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安氏类错牙合畸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研究进展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论文文献综述
赵长铭,徐璐璐[1](2019)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常表现为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凸面型。往往早期使用功能矫治器,可以充分利用生长潜力改善面型。双牙合垫矫治(Twin-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s)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在生长发育期可以通过双阻块结构诱导下颌骨前伸,改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面部的发育。本文就近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超然,李志勤,史培良,冯春月,殷野[2](2019)在《锥形束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掩饰性治疗安氏Ⅲ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特点尚无较多研究报道。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改变。方法: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初诊年龄平均(16.5±2.6)岁,均为汉族。所有受试者及监护人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正,配合Ⅲ类牵引及摇椅弓治疗,于治疗前后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生长量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及髁突长轴比治疗前增大,髁突上部高度减小,髁突位置更靠后,且以上变化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 <0.05);(2)髁突短轴及轴面倾斜角的前后变化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但髁突短轴有增大的趋势,髁突轴面倾斜角有减小的趋势;(3)结果说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治疗前后的形态结构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李玉如,闫亚姿,李敬谦[3](2019)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拔牙与否的咬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咬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口腔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结束的临界病例30例,再以患者实际已经完成的治疗分为非拔牙组(16例)和拔牙组(14例),使用咬合分析仪记录两组患者矫治结束后的全牙列接触面积(TCA)、全牙列总力度值(TOF)、单位面积力值、咬合力中心点(C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对非拔牙和拔牙患者的以上咬合接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拔牙组的TCA、TOF均大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OF、单位面积力值、COF在非拔牙组和拔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拔牙矫治的患者在咬合接触面积和咬合力方面比拔牙矫治患者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徐笑梅,卫晓霞,韩海丽,李艺博,杨龙[4](2019)在《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特征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收治的40例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接受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检查,比较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差异。结果①青少年组中性侧髁突形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分别与远中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成人组:与中性侧相比,远中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顶高度、关节间隙(内、上、后)较小,远中侧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组远中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关节中间隙、关节外间隙、关节窝长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与中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成人组中性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顶高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窝长度均大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性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关节间隙(内、中、外、前、上、后)、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成人组远中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顶高度、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窝长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大于青少年组,成人组远中侧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髁突最大轴面面积、关节间隙(内、上、后)小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中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关节间隙(中、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有一定的生长潜力。与中性侧相比,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远中侧髁突向后上内移位且形态较小。(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刘明辉,沈悦,曾翠敏,李淑婷,邓溪川[5](2019)在《锥形束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BCT引导下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拔牙矫治,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BCT扫描数据,观察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软组织和牙槽骨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Ns-Sn-Pos、NLA等软组织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LL、LLL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LA等牙槽骨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稍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矫治后均有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开裂情况发生,但发生率较低,其中前牙区牙槽骨总开裂率为17.00%,总开窗率为7.76%。结论: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作用显着,通过提高矫治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提高了矫治效果,同时降低了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马善伟,徐宇红[6](2019)在《不同牙列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氏Ⅱ类2分类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错畸形,该类错畸形的形成和发生与遗传、口腔不良习惯以及婴幼儿时期的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乳牙期出现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已经表现出上下颌骨、颌面部软组织特征的异常,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该类错在替牙期、恒牙列初期以及后期所表现出的异常会更加明显,并会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严重时甚至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症状。不同牙列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的软硬组织异常特征表现不尽相同,在矫治后相应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07期)
白海[7](2019)在《不同安氏错(牙合)畸形Bolton指数临床及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Bolton指数不调是临床正畸学常见的问题,在临床矫治前后经常会遇到Bolton指数不调的患者,影响牙齿咬合关系的稳定和美观,更可能影响到咀嚼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临床常见的不同矫治方法对Bolton指数的影响,量化Bolton指数不调的标准,为矫治前后Bolton指数不调提供临床参考。方法1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关于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不同矫治方法前后Bolton指数不调相关的实验研究,对入选文献进行全文阅读、质量评价、数据提取、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绘制森林图、漏斗图,效应指标为平均数和95%置信区间,进行敏感性、异质性、发表偏倚分析。2从2014~2018年华北理工大学博创口腔医院正畸科选取1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Angle ClassⅠ、Ⅱ、Ⅲ每组30例。其中80例患者进行拔牙矫治,四种前磨牙拔牙模式每组20例(拔除,拔除,拔除,拔除),50例用于覆盖的测量,计算不同矫治方法前后的Bolton指数,对所测量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28篇文献报道共4496例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不同矫治方法前后Bolton指数纳入研究,根据安氏分类和矫治方法分组进行Meta分析:计算安氏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Bolton指数(2872例)。1)Angle ClassⅠ比Angle ClassⅡ前牙比小[MD=-0.02,95%CI(-0.40,0.36),P=0.90],Angle ClassⅡ比Angle ClassⅢ前牙比小[MD=-0.42,95%CI(-0.85,0.02),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le ClassⅠ比Ⅲ前牙比小[MD=-0.40,95%CI(-0.76,-0.04),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gle ClassⅠ比Angle ClassⅡ全牙比大[MD=0.11,95%CI(-0.23,0.45),P=0.52],比Angle ClassⅢ全牙比小[MD=-0.32,95%CI(-0.72,0.07),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leⅡ类比Angle ClassⅢ全牙比小[MD=-0.43,95%CI(-0.77,-0.