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马论文-刘洪材

西南马论文-刘洪材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南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铁建,马超,国际马术联合会,马术运动,盛装舞步,高铁建设,世纪城,会展,障碍赛,形象管理

西南马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材[1](2018)在《创四项西南马术赛事之最!第二届中国铁建杯马超赛在蓉开赛》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6~18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铁建地产西南区域公司与北京黄祖平国际体育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越成都 驭世界”2018(第二届)中国铁建杯马术超级大奖赛暨马上生活节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岳高峰、四川省马(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报》期刊2018-12-10)

易锦俊[2](2018)在《闽西南马坑铁矿成因机制与找矿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坑铁矿是闽西南地区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开展矿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马坑铁矿的成因类型、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找矿标志等科学问题,总结了矿床主要成矿要素,建立了“马坑式”铁矿的找矿模型。利用LA-ICP-MS方法测得各类铁矿石的磁铁矿均具有较低的V、Ti、Cu、Zn元素含量,在(Ca+Al+Mn)-(Ti+V)和(Ti+V)-Ni/(Cr+Mn)两个判别图解上,所有分析数据均投影于矽卡岩区,显示其为矽卡岩成因,马坑铁矿为一层控矽卡岩矿床。磁铁矿、石榴石、辉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多为轻稀土富集、正铕异常,暗示这些矿物之间存在成因联系,它们是在高温、富铕、氧化环境下形成的;莒舟、大洋花岗岩具有强的负铕异常,与磁铁矿、石榴石、辉石的正铕异常形成互补,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莒舟、大洋花岗岩。铁矿石中磁铁矿单矿物的δ~(57)Fe值变化于-0.108‰~0.344‰之间,小于大洋花岗岩的δ~(57)Fe值,表明Fe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而新鲜辉绿岩相比蚀变辉绿岩富集Fe的重同位素,暗示蚀变辉绿岩部分铁质进入了成矿流体。硫化物矿物δ~(34)S变化于-3.2‰~0.8‰之间,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_(∑S)为-2.7‰,反映出岩浆硫的特征,但部分混入了围岩中的还原硫。对矿石铅来源的示踪结果显示,矿石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并具有少量地幔铅加入的混合铅特征。总之,马坑铁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大洋、莒舟花岗岩,但辉绿岩和地层亦贡献了部分成矿物质。对ZK614、ZK617钻孔岩心进行蚀变矿物、元素浓度和磁化率扫描,结果显示:马坑铁矿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床蚀变矿物分带特征;As、Sn元素分布基本与磁铁矿化一致,它们的含量与Fe元素含量显示出一定的正相关性。矿物蚀变分带、硅钙面、辉绿岩以及As、Sn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等是马坑铁矿的重要找矿标志。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总结“马坑式”铁矿的主要成矿要素如下:成矿地质体以晚中生代花岗岩为主,侵位时代在130Ma左右,古生代及中生代发育的辉绿岩为次要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以区域推覆构造、滑脱构造及褶皱构造为主;成矿结构面以林地组石英砂岩与经畲组-栖霞组碳酸盐岩间以及文笔山组碎屑岩与经畲组-栖霞组碳酸盐岩间的硅钙面为主;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包括蚀变矿物规律性的带状分布、林地组广泛发育的硅化带以及磁铁矿化、辉钼矿化、铅锌矿化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10-01)

霍俊洲,苏奎,许文壮,王建国,田翔[3](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西南马五_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新层段已经取得了突破,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马五_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鄂尔多斯盆地马五_5的勘探成果。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手段,对靖边气田西南部奥陶系马五_5的白云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粗粉-细晶白云岩及泥晶白云岩,属于白云岩型储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特征;优质储层的发育明显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岩溶古地貌的控制;颗粒滩为马五_5储层发育的有利微相带;溶解-中等充填粒(晶)间孔白云岩相为有利成岩相带;沟槽对储层的岩溶改造作用改善了储集空间并提供了天然气运移的通道。最终优选出叁个Ⅰ类有利区。研究成果对于该区天然气勘探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8年02期)

