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工业物联网
抗毁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段莹,李文锋[1](2019)在《工业物联网推动智能制造——解读《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物联网是驱动工业向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基础,而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工业物联网的关键之一。工业环境中的各类干扰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环境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抗毁性已成为制约工业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的研究经验和实践体会,从多角度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可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冷冰,马晓旭,刘坚[2](2019)在《基于服务群的DNS安全抗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NS作为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其安全可靠运行对互联网影响巨大,也因此受到黑客的日益关注,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通过分析目前DNS的安全现状,针对其在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群的DNS安全抗毁体系架构,给出了该架构下的两个重要协议—群建立协议和群协商协议,最后通过构建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抗毁效能。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主备模式相比,该方法大大提高了DNS服务的可用性与正确性,具备更强的安全抗毁能力。(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袁园[3](2019)在《基于链路可靠性及生命期的光网络抗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骨干光网络中的服务及数据量呈井喷式增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传输容量不断扩展。任一网络组件(链路或节点)发生故障,都会导致数据大量丢失或服务质量严重下降。地震、飓风等大规模灾难事件会对大量骨干网络组件造成严重的损毁和威胁(例如,灾难导致周边链路的可靠性或生命期严重下降)。因此,研究光网络生存性并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对未来网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灾后网络中链路可靠性或生命期下降的情况,作出以下两点研究:针对大规模灾难事件对骨干光网络造成的组件损毁和链路可靠性下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通路的业务可靠性和带宽的恢复方案。该方案根据业务可靠性需求、链路可靠性下降情况、链路带宽剩余情况,为业务灵活选择恢复通路路由和数量,提高网络中业务可靠性并优化全网流量;根据业务带宽损失情况以及链路带宽剩余数量,公平地为业务升级带宽,降低业务带宽损失率;根据业务带宽损失率最小化原则,进一步为业务增加新路由并增配相应带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业务平均可靠性和业务可靠性达标率方面有显着提高,并有效减少业务中断率和业务带宽损失率。针对大规模灾难事件对光数据中心网络造成的组件损毁和链路生命期下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链路生命期的灾后业务恢复方案。该方案退让一定比例的全局业务带宽,并合理使用生命期有限的链路资源,极大缓解灾后网络带宽资源紧缺危机。根据待恢复业务的带宽需求数量以及服务需求时长,确定业务恢复优先级,最大程度降低业务服务时间的损失;根据业务的带宽需求与网络资源剩余情况,将任播与多播相结合,从而降低业务的中断数量和带宽损失程度。由仿真结果可知,所提方案能有效降低业务中断率,并在减少业务服务时间损失和数据流量损失等方面取得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2)
匡明[4](2019)在《基于虚拟机迁移的虚拟网抗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多供应商”特性日益明显,简单地对已有互联网结构进行更新或者部署新的网络技术难以在诸多相互竞争的供应商之间达成共识。网络虚拟化技术被视作解决这种“僵化”现象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将物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带宽资源虚拟化并加入虚拟资源池,进行高效灵活地管理,从而根据用户需求为其提供可租赁的资源服务。网络虚拟化技术使得多个虚拟网络共存于一个或多个物理网络中,共享物理网络节点和链路资源,虚拟节点一般以虚拟机的形式存在,多个虚拟机彼此通过虚拟链路互联形成了虚拟网络,任意物理网络组件的失效都会造成相应虚拟网络的损毁。为了应对大规模灾难对虚拟网络造成的严重威胁和破坏,本文针对不同灾难场景提出了两种虚拟机撤离方案,从而提高相应虚拟网络生存性。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针对大规模灾难对物理节点造成的严重威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灾难预警时间的虚拟机高效撤离方案。该方案根据灾难预警时间、虚拟机待撤离数据量大小以及虚拟机停机时间,对受到威胁的虚拟网及其相关节点进行重构和撤离。该方案采用后复制迁移技术,在撤离流量均衡原则下为待撤离虚拟机分配最佳的撤离路径和初始带宽,并根据网络资源状态动态调整撤离带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预警时间内充分利用物理网络带宽资源,提高了虚拟机撤离完成率,增强了相关虚拟网生存性。灾难风险模型下,针对灾难区域内的虚拟机受损概率增加而引起的相应虚拟网可靠性严重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灾难风险模型的双虚拟机快速撤离方案。该方案首先通过初步仿真确定待撤离虚拟机的基础撤离带宽,然后根据虚拟网预计完成撤离时间为相应虚拟机动态调整撤离带宽;同时优先采用并行迁移原则,允许物理链路同时传输多个虚拟机,从而充分利用物理网络带宽资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有效减少了虚拟网总撤离时间以及平均撤离时间,从而降低了虚拟组件失效的概率。(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2)
