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硫酸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金属氧酸盐,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水热合成,催化氧化脱硫
脱硫酸基论文文献综述
徐丽丽[1](2019)在《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油品中含硫化合物的燃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学者们发展出了加氢、吸附和催化氧化等脱硫技术。其中,催化氧化脱硫被认为是最高效、低耗及温和的方法,但这一过程严重依赖高性能材料/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是一类由多种高价态前过渡金属元素(例如钼、钨、铌、钽等)组成,并与氧原子成键而构成的多金属氧簇化合物。多酸本身有良好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和酸性等性质,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催化和医学检测领域。我们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多酸为无机配体与有机配体一同与金属离子反应,构筑功能性的多酸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POM-MOF)。本硕士论文的研究课题主要基于POM-MOF,探究二维POM-MOF、POM-MOF纳米片和叁维POM-MOF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实验中的催化活性。1 我们选取了二维层状POM-MOF材料{[Co2(H2O)4(BTX)3][PMo12O40],BTX=1,4-Bis(1,2,4-triazol-1-ylmethyl)benzene}。考虑到二维MOF材料层与层之间的氢键作用,我们提出用湿法球磨和液相超声辅助的方法来破坏氢键,TEM和AFM表征结果证明了超薄纳米片的成功制备。剥离的纳米片在催化反应中有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及较少的传质限制,大大加快了反应速率。通过监测脱硫过程,纳米片催化剂总体脱硫效率是二维粉末材料的14倍(纳米片TON约为400,粉末材料TON约为29)。2 我们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两亲性的叁维 POM-MOF 单晶[Zn(BTX)(Mo8O26)][TBA]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RD、红外和热重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POM-Zn-MOF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氧化脱硫实验中,反应物转化率在30 min时迅速达到100%(TON约为24),且多次循环利用后催化性能保持。基于上述实验结果,两亲性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时具有高效、稳定及可循环使用的优点,这对催化氧化脱硫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6-01)
张进,刘术侠[2](2018)在《新型多酸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燃料油深度脱硫催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油深度脱硫一直是石化及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常压及较低温度的温和条件下实现深度脱硫是人们追寻的目标。Keggin型磷钨酸是目前报道的能够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实现高效深度脱硫的催化剂之一,但是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极性的多酸引入到非极性的油相中与反应物接触发生催化反应?考虑到胺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同时与多酸阴离子间具有强的静电和氢键作用,多酸能够稳定的负载到胺化石墨烯层间形成稳定的复合材料并将多酸带入油相。我们设计制(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毛春峰[3](2017)在《含氧酸基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及氧化脱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油和柴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_x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目前主要的脱硫方式以加氢脱硫为主,然而加氢脱硫的操作条件比较苛刻,同时对芳香类硫化物脱除较难。氧化脱硫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并且脱硫率高等优势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简单的搅拌方法合成叁类含氧酸基低共熔溶剂用于氧化脱硫。(1)氯化锌与苯丙酸按照一定摩尔比例加入到烧杯中,在110℃下形成草绿色溶液,即形成苯丙酸/氯化锌低共熔溶剂。应用电喷雾电离质谱、热重分析、红外图谱、互溶度与粘度对原材料和低共熔溶剂进行表征分析。分别对其路易斯酸性,氧硫比,剂油比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经过优化可知其最优的反应条件为:模拟油5 mL,氧硫比为6,剂油比为0.25:1,反应温度为50℃。