王森,张达,吴淦国,易锦俊,李兴俭[4](2018)在《闽西南马坑式铁矿成矿结构面特征及找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坑式铁矿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内,是福建省境内最主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受岩性界面及构造结构面控制,尤以硅钙面控矿作用显着。马坑式铁矿主矿体定位于林地组(C_1l)石英砂岩与经畲—栖霞组(C_2j—P_2q)碳酸盐岩的岩性界面(硅钙面)。通过对马坑式铁矿硅钙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划分了五类主要的成矿结构面类型:林地组与经畲组—栖霞组、经畲组—栖霞组与文笔山组、经畲—栖霞组内部碎屑岩与灰岩、经畲组—栖霞组与花岗岩类以及推覆(滑脱)界面。研究认为马坑式铁矿主矿体受不同的物理化学岩性界面(硅钙面)控制,这种界面在构造活动及流体参与过程中容易形成扩容空间,构成成矿地球化学障,有利于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在以上认识基础上,建立了以硅钙面为主要成矿作用标志的马坑式铁矿成矿模式,认为运用硅钙面控矿理论指导闽西南地区找矿预测的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森,曹珂,张达,宇腾达,白昱[5](2017)在《闽西南马坑铁矿辉绿岩年代学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坑铁矿位于华夏板块东南缘,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以南的闽西南晚古生代裂陷盆地内,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铁多金属矿床。马坑铁矿具有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单个矿体规模较大,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于下石炭统林地组(C_1l)硅质粗碎屑岩与上石炭统(C_2j)经畲组-上二迭统栖霞组(P_2q)碳酸盐岩之间。自马坑铁矿被发现以来,广大地质学者对马坑铁矿进行了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高孝巧,张达,冯海滨,潘天望,王森[6](2016)在《闽西南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扩容构造控矿机制及深部找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岩石力学及分形统计分析,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探讨了扩容构造控矿机制及其在福建马坑铁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指出马坑铁矿床成矿过程与构造变形作用造成的扩容机制密切相关,其中,锯齿状断裂扩容构造及流体超压作用扩容是马坑铁矿床除接触交代作用外成矿的关键因素。锯齿状断裂扩容构造形成于伸展剪切作用,造成矿体沿倾向的尖灭再现。成矿流体超压扩容主要是由于流体沸腾作用引起,使岩石发生角砾岩化,其中大规模角砾岩是矿体的有利赋存部位。福建马坑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应重点关注大规模高强度的汇流扩容区。(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王森[7](2016)在《闽西南马坑铁矿成矿要素及找矿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坑铁矿位于华夏古陆东南缘,武夷山成矿带的南段,闽西南晚古生代拗陷盆地内,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为了揭示马坑式铁矿的成矿要素特征及矿床成因,本文在对马坑铁矿矿床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控制马坑铁矿的赋矿层位、岩浆岩建造成矿构造要素,建立了成矿模式,并开展马坑式铁矿的成矿预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闽西南马坑式铁矿成矿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下石炭统林地组(C1l)、上石炭统经畲组-上二迭统栖霞组(C2j-P2q)等主要赋矿层位,探讨了马坑式铁矿成矿结构面(硅钙面)控矿作用特征及主要的成矿结构面类型,认为成矿作用主要受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性界面控制。2、大洋和莒舟花岗岩岩体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25~145 Ma和125~136 Ma,为复式岩体。地球化学成分上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成因特征。两个岩体的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合矿化蚀变分布特征推断马坑铁矿与莒舟岩体关系更加密切,为主要的成矿地质体。