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分类和排序论文-刘博,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张帆

群落分类和排序论文-刘博,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张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落分类和排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双向指示种分析

群落分类和排序论文文献综述

刘博,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张帆[1](2019)在《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划分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369个森林群落样方及其历史火干扰发生时间和火烈度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indicatorspeciesanalysis,TWINSPAN)方法对科学实验区处于不同火成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进行类型划分,并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通过对其森林群落和主要物种进行排序,分析群落和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定量分离环境因子、火干扰因子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森林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TWINSPAN将369个森林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种群落类型。(2)RDA较好地反映了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子中的海拔对火成演替群落的分布起较大的作用,其中:海拔、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pH值和土壤全钾(K)、镁(Mg)含量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极显着相关性(P<0.01),土壤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铁(Fe)、铜(Cu)含量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火干扰因子中的火后时间对森林群落分布也起较大的作用,火后时间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坡度与RDA第二排序轴存在极显着相关性(P<0.01),坡位、土壤钙(Ca)、锰(Mn)含量与RDA第二排序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3)因子分离显示,在影响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分布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41.5%,火干扰因子解释的部分占3.4%,二者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42.6%,未能解释的部分占12.5%。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有8种火成演替森林群落类型,其分布受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双重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尤为突出。火干扰是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朱思雨,刘善辉[2](2019)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归区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归区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野马放归区内有18科26属35种植物,主要是旱生、半旱生的乔、灌、草等荒漠化植物,优势类群主要有黎科(Chenopodiace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植物,可以划分为5种群落类型;群落的主成分为针茅、蒿子、驼绒藜、芦苇、大赖草、猪毛菜和麻黄。(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王彤,王景升,丁玉珂,刘文婧,包小婷[3](2019)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对研究区植被群落组成、物种组成与环境关系进行数量生态学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TWINSPAN分类法把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的44个调查样地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分别是垫型蒿+紫花针茅群落、纤杆蒿+紫花针茅+藏沙蒿群落、高山嵩草群落、叁角草群落、砂生槐+水栒子+白草群落、冷蒿群落以及金露梅+固沙草群落。(2)DCA排序显示,样地和物种的分布格局主要受经度和海拔因素的影响。(3)CCA排序的结果再次表明,经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和降水的改变是控制整个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植被群落类型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子,并将自然植被分成了针茅、沙蒿等为优势种的荒漠草原群落(源头地区),固沙草、青藏薹草为优势种的高寒草原群落(中游地区),以及灌丛、农田等植被群落(雅江与年楚河汇流处)。(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4期)

