程,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不同时间和空间点的浓度数据。在横向和垂向扩散系数不相等的条件下,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结合进行深度平均浓度分布的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示踪物进入纳污水体后沿水面迅速扩散,垂向扩散速度较慢,垂线上浓度与理论平均浓度相等点的水深线越趋平缓。(3)为更好的反映实际岸坡的不规则性,将倾斜岸坡改建为波状岸坡并进行了波状岸坡角形域顶点排污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在倾角θ=45°,不同的格栅振荡频率条件下,通过观察波状岸坡顶点排污浓度分布的实验照片以及经过数字图像处理后的等浓度线图,对波状岸坡岸边排放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扩散时间相同时,格栅振荡频率越大,扩散系数越高,示踪物质扩散的速度越快,扩散距离越远。本项目对倾斜岸坡角形域内的污染物扩散特性和水环境特性进行研究,对于监测和治理岸边水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赖财锋,秦建国,徐家云[5](2012)在《氘束轰击下氚钛靶中氚浓度的深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DT加速器基础上提出在线监测氚分布的方法。设计具有合适入射角和出射角的靶室,采用核反应法(NRA)监测氚钛靶中氚浓度的深度分布,即利用T(d,n)~4He,分析出射后的α粒子能谱,得出氚浓度在靶中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氚的自然扩散,靶表面的氚浓度明显低于靶内,由于氘束的轰击,使表面氚浓度进一步减少,且使得靶内层氚分布存在相应的变化。分析深度仅限于氘束射程范围,垂直方向约1μm,深度灵敏度约为40nm,由于散射影响,分析不确定度最大为11%。(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期刊2012-11-12)
王林香,祝恒江,郭常新,王世亨[6](2011)在《低能离子注入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在一维和二维模型下分别计算了20keV的Ti+分别注入彩棉种子和花生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通过与同样初始条件下的TRIM程序计算结果和高斯拟合结果比较,本研究提出的二维模型获得的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验值。使用该二维模型计算了不同剂量下110keV的Fe+注入彩棉种子和花生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并分析讨论了计算与实验结果有差异的一些原因。同时,使用二维模型计算和预测了20keV的Fe+和N+分别注入彩棉和花生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建立相对合理,为研究离子与种子靶材料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王林香,祝恒江,郭常新,王世亨[7](2010)在《20keV钛离子注入植物种子深度浓度分布的模拟计算(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创建植物种子靶材料模型和修正的LSS(纵向静态稳定性)理论,使用MonteCarlo方法,提出了一种离子注入植物种子近似计算方法,使用该方法计算了20 keV钛离子分别注入花生种子和彩棉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同时将本方法计算结果,TRIM程序计算结果,高斯拟合结果分别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本工作获得的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验值,并分析讨论了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差异的一些原因·(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井群,刘效勇,黄旭初[8](2010)在《模拟计算低能离子注入棉花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了Ti+、H+、N+、Ar+注入棉花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采用经典的两体碰撞理论来近似离子与靶原子之间的作用,用严格的数值解法处理散射积分,得到了与实验值较为接近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能量和离子源对注入深度-浓度的影响,为研究低能离子与植物种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13期)
王仁杰[9](2007)在《低能离子注入植物种子中浓度—深度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6年余增亮等人率先开展重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研究以来,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植物、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应用性成果,并且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离子束注入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不明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而要解决这种机理性问题,首先需要知道注入离子的准确位置或分布情况。本文就是针对离子注入植物种子中分布情况展开研究的。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离子束生物技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离子束注入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离子束生物技术对农作物、微生物等诱变育种的研究及离子束生物效应等。由于植物种子内的特殊结构可能会加大离子注入植物种子的穿透深度,那么本文也对植物种子的结构进行了简要的叙述。第二章依据生物体中存在空隙或微小孔洞,提出一个简化模型。这些微小的孔洞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不同生物体微孔的长、宽各异。在本文中把这些微孔或洞近似为圆柱体并命名为沟道,当离子注入生物体中时这些微孔或洞就会形成沟道,这提供了一个便于计算也较接近客观实际的生物靶模型。第叁章考虑到沟道对投影射程的影响,本文利用LSS理论(由Lindhard,scharff及schiott叁人确立的注入离子在固体中分布理论)对200key的V~+注入花生种子中的投影射程进行了计算,同时用统计的方法对注入花生中V~+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学拟合。第四章对理论结果进行总结,导出离子在花生中的平均投影射程为5.30μm,这与陆挺、王超等人的实验结果相差不大,而且发现注入的V~+在花生中浓度—深度分布近似遵循冈伯尔分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7-04-27)
王蓓,陈忠浩,陆海纬,宋云,曹永明[10](2007)在《聚焦离子束无掩膜注入单晶硅离子浓度深度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聚焦离子束(focusedion beam,FIB)无掩膜微细加工能力的迅速发展,结合精确定位能力,FIB已成为新型且出色的纳米制造工具.对FIB无掩膜注入单晶硅衬底的注入效果与离子束流、注入剂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以固定能量注入的离子,当注入剂量恒定,离子浓度随深度的分布与离子束流大小无关;当离子束流恒定,注入离子的表面浓度随注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由于FIB注入的同时会刻蚀材料表面,注入剂量达到饱和值后,会造成材料一定程度的减薄.(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浓度深度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目前的氘氚中子发生器源中子分析过程中,固体氚靶中氚浓度深度分布信息的缺失是普遍遇到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建立了利用伴随粒子能谱反演氚浓度深度分布的模型,采用来自氚钛靶的α实验能谱作为模型测试对象,通过该模型获得了氚钛靶中氚浓度深度分布的数据。结果表明,氚浓度随氚钛靶深度的增加呈双峰趋势,两峰之间的氚浓度波谷位于靶中0.94μm处,该深度正是入射氘粒子的射程极限。所得的氚浓度深度分布趋势与其他实验方法测量结果相符,表明该模型能为氘氚中子发生器的源中子分析提供即时的氚浓度深度分布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度深度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陈秀莲,张洁,覃雪,刘军.卢瑟福背散射分析元素浓度深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
[2].祝庆军,鲍杰,赖财锋,朱通华,高芳芳.利用伴随α粒子能谱分析固体氚靶中氚浓度深度分布[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6
[3].武周虎.倾斜岸坡深度平均浓度分布及污染混合区解析计算[J].水利学报.2015
[4].张洁.倾斜岸深度平均浓度分布计算与波状岸岸边排放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5].赖财锋,秦建国,徐家云.氘束轰击下氚钛靶中氚浓度的深度分布研究[C].第叁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2012
[6].王林香,祝恒江,郭常新,王世亨.低能离子注入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的模拟[J].核农学报.2011
[7].王林香,祝恒江,郭常新,王世亨.20keV钛离子注入植物种子深度浓度分布的模拟计算(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0
[8].井群,刘效勇,黄旭初.模拟计算低能离子注入棉花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J].科技信息.2010
[9].王仁杰.低能离子注入植物种子中浓度—深度分布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
[10].王蓓,陈忠浩,陆海纬,宋云,曹永明.聚焦离子束无掩膜注入单晶硅离子浓度深度分布的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