3、马坑矿区辉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及外围主要的两期辉绿岩分别形成于315 Ma和135~146 Ma,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揭示本区中基性岩墙群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马坑矿区辉绿岩具有一定的矿化蚀变分带性,成矿专属性上与铁矿关系密切,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反映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利于矿床的形成,为成矿提供了部分铁质来源。4、开展马坑式铁矿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工作,认为控制马坑式铁矿的构造要素主要为推覆构造、滑脱构造和褶皱构造。变形岩石磁组构及构造变形研究结果表明,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存在多期交替进行的挤压、伸展构造。在这种构造转换的过程中,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有利于成矿物质富集成矿。5、在对马坑式铁矿的成矿要素认识基础上,建立了成矿模型,提出了硅钙面、辉绿岩等马坑式铁矿的找矿标志。对矿区深部及外围进行成矿预测研究,认为柳树坝-郭罗坪、瓜路-山坪头、马坑-中甲、火德坑-玉宝和石桥-陆家地等地具有马坑式铁矿的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薛艳,邓显佑,王嘉福,冉雪琴,田松军[8](2016)在《贵州矮马和西南马3种病毒性疫病的血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2012—2013年贵州省紫云县马匹大量死亡的病因,为其科学防治提供参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当地养殖的贵州矮马、西南马进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马动脉炎病毒(Equine arteritis virus,EAV)和马疱疹病毒I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1,EHV-1)3种病毒的抗体水平检测,并与伊犁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马群中均未检测到EIAV抗体,EHV-1抗体阳性率达98.15%~100%;与伊犁马相比,贵州矮马和西南马EAV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8.15%和19.35%,并与2个马群的血液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紫云县贵州矮马和西南马存在较高比例的EAV感染,马驹和虚弱马匹感染EAV后死亡率较高,因此推测EAV可能是导致马匹死亡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张振杰[9](2015)在《闽西南马坑式铁矿床成因研究及定量预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坑铁矿是闽西南地区目前已知的最大铁矿床。自1957年被发现以来,大量学者在不同时代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程度上提出了各种矿床成因观点:(1)海相沉积型:(2)海相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3)矽卡岩型。但无论马坑铁矿属于哪种成因,有一观点是一致的:矽卡岩化现象在矿床中是普遍可见的。近年来,随着马坑铁矿的开采程度的加深,多位学者通过对马坑铁矿的野外和实验室的地质现象观察以及铁矿石中磁铁矿和其他矽卡岩矿物的同位素和微量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坑铁矿是一个矽卡岩型矿床。然而,马坑铁矿并不是典型的接触交代成因。矿区内矽卡岩化、矿化以及硅化和大理岩化一般发生在林地组砂岩和经畲组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而似层状基性岩也侵入二者之间的层间断裂带,大洋—莒舟花岗岩又侵入到矿区两侧和底部。矽卡岩化和矿化到底是与似层状基性岩,还是与大洋—莒舟花岗岩体的侵入活动有关,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到马坑铁矿床成因研究以及闽西南地区马坑式铁矿找矿方向和突破的关键。充分厘清铁质来源、成岩成矿年代及成矿方式和过程是进一步研究马坑铁矿成因的关键。然而,由于测试技术手段的限制,前人工作中并没有对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年龄进行直接的研究,大部分成果为定性和间接研究。MC-ICP-MS测试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对马坑铁矿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年龄的准确厘定成为了可能。