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女性形象论文-徐子轩

犹太女性形象论文-徐子轩

导读:本文包含了犹太女性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雾都孤儿》,犹太,女性,定式化

犹太女性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徐子轩[1](2018)在《浅析《雾都孤儿》中犹太女性的定式化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雾都孤儿》这部作品中,作者加上了对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观察,这一点也被当时的英国人民所接受。《雾都孤儿》也针对这部小说改编成为电影的过程中,犹太女性形象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在了解到狄更斯的创作思想后,分析这部作品中犹太女性的定式化现象,以此吸取其中的精华,为我国文化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01期)

李镁[2](2015)在《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笔下的美国犹太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的一位女性多产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1938-)拥有超过110多部作品。在其近几十年的作品中我们发现欧茨笔下的女性形象形态各异,性格迥然,但大都经历了共同的生存困境,曾在困境中与命运进行抗争。欧茨的女性主义意识因此而日益凸显出来。本论文从欧茨新的女性视角出发,选取了两部犹太题材小说中书信体短篇小说《表姐妹》(2004)以及长篇小说《掘墓人的女儿》(2007)中的叁位犹太女性:安娜,丽贝卡和弗瑞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她们女性意识的酝积与觉醒,从文化身份的角度来解读她们对于身份的挣扎与困惑,并在危机中寻求文化身份重建的艰难历程。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进行研究。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欧茨及其两部犹太题材的代表作,对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与本论文相关的女性主义理论以及身份理论。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女性作家欧茨的近期作品的梳理,探讨其女性意识关照下的创作。认为欧茨作品边缘化的原因之一是其女性主义意识未挖掘,或者缺少激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这部分将从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关照以及对男性权威的解构两个层面分析欧茨作为女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由弱及强的演进过程。第叁章探讨了欧茨笔下的犹太女性意识的演进。通过切入文本,探寻欧茨笔下的叁位犹太女性意识从麻木,觉醒到抗争的演进过程,主要从她们的时代背景,家庭关系以及犹太传统叁个层面来解读她们为何具有女性意识以及如何形成其女性意识。第四章揭示了犹太女性身份以及文化身份的重建。分析欧茨在作品中对犹太女性的女性身份以及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颠覆传统的犹太女性身份,如“安娜”在家庭中的“他者”身份,主要表现在其话语权的缺失。重新定位女性身份,如“丽贝卡”,虽饱受男权中心的压迫,仍然能摆脱女性身份的束缚,从家庭角色中成功突围。而小说中对于几位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描述,则大多表现在犹太女性在面临文化身份危机时的挣扎与困惑,而无论她们采取何种应对策略,身份危机始终成为了两种文化冲击下的巨大障碍,文化身份重建的过程也将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最后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欧茨在这两部作品中所揭示的美国主流文化对犹太次文化的控制。同时分析了宗教犹太教与基督教分歧背景下,在受到来着种族的以及东方主义的双重的压迫下,犹太女性前进的步伐与力量。在犹太女性身份与男性身份失衡以及文化身份的危机下寻求社会两性的和谐关系(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6-07)

何小颖[3](2014)在《史书中的犹太女性形象与美国犹太女性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莉莉丝和夏娃是犹太史书和《圣经》中的犹太女性形象,两者的形象和故事在不同的典籍里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她们形象和关系的理解对美国犹太女性文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何小颖[4](2014)在《犹太女性的历史形象与美国犹太女性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视主要历史文献中的犹太女性形象,我们发现即使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古代犹太社会,女性也并非只是逆来顺受或在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毫无作为和影响。相反,从圣经时代开始,就出现了具有独立和叛逆精神的犹太女性。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美国犹太女作家们也在经历着同样的挣扎与叛逃。(本文来源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杨道云[5](2011)在《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看辛格笔下的犹太女性群体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当代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从影响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辛格女性创作观的真实女性人物原型入手,对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群体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辛格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原型大多数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但都属背景人物,都处于社会或家庭的次要地位,且大部分都处于压抑和封闭之中。同时,本文也总结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两类女性形象,批判了他深受犹太文化影响而略显片面的女性创作观。(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1年24期)

