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抑制轰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车库火灾,轰燃,细水雾,温度场
抑制轰燃论文文献综述
宋健[1](2015)在《机械通风和细水雾对地下停车库火灾轰燃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在方便人们出行,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停车位紧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亟需治理的社会焦点问题。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可有效解决城市停车困难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地下空间的利用,地下车库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随着技术的发展地下车库的空间结构日益复杂,单体面积也不断增大,对地下车库抑制火灾方法的改进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灭火技术,细水雾灭火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东北大学地下工程火灾实验室为原型,利用FDS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对细水雾抑制轰燃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DS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中对应测点温度曲线吻合性良好,模型及模拟方法可采信度较高,可以推广至其他火灾场景中特征参数的计算与获取。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结果显示,地下受限空间通风受到制约的情况下,火灾发生后有游走火的出现;利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建立双区域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是合理的:地下空间在高度方向可分为上部高温热烟气层以及低温冷空气区;在水平方向上,以火焰燃烧区为中心温度曲线呈成对称分布:随着与火源距离的增加,空间环境温度大幅下降。通过分析橡胶的材料燃烧特性,以及燃料表面温度和所处空间的辐射热通量的变化,当橡胶被引燃时热烟气层平均温度以及该空间接受的辐射热通量均满足轰燃发生的临界条件。通过FDS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对模型尺寸为106m×42m×7m的某商场地下两层停车库的火灾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复杂的地下受限建筑环境中,烟气层及火场空间温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烟气层及火场空间温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通过分析火场不同高度方向上的等温图,对火场进行合理分区,为火灾损伤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在本文设置的工况下机械通风未能有效抑制轰燃的发生,但显着降低了火源热释放速率以及烟气层的平均温度。补风时氧气的进入会加剧燃烧反应。火场在高度方向上有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可划分为高温热烟气区以及冷空气区;水平方向上可以将火场划分火焰区、中温区和冷空气区。利用相同模型对比有无细水雾灭火系统作用下火灾空间温度场的分布及变化,分析细水雾对地下车库火灾轰燃的抑制作用。细水雾作用压力为1OMPa,流量为15 L/min,喷射角度为20°~70°,细水雾液滴直径为300μm,雾滴的初速度为20m/s。在本文设置的工况下细水雾有效的抑制了轰燃的发生,不仅降低了火源的热释放速率以及火源表面温度,并且有效的降低了烟气层的热量,将热烟气层的平均温度控制在400℃以下,阻止了火势的蔓延。细水雾对空间流场的扰动促进了流场内各区域的湍动,加强了各区域间的热交换,使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出现大幅波动但仍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同时细水雾可以有效的隔绝热辐射,防止与火源相邻的可燃物被高温热辐射引燃。(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5-11-01)
唐兴[2](2015)在《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火的利用越来频繁,火灾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受限空间常见于卧室、图书馆、地下车库、船舶动力舱、密闭容器、地下工程等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受限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可燃物种类的多样性,火灾载荷大以及火灾现场的特殊性,火灾发生后,人员疏散,消防救援比较困难,容易发生轰燃。轰燃是受限空间火灾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轰燃发生前可以有效的降低受限空间内的温度和热辐射,抑制轰燃的发生,可以达到避免火势的恶化,进而有效的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研究非常有实际意义。本文按1:5的比例尺搭建主体尺寸长X宽X高为3.6m×1.5m×0.6m的受限空间实验模型,以公路隧道和地下车库火灾中常见的固体可燃物橡胶作为研究对象,以工业酒精为主火源,通过改变细水雾压力和喷头的流量系数来改变细水雾的速度,粒径,雾通量,雾动量等雾场特征参数。