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性论文-陈艳荣,朱娟,蒋涛,谭志承,陈艳花

二化性论文-陈艳荣,朱娟,蒋涛,谭志承,陈艳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化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醛酮还原酶,滞育准备,家蚕,表达

二化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艳荣,朱娟,蒋涛,谭志承,陈艳花[1](2019)在《一个二化性家蚕醛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与表达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AKR)超级家族成员以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作为其辅酶,将醛酮类化合物还原成相应的醇类,其作用底物范围广泛,包括糖类、脂肪醛和甾体类激素等,在许多重要生物学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二化性家蚕品系秋丰为材料,利用RT-PCR分别从滞育命运组和非滞育命运组克隆出AKR蛋白的cDNA序列。AKR蛋白序列由343个氨基酸组成,与黑腹果蝇和人的AKR分别有43%和38%的序列一致性。基于蛋白质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家蚕AKR蛋白属于AKR2E亚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与该家族成员序列一致性超过30%,故命名为AKR2E-like。将akr2e-like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进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原核重组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被成功表达。qRT-PCR分析表明,ark2e-like基因表达受发育环境调节:在滞育诱导条件下,该基因在家蚕化蛹早期的表达量持续增加,在化蛹后第4天mRNA丰度达到最高值;而在非滞育诱导条件下,化蛹后ark2e-like基因表达量并无明显波动。上述结果表明,ark2e-like基因有可能在家蚕二化性品系的滞育准备期起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赵林川,候宜胜,司马杨虎[2](2018)在《二化性家蚕在滞育发动和终止阶段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的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谷胱甘肽是否调节二化性家蚕的滞育发动和终止,我们监测了产滞育和非滞育卵家蚕卵巢以及在不同温度下孵育的卵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过程的变化。在卵巢中检测到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但在卵中未检测到,而无论是在卵巢还是在卵中都没有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由于产滞育卵家蚕的卵巢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催化较少的氧化型谷胱甘肽变成还原型,观察到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比率较低。这表明,在滞育发动时,谷胱甘肽氧化还原过程发生氧化转移。与25℃处理的滞育卵相比,5℃处理的滞育卵具有较低的GSH/GSSG比值,这是由于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催化的GSH氧化更强以及GR催化的GSSG还原减少所致。本研究表明谷胱甘肽在二化性家蚕滞育发动和终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7-23)

张博,王凤成,赵春山,冀万杰,谌苗苗[3](2017)在《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柞蚕品种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柞蚕新品种选育过程的优良亲本选配及性状改良。在对辽宁蚕区保存的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的7项数量性状连续5年进行统一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明确其遗传多样性。除实用孵化率和克卵粒数2项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5项性状均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其中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11.29%、13.87%和11.86%,并且各项性状的分布频率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除实用孵化率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克卵粒数、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明这些性状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以最短距离法对距阵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39份柞蚕品种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4个从国外引进的改良品种聚为一大类群,印证了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有关。上述结果显示供试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7项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尤其是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等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潜力,可应用于品种改良;而实用孵化率的遗传潜力小,育种过程不易进行性状改良。(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李青峰,朱有敏,仝振祥,赵贺,闻雅男[4](2016)在《柞蚕部分现行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5龄干量折合法,对生产上推广的11个柞蚕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作为柞蚕新品种选育的素材。春期试验中,柞蚕品种582基于全茧量和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46%±0.46%、15.08%±0.66%;柞蚕品种早418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51%±0.13%。秋期试验中,柞蚕品种8821基于蛹体质量、全茧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77%±1.32%、18.59%±1.39%;柞蚕品种多丝4号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87%±0.27%。试验结果显示,柞蚕品种间基于全茧量、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显着,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极显着,且基于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3个性状间的饲料转化效率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期刊2016-07-01)

