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及护理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及护理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湘潭市书院路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108例,分别采用管石复位法、管石解脱法及翻滚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7天和3个月后的有效率。结果:108例患者治疗7天后,共痊愈88例、改善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44%;3个月后共痊愈99例、改善6例、无效2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97.22%。结论: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方法应当根据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选择实力的耳石复位技术,护理人员要掌握适应证,并做好护理和康复指导。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半规管;耳石复位

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不同的临床类型,可以采用变位试验诱发出特征性眼震做出诊断,并利用耳石复位技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1]。本院选取了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108例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耳石复位技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变位试验,进行分型和定侧,其中84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8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例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男患者62例,女患者46例,平均年龄为(46.43±6.53)岁,病程1d~1.5年。

1.2治疗方法

结合眼震特点进行半规管症状的判断,并采取适合的耳石复位技术进行治疗:①84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分别采取管石复位法和管石解脱法治疗。②将18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翻滚疗法(9例)和强迫侧卧体位疗法(9例)。③6例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管石复位法治疗。

1.3护理方法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协助专科检查、眩晕常规护理、体位治疗护理、康复指导。

1.4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7天和3个月的疗效有效率。疗效包括痊愈、改善、无效和复发四种类型,痊愈为患者症状消失;改善为患者症状有效减轻;无效为患者症状没有丝毫减轻;复发为患者再次出现症状。其中痊愈和改善所占比例为治疗有效率。

2结果

2.1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

在采用管石复位法治疗后7天和3个月的有效率为97.62%和97.62%;在采用管石解脱法治疗后7天和3个月的有效率为95.24%和100%,见表1。

2.4综合治疗有效率

108例患者治疗7天后,共痊愈88例(81.48%)、改善14例(12.96%)、无效6例(5.56%),总有效率为94.44%;3个月后共痊愈99例(91.67%)、改善6例(5.56)、无效2例(1.85%),复发1例(0.93%),总有效率为97.22%。

3讨论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会导致患者出现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2]。耳石复位技术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方式,其主要是通过使管内漂浮的管石沿管臂按照特定方向运动,或使耳石脱落,并引导其回到椭圆囊,从而起到治愈的作用[2]。在利用耳石复位技术进行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管石复位法、管石解脱法等[3]。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各项检查,如测血压、脉搏等,并及时了解患者的病史,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症状[5]。患者需要较为安静的环境,护理人员需要创造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嘱托患者适当摄入水和盐。当患者在症状发作期间,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患者移动出现安全问题[5]。如果患者眩晕情况较为严重,可以通过抗眩晕药物进行缓解。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进行,不可随意动作。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等,及时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护理人员需要嘱托患者回家之后,不可过度用脑,要尽量以比较规律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且必须具备充足的睡眠。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派发复查指引,要求患者定期回来复查[6]。

本研究数据显示,不同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均不相同,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高达95%以上,而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则在包含77.78%和88.89%,至于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则只有83.33%。这表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最高,如果采用一次治疗未能成功,可以改用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晶,刘国军,郑春泽,黄小银,胡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2,06(27):882-885.

[2]熊彬彬,吴子明,刘兴健,张素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02(09):208-211.

[3]陈瑞玲,贾伟,李召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7例临床分析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短期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5,01(41):56-57.

[4]张永斌,孙勍,彭新,周玲玲,孙悍军,单希征.老年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治疗及其疗效的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02(12):282-287.

[5]景坚,赵子攀.耳石复位法在分型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4(16):84-86.

[6]宁永红,曾恒,黄锐,王颋,苏丹,杨乐,武剑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34(08):64-66+70.

标签:;  ;  ;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