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工程小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肠炎沙门菌,减毒株,免疫效果,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小鼠论文文献综述
唐正露,韩敏敏,张丽,韩雪姣,曹堃[1](2019)在《肠炎沙门菌基因工程减毒株对小鼠的免疫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沙门菌(Salmonella)具有极其广泛的动物宿主,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随着多重耐药沙门菌不断出现,疫苗接种免疫预防沙门菌病成为理想选择。沙门菌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较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更能有效激发宿主的特异性免疫。为进一步评价前期利用宠物犬源肠炎沙门菌G9 (亲本株)成功构建的5株肠炎沙门菌基因缺失减毒株[G9(△ssrAB)、G9(△hilA)、G9(△hilD)、(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徐晓玮,黎彪,邵毅[2](2019)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现有多种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过程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以适应针对CNV过程不同研究要点的需求。例如针对CNV过程中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VEGF_(164) RPE65转基因、Tet/VMD2/VEGF等;ApoE过表达小鼠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自发性CNV形成机制的重要模型;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变化相关的Ccl2/Cx3cr1缺陷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吻合过程可见于SOD1~(-/-)老化、Vldlr ~(-/-)定向突变等;继发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见于Cp~(-/-)Heph~(-/Y)敲除小鼠等。这些基因工程小鼠的主要优点为诱导快,发生时间短;与CNV病理生理学关联强,可比较CNV各种生物学成分,便于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与人类CNV关联密切,为人类CNV治疗评估提供研究手段等。但其也有不足,如诱导率低、发生CNV眼的百分率低、面积小;常发视网膜增生性瘤性病变,对CNV研究造成了一定干扰。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型并适当修改相应实验参数。(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Arjo,G,Capell,T,Matias-Guiu,X,Zhu,C,Christou,P[3](2019)在《富含复合维生素的基因工程玉米对小鼠没有亚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维生素玉米是一种新的基因工程品种,其可以同时产生高水平的β-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叶酸,因此有潜力解决同时缺乏维生素A、叶酸和维生素C的发展中国家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作为基因工程作物开发过程的一个环节,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建议,必须对该多种维生素玉米进行全食物/饲料的亚慢性动物饲喂研究,从而确保其无不良反应。同时必须鉴定潜在的过敏原。我们采用小鼠开展了为期28天的毒性评估,结果表明,多种维生素大米没有发现与膳食有关的短期亚急性不良健康效应的证据。在食物消费、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血生化以及组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与对照饲料组无差异。随后开展的小鼠的90天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玉米组没有任何毒性迹象。我们的数据证实,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玉米对小鼠没有不良影响,不会引起任何毒性的临床症状,也不含有已知的过敏原。(本文来源于《达能营养中心2019年论文汇编: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期刊2019-03-01)
王佑恒[4](2018)在《基因工程小鼠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鼠是最常用的科研用疾病研究模型。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手段能够越来越多地在小鼠上模拟人类疾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做进一步的研究。其中肿瘤疾病模型、精神疾病模型等最为常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91期)
赵晓丽[5](2018)在《构建基因工程小鼠Dp(16)1Yey/miR-155-并利用该小鼠研究miR-155基因剂量对DS小鼠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相关TPO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唐氏综合征即,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此研究旨在构建唐氏综合征模型小鼠Dp(16)1Yey/mi R-155-并利用该小鼠研究mi R-155基因剂量对唐氏综合征小鼠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相关TPO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方法:将mi R155敲除小鼠(mi R155+/-)和DS小鼠(Dp16/+)交配获得含有两个mi R155拷贝的DS小鼠(Dp16/mi R155-)以及含有叁个mi R155拷贝的DS小鼠(Dp16/+),同窝后代小鼠中还有野生型小鼠(+/+)。首先分析叁种基因型小鼠不同月龄外周血异常。比较了不同基因型小鼠脾脏重量,并将小鼠脾脏、肝脏、骨髓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造血分布。为了进一步在细胞学水平进行验证造血细胞分布,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基因型小鼠脾脏及骨髓进行分析。