本文以马坑铁矿矿床学研究为基础,建立了合适的矿床模型,并进一步建立了闽西南马坑式铁矿的预测模型,继而利用模糊证据权(FWofE)和随机森林(RF)方法进行了闽西南地区马坑式铁矿的综合预测,并结合现阶段已发现的矿床及详细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条件研究,圈定了5个找矿远景区。《覆盖区矿产综合预测与示范验证》项目对其中一个A级远景区中的大排北部进行了验证示范,获取了两段共超过20米矿体,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结果。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典型矿床马坑铁矿矿床学研究通过对马坑铁矿的地质特征及典型铁矿石品位的统计,铁矿石的品位累计概率图呈—条直线,说明马坑铁矿并不是多期成矿,而是一期地质活动的产物。石榴子石和磁铁矿单矿物Sm-Nd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57±15 Ma,说明了马坑铁矿的矽卡岩化和铁矿化的形成与大洋—莒舟花岗岩体的侵入(145~125 Ma)关系密切。马坑铁矿矿石中磁铁矿Sr、Nd、Pb、Fe同位素,不同蚀变程度似层状基性岩中Fe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似层状基性岩、矽卡岩和矿石中辉石主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马坑铁矿的成矿物质与大洋—莒舟花岗岩的物源一致。似层状基性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海西期302.0±2.9 Ma,并且经历了燕山期(145~125 Ma)大洋—莒舟花岗岩体侵入过程中的岩浆热液的剧烈改造,自身发生褪色蚀变和矽卡岩化过程中被萃取了部分铁质,为成矿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来源(<15%)。岩浆的平均结晶温度高达850℃,高Na2O+K2O、FeOt/MgO、Ga/Al和高场强元素(HFSE)值,以及低Al2O3、Sr、Ti、Ba和Eu值,均表明大洋—莒舟花岗岩体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Nb、Y、Ga和Ce元素特征表明,大洋—莒舟花岗岩体属典型的A2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洋—莒舟花岗岩体起源于古元古代华夏地块变质基底的部分熔融,并且混入了起源于下地壳拉斑玄武质岩石和(或)消减地幔的部分熔融的板块下基性岩浆。而SiO2含量、Rb/Sr、Rb/Ba比值和δEu值的高度的相似以及35℃的锆石饱和温度差,也说明了高硅的大洋—莒舟A型花岗岩岩浆形成之后发生了小规模的结晶分异作用。大洋—莒舟4型花岗岩体(145~125 Ma)处于闽西南以壳源型才溪二长花岗岩(150 Ma)和广泛发育的推覆构造为标志的晚侏罗世岩石圈挤压向以壳幔混合型四方花岗闪长岩体(108 Ma)和罗卜岭花岗闪长岩体(111-102Ma)以及沿一系列北西向的断裂带和断陷盆地内的较大规模的陆相火山喷发和侵入作用为标志的全面伸展构造环境转换的转换期。期间闽西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非造山型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马坑铁矿床就是在此背景下产出。(2)闽西南地区马坑式铁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模型研究通过对马坑铁矿的详细研究和闽西南地区其他铁矿床的总结,发现闽西南地区铁矿床的产出都与花岗岩关系密切,为燕山期花岗岩和石炭纪—二迭纪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交代作用产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马坑式铁矿的矿床模型:花岗岩体沿北东向断裂的侵入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流体来源及绝大部分的铁质来源,花岗岩与石炭纪—二迭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则会直接发生矽卡岩化和矿化作用,而花岗岩与石炭纪—二迭纪碎屑岩地层接触时,流体则沿着断裂继续运移,进入碎屑岩地层、海西期似层状基性岩(有或无)和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层间断裂,运移过程中强酸性的成矿流体萃取了海西期基性岩中的铁质(占所有铁质来源比例不高),并使海西期基性岩发生强烈的矽卡岩化,最终在合适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于有利位置沉淀成矿。并进一步提出了包括矽卡岩化与矿化蚀变带、NE-NNE向断层、燕山期花岗岩体接触带、有利成矿空间位置和航磁异常带等五个要素的预测模型。(3)闽西南马坑式铁矿综合预测与示范验证基于建立的五要素预测模型,利用模糊证据权(FWofE)和随机森林法(RF)进行了闽西南马坑式(矽卡岩型)铁矿床综合预测。模糊证据权预测结果显示超过了65%(15/23)已知矿床落在了10%的预测面积里面,基本上所有矿床均落在了前30%的预测面积内。随机森林预测结果显示约10%的预测面积涵盖了几乎约100%的已知矿点。两种方法预测效果良好,可以为进一步的远景区圈定提供较好的依据。