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其对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脱硫率依次高达96.12%,99.23%和98.4%,对真实煤油的脱硫率为76.16%。低共熔溶剂在循环5次之后其脱硫效果略有降低。应用动力学分析可知其表观活化能为34.754 KJ/mol,并且对氧化脱硫机理进行了研究。(2)将按照一定摩尔比将叁氟甲磺酸滴入氯化胆碱中,在室温下形成澄清溶液,即形成了氯化胆碱/叁氟甲磺酸低共熔溶剂。同时对原材料和低共熔溶剂应用红外图谱、氢谱、电导率以及粘度进行表征分析。分别对不同的脱硫系统,低共熔溶剂的酸性,氧硫比,反应温度,剂油比进行了条件优化,可以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模拟油5 mL,氧硫比为6,剂油比为0.2:1,反应温度为40℃。该氧化脱硫系统对DBT和4,6-DMDBT的脱硫率分别为98.65%和96.8%。在5次循环再生之后其脱硫率略有降低,同时对脱硫机理进行了讨论。(3)将丙酸滴入到氯化锌中,在100℃下形成溶液,即形成丙酸/氯化锌低共熔溶剂。应用红外图谱、氢谱、电喷雾电离质谱、粘度和电导率对原材料和低共熔溶剂进行表征分析。分别对低共熔溶剂的酸性,反应温度,氧硫比,剂油比等参数进行优化。经过优化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模拟油5 mL,剂油比0.15:1,氧硫比为4,反应温度为30℃。该氧化脱硫系统对DBT、4,6-DMDBT、BT和TH氧化脱硫率依次为99.42%、98.8%、68.36%和45.65%。同时对这个脱硫系统的反应机理和低共熔溶剂的重复使用性进行研究,在5次循环使用后低共熔溶剂的脱硫率略有降低,说明低共熔溶剂对硫化物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期刊2017-06-01)
马雯雯[4](2017)在《多酸基TiO_2低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硫燃料燃烧排放出的硫氧化物(SOx)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为了减少燃料中SOx的排放,迫切需要探索深度脱硫催化剂减少燃料中的硫含量。多金属氧酸盐(多酸)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利用多酸的高催化性能能够解决很多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多酸均相催化剂在溶剂中难于多次重复使用,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策略是将多酸负载到固体基板上形成异相催化剂。TiO_2在氧化脱硫体系中表现出优异的脱硫性能,因此将多酸负载到TiO_2上进行脱硫研究将会得到很好的脱硫效果。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低维纳米材料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目前还未见有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多酸负载的TiO_2纳米材料,因此,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酸基TiO_2纳米材料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此外,多酸结构中的中心原子和金属原子可以被过渡金属取代形成过渡金属取代的多酸,不同过渡金属的取代影响多酸的性能,因此研究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多酸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及其结合水热技术成功地将原位Keggin型多酸和过渡金属取代的Keggin型多酸均匀地分布在TiO_2纳米纤维上,在萃取催化氧化脱硫体系(ECODS)中达到超深度脱硫的目的。1.首次通过直接焙烧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的PVP/[PW12+Ti(OC4H9)4]复合纳米纤维得到了PW12/TiO_2纳米纤维。PW12/TiO_2纳米纤维是由Keggin型PW12和锐钛矿相TiO_2构成,直径大约为100 nm。在70℃下,采用0.02 g 40 wt.%PW12/TiO_2纳米纤维作为催化剂,30 min能够将二苯并噻吩(DBT)完全除去。在相同条件下对比了40 wt.%PW12/TiO_2纳米纤维和纳米颗粒的脱硫性能,结果发现纳米纤维由于比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更多的DBT而具有更好的脱硫性能。此外,40 wt.%PW12/TiO_2纳米纤维对苯并噻吩(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也具有很好的脱硫性能。此催化剂至少能够重复使用5次而不降低催化效率,因此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性。2.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水热技术成功地制备了PW11Sn/TiO_2(PW11Sn=(OTA)3PW11SnO39,OTA=十八烷基叁甲基铵盐)纳米纤维,直径大约为98 nm。我们发现PW11Sn的负载影响了TiO_2的晶相,使得TiO_2的晶相可调。催化剂的催化脱硫效率受到催化剂晶相、合成方法、形貌的影响。得到了在ECODS中的最佳脱硫条件:0.02 g50 wt.%PW11Sn/TiO_2纳米纤维,O/S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为60°C,DBT在20 min全部被清除,催化剂至少能够重复使用7次。此外,50 wt.%PW11Sn/TiO_2纳米纤维还能高效地移除BT和4,6-DMDBT。3.