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不同基因型15月龄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lineage-,Sca1+,c-Kit+)(LSK)及髓系祖细胞(lineage-,Sca1-,c-Kit+)数量,用于明确外周血及脾脏和骨髓细胞学异常是否与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变化有关。使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小鼠造血系统中STAT信号蛋白表达异同。结果:成功构建了这叁种基因型小鼠。这叁种基因型3月龄至15月龄小鼠外周血全血计数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对照小鼠相比,Dp16/+小鼠自3月龄起,外周血红细胞(RBC)数目开始减少;自9月龄起,血红蛋白浓度(HGB)开始降低。而Dp16/mi R155-与野生型小鼠几乎一致。此外,外周血计数结果还表明,Dp16/+小鼠自3月龄起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比野生型对照显着增高,而Dp16/mi R155-与野生型小鼠差异不显着。自6月龄起,Dp16/+小鼠血小板数(PLT)及血小板体积(MPV)目显着提高,而Dp16/mi R155-与野生型小鼠差异不显着。以上结果表明,Dp16/+小鼠外周血异常可能与mi R155水平有关。在16-24月龄小鼠中,与野生型对照小鼠(104.07±25.34 mg,n=6)相比,Dp16/+小鼠脾脏重量(225.67±38.41 mg,n=6)显着增加,而Dp16/mi R155-(142.55±39.28 mg,n=6)与野生型小鼠差别不大。脾脏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野生型小鼠的白髓和红髓之间的分隔比较明显,在Dp16/+小鼠和Dp16/mi R155-之间区分不明显。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野生型小鼠肝脏组织的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索结构明显,在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中该结构不明显。在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中,CD41+巨核系细胞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对照小鼠,同时还发现,Ter119+红系细胞数目在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中显着下降。没有发现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之间的区别。与野生型对照小鼠相比,Dp16/mi R155-和Dp16/+小鼠造血干细胞(LSK)数量增加而髓系祖细胞(lineage-,Sca1-,c-Kit+)数量减少,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之间无显着差异。在髓系祖细胞中,虽然共同髓系祖细胞(CMP)(lineage-,Sca1-,c-Kit+,CD34+,FcγR-)数目在各基因型小鼠中差异不大,巨红系祖细胞(MEP)(lineage-,Sca1-,c-Kit+,CD34-,FcγR-)数量在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中增加了,而粒单核系祖细胞(GMP)(lineage-,Sca1-,c-Kit+,CD34+,FcγR+)数量在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中减少了,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之间差异不显着。STAT3蛋白在DS小鼠Dp16/+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野生型和Dp16/mi R155-小鼠中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基因工程小鼠Dp(16)1Yey/mi R-155-。在Dp16/mi R155-和Dp16/+小鼠中,mi R-155基因异常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增加,髓系中巨红系造血祖细胞增加,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减少;骨髓中CD41+巨核系细胞含量显着高,Ter119+红系细胞数目显着下降,脾脏及肝索结构、骨髓组织结构紊乱,这些证据表明mi R-155基因增多或异常导致了唐氏综合征小鼠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DS-AMKL)的发病,并出现了脾脏、肝脏的白血病浸润;同时发现叁个mi R-155基因的Dp16/+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大,存在类巨变反应,血小板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同样存在类巨变,红细胞及血小板均存在畸大反应,存在脾脏增大(与白血病浸润相关)。STAT3蛋白在DS小鼠Dp16/+中的表达量最高,mi R-155异常表达导致TPO信号传导途径相关蛋白STAT3过量表达是外周血异常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雯雯,苏乔,付强,赵广银,李武国[6](2018)在《基因工程小鼠肠道鞭毛虫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基因工程小鼠肠道感染鞭毛虫的情况,并进一步鉴定虫种,分析其对小鼠健康状况的影响。随机抽取不同来源、不同品系的基因工程小鼠的哨兵鼠采血进行血清生化分析;取盲肠组织固定于中性甲醛,进行组织切片后HE染色,比较分析鞭毛虫感染小鼠的肠道病理变化;取盲肠内容物涂片镜检,确定为阳性的样品通过ITS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测序,并运用MEGA 6.0软件进行种系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抽检的小鼠全部呈鞭毛虫感染阳性;感染组的雌性和雄性小鼠血清总蛋白(TP)的含量极显着高于正常小鼠的含量(P<0.01);感染鞭毛虫的小鼠盲肠病理切片与正常小鼠盲肠相比,无明显的病理变化;获得的ITS序列与GenBank上的鼠叁毛滴虫(Tritrichomonas muris)ITS序列(登录号为AY886843)同源性为84%,在种系发育树中该研究的叁毛滴虫(Tritrichomonas sp.)在叁毛滴虫科(Tritrichomonadidae)拓扑结构中独立形成一个自展值为86%的分支。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到的叁毛滴虫可能是叁毛滴虫属的一个新种,并且对小鼠的基本健康无明显危害。