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保墒论文-买天

集水保墒论文-买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水保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蒙古海拉尔,农场职工,农作物播种面积,农垦人

集水保墒论文文献综述

买天[1](2016)在《集水保墒 从旱魔口中夺粮》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入夏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降雨,江河猛涨,农田告急;与此同时,地处祖国东北的内蒙古海拉尔垦区,却遭遇了近年来罕见的伏旱灾害,井水干涸,农田喊渴……面对灾情,农垦人全力迎战,积极抗灾救灾,保卫家园、保卫农场、保卫农田,努力将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6-08-02)

漆永红,岳德成,姜延军,史广亮,胡冠芳[2](2015)在《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陇东旱塬区测定了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地膜完好性及集水保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于播前20d开始发生,以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受害最大,膜面被重度撑起和撑破,集水沟消失,田间集水保墒性处于最差状态;出苗期至幼苗期受害较重,地膜被中度撑起但未被撑破,集水沟明显变浅,田间集水性处于欠佳状态,保墒性尚好;孕穗期以后,杂草逐渐腐烂死亡,之前被撑起的膜面逐渐回落,其危害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玉米生育时期越晚、土层越浅,杂草引起全膜双垄沟播田土壤水分下降的幅度越大,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下降6.6~27.5g/kg,0~100cm土层下降22.6~6.0g/kg。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均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穗粒数显着减少是引起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草害区玉米减产20.76%。(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牛金辉,古丽娜儿[3](2014)在《如何在戈壁中集水保墒造林》一文中研究指出戈壁也能集水保墒造林么?答案是肯定的。在塔城市齐巴尔吉迭乡南湖生态治理区这片风沙荒漠盐碱化的戈壁区内,就有381亩的农田防护林和生态防护林长势良好,如卫兵一样站立在田间地头,保卫着农田,维护着这里的生态环境。 这些防护林是如何在戈壁中顽强(本文来源于《新疆科技报(汉)》期刊2014-03-26)

李广德,章岳涛,翟明普,谭飞理,贾黎明[4](2013)在《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地山杏幼林集水保墒措施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适宜的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地山杏幼林集水保墒措施,以生长、生理、土壤水分等为评判指标,研究了河北平山片麻岩石质山区翼式鱼鳞坑+保水剂+石子(YY+B+S)、翼式鱼鳞坑+保水剂+秸杆(YY+B+J)、翼式鱼鳞坑+保水剂(YY+B)、翼式鱼鳞坑+石子(YY+S)、翼式鱼鳞坑+秸杆(YY+J)、翼式鱼鳞坑(YY)及对照(CK)处理对山杏幼树地径、树高、材积、新梢生长、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土壤水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翼式鱼鳞坑及翼式鱼鳞坑与石子、秸秆、保水剂等综合集水保墒措施可有效改善山杏土壤水分状况,一个生长季及一次大的降水后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4%~61.8%和28.53%~106.25%;(2)集水保墒措施能有效促进山杏地径、树高、材积及新梢的生长,处理平均较对照分别高26.07%,117.87%,443.83%,84.04%;(3)集水保墒措施可通过促进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来改善山杏光合作用等生理特性,处理后山杏叶片叶绿素含量、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一次大的降水后净光合速率平均较对照高25.24%~128.73%,22.18%~153.56%,3.16%~35.35%;(4)综合各种集水保墒措施对山杏生长、生理及土壤水分等指标的影响,结合经济因素考虑,翼式鱼鳞坑+石子(YY+S)和翼式鱼鳞坑+秸杆(YY+J)是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地山杏两种方便、经济、适用的集水保墒措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章岳涛,谭飞理,李广德,贾黎明[5](2013)在《片麻岩石质山地火炬树幼林集水保墒措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火炬树幼林地树木生长及光合生理指标,配合土壤水分测定,对河北平山片麻岩石质山区不同微地形集水保墒措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集水保墒措施下,翼式鱼鳞坑+保水剂(YY+B)、翼式鱼鳞坑+石子(YY+S)都能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其中YY+S持续时间较长,雨后第6天,YY+S比CK(不做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出43.19%。到雨后第14天,YY+S的土壤含水率仍大于CK。②YY+S和翼式鱼鳞坑+植物覆盖(YY+Z)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最大。YY+S处理的火炬树树高年生长量为12.09 cm,极显着高于对照3.03倍。YY+S、YY+Z处理的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0.43、0.40 cm,是CK地径生长量的2.15、2.00倍。③YY+Z、YY+B及YY+S处理树木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翼式鱼鳞坑(YY)和CK处理,增幅52.91%~59.23%。④各种处理方法火炬树幼树的光响应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的光补偿点为500 mol.m-2.s-1,光饱和点为1 600 mol.m-2.s-1。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AR)(600~2 000μmol.m-2.s-1)时,YY+B及YY+Z处理幼树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对照。从降雨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年终树木生长量、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综合看来,翼式鱼鳞坑+石子覆盖的集水保墒效果最优。(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高国强,尚自烨,宋斌善[6](2011)在《宁夏集水保墒移动补灌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2007—2010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典型试区的试验示范研究,初步论证了集水保墒补灌栽培与移动滴灌结合在旱地上的适用效果,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的模式及建议。(本文来源于《宁夏农林科技》期刊2011年09期)

