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二棱大麦论文-程晓彬,李念,阮景军,赵钢,程剑平

野生二棱大麦论文-程晓彬,李念,阮景军,赵钢,程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二棱大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生大麦,群体,相关基因型,总氮

野生二棱大麦论文文献综述

程晓彬,李念,阮景军,赵钢,程剑平[1](2018)在《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基因型及其生态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极端蛋白质含量或氮素营养含量的大麦材料,以采自以色列不同生境的9个群体90个野生大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种植于黔中地区4个环境条件下(Y2012Farm、Y2013AS、Y2013Garden和Y2013 9F),测定并比较其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含量。结果显示,Y2012Farm环境下的籽粒总氮含量显着高于Y2013AS环境;Y2013AS环境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3个环境;在Y2012Farm和Y2013AS两个环境下,籽粒总氮含量最高的是Tabigha群体,最低的分别是Golan High和Hermon群体,两者均与Tabigha群体有显着差异;Y2012Farm、Y2013AS及Y2013Garden 3个环境中,Gilboa群体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群体,说明野生二棱大麦籽粒氮素营养积累既受种植环境的影响,又有一定的保守性。Y2012Farm和Y2013AS两个环境下,总氮含量较高的基因型有T8、R23和R3,分别为3.42%、3.04%和3.12%,较低的基因型是GN26,平均值为2.01%。综合比较发现,在供试的野生二棱大麦基因型中,有利用价值的氮素含量极端高和低的基因型分别为T8和HM17,可用于现代栽培大麦的改良。(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念,阮景军,严俊,赵钢,代永露[2](2017)在《基因型和环境对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对野生二棱大麦营养性状的影响,对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9个群体60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材料在3个环境条件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植酸、无机磷和淀粉含量及粒重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分析(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和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结果表明,野生二棱大麦各被测性状与生长地土壤成分存在显着相关性(P<0.01);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中无机磷、总淀粉含量和粒重受生长环境和基因型的共同影响,而植酸、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性状则主要受生长地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程晓彬,赵钢,薛文韬,程剑平,E.Nevo[3](2016)在《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川西高原青稞育种寻求新的种质资源,对起源于约旦不同地区16个群体的48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3449 m地方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群体都能正常生长且适应性很强,不同群体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物候期及各农艺性状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对物候期间、农艺性状之间以及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物候期间呈显着正相关,百粒重与出苗期无相关性,株高与穗长和百粒重无相关性,芒长与百粒重呈负相关,芒长与穗长呈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无相关性。野生二棱大麦良好的性状和差异性特征,可以为川西高原青稞品种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文玲玲,薛文韬,严俊,赵钢,程剑平[4](2014)在《约旦野生二棱大麦群体籽粒休眠特性的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来自约旦的16个野生二棱大麦群体206个基因型为材料,对籽粒不同部分的氮素营养相关性状以及40℃下不同贮藏时间后的萌发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网络相关性技术分析其与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大麦群体在种子含氮量、壳含氮量、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单粒重及单壳重上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籽粒不同部位含氮量发生分配平衡,种子含氮量较高的群体壳含氮量较低。同时,网络相关性分析证实壳含氮量与籽粒萌发特性呈显着负相关,而壳中潜在抑制萌发的含氮物可能在42 d的高温储藏下分解或失活。(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严俊,王莹,NEVO,Eviatar,GUTTERMAN,Yitzchak,程剑平[5](2011)在《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型态与农艺性状及生态地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来自以色列不同地区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种子的休眠型态与其农艺性状及起源地生态地里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40℃)储藏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16个生态型种子在高温处理下的萌发率表现出显着差异,其休眠打破过程显示出不同型态的对数生长曲线:8个旱生生态型为S型,而8个湿生生态型为倒L型。休眠深度用实际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时间度量,最低休眠深度(15·6d)是来自湿润地区"进化峡谷"的生态型37-N,而最深休眠深度(103·1d)是来自干旱地区Ein-Zukim(死海附近)的生态型32-6。此外,对11个物候及农艺性状指标与休眠深度做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结果有9个显示出显着相关,尤其是粒重与休眠深度有极显着相关性。同时,休眠深度与起源地15个生态地理因素中的9个有显着相关,种子休眠主要受其起源地的地理位置、温度和水分条件等影响。可见,野生二棱大麦自然选择进化了休眠特性去应对干热环境而繁衍生息。本研究结果可用于进一步遗传研究和现代栽培大麦品种的改良。(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严俊,王莹,Y.Gutterman,E.Nevo,程剑平[6](2011)在《以色列“进化峡谷”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与幼苗抗旱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二棱大麦是栽培大麦的祖先。广泛分布于"新月沃地"及中东地中海气候地区的野生二棱大麦有深度休眠和幼苗抗旱的重要特性。以色列"进化峡谷"是模拟研究非洲和欧洲不同生境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天然实验室。通过对"进化峡谷"3个微环境的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和幼苗抗旱的研究表明,起源于峡谷南坡(干热的非洲坡)大麦种子休眠深度大于北坡(冷湿的欧洲坡),峡谷底部居中;而对于幼苗抗旱力则恰好相反,北坡大于南坡,底部仍居中。大麦种子休眠深度与幼苗抗旱力呈正相关。结果分析显示,微环境在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和幼苗抗旱特性的自然选择与进化中起明显的决定作用,这两个特性在"进化峡谷"并未受物种内部迁移的影响,而与以色列相应区域有一致的表现。(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严俊,王莹,Y.Gutterman,E.Nevo,程剑平[7](2010)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性(Spearman’s Rho Correla-tion)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方法,研究了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以色列6个群体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的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粒重与起源地的14个生态地理因素中的8个因素有显着相关性(P<0.05),生长期、旗叶面积、株高、穗长、芒长和每穗小穗数分别与纬度、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湿度和年平均蒸发量等因素有显着相关性(P<0.05);生态地理因素中的水分、温度和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的11个物候期及农艺性状起关键影响作用。说明,野生二棱大麦物候期及农艺性状差异实质是其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在自然选择压力下进化形成的遗传多样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王方[8](2009)在《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铁锌硒含量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来自以色列9个野生二棱大麦群体96个基因型(野生)和我国主要啤酒大麦种植区有代表性的9份啤酒大麦品种(栽培)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离子发射光谱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种植于黔中的野生和栽培材料籽粒铁、锌和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1、野生材料籽粒Fe含量范围在10.79~329.11 mg.kg~(-1),群体间的方差分析显示出极显着差异(P<0.001);而栽培材料籽粒Fe含量范围为36.45~140.85 mg.kg~(-1)。栽培材料和野生材料群体的方差分析、Turkey-Kramer HSD检定,以及变异系数等都表明,栽培大麦籽粒Fe含量差异小于野生大麦。2、野生材料籽粒Zn含量范围在66.26~493.93 mg.kg~(-1),群体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极显着(P<0.001),其最高是最低基因型的10.5倍,变异系数在12~58%;而栽培材料籽粒Zn含量范围为47.99~98.69 mg.kg~(-1),最高是最低品种的2.1倍,变异系数为20.8%。说明野生二棱大麦具有优于栽培大麦的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野生材料籽粒Se含量范围是0~0.387 mg.kg~(-1)。群体间方差分析显示,其差异极显着(p<0.001);而栽培材料籽粒Se含量范围为0~0.144 mg.kg~(-1)。栽培材料与野生材料相比,浓度较低且变化范围较狭窄,反映遗传多样性和育种利用价值不如野生材料。野生二棱大麦籽粒铁、锌和硒含量分别与其起源地14个生态地理因素的水分、温度或地理因素有统计显着相关性,起源地土壤类型对叁者的高低也有影响。以上结果反映野生二棱大麦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是长期适应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将为大麦微量元素营养机理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材料。(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4-01)