孙杰杰,沈爱华,黄玉洁,袁位高,吴初平[4](2019)在《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地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大叶榉树生境地的群落类型及群落结构,综合分析大叶榉树分布群落所在的环境特点,解释大叶榉树的生态学特征,明确影响大叶榉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群落特征,以期为大叶榉树种群恢复及浙江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包含3 420余个样地的浙江省生态监测样地数据库,经关键词搜索筛选出21个含有大叶榉树分布的样地,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及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所在的群落可分为8个类型。大叶榉树在研究区群落内的分布主要以阔叶林群落和杉木群落为主,21个样地中阔叶林群落达15个,杉木为主的群落为6个,但大叶榉树未出现在以马尾松为主的群落中。群落中主要出现了杉木、枫香、甜槠、大叶榉树、化香、木荷、香樟、白栎、柏木、山合欢等优势树种,其中杉木的重要值达到20.5%。在样地CCA排序图中8个群丛呈现一定的聚集分布,第1排序轴主要体现了海拔与枯落物厚度对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第2排序轴主要反映腐殖质厚度与坡度对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物种CCA结果显示:与大叶榉树生境选择最接近的树种是榔榆、黄连木、黄檀、化香、白栎,影响上述树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枯落物厚度和坡向。蒙特卡罗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江大叶榉树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为腐殖质厚度、坡度和土壤质地。【结论】浙江省森林中以白背叶、枫香、香樟、麻栎等树种为主的群落和杉木群落可作为大叶榉树种群恢复的载体。影响大叶榉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腐殖质厚度、坡度等条件。大叶榉树与榔榆、黄连木、黄檀、化香、白栎等树种对生境的选择趋于一致,在生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大叶榉树可与这些树种尝试混交造林。(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鹏程,杨国栋,张晓晨,钟育谦,翟飞飞[5](2019)在《宝华玉兰生存群落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排序与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的种群分布规律及其濒危原因,进一步揭示宝华玉兰野生种群与群落及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对宝华玉兰生存群落进行了排序和分类,以期为保护和管理宝华玉兰种群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结果如下:①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宝华玉兰天然更新缺乏,且紫楠Phoebe sheareri,建始槭Acer henryi等优势种占据了主要生存空间与资源,影响了宝华玉兰种群增长和发展,使其在群落中处于不稳定地位;②SOM将40个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界限清晰,排序结果与优势种实际分布情况吻合,说明SOM的分类结果具有合理性;③环境因子可视化分析揭示了宝华玉兰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半阳坡,种群分布主要受到坡向和坡度2个环境因子的影响,由于宝华玉兰自身生长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和不适应性,造成了其濒危现状;④SOM具有高度非线性拟合的特点,且能够同时进行排序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可视化,呈现样方之间的相似性,说明SOM应用于群落分类和排序,反映种群与群落及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是合适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包小婷,丁陆彬,姚帅臣,王景升,石培礼[6](2019)在《拉萨河流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植物群落空间分异格局是异质生境条件下物种性状、种间相互作用等生态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拉萨河流域自然植被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影响其结构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 TWINSPAN数量分类将拉萨河流域草地系统划分成12个群系类型,即圆叶合头菊+唐古拉翠雀花群系;紫花针茅群系;青藏台草群系;雪层杜鹃+鲜卑花-西藏嵩草群系;高山嵩草群系;小叶金露梅群系;硬叶柳+杯腺柳群系;水栒子+拱枝绣线菊-高山嵩草群系;绢毛蔷薇-冷蒿+白草群系;大果圆柏-垂穗披碱草群系;铺地柏-藏橐吾+高原荨麻群系;醉鱼草+砂生槐群系。12种群系类型包含了较多的植被类型,包括高寒灌丛草甸、高寒灌丛草原、稀树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等。(2) CCA排序表明:影响拉萨河流域植物群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均温度、海拔和经度和纬度,其次是年均降雨量。(3) TWINSPAN分类与CCA排序结合反映了群系分布格局变异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为拉萨河流域草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的植被群落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婷婷,姬兰柱,于大炮,周莉,周旺明[7](2019)在《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分类、排序及物种多样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群落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探讨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该区森林群落稳定性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东北阔叶红松林区,沿纬度梯度在典型区域选择未受干扰的原始阔叶红松林进行群落调查,并运用多元回归树(MRT)、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森林群落进行分类、比较和排序。结果表明:东北阔叶红松林森林群落可分为4个类型,不同群落类型间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显着。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为低纬度区的千金榆-枫桦-红松林显着高于高纬度地区的冷杉-红松林群落。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群落类型的分布范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变化格局主要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其次是土壤养分。该结果为气候变化下阔叶红松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钟娇娇,陈杰,陈倩,姬柳婷,康冰[8](2019)在《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MRT数量分类、CCA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元回归树(MRT)对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进行排序,分析了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275个样方共有种子植物195种,隶属61科128属。