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四种前磨牙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1565例),拔除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大[MD=0.89,95%CI(0.69,1.10),P<0.00001],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大[MD=0.99,95%CI(0.77,1.2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除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小[MD=-0.06,95%CI(-0.24,0.11),P=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小[MD=-1.08,95%CI(-1.25,-0.9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除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大[MD=0.03,95%CI(-0.21,0.27),P=0.7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拔除与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大[MD=1.07,95%CI(0.84,1.30),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除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不调量大[MD=0.46,95%CI(0.25,0.66),P<0.0001],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不调量大[MD=0.36,95%CI(0.15,0.58),P=0.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除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不调量大[MD=0.07,95%CI(-0.08,0.22),P=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不调量小[MD=-0.38,95%CI(-0.57,-0.18),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除比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不调量小[MD=-0.12,95%CI(-0.27,0.03),P=0.1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拔除与拔除的Bolton指数全牙比不调量大[MD=0.19,95%CI(0.00,0.37),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拔除(59例)。拔除比拔除Bolton指数全牙比大[MD=3.59,95%CI(2.30,4.88),P<0.00001],拔除比拔除Bolton指数不调量大[MD=2.10,95%CI(1.59,2.6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实验Bolton指数前牙比Angle ClassⅠ(78.64±0.79),Ⅱ(78.88±0.65),Ⅲ(78.16±0.78),Bolton全牙比AngleⅠ(91.07±0.47),Ⅱ(90.87±0.55),Ⅲ(91.35±0.66),Ⅲ和Ⅰ前牙比、Ⅲ和Ⅱ全牙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前磨牙拔牙模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覆盖和Bolton全牙比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589)。结论1 Meta分析结合临床研究,Bolton指数前牙比Angle ClassⅢ>Ⅰ,Bolton全牙比Angle ClassⅢ>Ⅱ。2四种前磨牙拔牙模式均会引起Bolton全牙比下降,Bolton指数较大时采用、拔牙模式,Bolton指数较小时采用、拔牙模式。Bolton指数正常时,拔除引起的Bolton指数不调量最小3 Bolton全牙比和覆盖之间存在线性相关,OJ每增加1mm,Bolton指数全牙比减小0.435%。图38幅;表5个;参96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吴佩蓉,张志彬[8](2019)在《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叁组上下磨牙倾斜角度和牙弓宽度。结果:就不同垂直面型患者的磨牙倾斜度进行比较,叁组在下磨牙指标L6-SN、L6-PP、L6-MP,上磨牙指标U6-L6方面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F=32.141、52.485、20.083、57.685,P<0.05)。就不同垂直面型与牙弓宽度进行比较,叁组在WU6、~6╂~6bone方面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F=12.395、5.027,P<0.05)。就垂直面型的颌面骨骼和牙弓宽度显着差异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WU6、~6╂~6bone与垂直面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4、-0.328;而L6-SN、L6-PP、L6-MP、U6-L6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4、0.751、0.446、0.769。结论:在不同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垂直骨面型患者中,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临床正畸过程中,需要考虑垂直骨面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冯建坤,高建红[9](2019)在《MBT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IA技术在安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MBT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微种植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技术在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0例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帽口外弓支抗(headgear anchorage, HG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OB、OJ、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和临床疗程等情况。结果:SNA、SNB在治疗前后和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L1-NB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其余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性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B、OJ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OB、OJ值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磨牙位移距离、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临床疗程均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能够显着改善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头影测量各项指标,改善矫治后口腔结构,缩短矫治疗程和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黄婧,李建华,邓洁,马科院[10](2018)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非拔牙正畸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非拔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拔牙组(44例,采用拔牙+直丝弓矫治)与非拔牙组(43例,采用非拔牙+直丝弓远移上颌牙列矫治),采用加权PAR指数及面部正貌相关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加权PAR指数总分值、加权PAR总分差值和加权PAR指数减少率均无显着差异(P> 0.05);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正畸后效果明显,总改善率分别为86.36%和83.72%,两组总改善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矫治后,两组中下面高/瞳距、下面高/下颌宽及非拔牙组中面高/瞳距均较矫治前明显增加(P <0.05,表3),其他面部正貌指标无显着变化(P> 0.05);非拔牙组矫治后下面高/瞳距和下面高/下颌宽矫治前后差值显着大于拔牙组(P <0.05,表4),余项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正畸矫治方式疗效均较好,其中非拔牙矫治的创伤较小,且完整保留了28颗牙齿,而拔牙矫治可能在改变患者容貌上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8年09期)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掩饰性治疗安氏Ⅲ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特点尚无较多研究报道。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改变。方法: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初诊年龄平均(16.5±2.6)岁,均为汉族。所有受试者及监护人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正,配合Ⅲ类牵引及摇椅弓治疗,于治疗前后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生长量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及髁突长轴比治疗前增大,髁突上部高度减小,髁突位置更靠后,且以上变化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 <0.05);(2)髁突短轴及轴面倾斜角的前后变化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但髁突短轴有增大的趋势,髁突轴面倾斜角有减小的趋势;(3)结果说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治疗前后的形态结构有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论文参考文献
[1].赵长铭,徐璐璐.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2].王超然,李志勤,史培良,冯春月,殷野.锥形束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改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3].李玉如,闫亚姿,李敬谦.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拔牙与否的咬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9
[4].徐笑梅,卫晓霞,韩海丽,李艺博,杨龙.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特征的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9
[5].刘明辉,沈悦,曾翠敏,李淑婷,邓溪川.锥形束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
[6].马善伟,徐宇红.不同牙列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
[7].白海.不同安氏错(牙合)畸形Bolton指数临床及Meta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9
[8].吴佩蓉,张志彬.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
[9].冯建坤,高建红.MBT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IA技术在安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9
[10].黄婧,李建华,邓洁,马科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非拔牙正畸治疗效果[J].西南国防医药.2018
标签: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牙合; 矫治;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