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水热技术得到了(HTA)5SiW9Co3O39/TiO_2纳米纤维。多酸的负载能够改变TiO_2的晶相。在120 min时,O/S为8:1,70°C条件下,5 wt.%(HTA)5SiW9Co3O39/TiO_2纳米颗粒的脱硫效果比5 wt.%(HTA)5SiW9Co3O39/TiO_2纳米纤维的脱硫效果好,能够达到96%,这是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使得多酸负载时造成纳米纤维表面积减小,因此纳米纤维对DBT的吸附减小进而导致催化效率降低。对于不同的含硫化合物,脱硫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DBT>4,6-DMDBT>BT。另外,我们对脱硫机理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4.通过离子交换法得到了一系列双亲性的含钛过氧化物多酸C[PWy(TiO_2)zO38](C=DTA、CTA、STA;y=9、10、11;z=3、2、1),在ECODS中通过对其进行脱硫测试,结果发现在这些催化剂中,C12PW10(TiO_2)2展示出了快速的超深脱硫性能:在70°C下,0.01 g催化剂在10 min内能够将DBT完全移除。另外,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水热技术能够将PW10(TiO_2)2负载到TiO_2纳米纤维上得到一系列的x wt.%PW10(TiO_2)2/TiO_2(x=10、28、38和50)纳米纤维。研究表明PW10(TiO_2)2的负载影响TiO_2的晶相,并且通过调节PW10(TiO_2)2的负载量能够调控TiO_2的晶相。当PW10(TiO_2)2的负载量为28wt.%时,PW10(TiO_2)2/TiO_2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脱硫效率,并且具有工业脱硫的潜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亚男[5](2017)在《多酸基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燃油氧化脱硫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国对汽车尾气中的含硫标准逐渐严格。为了满足环境法规的标准,人们发现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有效脱除燃油中含芳香类硫化物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等高沸点硫化物的要求。其他脱硫技术应运而生,如:氧化脱硫、生物脱硫、吸附脱硫等。其中本文选择氧化脱硫法,并以正辛烷为模拟油,加入具有代表性的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3-甲基苯并噻吩(3-M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等含硫物质,同时探究催化剂深度催化氧化脱除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制备负载多酸型离子液体的介孔型催化剂及其用于氧化脱硫的活性考察。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采用水热煅烧法合成七种以二氧化铈为载体负载离子液体的介孔催化剂:CeO_2-400,0.125W-CeO_2-400,0.25W-CeO_2-400,0.5W-CeO_2-400,0.25W-CeO_2-300,0.25W-CeO_2-500,0.25W-CeO_2-600。通过调节W/Ce摩尔比和煅烧温度发现0.25W-CeO_2-400催化氧化脱硫反应的效率最高,并通过红外、紫外、拉曼、广角/小角XRD、XPS、BET、TEM等对其组成结构进行表征,表明成功合成该负载型催化剂。通过对模型油中DBT脱除实验考察,获得该实验最优反应条件为:m(catalyst)=0.03 g,O/S=5,T=30oC,t=50 min,DBT脱除效果可达到99.2%。此外不同硫化物的脱硫顺序为DBT>BT>4,6-DMDBT,循环3次且脱硫率无明显降低。(2)以离子液体[C_4mim]_4Mo10O_(32)和TEOS为反应主要原料,通过油水两相界面反应合成六种树突状介孔硅球(Mo/SiO_2-550-1:5,Mo/SiO_2-550-1:10,Mo/Si O_2-550-1:15,Mo/SiO_2-550-1:20,Mo/Si O_2-450-1:10,Mo/Si O_2-650-1:10)。通过调节不同Mo/Si摩尔比和不同煅烧温度发现催化剂Mo/SiO_2-550-1:10脱硫效果最好。利用红外、小角/广角XRD、N2吸附-脱附、XPS等表征说明合成的多酸介孔型催化剂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并且负载后结构性质稳定。主要考察Mo/SiO_2-550-1:10对五种不同底物催化氧化的活性顺序为:4,6-DMDBT>DBT>4-MDBT>3-MBT>BT。并以4,6-DMDBT为考察对象,优化条件:催化剂为0.01g,O/S=3,反应温度为60oC,反应时间为40 min。另外催化剂循环四次后,脱硫率仍可以达到94.7%。(3)以离子液体[C_(16)mim]_4W_(10)O_(32)和TEOS为原料,通过油水两相界面水解反应,成功合成树突状介孔硅球。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改变CTAC和TEOS的浓度大小调节合成的介孔硅球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大小,合成6种催化剂:Si O_2-15-5,W/SiO_2-15-5,W/SiO_2-15-10,W/SiO_2-15-20,W/SiO_2-25-5,W/SiO_2-35-5,其中通过活性考察发现W/SiO_2-15-5效果最好。利用红外、拉曼、小角/广角XRD、N2吸附-脱附、XPS等表征说明[C_(16)mim]_4W_(10)O_(32)均匀分散在载体氧化硅介孔和表面,且未负载前比表面积最高,并且负载后结构稳定。催化剂对四种不同底物催化氧化的活性顺序为DBT>4,6-DMDBT>3-MBT>BT。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因素对DBT脱硫效果的影响,最佳条件:O/S=3,反应温度为60oC,反应时间为30min,催化剂用量为0.005 g,DBT能达到深度脱除的目的。另外,反应体系循环6次后,脱硫效果没有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4-01)
