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电位时程论文-欧阳松,张晓雅,胡嘉禄,张彦

场电位时程论文-欧阳松,张晓雅,胡嘉禄,张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场电位时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微电极阵,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

场电位时程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松,张晓雅,胡嘉禄,张彦[1](2017)在《小檗碱对快速心房起搏兔心房肌场电位时程及兴奋传导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微电极阵(MEA)技术研究小檗碱对快速心房起搏(RAP)兔心房肌场电位时程(fAPD)及兴奋传导速度(ECV)的影响,探讨其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n=8),起搏组(n=8),起搏+小檗碱A组(5μmol/L,n=8),起搏+小檗碱B组(10μmol/L,n=8),起搏+小檗碱C组(20μmol/L,n=8)。RAP 24h后,对照组于相应时间,迅速开胸取出心脏,分别灌流改良台氏液或含5、10、20μmol/L小檗碱的改良台氏液行Langendroff灌流,用柔性电极贴附右房,分别记录各组fAPD和ECV的变化。结果相较对照组,起搏组心房肌fAPD缩短,传导速度减慢(P<0.05)。相较起搏组,小檗碱A、B、C组心房肌fAPD逐渐延长,ECV逐渐加快(P<0.05)。结论在RAP兔模型中,小檗碱不仅能有效延长心房肌fAPD,还能加快ECV,显示出可能具有较好的抗房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吴江,胡祁生,黄德樱,陈雪铃,程洁[2](2010)在《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脊髓背角浅层场电位长时程增强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刺激坐骨神经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脊髓背角浅层诱发场电位(fEPSP或pEPSP)长时程增强(LTP)现象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痛觉传入信息在未成熟大鼠脊髓的表现特征。方法:选24例SD大鼠,为新生早期组(日龄6~14天,雌雄不拘,体重12.5~35g,n=7),新生晚期组(日龄17~25天,雌雄不拘,体重41~52g,n=6),幼年期组(日龄30~50天,雄性,体重87~125g,n=10),成年期组(日龄60~90天,雄性,体重180~200g,n=7)。分离左侧坐骨神经,经测试后,给予1~2V(新生早期组),3~4V(新生晚期组),8~10V(幼年期组),15V(成年期组),延时0.5ms的单个方波刺激,记录同侧胸13~腰1脊髓背角浅层的诱发场电位,而后给予高频强直电刺激,延时0.5ms,100Hz,串长1s,串间隔10s的4串电刺激,其中电压按年龄组分别设为:新生早期组4V,新生晚期组6~8V,幼年期组15~20V,成年期组30V,而后,再根据不同年龄组,予以相应单个方波刺激(方法同强直电刺激前),记录场电位的变化。另外,又将120只SD雄性按新生早期组(n=30)、新生晚期组(n=30)、幼年期(n=30)、成年期大鼠(n=30)每一组又随机分成叁组:假手术组(对照组,n=6);单个电刺激组(n=6);强直后电刺激组(n=18),强直后电刺激组又包括:强直后刺激1h组(n=6)、强直后刺激2h组(n=6)、强直后刺激3h组(n=6)。首先对单个电刺激组分别施加相应单个电刺激(按不同年龄组分别为;新生早期组2V,新生晚期4V,幼年期8V和成年期组15V,0.5ms,1次/min,30min),而后对强直后刺激组施加相应强直电刺激(电压为新生早期组4V、新生晚期组8V、幼年期组16V和成年期组30V,0.5ms,100Hz,持续1s,间隔10s,4次)后,再予以相应单刺激1、2和3h,实验完毕后,将各组动物脊髓和海马神经元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在脊髓背角浅层记录到诱发场电位,强直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可诱导各组脊髓背角浅层诱发场电位产生了LTP,其中新生早期、晚期组LTP体现在A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幅度加深(P<0.05),潜伏期缩短(P<0.05),A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诱发的面积增加(P<0.05),而体现C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在强直刺激前后变化不明显,在幼年期大鼠和成年期大鼠体现在C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幅度加深(P<0.05),潜伏期缩短(P<0.05),诱发的面积增加(P<0.05),而体现在A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变化不大(P>0.05)。新生早期组、新生晚期组、幼年期、成年期大鼠脊髓各层FOS蛋白表达强直刺激后皆增加,其中新生早期组强刺激后,脊髓深层和脊髓腹侧FOS蛋白表达增加更明显(P<0.05),新生晚期脊髓背角浅层,脊髓深层和脊髓腹侧FOS蛋白表达皆增加明显(P<0.05),幼年期、成年期大鼠以强电刺激后脊髓背角浅层增加明显(P<0.05)。结论: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在脊髓背角浅层记录到诱发场电位,不同发育阶段的大鼠在单刺激和强直电刺激后引起诱发场电位有不同特点。新生期大鼠脊髓背角浅层主要是A类神经纤维参与痛觉传导及痛觉敏感的LTP形成,而幼年期大鼠和成年期大鼠则依靠C类神经纤维完成。A类神经纤维与C类神经纤维参与时间分化在21天左右,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FOS蛋白表达增加,其中新生早期组主要体现在脊髓深层,脊髓腹侧增加明显,新生晚期组主要体现在脊髓背角浅层和脊髓深层,脊髓腹侧都增加明显,FOS蛋白在幼年期、成年期大鼠主要体现在脊髓背角浅层增加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5-28)