乔、灌、草3个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模型;(2)经交叉验证认为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可分为2类,Ⅰ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陇东海棠(Malus kansuensis)+蛇莓(Duchesnea indica)群落,Ⅱ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黄栌(Cotinus coggygria)+茜草(Rubia cordifolia)群落;(3) CCA排序结果揭示了群落生境的分布范围,反映出生态轴的排序意义,较好地反映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凋落层厚度和干扰情况4个变量对该地区次生林群落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璠[9](2018)在《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分类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线路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该区域内的植被和生境进行全面详尽的调查,编写《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进行区系分析、数量生态学分析,通过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明确该区域植物资源的数量及特征,为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与重建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1、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植物68科、206属、337种。蕨类植物有5科5属7种,种子植物有63科201属330种。裸子植物有1科3属4种,被子植物有62科198属326种。湿地植物有42科、104属、138种,包括蕨类植物1科1属3种,种子植物41科103属135种;双子叶植物有31科86属115种,单子叶植物有10科17属20种。湿地公园内植物属、种多集中在大科内,大科优势明显。2、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区系科级可划分为4类1变型,属级可划分为13类。在科一级的区系成分中,属于世界分布的共有35科,占总科数的55.55%,比重最高;在属一级区系成分中,属于温带地理分布共有141属,约占总属数的70.14%,优势显着。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种子植物的区系科级可划分为3类1变型,属级可划分为10类。在科一级区系成分中,属于世界分布的共有28科,占总科数的44.44%;属一级区系成分中,属于温带地理成分的共有65属,占总属数的 32.34%。3、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分布有《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种,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属于我省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1种,收录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植物有4种。4、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种子植物按照植物的生活型分可分为6类,其中,乔木有42种,灌木有29种,藤本植物有8种,中生草本植物有116种,湿生草本植物有127种,水生草本植物(只记录挺水植物)有8种。其中湿生草本植物数量比重较高,共计135种,占草本植物总数一半以上,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 40.91%。5、采用TWINSPAN分类法将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植被群落划分为9种群落类型,即香蒲+东方泽泻群落;荻群落;芦苇群落;华北落叶松-小红菊+披针叶苔草群落;油松-美蔷薇+土庄绣线菊-东方草莓+披针苔草群落;东方草莓+蕨麻群落;梅花草+东方草莓群落;早熟禾+东方草莓群落;沙棘-早熟禾+阿尔泰狗娃花群落。6、样方、物种的DCA排序图反映了决定湿地公园内植被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影响了植物的分布,进而影响了植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璠,郭晋平,张芸香,郭跃东,白晋华[10](2018)在《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分类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路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植物调查,对湿地公园内的植物进行区系分析,对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对样方和物种进行DCA排序。结果表明,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植物68科206属337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7种,裸子植物1科3属4种,被子植物62科198属326种;共有湿地植物42科85属109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3种,被子植物41科103属135种;该区域的种子植物区系在科级和属级水平均体现温带特征;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可分为9个群落类型,其中6个是由湿地草本植物所组成的湿地群落;DCA排序图第1轴反映的环境因子是土壤含水量,第2轴所反映的生态因子还不明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群落分类和排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归区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野马放归区内有18科26属35种植物,主要是旱生、半旱生的乔、灌、草等荒漠化植物,优势类群主要有黎科(Chenopodiace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植物,可以划分为5种群落类型;群落的主成分为针茅、蒿子、驼绒藜、芦苇、大赖草、猪毛菜和麻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落分类和排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博,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张帆.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J].生态环境学报.2019

[2].朱思雨,刘善辉.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归区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J].林业资源管理.2019

[3].王彤,王景升,丁玉珂,刘文婧,包小婷.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4].孙杰杰,沈爱华,黄玉洁,袁位高,吴初平.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地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鹏程,杨国栋,张晓晨,钟育谦,翟飞飞.宝华玉兰生存群落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排序与分类[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6].包小婷,丁陆彬,姚帅臣,王景升,石培礼.拉萨河流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J].生态学报.2019

[7].李婷婷,姬兰柱,于大炮,周莉,周旺明.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分类、排序及物种多样性比较[J].生态学报.2019

[8].钟娇娇,陈杰,陈倩,姬柳婷,康冰.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MRT数量分类、CCA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J].生态学报.2019

[9].王璠.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分类排序[D].山西农业大学.2018

[10].王璠,郭晋平,张芸香,郭跃东,白晋华.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分类排序[J].山西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群落分类和排序论文-刘博,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张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