朱江,陈立东,苟文秀,牛思祺,聂颖[6](2015)在《高活性多酸基纳米晶ZSM-5氧化脱硫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车用汽柴油将逐渐实施国V标准,要将车用汽柴油的硫含量控制在10μg/g以下。本文在我们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1-4],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ZSM-5负载Keggin结构的磷钨酸或结合镍盐组分为催化剂,以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对二苯并噻吩等有机硫组分的正辛烷模拟油品有着理想的脱硫效果。在低温(40℃)反应条件下,脱硫率高达94.5%。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活性未见明显降低。不同模型油品中,二苯并噻吩最易脱除,苯并噻吩次之,噻吩最不易脱除。多酸种类不同时,Keggin比Dawson结构多酸具有更理想的脱硫效果。反应前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ZSM-5上单独负载磷钨酸时,Keggin结构磷钨酸转变为Dawson结构和缺位型多酸化合物;而当磷钨酸结合镍盐组分(HPW-Ni)负载时,多酸保持Keggin骨架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9-18)
马媛媛,谭华桥,郝秀丽,李阳光[7](2015)在《多酸基金属有机配合物非均相催化脱硫》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燃料脱硫已成为当今重要的课题~1。多酸作为一种独特的前过渡金属-氧簇化合物,已被证实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但传统多酸均相催化剂易溶于水,难回收,稳定性差;而异相催化剂,比表而积小,多酸负载量低。因此,开发具有良好稳定性,高效,易回收的多酸基脱硫催化剂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我们成功合成了叁个新颖的多酸基阳离子金属有机配合物Co(BBTZ)_(1.5)(HBBTZ)(H_2O)_2][PW_(12)O_(40)]·H_2O(1),[Co_(2.5)(BBTZ)_4(H_2O)_2][BW_(12)O_(40)]·4H_2O(2)and[Cu(BBTZ)_2]_5[BW_(12)O_(40)]_2·4H_2O(3).以二苯并噻吩催化氧化脱硫为探针反应,结果表明叁个化合物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活性顺序为2>3>1。研究表明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种类,多酸种类,负载量,催化剂的空间结构,催化剂粒径大小等因素是影响催化剂催化脱硫活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9-18)
王旭阳[8](2015)在《新型多酸基固体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加氢及氧化脱硫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氢脱硫是目前工业上脱硫的主要方法,找到一种能够深度加氢脱硫的催化剂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多酸催化氧化脱硫反应条件温和,符合现行绿色环保要求。而多酸催化剂难以从反应体系中分离与回收,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所设计制备的多酸基介孔复合物,能够高活性催化氧化脱硫反应,且易于回收和循环使用。我们设计合成了结构优异的多酸基固体催化剂,对汽油深度脱硫反应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具体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Keggin结构(或双Keggin结构)铝阳离子结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介孔杂化材料(SDS-Al13/30),再通过浸渍法将Keggin结构杂多酸(HPA)负载于自制的介孔杂化材料上(SDS-Al13/30-HPA)。FT-IR、XRD和Raman等测试手段的表征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多阳离子和多阴离子同为Keggin类型,且结构完整。用其催化模型油品(有机硫的正己烷溶液)的氧化脱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SDS-Al13/30-HPA新型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氧化脱硫催化活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温度60 o C,n(H2O2)/n(S)=10,催化剂占环己烷溶液质量的5%,乙硫醇比其它有机硫化物(如二苯并噻吩(DBT)或苯并噻吩(BT))更易被氧化脱硫。该系列催化剂易于分离和回收,循环使用3次后催化脱硫效率无明显下降。(2)在条型纳米HZSM-5沸石上,负载Keggin结构磷钨酸(HPW)和Ni(II)组分,制备了复合多酸基固体酸材料。采用Py-IR和ESR原位表征手段,研究H2还原后,催化剂上金属氧化物组分和HPW的表面状态。