吴江,舒丹,胡祁生[3](2007)在《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脊髓背角场电位长时程增强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刺激坐骨神经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脊髓背角浅层诱发场电位长时程增强 (LTP)现象的差异,分析痛觉传入信息在未成熟大鼠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的表现特征。(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生理学会2007年度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7-12-01)

场电位时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电刺激坐骨神经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脊髓背角浅层诱发场电位(fEPSP或pEPSP)长时程增强(LTP)现象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痛觉传入信息在未成熟大鼠脊髓的表现特征。方法:选24例SD大鼠,为新生早期组(日龄6~14天,雌雄不拘,体重12.5~35g,n=7),新生晚期组(日龄17~25天,雌雄不拘,体重41~52g,n=6),幼年期组(日龄30~50天,雄性,体重87~125g,n=10),成年期组(日龄60~90天,雄性,体重180~200g,n=7)。分离左侧坐骨神经,经测试后,给予1~2V(新生早期组),3~4V(新生晚期组),8~10V(幼年期组),15V(成年期组),延时0.5ms的单个方波刺激,记录同侧胸13~腰1脊髓背角浅层的诱发场电位,而后给予高频强直电刺激,延时0.5ms,100Hz,串长1s,串间隔10s的4串电刺激,其中电压按年龄组分别设为:新生早期组4V,新生晚期组6~8V,幼年期组15~20V,成年期组30V,而后,再根据不同年龄组,予以相应单个方波刺激(方法同强直电刺激前),记录场电位的变化。另外,又将120只SD雄性按新生早期组(n=30)、新生晚期组(n=30)、幼年期(n=30)、成年期大鼠(n=30)每一组又随机分成叁组:假手术组(对照组,n=6);单个电刺激组(n=6);强直后电刺激组(n=18),强直后电刺激组又包括:强直后刺激1h组(n=6)、强直后刺激2h组(n=6)、强直后刺激3h组(n=6)。首先对单个电刺激组分别施加相应单个电刺激(按不同年龄组分别为;新生早期组2V,新生晚期4V,幼年期8V和成年期组15V,0.5ms,1次/min,30min),而后对强直后刺激组施加相应强直电刺激(电压为新生早期组4V、新生晚期组8V、幼年期组16V和成年期组30V,0.5ms,100Hz,持续1s,间隔10s,4次)后,再予以相应单刺激1、2和3h,实验完毕后,将各组动物脊髓和海马神经元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在脊髓背角浅层记录到诱发场电位,强直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可诱导各组脊髓背角浅层诱发场电位产生了LTP,其中新生早期、晚期组LTP体现在A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幅度加深(P<0.05),潜伏期缩短(P<0.05),A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诱发的面积增加(P<0.05),而体现C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在强直刺激前后变化不明显,在幼年期大鼠和成年期大鼠体现在C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幅度加深(P<0.05),潜伏期缩短(P<0.05),诱发的面积增加(P<0.05),而体现在A类神经纤维特征的波变化不大(P>0.05)。新生早期组、新生晚期组、幼年期、成年期大鼠脊髓各层FOS蛋白表达强直刺激后皆增加,其中新生早期组强刺激后,脊髓深层和脊髓腹侧FOS蛋白表达增加更明显(P<0.05),新生晚期脊髓背角浅层,脊髓深层和脊髓腹侧FOS蛋白表达皆增加明显(P<0.05),幼年期、成年期大鼠以强电刺激后脊髓背角浅层增加明显(P<0.05)。结论: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在脊髓背角浅层记录到诱发场电位,不同发育阶段的大鼠在单刺激和强直电刺激后引起诱发场电位有不同特点。新生期大鼠脊髓背角浅层主要是A类神经纤维参与痛觉传导及痛觉敏感的LTP形成,而幼年期大鼠和成年期大鼠则依靠C类神经纤维完成。A类神经纤维与C类神经纤维参与时间分化在21天左右,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FOS蛋白表达增加,其中新生早期组主要体现在脊髓深层,脊髓腹侧增加明显,新生晚期组主要体现在脊髓背角浅层和脊髓深层,脊髓腹侧都增加明显,FOS蛋白在幼年期、成年期大鼠主要体现在脊髓背角浅层增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场电位时程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松,张晓雅,胡嘉禄,张彦.小檗碱对快速心房起搏兔心房肌场电位时程及兴奋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

[2].吴江,胡祁生,黄德樱,陈雪铃,程洁.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脊髓背角浅层场电位长时程增强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现象[C].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3].吴江,舒丹,胡祁生.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脊髓背角场电位长时程增强现象[C].湖北省生理学会2007年度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7

标签:;  ;  ;  ;  

场电位时程论文-欧阳松,张晓雅,胡嘉禄,张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