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本土化论文-李远方

社区矫正本土化论文-李远方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矫正本土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制度,刑罚执行,“本土化”,非监禁刑罚,监禁矫正,刑事政策,监内执行,暂予监外执行,悔罪表现

社区矫正本土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远方[1](2020)在《社区矫正“本土化”路还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日前经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社区矫正是完善刑罚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社区矫正引入我国既是顺应国际化的趋势,也是为贯彻落实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20-01-08)

颜琼瑶[2](2019)在《循证矫正八大原则的本土化实践运用及服务建议——以心明爱机构社区矫正服务专业个案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循证矫正的理念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并逐步被引入我国的服刑人员监管工作系统。我国在社区矫正的基础上对循证矫正的概念、原则进行了发展。本文结合心明爱机构承接的广州市海珠区社区矫正社工服务项目第二片区的9个司法所2年矫正服务经验,以实践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对循证矫正的八大原则进行本土化的应用实践回应,并结合专业个案已有的服务成效进行反思,进一步提出循证矫正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中的未来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赵淑敏[3](2018)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走向——兼论本土化进程中的社区矫正困境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两院两部"于2003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标志着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正式进入我国司法领域视野。《通知》明确规定,将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作为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这表明我国开始从理论研究走向实务应用,顺应国际刑罚执行发展趋势,关注未成年犯刑罚轻缓化、行刑社会化。对未成年犯进行社区矫正是国际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当前趋势。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近年来已有较大进步,但作为移植制度,社区矫正在运行过程中还需实时考虑中国的本土语境,要处理好与我国本土环境、本土资源相适应的问题,仍需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系统改革和完善,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吕卓文[4](2018)在《变迁社会中的海南社区矫正的本土化和适应性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是适应监外执行刑法的一种非监禁活动,它主要在使社区内服刑人员通过不与社会隔离的方式推动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一种刑罚活动。随着社会变迁,相应的社区矫正也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在海南,随着区域、人口和制度的特色,海南社区矫正借鉴试点的开展经验,结合本土探索适应海南社区矫正的模式,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趋势。(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8年04期)

邢鹏,郭明[5](2016)在《“经验与问题:社区矫正的本土化探索”学术论坛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一项自外移植的刑事执行制度。自2003年试点推行10余年来,这项刑事执行制度的借鉴和应用虽然已经扎根本土并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也面临了理论转化和实践推进的诸多困难。为了总结社区矫正个案经验,研究社区矫正现实难题,分析社区矫正发展趋势,探索社区矫正本土理论,同时,为了促进社区矫正专业的课程建设,加深与本省社区矫正行业的业务(本文来源于《犯罪与改造研究》期刊2016年09期)

王晓真[6](2015)在《我国农村社区矫正移植与本土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简单地说就是把符合条件的罪犯放到社区行刑。在19世纪,身体刑和死刑还稳稳占据刑罚的主要位置,百年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区矫正就已经初见雏形。如果说监禁刑曾被称为“刑罚文明之花”,那么社区矫正可谓开出了人类刑罚文明的“新花朵”。从18世纪霍华德的监狱改革,到19世纪龙勃罗梭对犯罪深层个性原因的研究;从假释、缓刑的产生,到新社会防卫理论的出现;从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对社区矫正适用的推动,到60、70年代社区矫正制度的正式提出和建构,这些社区矫正历史上的重要节点,都见证了人类刑罚文明的发展。到21世纪,社区矫正的人道性、效率性、文明性和公平性价值已经得到国际公认。今天,许多国家如美、加、法、澳等适用社区矫正的人数已经占总犯罪人数的70%以上,日、韩以及俄罗斯等国家也达到了40%-60%之多。与以上国家的发展程度相比,社区矫正在中国还只是一个“新生儿”。本文着力对农村社区矫正及其本土化的内涵、特殊性以及本土化的推进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社区矫正本土化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持。第一部分导论,介绍国外社区矫正发展脉络,梳理了中国社区矫正从全国到农村的改革和试点历程。中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展开方逾十年,较国外起步晚,尤其农村试点工作自2009年才大面积展开,还需要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第二部分对农村社区矫正的内涵、相关概念的界定等基础理论进行了考察,明确了农村社区矫正的性质和特征。受特殊的经济、社会、自然等条件限制,农村与城市的社区矫正在共性之外,还产生了一些相异的特质。第叁部分对农村社区矫正的地域性特点进行了介绍与评析,将外国与中国、城市与农村进行对比研究,展现了农村社区矫正的特殊性。第四部分提出了农村社区矫正的本土化难题,揭示了这一难题的理论表现及其在制度和实践中的现实表现。由于社区矫正并非我国本土所有的制度,加之我国农村的特殊环境影响,这一移植来的外国法律制度在我国“扎根”和“生长”还需要经历一个本土化过程。然而,本土化是一个外国法与本国实际相融合的过程,我国的社区矫正客观性不足,受本土环境制约,在初期阶段难免陷入困境。而且,我国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尤其是农村有着特殊的社区环境和地域文化,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地域性难题,表现为深厚的重刑思想根基、乡土社会普遍的善恶观等。第五部分对农村社区矫正本土化的方式和出路进行探讨,在客观把握中国农村本土资源的基础上,明确农村社区矫正本土化的制度衔接,旨在使国外法与本土法相融合,促进社区矫正在农村的本土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曾文澜[7](2015)在《历史法学视角下社区矫正立法的本土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社区矫正法"。历史法学派启示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而又客观地对待本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真实的法律实践经验和法律文化遗产。我国儒家刑事法律思想中的"恤刑"、"恤囚"政策与社区矫正强调道德引导、亲情感化更是殊途同归。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应从中国特有的国情出发,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的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制度,实现社区矫正本土化。(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5年05期)