(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席欧彦[7](2017)在《抗CD47基因工程抗体对实验小鼠肿瘤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D47又称整合素相关蛋白,是一个五次跨膜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CD47作为最重要的“自我”识别分子表达于大多数细胞表面。另外,CD47在免疫识别尤其是固有免疫识别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调节固有免疫的检验点分子。CD47与骨髓来源的固有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表面的免疫负调控分子,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alpha,SIRPα)结合,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近年来发现CD47也在大多数肿瘤中过表达,是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之一。因此,阻断CD47与SIRPα的结合对于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获得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最近采用抗CD47单克隆抗体和SIRPα模拟物在小鼠肿瘤模型中证明,阻断CD47与SIRPα的结合可以有效清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细胞,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显着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具有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食管癌在我国是一种高发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前五位。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另外,目前也未见针对食管癌CD47的研究和治疗报道。因此,在本研究中,制备了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单链抗体和源自骆驼重链可变区的纳米抗体,分析这两种抗体对CD47结合SIRPα的阻断作用,并探讨其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评价这些小分子抗体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从而发展一种新的针对食管癌固有免疫检验点的治疗方法,为改善食管癌的治疗做出贡献。本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叁部分:1.抗CD47纳米抗体和单链抗体的制备首先,采用人CD47全长基因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CD47的胞外区(ECD)基因,构建到p ET30a上。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CD47蛋白并鉴定构建好的重组CD47抗原。其次,采用噬菌体展示文库技术亲和筛选抗CD47的纳米抗体。构建重组CD47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经过2轮的亲和淘洗,获得了与重组CD47-ECD高亲和力的纳米抗体VHH-2B1。将VHH-2B1亚克隆到p ET22b载体上,获得抗CD47的纳米抗体;第叁,采用DNA合成方法,将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B6H12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短肽(Gly4Ser)3连接形成B6H12单链抗体(B6H12-sc Fv),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抗CD47的单链抗体B6H12-sc Fv。结果表明,成功的构建了p ET30a-CD47质粒,诱导表达获得重组CD47蛋白。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技术获得了抗CD47的3个纳米抗体。又通过基因合成的方法获得抗CD47的单链抗体B6H12-sc Fv。2.抗CD47抗体在体外的结合活性分析及对食管癌细胞的促吞噬作用首先制备抗CD47小分子纳米抗体和单链抗体,验证抗体结合活性和体外功能方面的作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与CD47的结合。同时,采用竞争ELISA分析B6H12-sc Fv对CD47与SIRPα结合的阻断能力和食管癌细胞中CD47的表达水平分析及单链抗体对食管癌细胞的促吞噬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纳米抗体VHH-2B1与抗原具有与结合活性,亲和系数4.76×10-8mol/L。ELISA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B6H12-sc Fv与食管癌细胞EC9706表面CD47较好结合,而与原核表达的人CD47抗原结合活性较低。B6H12-sc Fv也可以竞争性阻断CD47与SIRPα的结合,且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EC9706细胞。3.抗CD47抗体对人食管癌异种移植瘤裸鼠的抑制作用首先,培养EC9706的食管癌细胞,免疫Balb/c裸鼠,每只裸鼠注射EC9706细胞,建立食管癌裸鼠模型。其次,制备纳米抗体VHH-2B1及B6H12-sc Fv,每周免疫两次,空白对照组小鼠免疫DPBS。最后,每周测量肿瘤的体积,称取瘤块质量,利用统计学分析显着性差异,发现并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抗CD47的抗体对食管癌小鼠进行治疗,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通过体内体外的实验验证制备的抗CD47抗体的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制备的抗CD47的抗体与CD47抗原具有结合活性。体内实验中,建立了食管癌小鼠模型,利用抗CD47的抗体治疗,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制备的抗体为小分子抗体,与单抗先比缺少糖基化的位点,在体内代谢时间短,治疗不易产生效果。其次,制备的抗体具有结合活性,但是结合活性还是较弱,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研究,成功的制备了抗CD47的抗体,验证了其功能,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5-21)