以FCC汽油加氢改质脱硫为探针反应,研究新材料的催化性能。FT-IR证实,焙烧后复合固体酸催化剂中HPW的Keggin骨架结构未变。经47 h催化裂化汽油的加氢改质脱硫反应后,催化剂上多酸骨架结构仍未被破坏。氢气还原催化剂的原位ESR表明,HPW结合Ni(II)后的催化剂,在350 o C焙烧并还原后,其中Ni(II)未被还原为Ni(0),W(VI)在350 o C条件下主要被还原为W(III)。Lewis酸和Br?nsted酸的适宜的酸量和协同效应,是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在深度加氢脱硫反应中催化活性改善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赵丽娟,李传鹏,陈立东,梁昊,于博浩[9](2014)在《多酸基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酸盐和壳聚糖为构筑基元,采用离子凝胶法合成了多酸基壳聚糖复合材料.FTIR、XRD、TG及SEM等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多酸阴离子仍然保留其基本的骨架结构,多酸与壳聚糖之间存在很强的化学作用,复合物的结晶性大大降低.多酸基壳聚糖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吸附脱硫性能.(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王旭阳,宋鹏月,王祥生,郭新闻,郭洪臣[10](2014)在《多酸基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原位表征和反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合成了镍盐复合的磷钨酸(HPW)/纳米晶HZSM-5固体酸催化剂,其在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改质反应中显示出了良好地深度加氢脱硫活性。原位电子自旋共振和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征手段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HZSM-5沸石上Ni(Ⅱ)结合3电子还原态的HPW(Ⅲ)是FCC汽油深度加氢脱硫反应的活性中心。探讨了多酸基催化剂在FCC汽油深度加氢脱硫反应中活性改善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4年08期)
脱硫酸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燃料油深度脱硫一直是石化及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常压及较低温度的温和条件下实现深度脱硫是人们追寻的目标。Keggin型磷钨酸是目前报道的能够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实现高效深度脱硫的催化剂之一,但是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极性的多酸引入到非极性的油相中与反应物接触发生催化反应?考虑到胺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同时与多酸阴离子间具有强的静电和氢键作用,多酸能够稳定的负载到胺化石墨烯层间形成稳定的复合材料并将多酸带入油相。我们设计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硫酸基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丽丽.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张进,刘术侠.新型多酸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燃料油深度脱硫催化活性[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3].毛春峰.含氧酸基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及氧化脱硫性能研究[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7
[4].马雯雯.多酸基TiO_2低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5].李亚男.多酸基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燃油氧化脱硫中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7
[6].朱江,陈立东,苟文秀,牛思祺,聂颖.高活性多酸基纳米晶ZSM-5氧化脱硫催化剂[C].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7].马媛媛,谭华桥,郝秀丽,李阳光.多酸基金属有机配合物非均相催化脱硫[C].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8].王旭阳.新型多酸基固体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加氢及氧化脱硫催化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9].赵丽娟,李传鹏,陈立东,梁昊,于博浩.多酸基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王旭阳,宋鹏月,王祥生,郭新闻,郭洪臣.多酸基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原位表征和反应性能[J].应用化学.2014
标签:多金属氧酸盐; 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水热合成; 催化氧化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