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度测度论文-张平

和谐度测度论文-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和谐度测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投资,收入,消费者,和谐度

和谐度测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平[1](2014)在《我国消费和谐度的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从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消费者自身消费的协调叁方面对消费和谐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我国消费系统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消费系统和谐度较低,需要从路径和制度进行大力调整,其对于促进我国消费和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消费经济》期刊2014年01期)

沈洪美,刘丹丹,罗润东[2](2010)在《社会和谐度指数及其测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社会分化日益加剧,形成了不同利益的社会集团,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因此,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摆在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是否和谐?如何准确测度我国社会和谐度?如何提高我国社会和谐度?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明确和解决的问(本文来源于《黄海学术论坛》期刊2010年01期)

陈云风[3](2009)在《住区建造系统和谐度测度与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建设的加快,住区开发建设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速度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但目前,我国住区建筑施工建设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实现集约式、内涵型发展。与国外相比,主要差距就在于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手段比较粗放和落后,人为的随意性较大,对建设过程的监控,难以量化考核,跟踪评价,准确把握。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住宅建设项目管理控制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的研究思路沿着和谐性分析→和谐度测度→和谐度预测的逻辑过程展开。首先通过对建设项目一般结构体系的过程、类型、层次及其弊端的分析,提出了建设和谐模式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设项目和谐管理的叁位框架,分析并界定了和谐住区建造系统(RCBS),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和谐住区建造系统(HRCBS)的理论框架;最后在详细研究相关领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对HRCBS的理论框架进行实际验证,并提出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与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RCBS的和谐度进行测度与预测。第二章界定了HRCBS首先通过对建设项目一般结构体系及其弊端的分析,从系统工程的叁维结构体系出发,结合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提出建设项目和谐管理的叁维框架;然后根据系统论的指导,结合系统的内外环境,界定RCBS;进一步根据文章构建建造系统的叁维框架对目前RCBS的不和谐因素进行分析,体现了构建RCBS理论分析框架的必要性;在本章的最后提出了住区和谐建造的模式。第叁章构建了RCBS的理论框架,并通过结构方程对框架进行验证和修正首先,在第二章构建的和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RCBS的结构模型;然后通过对RCBS进行叁维分析,分别是基于时间维的过程分析,基于空间维的组织分析和基于知识维的信息分析,提出了RCBS和谐管理的6条假设;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评价和修正。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流程、组织和信息叁者的和谐整合,有利于住区建设项目和谐性的提高,对于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控制项目建设进度和提高项目建设质量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第四章介绍了RCBS的和谐度测度与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前面章节对RCBS相关因素的分析,本章构建了HRCBS的多阶树形结构,并针对建设项目评价的特点,将熵权、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提出了可有效克服传统AHP方法缺点的基于熵权的住区建设项目Fuzzy AHP模型,对RCBS某一时点的和谐度进行测度;考虑到测度模型的静态性与滞后性,本章引进RBF神经网络模型。根据该模型预测的系统未来和谐度,有助于建设项目相关方及时、真实、准确地了解项目和谐度的未来走向,及时发现可能的偏差,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从而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杨杜娟[4](2009)在《复杂城市住区网络和谐度测度与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价值理论的住区和谐整合及效率提升研究”,尝试从复杂网络的视角研究城市住区的和谐性。贯穿全文的一条主要逻辑线路是:城市住区网络化——确立城市住区网络和谐性分析原则——城市住区网络的不和谐问题辨析——确立城市住区网络的和谐主题——构建和谐度测度的数理模型。意欲为优化城市住区人居环境、推动城市住区和谐发展,为城市住区和谐性整合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城市住区系统的特点,深入研究了城市住区系统的组成及架构。在探讨系统与复杂网络的关系之后,将城市住区网络简化为一个中观层次和一个微观层次的住区网络,其功能对象是一定地域的城市居民群体。同时,构建了复杂城市住区网络和谐性理论体系,强调了城市住区网络和谐概念沿着城市住区、城市住区系统、复杂城市住区网络化、和谐理论等概念形成的路径进行梳理,并同时借鉴了“网络经济”和“整体性悖论”的思想。使这一概念在体现“城市和谐住区”精神的同时满足系统论和网络经济理论的基本要求。进一步通过分析城市住区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界定了城市住区网络和谐性的评价原则,包括均好性、网络经济性、社会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原则。在和谐性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对于复杂住区网络的不和谐态进行辨析,找到现实存在的问题,形成基于建筑学原理的均好性主题,基于经济学原理的网络经济性主题,基于社会学原理的住区社会性主题和基于生态学共生原理的生态可持续性主题。将定性的和谐性描述转化为定量的和谐度测度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和谐度的度量对城市住区网络的和谐性进行评估,结合复杂网络的基本原理、模型,分别从四个和谐主题方面描述出城市住区网络的和谐度,最终构建出城市住区网络和谐性评价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崔彩霞[5](2008)在《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和谐度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了出来,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由于在各省区中,江苏人口密度最大、人均环境容量最小、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最高,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江苏在经济-资源-环境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以叁者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因此对社会和谐问题的研究,本文独辟蹊径,不泛泛而谈社会的和谐,而是将和谐具体到江苏省,具体到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中。研究中本文只以“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为突破口,在复合系统论、系统管理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汲取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对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和谐度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针对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现状,并考虑了数据的实际可取得性和指标的灵敏性后,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了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和谐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统计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计算出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各自的发展水平,进而在SPSS所做出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来计算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和谐度。通过对计算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得出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和谐度不高,处于基本不和谐阶段的结论。最后,文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发展不和谐的成因,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12-01)

董贵滨,石春生,刘婷[6](2006)在《系统和谐度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系统和谐度构成的分析,建立了和谐度的测度体系。和谐度的测度指标分为构成和谐性、组织和谐性、内部环境和谐性、外部环境和谐性和总体和谐性。通过在理论上对各构成要素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单因素或多因素的改进对和谐度是有影响的。利用和谐度分析矩阵构建和谐度测度方法,并结合企业实际对系统和谐度给与实证研究,验证单因素改进对系统和谐度有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06年12期)

和谐度测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社会分化日益加剧,形成了不同利益的社会集团,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因此,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摆在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是否和谐?如何准确测度我国社会和谐度?如何提高我国社会和谐度?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明确和解决的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谐度测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平.我国消费和谐度的测度研究[J].消费经济.2014

[2].沈洪美,刘丹丹,罗润东.社会和谐度指数及其测度方法研究[J].黄海学术论坛.2010

[3].陈云风.住区建造系统和谐度测度与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杨杜娟.复杂城市住区网络和谐度测度与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崔彩霞.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和谐度测度[D].江苏大学.2008

[6].董贵滨,石春生,刘婷.系统和谐度测度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

标签:;  ;  ;  ;  

和谐度测度论文-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