徐彬[6](2011)在《历史语境中的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通常被认为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彩多姿的伦敦风貌,其第一部社会小说《雾都孤儿》触及到19世纪英国下层人群的悲惨境况,长久以来被盛赞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然而,当我们从新历史主义的批评角度反思后发现:文学文本的写作与解读无法脱离其历史语境,从而“批判现实主义”所谓的“真实再现”与“客观批判”等艺术理想的实施值得质疑。同样,《雾都孤儿》的写作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对社会现实的表现不能等同于客观真实。其中两个女性人物的塑造集中体现了狄更斯的历史局限性,带有“文本的历史性”特点,犹太女性南希成为带有性别偏见和种族偏见的文化定势化人物形象。论文主体分为叁章。第一章以狄更斯的小说创作为代表,讨论现实和文学经典中的犹太人定势形象问题,揭示历史语境与文本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狄更斯作品中的犹太人往往反复复现为“流浪汉”和“替罪羊”式的人物类型,带有浓厚的文化原型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犹太民族历经流散,备受歧视和迫害的民族命途。但是另一方面,狄更斯并未完全脱离维多利亚以及英国历史上的排犹传统习俗以及性别偏见,因此,从“如实表现”的角度来看,他塑造的犹太女性不乏因文化定势偏见造成的各种扭曲。第二章结合对《雾都孤儿》的文本细读,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叙事语言特征、人物刻画方式以及情节分析叁个角度分别论述狄更斯在塑造犹太女性南希和基督徒女性罗斯时所体现出的文化定势偏见。这两位女性同处妙龄,但面貌性情与命运却有天壤之别,而文本中也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她们的固有刻板观念。在叙事语气上,狄更斯对于本性不乏善良的南希极尽贬抑、嘲讽之词,频繁舞动揭露、批驳的犀利锋刃,对于罗斯,狄更斯则不吝美言,用华丽的词藻和抒情文体予以肯定褒颂。这说明她们是狄更斯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观念刻意虚构的人物类型。另一方面,南希的形象折射了作为文化和政治边缘群体的犹太民族的辛酸命运。在情节设置上,狄更斯刻意突出两位女性截然不同的性格和悬殊巨大的命运,突显南希的卑贱悲惨与罗斯的高贵正直,传递出的是维多利亚主流意识形态。第叁章综合上述分析,进一步归纳和挖掘狄更斯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性别偏见和种族偏见,并结合女性主义、文化研究、西马理论以及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造成作者上述艺术局限性的社会文化根源。在维多利亚时期,理想女性被定格为维系家庭的天使,混迹社会底层的南希暴躁放纵,显然与维多利亚价值观念直接冲突,因此她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进行了妖魔化处理。此外,狄更斯将因经济剥削和阶级差异引起的社会罪恶归咎于所谓的犹太民族的种族劣根性,更是反犹主义社会思潮在艺术上的呼应,表现出作者的历史局限性。所以,历史语境分析对于阐释本文以及阐释创作和读者接受都富有启发性。狄更斯的犹太女性定势化形象并非偶然,而是欧洲历史上反犹传统的具体文本表现,并打上了维多利亚文化语境的深深烙印。尽管被尊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狄更斯其实也没有逾越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和性别偏见的制约。因此,具备历史的视角与文化批判的意识对我们深入理解文本是极为必要的,而借助各种有益视角对文学经典予以再度反思和当下解读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11-06-01)