通过对细水雾的速度场及粒径,火灾温度场、辐射热通量以及烟气成分的监测,分析细水雾与火焰烟气和火源表面相互作用的热不稳定性,探究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有效性和机理。首先,利用PIV系统测量细水雾的雾锥角、粒径和速度等雾场特征参数。对比加火与不加火雾滴粒径和速度的变化,探究细水雾雾滴与火焰相互作用的规律。加火后,雾滴运动的水平速度减少,粒径和竖直速度增大。其次,通过改变细水雾压力和喷头的流量系数进行实验,实验研究发现,从细水雾抑制轰燃的有效性的角度,可以将细水雾的施加压力分为四个区间:加剧轰燃区,过渡区,抑制轰燃区,加剧烟雾蔓延区。最后,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探究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火灾轰燃的机理。细水雾可以有效的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发生,细水雾与火焰及烟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涉及到传热,传质等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实验分析细水雾的雾场特性,探究细水雾抑制轰燃的有效性和机理。为细水雾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一些基础的实验数据,从而使细水雾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曹华兴,陈吕义[3](2011)在《地下建筑轰燃的抑制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轰燃是火灾蔓延的危险信号,尤其是在地下建筑内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和巨额财产损失。本文总结归纳了轰燃的主要危害,从理论上分析了火灾荷载密度和开口尺寸对其发生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从防火阻燃、通风排烟、自动灭火叁方面研究了轰燃的预防,得出了使用不燃难燃材料装修、合理排烟送风、安装降温和阻隔热辐射效果较好的自动灭火系统叁种预防的手段;进而探讨了在灭火过程中通过观察高温辐射,"闪燃"和"白烟"对轰燃进行预警,利用喷雾水枪冷却可燃物表面等抑制轰燃的措施,期待为地下空间轰燃的预防和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期刊2011年01期)
倪明[4](2009)在《低压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轰燃是受限空间内火灾的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开展低压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然的实验研究,发现施加压力过低时,小流率的细水雾无法抑制轰燃,随着压力的增加轰燃发生的时间逐渐延迟,最终轰燃被抑制。在细水雾与火焰的作用下,受限空间内的CO浓度将有所上升。(本文来源于《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期刊2009-09-08)
陈吕义,宗若雯,李松阳,魏涛,廖光煊[5](2009)在《超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有效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制轰燃能有效降低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通过搭建超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小尺寸实验台,研究了超细水雾抑制轰燃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超细水雾抑制轰燃的效果依赖于雾通量、施加时刻、施加位置等因素.在雾通量充足时,早期施加的抑制效果优于晚期施加,从受限空间底部施加的抑制效果强于从侧上方施加;雾通量不足时,超细水雾的强化燃烧功能将加速、加剧轰燃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陈吕义[6](2009)在《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轰燃是受限空间火势失控的标志之一,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和巨额财产损失。轰燃的发生受房间尺寸、开口大小、火源面积、燃料载荷密度等因素影响,通过启动灭火设施,以减小火源功率、降低火场温度、阻隔热辐射能有效抑制轰燃的发生。作为传统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替代技术,细水雾以其清洁、高效、低成本、对保护对象破坏小等优点而备受研究人员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细水雾灭火和控火的效果,很少有人对细水雾抑制轰燃的有效性及其影响规律开展相应的研究。受障碍物影响,细水雾时常难以熄灭受限空间内的遮挡火和深位火,此时,灭火系统能否有效抑制轰燃的发生对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本文选择细水雾作用下的受限空间轰燃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深入探讨细水雾抑制轰燃的内在机理和影响规律。本文首先参考前人工作,设计了两种尺寸的轰燃模拟实验台,搭建了常规细水雾系统、基于超声雾化和蒸汽冷凝的超细水雾系统,分别用于抑制不同尺寸受限空间的轰燃。通过实验重现了汽油、柴油、酒精、聚乙烯和木垛的轰燃过程,发现不同液体燃料引发轰燃所需的最小火源面积正比于燃料的蒸发热,反比于燃烧热,轰燃发生时间会随着火源面积的增大而提前。