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排防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排球,后排防守,移动步法
后排防守论文文献综述
王峰[1](2018)在《现代排球后排防守技术的演变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的联赛趋势回归到了力量排球模式,而这种模式下进攻性极为强烈,攻击手刁钻的扣杀导致了防守显得极为薄弱,后排防守能力的确实使得如今的比赛变成了相互的攻击得分攀比,这导致了比赛的单一性,不太利于联赛的进一步发展和吸引观众。从队伍的角度来看的话,单一化的比拼得分也使得取胜方式没有了变化,大家只要收购到足够强大的攻击手就可以取得优势。所以想要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队伍的能力,加强后排防守能力将会是现代化排球联赛下一个共享竞争的发展的突破点。除开广受人们欢迎的篮球和足球以外,近些年我国的排球运动变的越来越火热,这是国内排球圈没有想到的,随着排球运动的越来火热,在进攻方面表现良好的力量排球成为了人们选择的主流,而这种主流不仅仅是民间娱乐,在正规赛场上随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以进攻为准的力量排球也是球队越来越倾向于的选择。本文在此发展倾向之上,对力量排球模型下的后排防守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理论上的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Research(EER 2018)(Advances in Education Sciences,VOL.15)》期刊2018-03-10)
王本强[2](2017)在《现代排球后排防守技术的演变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力量排球再一次变成主要的进攻方式,大力的扣球使防守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后排防守,这样就导致进攻和防守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处于被动的状态下。这都是因为陈旧的防守观念和落后的技术所导致的。想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只能通过采用前进式后排的防守技术,坚持以动制动理念,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防守,也能让防守技术更加实用和简便,更加能够促进进攻的发展速度。(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26期)
陈斯忠[3](2013)在《浅谈排球教学中对后排防守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排球运动朝着快速多变、立体化进攻模式发展,全面的防守能力,是取得胜利的基础,加强后排的防守则是整个防守体系的核心。教学中注重对防守意识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排球防守技术水平。(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3年08期)
陈雅春,章磊[4](2012)在《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及防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通过对中国女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中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一传、防守技术数据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比获得前6名的巴西、美国、古巴、俄罗斯和日本队的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相关数据,找出存在的优势与差距,以期为中国女排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2年15期)
韦波[5](2012)在《论排球后排防守的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排球技术中的后排防守是整个防守休系中的一条重要防线,是组织反攻的重要环节,而反攻则是直接为了得分或夺取发球权,同时也是达到减少失分的月的,一次成功的防守等于多了一次取得成功的进攻可能,一次失败的防守意味着减少一次有力进攻的机会,没有坚固的防守基础(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2年08期)
闫婷[6](2012)在《排球比赛中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战术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排球比赛中,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是确保一传到位,抢救重球、险球,保证全队攻防流畅的第一人,他在接发球和防守中有明显的优势。合理的选拔、培养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是提高全队战斗力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的防守优势,也是赢得比赛胜利的保证。(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07期)
商海伟[7](2011)在《浅谈高校排球运动员的后排防守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多变的排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防守技术要全面,更重要的是要求防守意识清晰明确。本文就高校排球运动员的防守意识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试图引起广大排球运动员的重视,从而有效的提高排球防守技术水平。(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35期)