利用依次缺失某个预测图层的方法评估五个预测图层的重要性依次为:花岗岩接触带≈有利成矿空间位置>矽卡岩化与矿化蚀变带>航磁异常带≥NE-NNE向断层,其中,有利成矿空间位置的预测图层在预测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不确定性。说明了在预测模型中有利成矿空间位置和花岗岩接触带图层最为重要,这与闽西南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因一致,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源、绝大部分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来源,对成矿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有利成矿空间进一步决定了矿床产出的具体位置:矽卡岩化与矿化蚀变带是直接找矿标志之一,指示了矿体的具体赋存位置;断裂和航磁异常带对于找矿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缺失有利成矿空间位置的图层表现出的不确定性,可能是由于区内大面积的森林覆盖造成的有利成矿空间图层信息的缺失或者地层内部的层间断裂及似层状基性岩与地层的接触带等其他有利成矿空间图层不能较好地在有利成矿空间图层上显示出来而导致的。同时,模糊证据权和随机森林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均显示出了五个证据图层全部参与预测的结果最优。说明了建立的闽西南地区马坑式铁矿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也从侧面反映了马坑铁矿属于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利用基于模糊证据权方法得到的闽西南地区马坑式铁矿成矿有利度结果,并结合现阶段已发现的矿床及详细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条件研究,共圈定了5个找矿远景区。《覆盖区矿产综合预测与示范验证》项目综合各项研究工作成果,选取了A1马坑铁矿找矿远景区中大排北部作为验证示范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工作和验证。并部署了成矿要素验证科学钻孔,成功揭露了覆盖层下经畲组和栖霞组灰岩、接触带构造与矿化、隐伏中酸性侵入岩体等成矿要素及两层共20余米矿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林阔[10](2014)在《闽西南马坑铁多金属矿床外围多元成矿信息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戈壁沙漠、火山岩、草原植被、冰川冻土、红土黄土、推覆构造等地区,各种类型的覆盖层对下伏成矿信息的屏蔽和衰减作用,使得传统的成矿预测和勘查方法在覆盖区矿产预测中受诸多局限,开展覆盖区矿产有效预测已经成为国际性难题。闽西南地区复杂多变的构造形变格局以及不同时期的侵入岩和火山岩,使区内蕴藏了丰富的Fe、Cu、Pb、Zn、Au、Sn多金属矿床(点),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然而,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广泛发育,加之植被茂密,因此,推覆构造形成的外来岩系以及植被双重覆盖制约着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的深入认识,同时增加了区域“马坑式”铁多金属矿深部及外围找矿的难度。本文综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解译、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数据等多元成矿信息,广泛采用现代新理论、新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各种成矿有利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便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1)分析研究区主要的赋矿地层、控矿构造、容矿构造,建立研究区“马坑式”铁多金属矿的矿床模型、成矿规律,进而指导多元成矿信息预测,为综合信息预测提供地质依据。(2)对研究区ETM遥感数据提取主干断裂构造、次级断裂构造、环状构造;对研究区ETM遥感数据进行铁染蚀变信息、羟基蚀变信息提取。(3)提取研究区Au、Ag、Cu、Pb、Zn、W、Sn、Mo、Fe等9种金属元素异常和组合异常。(4)应用研究区地球化学数据、航磁数据、重力数据进行酸性岩体推断和模糊证据法成矿预测。(5)综合分析研究区内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成矿有利信息,圈定找矿靶区,并进行靶区钻孔验证及评价。钻孔揭露大排铁多金属矿北部靶区蕴藏磁铁矿富矿体,验证了综合应用地质模型、模糊证据权法成矿预测、高精度磁测在闽西南地区开展“马坑式”铁多金属矿成矿预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西南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坑铁矿是闽西南地区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开展矿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马坑铁矿的成因类型、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找矿标志等科学问题,总结了矿床主要成矿要素,建立了“马坑式”铁矿的找矿模型。