尹国丽[7](2009)在《半干旱区苜蓿沟垄覆盖种植对集水保墒和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西北地区种植结构单一,生产力低下,水资源不足导致紫花苜蓿出苗率、成苗率低,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的特点,研究不同起垄覆盖集水保墒技术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观测不同覆盖材料和不同沟垄比对干草产量、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以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田间沟垄覆盖集水种植设计,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小区随机排列,共设9个处理(4个沟垄比处理×2种垄覆盖方式×1种沟覆盖方式+1平作(CK)),重复3次。4种沟垄比为60:30、60:45、60:60、60:75(单位cm),垄覆盖方式为覆膜垄和土垄,覆膜垄上塑料薄膜宽1.2 m,厚度0.08 mm,边缘用土压牢,以防被风损害,土垄为人工原土夯实。沟覆盖方式为播种后沟内用秸秆(小麦)覆盖,秸秆覆盖量6600~6750 kg.hm-2,当牧草出苗率达70 %时,去除秸秆覆盖(膜垄沟覆麦秆简称为膜垄沟秸,土垄沟覆麦秆简称为土垄沟秸)。集雨垄高20 cm,顶部成弧形,垄面与地面成45°角,垄长6 m,每个小区有四条垄叁条沟。对照为平地不覆盖秸秆,所有处理播种量、播种方式、播种深度、田间管理措施相同。研究结果表明:1.膜垄沟秸处理提高了苜蓿的出苗率和成苗率,缩短了出苗天数和成苗天数。膜垄沟秸的平均出苗率为82.7%,成苗率为70.81%;土垄集雨面平均出苗率为74.2%,成苗率为59.03%。平作(CK)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分别为77.9%和67.16%。出苗率的排序为MR60 > MR75> MR45 > SR60 > SR75 > CK >MR30 > SR45 > SR30,成苗率的排序为MR60 > MR75> MR45 > CK > SR75 > MR30> SR60 >SR45 > SR30,MR60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90.37%a和78.33%a。2.膜垄沟秸处理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干草产量,促进了苜蓿对矿物质全磷全钙的吸收和粗蛋白粗脂肪的合成代谢,同时抑制了酸性纤维的合成。宽垄覆膜沟秸处理(沟宽:垄宽= 75 : 60 cm和沟宽:垄宽= 60 : 60 cm)的增产效果好于窄垄覆膜沟秸处理(沟宽:垄宽= 45 : 60 cm和沟宽:垄宽=30 : 60 cm),各处理干草产量次序为MR60 > MR75 > MR45 > MR30 > SR60 > SR75 > SR45 > SR30。MR60的综合表现最佳,苜蓿植株全钙含量为1.521%,全磷含量为0.571%,酸性纤维为11.294%,粗脂肪为2.973%,粗蛋白为27.413%。3.垄膜沟秸处理对汇集雨水、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面、改善0-120cm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具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土垄集雨作用并不明显。第一茬苜蓿生长阶段MR75处理土壤贮水量比CK高25.08mm,第二茬苜蓿生长阶段MR75处理土壤贮水量比CK高24.84mm。4.沟垄覆盖集水栽培,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表层0-20cm土壤中有效养分,与CK相比,膜垄沟秸0-20cm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显着提高,抑制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下降,降低了速效磷的下降程度,全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上升,速效成分下降。提高了水分效率,MR60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总之,膜垄沟秸处理与常规平作相比,特别是MR60和MR75处理,增加了土壤中养分含量,尤其是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抑制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速度,改善降水空间分配和土壤供水能力,增加局部水分供给,改善紫花苜蓿田间生态环境和水分利用率,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提高苜蓿产量。(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9-05-25)

