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刑法论文-王耀彬

现代刑法论文-王耀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刑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由意志,AI刑事主体论,现代泛心论,深度学习能力

现代刑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耀彬[1](2019)在《刑法上的自由意志与自由意志中的AI——基于现代泛心论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意志作为刑事责任的根基是AI刑事主体资格论争的关键要素,对其内涵的界定颇为重要,轻视或忽略对其论证均不利于学说的自洽。借鉴依靠量子力学再度兴盛的现代泛心论,合成物粒子含有自由意志属性。刑法上的自由意志包括自主选择能力与反省控制能力两项内容,自主选择能力与深度学习能力相对应,反省控制能力与理性能力不谋而合。未能自主创设算法的初级阶段的弱AI实体不具备上述要素,无法成为刑事主体;类人工智能实体具备相应程度的深度学习能力与理性能力,拥有刑法评价意义上的自由意志,具备成为刑事主体的关键要件。(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刘宛春[2](2019)在《现代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刑法谦抑理论适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刑法发展呈现出犯罪化、重刑化、处罚前置化等特征,社会治理效果却不明显。现代社会治理视野下,采用刑法谦抑理论具有增强公众认同、平衡刑罚权与公民权利以及恢复和稳定社会关系等优势,是极为有效的治理理念。刑法谦抑要求寻求妥当的最小处罚范围,提倡用宽和但必然的刑罚阻止人们犯罪以及再犯罪的心理,要求以减少法律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对刑法进行限缩解释。同时也应划定底线,严防权力滥用,重视长远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力[3](2019)在《我国现代刑法中的“连带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代刑法相较于古代刑法的进步性之一在于将罪责自负确定为基本原则之一。所谓罪责自负,也就是个人责任,即是一种与连带责任相对应的责任形式,简言之就是谁犯了罪就由谁来承担刑事责任,刑罚评价的对象只能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7期)

尹奇超[4](2019)在《试论现代刑法的自由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精神的内涵,是个体权益归其自有。自由精神在现代刑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并被视为保护对象。本文将在第一部分对自由精神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人生而自由的理论根源。第二部分,将围绕刑法来源、刑罚权、刑法职能,对自由精神在刑法中的体现作出分析。第叁部分,将分析错误理论对于自由精神的危害。第四部分,将针对各种错误思想,提出防范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胡雨鑫[5](2019)在《悲悯仁恤思想与现代刑法之契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悲悯仁恤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结晶,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就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为例,解析一下悲悯仁恤思想,管中窥豹地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刑法对生命的重视。(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0期)

贾元[6](2019)在《预防性监禁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正当性根据——从传统刑法理论到现代风险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预防性监禁理论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中都有体现,主要用以规范累犯、性犯罪人、恐怖犯罪人等再犯率较高、难以矫正的行为人。我国在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规定的安置教育措施实际上就反映了预防性监禁理论的思想。在这样的立法背景下,对预防性监禁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正当性进行全面的探讨十分必要,有利于我国立法下一步对性犯罪人等多次犯罪的行为人引进本制度进行规制。预防性监禁制度以特殊预防和刑法个别化原则为出发点,从社会防卫要求和人身危险性中找到适用的正当性根据,并能有效应对风险社会对刑法提出的新挑战。(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钟菁[7](2019)在《独立发展中的日本现代刑法学——评《刑法总论的思之道·乐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是人类社会独有的规则体系,它沉淀着人类文明的丰硕成果,"以文载道"的形态下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汇聚,可谓人类的"微缩历史"。放眼当下,法律已经成为不同国家实施治理的首要工具,尽管法律制度存在很多差异,但立足"人类"这一大视角下,法治伦理却高度一致,因此不同国家的法律思想、制度、框架等是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甚至相互移植的。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华法系(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朱会田,陈梦君[8](2018)在《历史上的容隐制度及其对现代刑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对于一个国家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浅谈容隐制度对现代刑法的影响,期望能够为我国法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36期)

焦旭鹏[9](2018)在《现代刑法的风险转向——兼评中国当下的刑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晚近逾20年来的中国刑法立法发展存在较大争议,有必要在社会学理论支撑下解释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变迁,检讨背后的知识传统和方法论基础,对刑法立法的发展趋势做出恰切理论解读与评价。中国当下正发生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的社会变迁,由此推动我国刑法正发生现代刑法的风险转向。刑法谦抑原则应当首先从社会形态变迁的意义上去审视,并在立法、司法层面从刑法运作意义上动态地贯彻其精神意旨。检讨与刑法立法所遭遇的社会新问题有关的方法论立场差异,能够凸显集中立法模式下以修正案方式进行刑法立法所造成的体系逻辑矛盾,为刑法立法模式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12期)

周燕灵[10](2018)在《论现代刑法理论体系中的保辜制度自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具有先进意义的存在。尽管由于西方法律理论及制度的东渐,同时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已渐渐暗淡失色,最终在清末修律时被彻底的废弃。但某一特定历史时间的否弃不代表对于保辜制度的全盘否定,只能说明该项制度无法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目前我国刑法理论体系虽较为完善,但仍有不足,例如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较窄,国家补偿制度尚缺少具体实施办法等。保辜制度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其内在的"慎刑"精神也与现在刑法的发展趋势吻合,因此我们应当适度借鉴保辜制度,使中国古代法律的精髓得以传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现代刑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刑法发展呈现出犯罪化、重刑化、处罚前置化等特征,社会治理效果却不明显。现代社会治理视野下,采用刑法谦抑理论具有增强公众认同、平衡刑罚权与公民权利以及恢复和稳定社会关系等优势,是极为有效的治理理念。刑法谦抑要求寻求妥当的最小处罚范围,提倡用宽和但必然的刑罚阻止人们犯罪以及再犯罪的心理,要求以减少法律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对刑法进行限缩解释。同时也应划定底线,严防权力滥用,重视长远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刑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耀彬.刑法上的自由意志与自由意志中的AI——基于现代泛心论的分析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9

[2].刘宛春.现代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刑法谦抑理论适用探究[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

[3].张力.我国现代刑法中的“连带责任”[J].法制博览.2019

[4].尹奇超.试论现代刑法的自由精神[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5].胡雨鑫.悲悯仁恤思想与现代刑法之契合[J].法制博览.2019

[6].贾元.预防性监禁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正当性根据——从传统刑法理论到现代风险社会[J].理论月刊.2019

[7].钟菁.独立发展中的日本现代刑法学——评《刑法总论的思之道·乐之道》[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8].朱会田,陈梦君.历史上的容隐制度及其对现代刑法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8

[9].焦旭鹏.现代刑法的风险转向——兼评中国当下的刑法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10].周燕灵.论现代刑法理论体系中的保辜制度自洽性[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现代刑法论文-王耀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