隆耀航,李姣蓉,赵天福,武婧洁,付巧娟[5](2016)在《用于家蚕转基因的二化性品种蚕卵的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二化性品种获得优质的非滞育蚕卵作为显微注射受体,一直是家蚕转基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中非滞育蚕卵主要是通过完全低温暗催青、早浸酸2种方法得到,但这2种方法分别存在催青时间长、浸酸时间难以把握的局限。对完全低温暗催青技术进行了改进,即在家蚕胚胎发育至温度敏感的缩短期(戊3期)后再对蚕卵低温黑暗处理直至孵化,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能有效地获得非滞育蚕卵并且较完全低暗组催青时间缩短3~4天。并进一步分析了后期低暗组、完全低暗组以及早浸酸组3种处理得到的非滞育卵的健康性,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和完全低暗组健康性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早浸酸组;后期低温暗催青在蚕卵孵化所需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获得的非滞育卵健康性亦可得到保证有望成为人们获得非滞育卵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期刊2016-07-01)

李青峰,朱有敏,仝振祥,闻雅男,赵贺[6](2016)在《柞蚕部分现行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5龄干量折合法,对生产上推广的11个柞蚕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作为柞蚕新品种选育的素材。春期试验中,柞蚕品种582基于全茧量和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46%±0.46%、15.08%±0.66%;柞蚕品种早418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51%±0.13%。秋期试验中,柞蚕品种8821基于蛹体质量、全茧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77%±1.32%、18.59%±1.39%;柞蚕品种多丝4号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87%±0.27%。试验结果显示,柞蚕品种间基于全茧量、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显着,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极显着,且基于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3个性状间的饲料转化效率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何庆玲,钱荷英,孙平江,罗旭芳,李刚[7](2015)在《家蚕滞育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在多化性和二化性品种间的表达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无滞育多化性家蚕品种‘MF'体外注射滞育激素(DH)后不能产下滞育卵这一现象是否与DH诱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受阻有关,丰富鳞翅目昆虫的滞育发生机理,本研究从滞育激素信号接受器——滞育激素受体(DHR)人手,从该家蚕‘MF'品种中克隆了DHR基因的全长cDNA,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家蚕品种存在差异。运用半定量RT-PCR及qRT-PCR技术检测滞育激素受体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蛹期的血液和卵巢以及同一家蚕品种‘MF'5龄幼虫的不同组织(血液、头部、脂肪体、丝腺、中肠及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DHR在家蚕‘MF'品种幼虫的5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血液和卵巢组织中表达较高;另外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化性家蚕品种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为无滞育多化性的2个品种间也存在显着差异,在‘MF'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尼斯塔里'。推测滞育激素受体的表达量不足可能与‘MF'品种蛹期注射滞育激素不能产生滞育卵有一定的关联。(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何庆玲,钱荷英,许平震,孙平江,李刚[8](2015)在《家蚕滞育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在多化性和二化性品种间的表达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之前的试验中给家蚕多化性品种马富(MF)的蛹体注射滞育激素仍无法诱导其产下滞育卵,为探究其原因,从该品种5龄第3天幼虫头部组织克隆了滞育激素基因(Bm DH)的全长c DNA,BLAST比对显示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来自家蚕二化性品种大造的Bm DH氨基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BAA059713)的相似度为90.1%,但存在差异的序列不包含滞育激素作用的功能区域。运用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 DH基因在3个不同化性家蚕品种蛹期头部和卵巢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转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二化性家蚕品种C108,多化性品种MF、尼斯塔里;Bm DH在多化性家蚕品种MF的5龄期雌性和雄性幼虫的头部、血液、生殖腺3个组织中有转录,在中肠、丝腺、马氏管、表皮、脂肪体5个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转录。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家蚕无滞育现象可能与体内滞育激素不足有关;但多化性品种MF不能被蛹期体外注射滞育激素诱导产生滞育卵与Bm DH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并无直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KADHAR,Mohammed,Abdul,MAHESH,Madigal,Gurulingappa,RAMESHBABU,Vijay,Krishna,GHOSH,Malai,Kumar,BASU,Arindam[9](2014)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二化性与多化性家蚕品种的蚕茧缫折影响因素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蚕区饲养二化性和多化性家蚕品种。依据该地区蚕茧市场蚕茧检测中心2006—2010年对蚕茧缫折及相关指标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影响二化性品种和多化性品种蚕茧缫折的主要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多化性家蚕品种蚕茧的缫折较高,主要是受次茧率的显着影响;尽管近年来二化性家蚕品种的次茧率也明显增加,但高次茧率对其缫折的影响并不显着,这是因为对缫折有明显影响的茧层率在过去的5年里得到显着提高。结果提示,泰米尔纳德邦饲养的二化性家蚕品种具有高茧层率和低缫折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隆耀航,李姣蓉,赵天福,武婧洁,付巧娟[10](2013)在《用于家蚕转基因的二化性品种蚕卵的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二化性品种获得优质的非滞育蚕卵作为显微注射受体,一直是家蚕转基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中非滞育蚕卵主要是通过完全低温暗催青、早浸酸2种方法得到,但这2种方法分别存在催青时间长、浸酸时间难以把握的局限.对完全低温暗催青技术进行了改进,即在家蚕胚胎发育至温度敏感的缩短期(戊3期)后再对蚕卵低温黑暗处理直至孵化,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能有效地获得非滞育蚕卵并且较完全低暗组催青时间缩短3~4天.并进一步分析了后期低暗组、完全低暗组以及早浸酸组3种处理得到的非滞育卵的健康性,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和完全低暗组健康性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早浸酸组;后期低温暗催青在蚕卵孵化所需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获得的非滞育卵健康性亦可得到保证,有望成为人们获得非滞育卵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2期)

