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安全系数论文-吴剑国,万子诚,李智博,张萌,戴伟

疲劳安全系数论文-吴剑国,万子诚,李智博,张萌,戴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安全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立管,可靠度,安全系数,波致疲劳

疲劳安全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吴剑国,万子诚,李智博,张萌,戴伟[1](2018)在《基于可靠性的海洋立管疲劳安全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了立管疲劳安全系数取值的相关因素——立管的安全等级、设计寿命、检验周期、载荷和损伤计算方法等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的疲劳安全系数确定方法,筛选了用于计算波致疲劳和VIV(涡激振动)疲劳的随机变量,给出了立管波致疲劳与VIV疲劳安全系数的计算流程,并以某SCR(钢悬链线立管)为例进行了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优于传统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尤其适合于特殊工程方案或新颖设计的立管疲劳校核。(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张志刚,万子诚,张海伟[2](2018)在《基于风险的海洋立管疲劳安全系数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管疲劳安全系数的取值依据构件对于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它的可检测和可维护性。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风险的疲劳安全系数的方法,给出了立管波致疲劳与VIV疲劳的安全系数计算流程,筛选了用于计算波致疲劳和VIV疲劳的随机变量,完成了一根SCR立管进行了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波致疲劳的安全系数结果与传统的方法较接近,但是对于VIV疲劳,基于风险的疲劳安全系数与斯托哈尔数等统计参数的取值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8期)

吴军,王玉金,刘永刚,魏永顺[3](2011)在《起重机机械零件疲劳安全系数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GB/T 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所提供的起重机机械零件工作级别划分原理及机械零件疲劳计算方法,探讨了起重机机械零件的疲劳计算过程中安全系数、工作级别组别号等的取值方法。(本文来源于《起重运输机械》期刊2011年08期)

沈健[4](2010)在《电梯钢丝绳疲劳安全系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浅析Sf的计算方法,通过提出降低电梯系统对Sf要求的几种措施,探讨电梯驱动系统的优化。由于侧(下)置机房电梯相对于顶置机房电梯使用更多的导向、反向滑轮,Sf的计算更为重要,所以以下主要以侧(下)置机房电梯为例,探讨Sf的计算。(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0年01期)

李清,刘小宁[5](2006)在《非对称循环构件疲劳安全系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认为现行非对称循环构件疲劳强度计算存在着标准试件与构件循环特性不一致的问题,对此进行了讨论,并对非对称循环构件疲劳安全系数计算式作了改进。(本文来源于《化工装备技术》期刊2006年02期)

武宝林,邵家辉[6](1996)在《双圆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与安全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双圆弧齿轮接触疲劳极限的计算方法。在试验的基础上,得到碳钢调质GB12759-91型双圆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σHLim,并推荐了接触强度计算中最小安全系数的参考值(本文来源于《太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毛传孝,李祖钊[7](1996)在《前苏联和英国直升机强度(适航)规范中的疲劳安全系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历次版本的前苏联直升机强度规范中有关疲劳安全系数规定的演变过程及其与英国规范的差异,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前苏联规范和英国民航规范中的寿命安全系数存在差异的原因,证明二者在理论上是等效的。(本文来源于《直升机技术》期刊1996年03期)

严岳[8](1993)在《S—N曲线和疲劳损伤安全系数的选择及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PI、DoE及DnV规范中的不同S-N曲线,对K、KT型结点进行确定性疲劳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疲劳损伤安全系数的选择及校核结果的影响作了简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平台》期刊1993年01期)

戎燕颇[9](1989)在《疲劳安全系数的若干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器设备和工程结构中,有不少构件,其工作应力常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这些零件将分别受到对称循环、脉动循环和某一循环特征γ的交变应力。对于对称循环下的持久极限σ_(-1),可通过疲劳试验获得。而对于非对称循环下的持久极限σ_γ,一方面由于试验设备复杂,另一方面工作量极大,所以通常采用简化的持久极限图线(见图1)作为计算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1989年06期)

刘小宁[10](1988)在《关于非对称循环构件疲劳安全系数校核公式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在现行的非对称循环构件疲劳安全系数校核公式和方法中,存在如下两个问题:① 现行公式是不完整的;② 在推导现行公式中,存在着构件与标准试件循环特性不一致缺陷。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对非对称循环构件的疲劳安全系数校核公式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可供有关人员在教学和工程设计时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装备技术》期刊1988年04期)

疲劳安全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立管疲劳安全系数的取值依据构件对于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它的可检测和可维护性。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风险的疲劳安全系数的方法,给出了立管波致疲劳与VIV疲劳的安全系数计算流程,筛选了用于计算波致疲劳和VIV疲劳的随机变量,完成了一根SCR立管进行了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波致疲劳的安全系数结果与传统的方法较接近,但是对于VIV疲劳,基于风险的疲劳安全系数与斯托哈尔数等统计参数的取值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安全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吴剑国,万子诚,李智博,张萌,戴伟.基于可靠性的海洋立管疲劳安全系数研究[J].海洋工程.2018

[2].张志刚,万子诚,张海伟.基于风险的海洋立管疲劳安全系数计算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3].吴军,王玉金,刘永刚,魏永顺.起重机机械零件疲劳安全系数的确定[J].起重运输机械.2011

[4].沈健.电梯钢丝绳疲劳安全系数计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5].李清,刘小宁.非对称循环构件疲劳安全系数的探讨[J].化工装备技术.2006

[6].武宝林,邵家辉.双圆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与安全系数[J].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6

[7].毛传孝,李祖钊.前苏联和英国直升机强度(适航)规范中的疲劳安全系数分析[J].直升机技术.1996

[8].严岳.S—N曲线和疲劳损伤安全系数的选择及对计算结果的影响[J].中国海洋平台.1993

[9].戎燕颇.疲劳安全系数的若干计算[J].机械与电子.1989

[10].刘小宁.关于非对称循环构件疲劳安全系数校核公式的讨论[J].化工装备技术.1988

标签:;  ;  ;  ;  

疲劳安全系数论文-吴剑国,万子诚,李智博,张萌,戴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