章岳涛[8](2009)在《华北片麻岩山地幼林地集水保墒抚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片麻岩山地在我国分布很广,其土壤沙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差,是极为苛刻的造林地和生态环境建设用地。如何提高降水少而集中的干旱半干旱片麻岩山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是造林成功、树木正常生长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研究了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区火炬树、山杏、黄栌等几种主要造林树种幼林地的不同集水保墒措施,通过对比各处理林地土壤水分、幼树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等的变化,力图选择出适合该地区幼林地抚育及造林的最佳集水保墒措施,以有效改善树木生长环境,促进幼树生长,进而为类似地区森林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翼式鱼鳞坑(YY)集水,配合穴内石子覆盖(YY+S)、秸杆(YY+J)或灌条覆盖(YY+Z)等能极大改善栽植穴内土壤水分条件。如在一次13.3mm降雨雨后第6天火炬幼林地YY+S处理栽植穴比CK的土壤含水量仍高出43.19%;在一次34.9 mm降雨后第九天,在2008年8月21日到9月3日一次降雨过程土壤含水量观测期间(8月21日降雨26.6 mm,8月25日降雨34.9 mm),到9月3日在山杏幼林地YY+S处理栽植穴内土壤水分仍然保持在10.52%(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7.83%),比CK提高50.57%。距34.9 mm降雨雨后第9天,黄栌地YY+J的土壤含水量还有8.78%,比CK提高39.57%。(2)从年终生长来看,合适的集水保墒处理对幼树生长有显着影响,其中YY+S、YY+Z或YY+J对幼树生长改善的效果最大,防渗克漏王喷涂坡面处理对树木生长无明显贡献。YY+S、YY+Z处理极显着提高火炬树幼树生长,处理一年后火炬树树高生长量(△h)分别达到12.09 cm和8.07 cm,较YY处理提高194.88%和96.83%,较对照提高303%和109%;地径生长量(△d)分别达到0.43 cm和0.40 cm,YY+S较YY和CK分别提高86.96%和115%,YY+Z较CK提高100%;体现材积净生长的指标(△h·△d~2)分别达到2.24 cm~3和1.29 cm~3,较YY处理提高9.18倍和4.86倍,较对照提高17.67倍和9.75倍。YY+J、YY+S处理后的山杏幼树新梢生长量分别为58.84 cm、58.54 cm,比对照高出120.87%、119.74%。黄栌在一个生长季后期新梢YY+S、YY+J的新梢年生长量分别为90.80 cm、89.30 cm,分别比对照提高36.54%、34.29%。(3)通过夏季典型天气条件下光合日进程的研究可以看出,YY+Z或YY+J、YY+S处理幼树光合能力明显优于CK。合理的集水保墒措施促进幼树生长的生理机制为有效提高树木的净光合速率。夏季YY+Z、YY+S火炬树幼树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YY和CK,提高幅度在52.69%以上。典型天气下,山杏幼树YY+S、YY+J处理8点的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41.10%、24.23%。集水、保墒措施下,树木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增加,说明增加了植物水分的有效利用能力。YY+S处理后山杏的叶绿素含量为1.43 mg/g,比YY提高了109.74%,比CK提高了91.90%。YY+J处理后黄栌的叶绿素含量为2.25 mg/g,比CK提高33.93%。(4)通过树木生长、土壤含水量和光合因子等的研究综合表明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区通过翼式鱼鳞坑集水,配合秸杆、石子覆盖保墒为最佳的集水保墒措施。建议在华北地区类似条件下推广该项集成技术,以改善片麻岩苛刻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效,促进树木生长,最大程度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5-01)

赵聚宝,钟兆站,薛军红,梅旭荣[9](1996)在《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992~1994年在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寿阳试验区的农田水分平衡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表明:微集水处理的降水入渗深度比对照增加;微集水处理的0~200cm土层的蓄水量,在玉米苗期、需水关键期和成熟收获期均比对照增加;农田微集水保墒技术有调控农田蒸散量的作用;农田微集水保墒技术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且在旱年更为显着;微集水保墒技术使水分利用效率高(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集水保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陇东旱塬区测定了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地膜完好性及集水保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于播前20d开始发生,以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受害最大,膜面被重度撑起和撑破,集水沟消失,田间集水保墒性处于最差状态;出苗期至幼苗期受害较重,地膜被中度撑起但未被撑破,集水沟明显变浅,田间集水性处于欠佳状态,保墒性尚好;孕穗期以后,杂草逐渐腐烂死亡,之前被撑起的膜面逐渐回落,其危害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玉米生育时期越晚、土层越浅,杂草引起全膜双垄沟播田土壤水分下降的幅度越大,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下降6.6~27.5g/kg,0~100cm土层下降22.6~6.0g/kg。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均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穗粒数显着减少是引起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草害区玉米减产20.7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水保墒论文参考文献

[1].买天.集水保墒从旱魔口中夺粮[N].农民日报.2016

[2].漆永红,岳德成,姜延军,史广亮,胡冠芳.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效果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5

[3].牛金辉,古丽娜儿.如何在戈壁中集水保墒造林[N].新疆科技报(汉).2014

[4].李广德,章岳涛,翟明普,谭飞理,贾黎明.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地山杏幼林集水保墒措施选择[J].水土保持研究.2013

[5].章岳涛,谭飞理,李广德,贾黎明.片麻岩石质山地火炬树幼林集水保墒措施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

[6].高国强,尚自烨,宋斌善.宁夏集水保墒移动补灌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

[7].尹国丽.半干旱区苜蓿沟垄覆盖种植对集水保墒和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

[8].章岳涛.华北片麻岩山地幼林地集水保墒抚育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9].赵聚宝,钟兆站,薛军红,梅旭荣.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6

标签:;  ;  ;  ;  

集水保墒论文-买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