严俊,程剑平,Y.Gutterman,E.Nevo[9](2007)在《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农艺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野生大麦的遗传和基因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对起源于以色列不同地区6个群体的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的物候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间的物候性状差异明显。从个体水平上分析,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湿生生态型中,除旗叶面积外,其最小值则出现在旱生生态型中;从群体水平上分析,除每穗粒数外,湿生型平均值皆高于旱生型平均值。曼-怀氏等级和检验显示,湿生型和旱生型之间的这些物候性状差异达到显着水平。斯皮尔曼秩相关性检验则表明,9个物候与性状间,除叁叶期与粒重、穗粒重无相关性外,其余物候性状间均呈显着的相关性,其中生长期与旗叶面积、株高、穗长、芒长等呈显着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则呈显着负相关;芒长与旗叶面积、株高,穗长与株高存在显着正相关,而每穗粒数则与芒长和旗叶面积分别呈显着负相关,芒长与穗长亦呈显着正相关。分析表明,以色列不同地区野生大麦物候性状差异是其生境主导下生存选择的结果,其丰富的表现型多样性,可用于遗传与育种研究。(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冯宗云,张义正,张立立,凌宏清[10](2003)在《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二棱大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来自大麦 7个连锁群不同位置的 35个SSR标记研究了西藏不同地区的 5 0份野生二棱大麦 (H .spontaneum )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结果表明 :SSR的多态性高 ,其多态性DNA片段比例达 97.4 4% ;每个SSR位点检测到 1~ 14个等位变异 (4 .0 4个 /位点 ) ;西藏山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等位变异数最高 ,分别为 0 .4 933和 3.35。变异的 1.0 8%~ 37.5 4% (平均为 13.0 9% )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引起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理分化。最后 ,讨论了SSR引物的选择及SSR标记的可靠性和西藏野生大麦的起源问题。推测西藏山南地区可能是西藏野生二棱大麦的起源中心 ,也是西藏野生大麦和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03年10期)

野生二棱大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对野生二棱大麦营养性状的影响,对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9个群体60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材料在3个环境条件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植酸、无机磷和淀粉含量及粒重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分析(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和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结果表明,野生二棱大麦各被测性状与生长地土壤成分存在显着相关性(P<0.01);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中无机磷、总淀粉含量和粒重受生长环境和基因型的共同影响,而植酸、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性状则主要受生长地环境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二棱大麦论文参考文献

[1].程晓彬,李念,阮景军,赵钢,程剑平.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基因型及其生态差异[J].麦类作物学报.2018

[2].李念,阮景军,严俊,赵钢,代永露.基因型和环境对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7

[3].程晓彬,赵钢,薛文韬,程剑平,E.Nevo.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6

[4].文玲玲,薛文韬,严俊,赵钢,程剑平.约旦野生二棱大麦群体籽粒休眠特性的网络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4

[5].严俊,王莹,NEVO,Eviatar,GUTTERMAN,Yitzchak,程剑平.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型态与农艺性状及生态地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英文)[J].植物科学学报.2011

[6].严俊,王莹,Y.Gutterman,E.Nevo,程剑平.以色列“进化峡谷”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与幼苗抗旱研究(英文)[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

[7].严俊,王莹,Y.Gutterman,E.Nevo,程剑平.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生长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

[8].王方.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铁锌硒含量差异分析[D].贵州大学.2009

[9].严俊,程剑平,Y.Gutterman,E.Nevo.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农艺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7

[10].冯宗云,张义正,张立立,凌宏清.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二棱大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J].高技术通讯.2003

标签:;  ;  ;  ;  

野生二棱大麦论文-程晓彬,李念,阮景军,赵钢,程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