高秀娥[5](2018)在《复杂信息系统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信息系统网络存在层次关联复杂、通信链路交错、网络动态变化等特点,使得一旦复杂信息系统网络遭到破坏,整个复杂信息系统将陷入瘫痪,开展复杂信息系统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网络抗毁性尤为重要。目前在复杂信息系统网络抗毁性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本论文主要关注复杂信息系统网络中结构抗毁评估、层级负载分配控制、接入控制重构这叁类挑战。在分析现有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的抗毁评估、抗毁控制、抗毁重构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研究了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的抗毁熵测度评估模型。针对现有复杂信息系统网络抗毁性测度大多是确定性的,难以综合兼顾网络局部和全局信息、难以满足网络动态演化与小度数节点的抗毁性评估需要,提出了基于抗毁熵测度的复杂信息系统网络抗毁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典型复杂信息系统网络抗毁测度;其次,针对度与介数的边重要性评价方法未考虑连边两端点的邻居节点之间互连对边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桥接系数的关键边识别方法、基于桥接系数的边关键度定义方法;再次,采用层级流介数的节点关键度、桥接系数的边关键度,提出了节点关键度和边关键度相结合的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的抗毁熵测度评估模型。仿真表明该抗毁熵测度,具有敏感度高、精准性强等优点,能够更好地反映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的抗毁性能。(2)研究了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负载分配抗毁控制方法。针对现有级联失效模型初始负载定义既不能准确反映复杂信息系统层次特性和节点重要性,也不能解决具有层级特性网络的负载重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均匀可调的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负载重分配抗毁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单一层级、单一节点度的网络初始负载定义的不足,结合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的层级性、网络关键度特性,提出了基于层级-熵的复杂信息系统网络初始负载定义方法;其次针对低层级节点无法承担高层级节点的负荷的问题,提出了负载非均匀可调的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级联失效负载重分配方法。仿真验证表明,通过合理调节初始负载调节系数、容限系数以及负载重分配层级系数使得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级联抗毁性达到最优,有效抑制了级联失效的传播,减少了失效节点数量,提高了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的级联失效抗毁控制能力。(3)研究了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的网络重构与切换抗毁重构方法。首先,针对现有网络重构方法没有综合考虑节点重要度、边重要度及网络层级性的不足,以至于网络的抗毁性能较差,提出了基于层级-熵的复杂信息系统网络重构方法,设计了基于不同的修复概率、可调系数和不同重构方式的算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网络重构成本,满足了复杂信息系统网络对升级、越级、转隶及组合等不同重构方式的需要,也兼顾了系统的抗毁要求;其次,针对现有多属性垂直切换算法没有考虑不同业务特征、不同用户偏好的切换需求,提出了基于模糊多属性垂直切换改进算法;分析了模糊多属性垂直切换改进算法及其流程,设计了话音、文本、图像及交互信息等不同业务特征以及不同用户偏好的算法仿真,通过平均中断概率、新呼叫阻塞率、切换阻塞率与平均切换率几个仿真指标的结果,表明该切换方法显着提升了网络的抗毁性能,更好地满足了复杂信息系统网络对不同移动终端业务的切换需求。(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10-01)