利用LA-ICP-MS方法测得各类铁矿石的磁铁矿均具有较低的V、Ti、Cu、Zn元素含量,在(Ca+Al+Mn)-(Ti+V)和(Ti+V)-Ni/(Cr+Mn)两个判别图解上,所有分析数据均投影于矽卡岩区,显示其为矽卡岩成因,马坑铁矿为一层控矽卡岩矿床。磁铁矿、石榴石、辉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多为轻稀土富集、正铕异常,暗示这些矿物之间存在成因联系,它们是在高温、富铕、氧化环境下形成的;莒舟、大洋花岗岩具有强的负铕异常,与磁铁矿、石榴石、辉石的正铕异常形成互补,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莒舟、大洋花岗岩。铁矿石中磁铁矿单矿物的δ~(57)Fe值变化于-0.108‰~0.344‰之间,小于大洋花岗岩的δ~(57)Fe值,表明Fe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而新鲜辉绿岩相比蚀变辉绿岩富集Fe的重同位素,暗示蚀变辉绿岩部分铁质进入了成矿流体。硫化物矿物δ~(34)S变化于-3.2‰~0.8‰之间,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_(∑S)为-2.7‰,反映出岩浆硫的特征,但部分混入了围岩中的还原硫。对矿石铅来源的示踪结果显示,矿石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并具有少量地幔铅加入的混合铅特征。总之,马坑铁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大洋、莒舟花岗岩,但辉绿岩和地层亦贡献了部分成矿物质。对ZK614、ZK617钻孔岩心进行蚀变矿物、元素浓度和磁化率扫描,结果显示:马坑铁矿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床蚀变矿物分带特征;As、Sn元素分布基本与磁铁矿化一致,它们的含量与Fe元素含量显示出一定的正相关性。矿物蚀变分带、硅钙面、辉绿岩以及As、Sn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等是马坑铁矿的重要找矿标志。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总结“马坑式”铁矿的主要成矿要素如下:成矿地质体以晚中生代花岗岩为主,侵位时代在130Ma左右,古生代及中生代发育的辉绿岩为次要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以区域推覆构造、滑脱构造及褶皱构造为主;成矿结构面以林地组石英砂岩与经畲组-栖霞组碳酸盐岩间以及文笔山组碎屑岩与经畲组-栖霞组碳酸盐岩间的硅钙面为主;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包括蚀变矿物规律性的带状分布、林地组广泛发育的硅化带以及磁铁矿化、辉钼矿化、铅锌矿化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南马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洪材.创四项西南马术赛事之最!第二届中国铁建杯马超赛在蓉开赛[N].中国房地产报.2018

[2].易锦俊.闽西南马坑铁矿成因机制与找矿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3].霍俊洲,苏奎,许文壮,王建国,田翔.鄂尔多斯盆地靖边西南马五_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复杂油气藏.2018

[4].王森,张达,吴淦国,易锦俊,李兴俭.闽西南马坑式铁矿成矿结构面特征及找矿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18

[5].王森,曹珂,张达,宇腾达,白昱.闽西南马坑铁矿辉绿岩年代学及其与成矿的关系[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6].高孝巧,张达,冯海滨,潘天望,王森.闽西南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扩容构造控矿机制及深部找矿意义[J].矿床地质.2016

[7].王森.闽西南马坑铁矿成矿要素及找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8].薛艳,邓显佑,王嘉福,冉雪琴,田松军.贵州矮马和西南马3种病毒性疫病的血清学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6

[9].张振杰.闽西南马坑式铁矿床成因研究及定量预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5

[10].张林阔.闽西南马坑铁多金属矿床外围多元成矿信息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标签:;  ;  ;  ;  ;  ;  ;  ;  ;  ;  

西南马论文-刘洪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