周敏[8](2017)在《阿魏酸酯酶A双拷贝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酵母表达产物对小鼠免疫原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魏酸酯酶是一种能水解植物细胞壁的关键酶,并释放阿魏酸。另外,阿魏酸酯酶能从许多微生物中被分离出来,但阿魏酸酯酶的活性和表达水平低,制约了该酶的应用。为提高阿魏酸酯酶A的活性或表达水平,本研究构建阿魏酸酯酶A双拷贝基因工程菌,并初步探究阿魏酸酯酶A的免疫原性。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果如下:1.阿魏酸酯酶A双拷贝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采用PCR技术从黑曲霉GIM3.452扩增出阿魏酸酯酶A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846 bp,总编码282个氨基酸。并经NCBI Blast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已报道黑曲霉阿魏酸酯酶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0%以上。该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是KP126605。将不含信号肽的AnFaeA基因分别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和pPICZαA连接,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C9K-AnFaeA和pPICZαA-AnFaeA。先将pPIC9K-AnFaeA重组表达质粒经Pme I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宿主菌。通过摇瓶诱导表达筛选,获得一株酶活性最高为2.4 U/mL的工程菌,命名为GSKFA3。再将Sac I线性化后的pPICZαA-AnFaeA重组表达质粒电转化GSKFA3感受态细胞,并将其置于含Zeocin抗性的YPDS平板上培养。经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表达的双拷贝基因工程菌(酶活性为10.6 U/mL),命名为GSKZαFA20。经PCR检测发现,该基因能整合至毕赤酵母基因组上,并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SDS-PAGE电泳和Westem-blot检测发现,所获得的表达产物是分子量为40 kDa的阿魏酸酯酶A糖基化蛋白。通过优化重组蛋白的培养条件,结果发现经1%甲醇诱导培养7d后,其酶活性高达15.49U/mL。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重组阿魏酸酯酶A的最适温度是50℃,最适pH为6.0,且温度低于45℃和pH值为4.0~6.0时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阿魏酸酯酶A对小鼠免疫原性的研究选用63只3周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1只小鼠。试验组小鼠在第5、15、25 d时背部皮下注射0.1 mg阿魏酸酯酶A蛋白,空载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pPICZαA转X-33酵母宿主菌的诱导表达上清。记录小鼠的采食量和体重变化,采用ELISA技术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4和IgG的含量。结果发现,体内注射阿魏酸酯酶A对小鼠的生长无显着影响(P>0.05)。但阿魏酸酯酶A可显着提高小鼠血清中IFN-γ、IL-4和IgG的含量(P<0.05),且对照组和空载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阿魏酸酯酶A具备良好的反应原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阿魏酸酯酶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能启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影响小鼠机体的免疫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构建阿魏酸酯酶A的双拷贝基因工程菌,并经过优化培养条件获得了高效表达阿魏酸酯酶A的双拷贝基因工程菌;黑曲霉GIM3.452阿魏酸酯酶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能启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影响机体的免疫水平。这将为今后开发高效表达的阿魏酸酯酶A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为后续深入研究阿魏酸酯酶A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彩勤,赵亚,谭邓旭,张海,赵勇[9](2016)在《基因工程小鼠制备和保种、育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小鼠的超数排卵、采集胚胎、原核受精卵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基因型鉴定等多个环节,详细阐述制备基因工程小鼠的技术操作要领;通过实施辅助生殖技术IVF(体外受精)、精子和胚胎的冷冻、复苏技术实现了基因工程小鼠的保种和育种,涉及相关技术的要点改进和操作体会,成功建成了基因工程小鼠的制备和保种、育种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王斯佳[10](2016)在《利用基因工程小鼠和GT1-7细胞系研究miRNA对性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大约为22nt的非编码小RNAs,它能通过靶向结合mRNA3'端非编码区(3'UTR)调控大量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与凋亡、神经元分化、肿瘤产生以及个体发育。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通过比较C3H/HeJ和C57BL/6两种近交系雌鼠间阴门开启时间的差异定位到了与性发育相关的基因:miR-505。此外,有研究表明miR-29基因家族成员中的miR-29a在哺乳动物大脑中高度表达,并且随着幼年个体生长发育,其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有着明显的波动,表明miR-29a可能在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调控个体的生长发育。基因敲除技术是目前研究miRNA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反向遗传学方法之一。而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作为一种来源于细菌和古细菌免疫系统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能够有效地引发靶基因突变进而导致基因功能丧失。