刘立芳,吴丹,郎晓光,齐小刚[6](2018)在《GEO/LEO卫星网络的数据传输与抗毁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轨卫星网络对地传输时实时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卫星网络协同的数据传输与抗毁性技术.在技术中以高轨卫星网络作为通信骨干网,负责卫星网络中数据的中继与转发,低轨卫星层则负责数据的收集和辅助路由.通过高轨卫星层与低轨卫星层的联合通信,实现了低轨卫星数据的实时传输.采用多路径传输策略,提高了卫星网络的抗毁性.通过仿真,对提出的技术在吞吐率、传输时延、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等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在遭受攻击环境下,对网络的数据交付能力变化进行了研究.多层卫星协同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单层低轨卫星网络在数据传输方面的不足,满足卫星节点多业务的实时传输需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吴丹[7](2017)在《资源受限的卫星DTN优化与抗毁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许多新兴网络,包括移动车载网络、星际网络(IPN),空间光通信网络等网络不断涌现出来,这些网络可能由于节点的高速移动性、能量调度、环境干扰等导致节点间的连接频繁中断。这些网络具备非常鲜明的特点:间歇性连接,时延极高,拓扑结构随机动态变化,节点资源有限等,这类网络被称为“容迟/容断网络(DTN)”。目前,容迟/容断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端到端存储转发体系,已经成为无线网络领域内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卫星网络中卫星节点按照预设的轨道运行,导致了网络拓扑发生动态变化。但是运动轨迹具有可预测性,故卫星网络是一种特殊的DTN网络。卫星DTN网络复杂性高,节点一直处于高速运动中,所以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化,这也导致路由技术更加复杂。同时由于卫星节点的特殊环境,节点的存储资源和通信资源一般都很有限,节点拥塞和故障都会导致数据丢失和长时延。所以,路由技术、拥塞控制和抗毁性技术都是卫星DTN网络中非常关键的技术。本文重点对多层卫星DTN网络的路由策略以及抗毁性技术进行了研究。(1)通过对近年来DTN网络以及卫星DTN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多层卫星DTN网络路由技术、拥塞控制和抗毁性技术的意义。根据卫星DTN网络以及DTN网络路由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2)集中介绍了典型的多层卫星网络,搭建了12LEO+1MEO卫星星座和3GEO+12LEO+1MEO叁层卫星星座,并生成卫星星座中卫星之间的可见性分析报告。(3)根据传统的DTN网络路由技术——ED算法,结合卫星网络的特点对ED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双路径分布式ED算法。算法采用虚拟拓扑路由策略,同时加入分布式路由算法,主要在路径计算与路径选择上进行改进,算法主要包含两部分:(1)路径计算,使用时变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为每对节点计算双路径,两条路径之间不存在重合路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相同节点的存在;(2)路径选择,每个卫星节点维护两个路由表,消息发送时,如果下一跳节点拥塞,可迅速查询另一个路由表选择新的路径进行转发。循环查询两个路由表,减轻节点的拥塞状态。(4)由于双路径分布式ED算法抗毁性较差,为提高网络的抗毁性,加入GEO卫星用于故障数据收敛和辅助路由,提出抗毁性双路径分布式ED算法。搭建OPNET/STK/VS2010联合仿真平台,仿真双路径分布式ED路由算法与抗毁性双路径分布式ED路由算法,收集仿真结果并分析,算法可以提高数据包的成功投递率,减缓节点拥塞状况,增强抗毁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符修文[8](2016)在《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由大量传感器节点所构成的分布式网络系统,能够有效采集与传递各种环境和目标信息。在工业场景中,由于受到规模巨大、网络异构、传递时延、有向传输等内在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干扰因素的共同作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难以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抗毁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规模化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本论文依据网络构建流程从叁个方面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能进行优化:(1)在网络初始化阶段,通过对拓扑与容量参数进行优化配置,提升网络抵御随机失效与级联失效的能力;(2)在网络运行阶段,通过路由选择优化,实现感知数据的安全可靠传输;(3)在网络维护阶段,通过引入故障检测与诊断机制,解决网络因节点故障状态信息缺失所导致的后期维护难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设计了一种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拓扑演化机制。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拓扑抗毁性难题,构建了一种分簇无标度局域世界演化模型,使所生成网络拓扑贴近真实工业情形且容错性能较优。基于平均场理论证明了拓扑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考虑数据传输有向性,构造了一种用于评估网络负载均衡程度的有效测度-有向介数网络结构熵,并基于小世界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长程连接布局策略,有效解决了因无标度拓扑度分布异质性所引发的能量空洞问题。2)提出了一种面向级联失效的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容量优化策略。针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因遭受数据流量冲击所导致的级联失效问题,通过分析真实分簇网络动态负载变化规律,引入感知负载与中继负载概念,构建了一种参数可调的负载-容量模型,并分别研究了分簇无标度网络与分簇随机网络应对级联失效的抗毁性能。