二化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谷胱甘肽是否调节二化性家蚕的滞育发动和终止,我们监测了产滞育和非滞育卵家蚕卵巢以及在不同温度下孵育的卵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过程的变化。在卵巢中检测到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但在卵中未检测到,而无论是在卵巢还是在卵中都没有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由于产滞育卵家蚕的卵巢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催化较少的氧化型谷胱甘肽变成还原型,观察到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比率较低。这表明,在滞育发动时,谷胱甘肽氧化还原过程发生氧化转移。与25℃处理的滞育卵相比,5℃处理的滞育卵具有较低的GSH/GSSG比值,这是由于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催化的GSH氧化更强以及GR催化的GSSG还原减少所致。本研究表明谷胱甘肽在二化性家蚕滞育发动和终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化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艳荣,朱娟,蒋涛,谭志承,陈艳花.一个二化性家蚕醛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与表达分析(英文)[J].蚕业科学.2019

[2].赵林川,候宜胜,司马杨虎.二化性家蚕在滞育发动和终止阶段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的变化(英文)[C].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3].张博,王凤成,赵春山,冀万杰,谌苗苗.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蚕业科学.2017

[4].李青峰,朱有敏,仝振祥,赵贺,闻雅男.柞蚕部分现行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分析[C].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2016

[5].隆耀航,李姣蓉,赵天福,武婧洁,付巧娟.用于家蚕转基因的二化性品种蚕卵的预处理研究[C].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2016

[6].李青峰,朱有敏,仝振祥,闻雅男,赵贺.柞蚕部分现行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分析[J].蚕业科学.2016

[7].何庆玲,钱荷英,孙平江,罗旭芳,李刚.家蚕滞育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在多化性和二化性品种间的表达差异[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

[8].何庆玲,钱荷英,许平震,孙平江,李刚.家蚕滞育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在多化性和二化性品种间的表达差异[J].蚕业科学.2015

[9].KADHAR,Mohammed,Abdul,MAHESH,Madigal,Gurulingappa,RAMESHBABU,Vijay,Krishna,GHOSH,Malai,Kumar,BASU,Arindam.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二化性与多化性家蚕品种的蚕茧缫折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蚕业科学.2014

[10].隆耀航,李姣蓉,赵天福,武婧洁,付巧娟.用于家蚕转基因的二化性品种蚕卵的预处理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标签:;  ;  ;  ;  

二化性论文-陈艳荣,朱娟,蒋涛,谭志承,陈艳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