张东妮[7](2008)在《辛格,马拉默德,罗斯和贝娄笔下的犹太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总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的。美国犹太文学也不例外。犹太民族是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没有自己的国家,没有立足之地,被认为是社会的弃儿。因此他们流散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代美国文学的创作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而美国犹太文学在这次高潮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伯纳德·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以及索尔·贝娄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国内外学者对这四位作家创作中体现的犹太人的困苦,犹太身份,犹太人隔绝与错位的生存状态都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尽管这四位作家的创作各有特色,但他们的作品有个显着的共同特征,即作品都无一例外的以男性为主人公,而作品中的女性则作为附属的,次要的角色出现。因此,对于这四位作家创作的犹太女性以及这些女性在女性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体现出的逐渐进步与发展,直接探讨的力度还很薄弱。本文意在将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伯纳德·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以及索尔·贝娄这四位犹太男性作家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集中探讨他们塑造的犹太女性,及其在女性解放运动不同阶段影响下的内在连续性与逻辑性。作家对犹太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了由弱而强,由次而主的变化过程,与此同时也见证了犹太女性的身份流变:从理想化的犹太女性和束缚之下理想生活的追求者到犹太美国公主直至自我命运的主人。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从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伯纳德·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以及索尔·贝娄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并提出了新的研究角度—即研究四位犹太男性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与进步。第二章简要介绍了犹太民族的历史,女性的历史地位,尤其是犹太女性的历史地位,进而全面理解犹太女性所处的基于种族与性别的双重边缘地位。第叁章分析了辛格的《萧沙》(或译《童爱》)中的萧沙和她所代表的理想化的犹太女性形象。这个角色暗示了犹太女性所面对的长期性的困难,同时也体现了辛格对犹太女性持有的矛盾的观点。第四章分析了马拉默德《店员》中的海伦。海伦形象的塑造已经摆脱了犹太传统的影响,但由于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被压抑,只能是束缚之下理想生活的追求者。第五章分析罗斯《再见,哥伦布》中的布兰达。她是一个被同化了的犹太美国公主,尽管有令人满意的教育背景,却在情爱中受控于男主人公。受当时女性主义性解放运动的影响,布兰达的塑造代表了犹太女性在走向真正自主的道路上遇到的挫折。第六章探析了贝娄在《赫索格》中对马德琳的刻画。贝娄受到六十年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启发,将马德琳塑造成一位掌控自我命运的女性,她追求完美的爱情、独立的人格以及有价值的事业。这正是女性解放运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七章,总结了四位犹太男性作家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所倾注的努力,阐明了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12-26)

犹太女性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美国的一位女性多产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1938-)拥有超过110多部作品。在其近几十年的作品中我们发现欧茨笔下的女性形象形态各异,性格迥然,但大都经历了共同的生存困境,曾在困境中与命运进行抗争。欧茨的女性主义意识因此而日益凸显出来。本论文从欧茨新的女性视角出发,选取了两部犹太题材小说中书信体短篇小说《表姐妹》(2004)以及长篇小说《掘墓人的女儿》(2007)中的叁位犹太女性:安娜,丽贝卡和弗瑞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她们女性意识的酝积与觉醒,从文化身份的角度来解读她们对于身份的挣扎与困惑,并在危机中寻求文化身份重建的艰难历程。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进行研究。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欧茨及其两部犹太题材的代表作,对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与本论文相关的女性主义理论以及身份理论。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女性作家欧茨的近期作品的梳理,探讨其女性意识关照下的创作。认为欧茨作品边缘化的原因之一是其女性主义意识未挖掘,或者缺少激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这部分将从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关照以及对男性权威的解构两个层面分析欧茨作为女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由弱及强的演进过程。第叁章探讨了欧茨笔下的犹太女性意识的演进。通过切入文本,探寻欧茨笔下的叁位犹太女性意识从麻木,觉醒到抗争的演进过程,主要从她们的时代背景,家庭关系以及犹太传统叁个层面来解读她们为何具有女性意识以及如何形成其女性意识。第四章揭示了犹太女性身份以及文化身份的重建。分析欧茨在作品中对犹太女性的女性身份以及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颠覆传统的犹太女性身份,如“安娜”在家庭中的“他者”身份,主要表现在其话语权的缺失。重新定位女性身份,如“丽贝卡”,虽饱受男权中心的压迫,仍然能摆脱女性身份的束缚,从家庭角色中成功突围。而小说中对于几位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描述,则大多表现在犹太女性在面临文化身份危机时的挣扎与困惑,而无论她们采取何种应对策略,身份危机始终成为了两种文化冲击下的巨大障碍,文化身份重建的过程也将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最后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欧茨在这两部作品中所揭示的美国主流文化对犹太次文化的控制。同时分析了宗教犹太教与基督教分歧背景下,在受到来着种族的以及东方主义的双重的压迫下,犹太女性前进的步伐与力量。在犹太女性身份与男性身份失衡以及文化身份的危机下寻求社会两性的和谐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犹太女性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徐子轩.浅析《雾都孤儿》中犹太女性的定式化形象[J].才智.2018

[2].李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笔下的美国犹太女性形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5

[3].何小颖.史书中的犹太女性形象与美国犹太女性文学[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

[4].何小颖.犹太女性的历史形象与美国犹太女性文学[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5].杨道云.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看辛格笔下的犹太女性群体形象[J].作家.2011

[6].徐彬.历史语境中的创作[D].山东科技大学.2011

[7].张东妮.辛格,马拉默德,罗斯和贝娄笔下的犹太女性形象研究[D].南昌大学.2008

标签:;  ;  ;  ;  

犹太女性形象论文-徐子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