基于容量扩充方式,分别给出了扩容对象选择策略与新增容量分配策略,用于提升网络级联失效抗毁性能。3)设计了一种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容错路由算法。考虑工业场景中复杂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网络路由性能影响,算法将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抽象为人工势场,且势场受环境场、能量场与深度场共同作用。通过构建权重可调的目标场,确保路由在满足低能耗与低延时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基础上,使所建立不相交多路径可动态规避危险环境区域,提升消息路由抗毁性能。4)提出了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检测与诊断算法。为满足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实时故障检测与低延时故障诊断的迫切需求,基于邻近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所表现出的趋势相关性,设计了一种分布式故障检测算法,以消除故障检测触发时刻对检测准确率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理论的故障诊断算法,通过抗原分类、抗体库训练、抗体-抗原匹配等一系列步骤完成故障辨识。所提算法在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的同时,运算耗时明显缩短,满足工业场景对服务低延时要求。5)搭建了仿真平台与实际系统用于测试所提理论方法。针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仿真平台匮乏现状,结合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明显受环境因素影响与抗毁性行为受事件驱动等特征,引入部署环境组件与事件生成器,构建了一个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仿真平台。在该平台基础上,以典型工业场景-立体仓库为部署环境,搭建了实际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并验证了所提理论方法的实际性能。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理论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实际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抗毁性能。综上所述,本论文以解决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问题为目标,研究用于提升网络抗毁性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经仿真与实际测试,所提理论方法性能得到了有效验证,为构建抗毁性能较优的实际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韩江雪[9](2016)在《空间网络抗毁路由与流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研究领域,路由和拥塞问题通常是分开讨论,在全局层面则更是如此。尽管有文章提出了快速重路由中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但仅仅面向受故障影响的流量,并不考虑全局的影响,而且故障类型也仅仅限于单点故障。并且在空间网络领域中,还没有任何对这方面的研究。事实上,链路故障和拥塞往往具有伴生性。网络中连接关系的改变,必定直接影响到网络层拓扑和路由结构,而流量的分布完全取决于路由结构。因此故障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不仅仅是减少了总体的带宽资源供给,而且也改变了业务流消耗带宽的模式。而对于用户业务来说,拥塞同样会造成数据的丢失以及服务质量的下降,因此抛开流量均衡问题而单独关注路径重构问题并非解决问题的良策。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一种混合的方式解决路径重构与流量调节问题。首先基于SDN模式构造无故障条件下的主用和备用路由表,并确保任意两点间的主备路径不存在交迭,在偶发的零星故障条件下,由临近故障的节点执行简单的主备路径切换即可保证路径的可用性。当主备路径皆不可用时,启用不依赖于拓扑稳态的LF_DRA协议,利用DRA类协议在路径搜索方面的优势挖掘网络中的可用路径。对于流量调节问题,首先将所有数据流划分为时延敏感型和带宽敏感型两类,并在网络初始化阶段分别为这两类业务建立不同的路由结构,从一开始就避免二者发生资源争用。在故障环境下,则优先保障时延敏感型业务占用最短路径,而对带宽敏感型业务流则以迂回路径保障,令双方的差异化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当流量过度集中,依靠主备路由表也无法解决拥塞问题时,则启用L_DRA协议,或将流量导入MEO层。为了对本文提出的空间网络抗毁路由与流量控制关键技术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首先基于NS2仿真平台模拟多层卫星网络,开发相关路由协议,使用真实流量矩阵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验证解决方案的功能和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1-05)