目的:本研究尝试利用miR-505基因敲除小鼠,研究miR-505敲除对雌鼠性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GT1-7细胞中对miR-29a进行基因敲除,检测miR-29a基因敲除GT1-7细胞的表型变化,探索miRNAs与性发育之间的联系。方法:在动物实验方面,通过sgRNA/Cas9进行胚胎注射获得miR-505基因修饰小鼠,通过与野生型C57BL/6小鼠叁代回交得到稳定遗传的基因修饰小鼠。通过进一步自交,获得叁种基因型的子代,最后比较不同基因型雌鼠miR-505表达量情况、性发育和生殖力表型。在细胞实验方面,构建Cas9基因稳转的GT1-7细胞,并构建sgRNA29a-EGFP质粒转染上述GT1-7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富集阳性细胞和分选阳性单克隆细胞。最后对阳性单克隆细胞分别进行miR-29a表达量检测、表型分析和靶基因预测与验证。结果:在动物实验方面,胚胎注射获得了16只miR-505基因工程小鼠,其中有两只基因工程小鼠分别具有17bp和23bp的碱基缺失。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片段缺失的基因工程小鼠的miR-505表达量有了显着的下降。虽然不同基因型雌鼠间miR-505表达量的显着差异没有引起性发育和生殖能力的统计学显着性变化,但是总体平均值显示雌鼠miR-505表达的缺失具有使阴门开启时间提前和增强部分生殖指标的趋势。在细胞实验方面,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GT1-7细胞模型,并利用该细胞模型完成了多种基因编辑。此外,流式富集后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阳性GT1-7细胞,其miR-29a突变率和表达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获得了一个miR-29a基因修饰GT1-7单克隆细胞,它在miR-29a基因区段有2 bp的碱基缺失。此外,miR-29a的表达量下降程度较富集细胞更高,而且miR-29a表达量的显着下降导致了GT1-7细胞生长速率的减缓和表型的变化。靶基因验证结果发现,DCX基因受到了miR-29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论:利用CRIPSR-Cas9系统对miRNAs基因进行编辑能够有效降低miRNAs的表达量,即使CRISPR-Cas9系统造成的碱基缺失主要发生在miRNAs的加工区域。而Cas9稳转GT1-7细胞显着提高了基因编辑效率,并有利于后续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富集细胞。通过构建miR-50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miR-505敲除对雌鼠性发育和生殖能力没有产生统计学显着的影响,但是总体平均值显示miR-505敲除雌鼠阴门开启的时间和部分生殖指标具有一致性的变化趋势。相比之下,miR-29a在GT1-7细胞中具有比较明显的生物学功能,并且可能通过调控DCX基因来实现。(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01-13)
基因工程小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现有多种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过程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以适应针对CNV过程不同研究要点的需求。例如针对CNV过程中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VEGF_(164) RPE65转基因、Tet/VMD2/VEGF等;ApoE过表达小鼠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自发性CNV形成机制的重要模型;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变化相关的Ccl2/Cx3cr1缺陷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吻合过程可见于SOD1~(-/-)老化、Vldlr ~(-/-)定向突变等;继发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见于Cp~(-/-)Heph~(-/Y)敲除小鼠等。这些基因工程小鼠的主要优点为诱导快,发生时间短;与CNV病理生理学关联强,可比较CNV各种生物学成分,便于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与人类CNV关联密切,为人类CNV治疗评估提供研究手段等。但其也有不足,如诱导率低、发生CNV眼的百分率低、面积小;常发视网膜增生性瘤性病变,对CNV研究造成了一定干扰。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型并适当修改相应实验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工程小鼠论文参考文献
[1].唐正露,韩敏敏,张丽,韩雪姣,曹堃.肠炎沙门菌基因工程减毒株对小鼠的免疫效果[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徐晓玮,黎彪,邵毅.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9
[3].Arjo,G,Capell,T,Matias-Guiu,X,Zhu,C,Christou,P.富含复合维生素的基因工程玉米对小鼠没有亚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C].达能营养中心2019年论文汇编:转基因食品与安全.2019
[4].王佑恒.基因工程小鼠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5].赵晓丽.构建基因工程小鼠Dp(16)1Yey/miR-155-并利用该小鼠研究miR-155基因剂量对DS小鼠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相关TPO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李雯雯,苏乔,付强,赵广银,李武国.基因工程小鼠肠道鞭毛虫的调查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8
[7].席欧彦.抗CD47基因工程抗体对实验小鼠肿瘤治疗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7
[8].周敏.阿魏酸酯酶A双拷贝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酵母表达产物对小鼠免疫原性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
[9].张彩勤,赵亚,谭邓旭,张海,赵勇.基因工程小鼠制备和保种、育种技术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6
[10].王斯佳.利用基因工程小鼠和GT1-7细胞系研究miRNA对性发育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