考虑到已有非线性动力学轰燃模型仅适用于单开口受限空间,本文在给出多开口受限空间火灾烟气中性面及开口处烟气质量流率的计算方法后,对轰燃模型的无量纲参数进行修正,得出了多开口受限空间轰燃模型,并给出了壁面热惯性很大时临界无量纲温度与耦合参数Δh_c/(A_fΔh_(vap))的关系曲线,模型预测结果与液体池火实验吻合良好,能用于预测池火轰燃。通过开展局部保护细水雾抑制熄灭受限空间油池火实验,发现在设计的实验台内细水雾置换氧气为主导灭火机理,喷雾压力低于2MPa时难以有效灭火,可能发生轰燃。雾滴冷却汽油池火燃料表面效果不佳,因而在构建细水雾抑制轰燃预测模型时可以忽略燃料表面冷却,仅考虑雾滴在烟气层和火焰区的吸热效果。本文分析了细水雾对多开口受限空间轰燃模型的影响,发现雾滴主要改变烟气层无量纲平衡方程中的对流热损失因子。根据雾滴吸热蒸发状态的不同,分别分析了烟气层和火焰区内无汽化、部分汽化和完全汽化时的雾滴运动情况,得出了细水雾吸热速率,建立了临界雾流率预测模型,并给出了不同汽化状态之间的临界判据。通过开展低压常规细水雾抑制轰燃实验,发现压力过低时无法抑制轰燃,随着压力的升高轰燃时间逐渐延迟。将实验结果与预测模型对比后发现,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常规细水雾抑制轰燃效果。超细水雾粒径小于50μm,在受限空间火场中将完全气化,通过分析火焰卷吸和强制通风下进入火焰区和烟气层的雾流率,得出了超细水雾抑制轰燃临界雾通量预测模型。利用设计的超细水雾系统,在两种尺寸实验台内模拟了超细水雾与受限空间内烟气和火焰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验发现超细水雾抑制轰燃的效果受雾通量、施加时间和施加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模型预测得出的临界雾通量吻合良好。综上所述,本文从理论分析、模拟实验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常规细水雾和超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受限空间内细水雾抑制轰燃的预测模型,获得了相应临界条件,为细水雾应用于受限空间抑制轰燃提供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05-01)
抑制轰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火的利用越来频繁,火灾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受限空间常见于卧室、图书馆、地下车库、船舶动力舱、密闭容器、地下工程等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受限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可燃物种类的多样性,火灾载荷大以及火灾现场的特殊性,火灾发生后,人员疏散,消防救援比较困难,容易发生轰燃。轰燃是受限空间火灾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轰燃发生前可以有效的降低受限空间内的温度和热辐射,抑制轰燃的发生,可以达到避免火势的恶化,进而有效的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研究非常有实际意义。本文按1:5的比例尺搭建主体尺寸长X宽X高为3.6m×1.5m×0.6m的受限空间实验模型,以公路隧道和地下车库火灾中常见的固体可燃物橡胶作为研究对象,以工业酒精为主火源,通过改变细水雾压力和喷头的流量系数来改变细水雾的速度,粒径,雾通量,雾动量等雾场特征参数。通过对细水雾的速度场及粒径,火灾温度场、辐射热通量以及烟气成分的监测,分析细水雾与火焰烟气和火源表面相互作用的热不稳定性,探究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有效性和机理。首先,利用PIV系统测量细水雾的雾锥角、粒径和速度等雾场特征参数。对比加火与不加火雾滴粒径和速度的变化,探究细水雾雾滴与火焰相互作用的规律。加火后,雾滴运动的水平速度减少,粒径和竖直速度增大。其次,通过改变细水雾压力和喷头的流量系数进行实验,实验研究发现,从细水雾抑制轰燃的有效性的角度,可以将细水雾的施加压力分为四个区间:加剧轰燃区,过渡区,抑制轰燃区,加剧烟雾蔓延区。最后,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探究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火灾轰燃的机理。细水雾可以有效的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发生,细水雾与火焰及烟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涉及到传热,传质等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实验分析细水雾的雾场特性,探究细水雾抑制轰燃的有效性和机理。为细水雾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一些基础的实验数据,从而使细水雾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制轰燃论文参考文献
[1].宋健.机械通风和细水雾对地下停车库火灾轰燃的抑制作用[D].沈阳建筑大学.2015
[2].唐兴.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5
[3].曹华兴,陈吕义.地下建筑轰燃的抑制方法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
[4].倪明.低压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研究[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2009
[5].陈吕义,宗若雯,李松阳,魏涛,廖光煊.超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有效性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
[6].陈吕义.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