熊余[10](2014)在《自感知的光交换网络抗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的光交换网络在整个信息网络中处于核心骨干地位,是网络业务进行端到端传输的“大动脉”,承担着业务高速可靠传输的重任。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不同粒度的异构业务数据将涌入起骨干核心作用的光交换网络中来承载。此时光交换网络的任意一条链路发生故障,都将导致业务大量丢失,从而带来通信的大面积瘫痪或长时间中断。可见,高抗毁性能和动态可重构能力对宽带网络的建设及应用至关重要。网络的抗毁能力直接决定了网络传输的性能,抗毁技术是现代计算机及通信网络重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基础性、前沿性课题,其研究的突破将会极大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围绕网络故障后业务恢复的全过程,瞄准抗毁技术的共性关键问题,面向以自感知为底层技术的新型光交换网络,对快速单故障定位、准确多故障定位、关键链路动态保护、业务感知区分保护等开展了深入地研究,其具体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故障定位时间长和对业务分布依赖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光路状态感知下的单故障快速定位机制。该机制综合考虑光交换网络的长距离、高速率以及透明特性,根据网络分簇约束条件,以最小支配集理论为基础,建立两级网络模型。并根据算法特点,定义了适用于该算法的“矩阵与”运算,故障后簇头节点以及汇聚节点通过对各节点发送的矩阵进行“矩阵与”运算,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仿真实验表明,该机制在不同业务分布模型下,能以较低的复杂度和资源开销,有效降低对业务分布的依赖,极大地提升了故障定位率,减少了故障定位时间。(2)为解决骨干光网络中多故障并行准确定位难题,提出一种多纤中断感知的故障定位机制。首先根据骑士巡游理论建立网络模型,采用带有约束条件的网元抽象方法将网络结构映射到有洞棋盘上;然后通过周期性发送探测信号动态地感知收集有效光路的路径信息;最后迭代地进行链路匹配判定故障链路。理论分析以及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机制能够准确地定位网络中多个并发的链路故障,且时间复杂度较低,具有较强的扩展性。(3)为对网络中动态的关键链路提供快速低开销保护,提出一种融合网络编码理论的关键链路感知智能p圈保护策略。该策略联合关键链路产生的静态和动态因素,通过圈上节点对备用数据的线性编码,建立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选择出静态环境下的最优保护圈,并根据网络中链路关键性的动态变化,使用启发式的圈构造算法生成、扩张、收缩保护圈,从而对感知到的关键链路提供智能自适应的高可靠保护。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策略通过贡献因子的调节能尽可能地将待保护关键链路置为p圈的跨接链路,从而获得较低的阻塞率,能极大地提升资源保护效率,有效地降低故障恢复时间。(4)为将IP业务准确分类,并根据所分优先级类别进行高效合理的区分保护,提出一种业务属性感知的区分保护策略。定义信息重要度来评估业务特征对业务分类的贡献大小,并将其与贝叶斯理论相结合建立业务优先级分类模型,然后考虑不同级别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采用波长分层拓扑合理调用波长分配,提供高质量的差异化区分保护。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策略实现了高精度的业务分类,能对受损业务进行均衡分配,且比传统的区分保护策略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更低的网络阻塞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10-01)
抗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DNS作为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其安全可靠运行对互联网影响巨大,也因此受到黑客的日益关注,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通过分析目前DNS的安全现状,针对其在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群的DNS安全抗毁体系架构,给出了该架构下的两个重要协议—群建立协议和群协商协议,最后通过构建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抗毁效能。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主备模式相比,该方法大大提高了DNS服务的可用性与正确性,具备更强的安全抗毁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毁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段莹,李文锋.工业物联网推动智能制造——解读《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冷冰,马晓旭,刘坚.基于服务群的DNS安全抗毁技术研究[J].通信技术.2019
[3].袁园.基于链路可靠性及生命期的光网络抗毁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4].匡明.基于虚拟机迁移的虚拟网抗毁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5].高秀娥.复杂信息系统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6].刘立芳,吴丹,郎晓光,齐小刚.GEO/LEO卫星网络的数据传输与抗毁性技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
[7].吴丹.资源受限的卫星DTN优化与抗毁性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8].符修文.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9].韩江雪.空间网络抗毁路由与流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6
[10].熊余.自感知的光交换网络抗毁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4
标签: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节点;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关键技术研究》; 工业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