王伟[8](2011)在《时空协同理论在排球接扣球防守战术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排球运动快速发展,尤其表现在进攻向着高度高、力量大、速度快、攻点多的立体化纵深方向快速发展,进攻的突飞猛进就给防守尤其是接扣球防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排球接扣球防守做为一个系统,将这一系统分为前排拦网和后排防守两个子系统,并运用时空协同理论来分析和探索这一系统有效协同的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与技术统计法、专家问卷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软件模拟法和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进行分析,得出排球接扣球防守的时空协同理论框架及其特征、前时空结构和后时空结构的组成及主要时空因素、得到排球接扣球防守的时空协同的四个组合层次及其与防守效果的联系、分析得出支配排球接扣球防守系统发展的序参量、以对四号位和后排强攻的防守为例探索了防守有效协同的途径、最后总结得出排球接扣球防守时空协同的表现形式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1-03-25)
姜献华[9](2008)在《2006年世锦赛中国男排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参加2006年世界男排锦标赛的中国与波兰、阿根廷、埃及、波多黎各和日本队比赛的接发球和后排防守,以及波兰、塞黑、保加利亚、巴西前四名之间的比赛的接发球和后排防守为研究对象。采用录像统计的方法,对获得的数据在SPSS13.0上进行处理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世锦赛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方面,主要运用的为正面双手垫球、侧面双手垫球、单双手挡球和上手传球,其中鱼跃救球和单臂救球在后排防守中运用较多,脚击球在本次世锦赛中运用较少。在防守效果总体看,到位率最低的和防守失误率最高的都是接扣球,说明针对扣球的防守还有待于提高。在不同的区域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和效果中,可以看出,后排1、5、6、7、8、9区域是接发球的主要区域。在后排防守中,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6、8号区,接球效果中8号区的到位率最高而落地的最高的为1号区。中国队与世界其他队伍在在接发球和后排防守中,存在差异。尤其与世界前四名的强队相比较,中国队在接跳发大力球有一定的差距。中国队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中,倒地接球与世界其他队伍相比,比例较高,说明中国队在接球和防守中预判、移动以及防守取位不完善。在拦起球防守中,中国队到位率较低,垫失率比世界前四名高,存在显着性差异,究其原因在实战中的表现,主要为站位、取位的不合理,其次是中国队拦起球的效果较差,导致接球难度增加,到位率低下。而与小组其他队伍相比较却不存在显着差异。中国队在防吊球的技术运用效果,明显好于小组其他队伍,但与世界前四名的强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队在接拦回球的战术站位存在缺陷,移动不迅速,接球时出现两人争球的现象,导致球失误。基于上述对中国队和世界其他强队的在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中的不同运用特征及其效果的分析,建议中国队要加强防守基本功的练习,加强发球训练,进一步提高全队整体发球的攻击性,并减少失误率。最大限度破坏对方一传,瓦解对方的有效一攻,为防守反击创造条件。中国男排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弱点,加强接发球和后排防守的判断移动的训练和后排防守的集体配合训练。(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8-05-06)
郭荣[10](2007)在《中外女排强队后排防守位置变化特点与打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国、俄罗斯、巴西等世界女排强队比赛中后排防守战术运用实例比较分析表明:比赛中主要采用主攻手防6号位,二传手防1号位、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替换副攻手防守5号位的打法,"自由人"在整个防守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本文来源于《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期刊2007-11-01)
后排防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力量排球再一次变成主要的进攻方式,大力的扣球使防守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后排防守,这样就导致进攻和防守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处于被动的状态下。这都是因为陈旧的防守观念和落后的技术所导致的。想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只能通过采用前进式后排的防守技术,坚持以动制动理念,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防守,也能让防守技术更加实用和简便,更加能够促进进攻的发展速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排防守论文参考文献
[1].王峰.现代排球后排防守技术的演变与实践[C].Proceedingsof2018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andEducationResearch(EER2018)(AdvancesinEducationSciences,VOL.15).2018
[2].王本强.现代排球后排防守技术的演变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7
[3].陈斯忠.浅谈排球教学中对后排防守意识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
[4].陈雅春,章磊.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及防守研究[J].运动.2012
[5].韦波.论排球后排防守的判断[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
[6].闫婷.排球比赛中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战术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
[7].商海伟.浅谈高校排球运动员的后排防守意识[J].科技信息.2011
[8].王伟.时空协同理论在排球接扣球防守战术中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9].姜献华.2006年世锦赛中国男排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0].郭荣.中外女排强队后排防守位置变化特点与打法分析[C].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