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柱
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00
摘要: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交通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大,使得近些年我国的桥梁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桥梁建设属于基础性建设工程,要各个方面人员的全面配合完成,人们也要形成很好的责任感。为了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要认真做好施工技术的每个环节,并有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指导,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使工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市政混凝土;桥梁施工;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桥梁的施工
为了使桥梁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要经常对混凝土表面的小缺陷进行及时的修复。桥梁中水泥混凝土基础也会有小裂纹出现,这些裂纹一般是在路基面的浮浆中出现的,可以通过凿毛看见发现这些裂纹,防水层就能进入并充分渗透。一般会使用凿毛机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力,保证新旧混凝土很好结合,确保整个桥梁的整体效果。预应力混凝土可以最大化利用材料强度条件,具有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减轻结构自重、刚度大等优点,通过施工技术控制来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性。为了建造好每一座桥梁,施工技术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所以桥梁的每个施工环节都要根据规定进行。施工过程中结构中的内力和变形是能够预测出来的,也可采取一定的检测方法,对施工中的各种现象清楚掌握。施工控制工作也是保证桥梁安全和长期使用的关键,沥青混凝土桥面和普通混凝土路面可能出现的破坏有所差别。桥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在承受大量车辆的荷载压力后,因为防水层和其他连接层的粘结不牢固,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接缝就会产生推移,经过很长时间后,轮迹两侧就会出现鼓起现象,甚至产生严重裂缝。
2混凝土桥梁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病害
2.1麻面
当混凝土的表面上出现了小凹坑、麻点或者粗糙等现象,就说明混凝土桥梁出现了麻面的质量病害。原因主要有:第一,浇筑混凝土钱,未能充分湿润模板材料,导致浇筑混凝土之后模板将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吸收掉,最终引发麻面质量病害的发生;第二,模板自身的质量不达标,表面不够平整。尤其是在进行隔离剂涂刷的时候,未能严格依据规范开展作业,会造成拆模时部分混凝土粘结现象,进而引发麻面;第三,未能密实振捣混凝土,尤其是未能将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除掉,进而引起麻面现象。
2.2露筋
当局部混凝土的钢筋暴露在结构的表面之上就称之为露筋。具体原因有:第一,施工混凝土的时候,未能合理防止垫块或者选用的垫块尺寸不合格,都会造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和模板直接接触,最终引起钢筋外露现象;第二,因为钢筋太密,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够恰当,最终导致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钢筋受到碰撞而出现移位现象,也会最终引发露筋病害。
2.3裂缝
裂缝是混凝土桥梁最常见的质量病害之一,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质量病害。其产生原因有: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未能达到设计强度,导致混凝土受力后出现裂缝现象;第二,外界环境的变换,混凝土内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进而引起开裂;第三,未能合理浇筑混凝土,或者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使得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第四,浇筑完毕后的混凝土,未能做好覆盖养护措施,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出现严重流失现象,最终引起裂缝;第五,大型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因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没有采取合理的降温措施,最终引起混凝土裂缝现象。
3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操作重点
3.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设计规定
水泥、粉煤灰、细集料和其他外加剂等各种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用的材料,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招标文件中的约定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要进行综合性实验,所有操作都是按照标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结合各种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使得混凝土有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最大程度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生产出具有很高强度和韧性的优质混凝土材料。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方法有:合理的砂石料和泥质含量,最大程度防止混凝土会发生过大收缩,形成较高的极限抗拉强度标准;科学进行材料的配置,使用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例,大大提高混凝土密度,减少其收缩量,在允许范围内也要减少水泥的使用总量。
3.2温度控制
结合桥梁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条件,严格把关混凝土的温度,防止因温度变化迅速而带来的桥梁裂缝现象。若桥梁施工时间处于寒冷的冬季,可以将拌合水以及骨料等原材料进行加热处理,避免混凝土冰冻现象的发生。也可以选用蒸汽法、暖棚法、蓄热法和电热法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处理,切实提升混凝土的养护温度;与此同时,若桥梁工程施工时周边环境温度较高,则可以将冷却水管埋置在混凝土的内部,借助水循环来将混凝土的温度机械能适当的降低;也可以选用制冰法来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适当的降低,具体来说,就是将冰块添加到混凝土搅拌用水中,以此来将混凝土的整体温度进行降低;此外,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天气变化进行密切关注,若温度环境太大,还需要控制好混凝土表层的稳定,防止表层温度变化太快而导致桥梁裂缝的产生。
3.3桥梁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施工重点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安排特定的人员负责对模板和支架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如果有变形现象出现,或者胀板等不良问题发生时要及时进行解决。正式浇筑混凝土时最大的倾落高度不能大于2m,如果确实不能保证混凝土倾落高度在2m的范围内,要使用串筒完成这种情况的混凝土浇筑工作,防止产生对模板过大的冲击力,就会造成混凝土离析现象。混凝土浇注方式可采用逐步推进法,层厚控制在30cm左右,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注,进行一定距离(通常为4~6m)后回来浇注第二层。浇注混凝土时,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浇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使得上部和下部的混凝土有足够的收敛时间,能够在初始进行振动之前完成。如果初始设定时间的间歇时间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时,要停止处理过程,开始设立平整的施工缝,要根据相关设计要求设立合适的施工缝,做好施工缝表面的凿毛工作,将其清洗干净,防止混凝土表面存在的浮渣、灰尘和其他杂质,保证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干净、完整,进行洒水保湿工作,合理进行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接缝的处理工作。对于现浇混凝土来说,要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和预留孔道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改正。如果使用混凝土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动时,振捣棒应该快速插入,缓慢拔起,插点要均匀有序选择,每次移动的距离在30~40cm范围内,控制振动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没有气泡出现,混凝土不会下沉过大,防止振动导致渗漏现象,混凝土的振动器和振动棒要插入到表面下大于50cm的范围内,保证上部和下部混凝土能够很好的连接成整体。
3.3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
需要把握好混凝土的拆模时间,过早拆除模板,容易造成混凝土失去棱角,过晚拆除模板会增加拆模的难度。通常来说,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之后再进行拆模。完成拆模后,应及时做好养护工作,通常可以采取覆盖、遮隐或者包裹的方式,且养护过程中还应该经常洒水确保其湿润。养护周期不能低于7天,若掺加的有缓凝型添加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能低于14天。此外,需要定期对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差控制在25℃以内。
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桥梁在我国的桥梁中占据很大部分,然其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以及车辆荷载作用的影响,经常面临着一些质量病害的影响,严重危及到桥梁的使用安全。因此针对混凝土桥梁而言,熟知其常见的质量病害,诸如麻面、蜂窝、裂缝、冻融、钢筋锈蚀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桥梁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对于还需要定期做好桥梁的检查工作,针对损坏的桥梁,采取适宜的维护和加固措施,最终全面提升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蒋晓军.桥梁施工技术及其质量问题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7,43(11):144-145.
[2]郑吉庆.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2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