颜九红[8](2014)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之本土化探索: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矫正制度遇到了一系列瓶颈性问题,如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会影响社区矫正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且,新的形势对社区矫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之本土化模式,有助于解决目前影响社区矫正的问题。本文选取位列社区矫正工作最先试点区域之一、兼有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新型城镇和老旧城镇特点的北京市大兴区,作为探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之本土化路径的一个示例。(本文来源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郭星华,李飞[9](2013)在《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社区矫正本土化面临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实施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绩,适应了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监禁人道化的国际趋势。但是,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作为移植的制度,社区矫正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与中国本土资源适应与冲突的问题。以社会环境为切入点,从社区环境、民间组织、人文环境和体制设置等方面对中国社区矫正制度在运行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本土化的社区矫正制度,既要顺应国际趋势,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本土语境,不能矫枉过正,一味强调其教育、帮扶的一面,而忽视了惩罚的本质。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一对概念,相反可以看做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不能简单地反对制度移植,而是要对制度移植过程中的冲突、困境有充分的应对和变通措施,从而完成被移植制度的本土适应过程,实现被移植制度与现有环境的耦合。(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3年08期)

夏草[10](2012)在《论管制和社区矫正的本土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制在中国刑罚历史上恐怕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刑种。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是我们党和国家依靠人民群众同犯罪作斗争的一项成功的经验,也是教育刑论刑罚理念的体现,是短期自由刑最好的替代刑,顺应了社会化行刑制度的刑罚发展趋势。管制作为社区矫正制度之一,在目前阶段遇到的困难不足以否认管制的存在价值。应借鉴域外经验,在社区矫正中,加入更多对罪犯的惩罚措施或让其补偿社会的规定,完善和加强社区矫正的监督能力,真正关心个体罪犯的精神矫正,让观念启蒙制度,制度推进观念。(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24期)

社区矫正本土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循证矫正的理念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并逐步被引入我国的服刑人员监管工作系统。我国在社区矫正的基础上对循证矫正的概念、原则进行了发展。本文结合心明爱机构承接的广州市海珠区社区矫正社工服务项目第二片区的9个司法所2年矫正服务经验,以实践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对循证矫正的八大原则进行本土化的应用实践回应,并结合专业个案已有的服务成效进行反思,进一步提出循证矫正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中的未来发展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矫正本土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远方.社区矫正“本土化”路还长[N].中国商报.2020

[2].颜琼瑶.循证矫正八大原则的本土化实践运用及服务建议——以心明爱机构社区矫正服务专业个案实践为例[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9

[3].赵淑敏.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走向——兼论本土化进程中的社区矫正困境破解[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8

[4].吕卓文.变迁社会中的海南社区矫正的本土化和适应性探索[J].理论观察.2018

[5].邢鹏,郭明.“经验与问题:社区矫正的本土化探索”学术论坛综述[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6

[6].王晓真.我国农村社区矫正移植与本土化探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5

[7].曾文澜.历史法学视角下社区矫正立法的本土化选择[J].人民论坛.2015

[8].颜九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之本土化探索: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

[9].郭星华,李飞.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社区矫正本土化面临的困境[J].中州学刊.2013

[10].夏草.论管制和社区矫正的本土化[J].前沿.2012

标签:;  ;  ;  ;  ;  ;  ;  ;  ;  ;  

社区矫正本土化论文-李远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