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特征:氧碳同位素约束

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特征:氧碳同位素约束

一、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性质:氧、碳同位素制约(论文文献综述)

沙建泽,王涛,徐荣,邓明国,孙涛,燕利军[1](2021)在《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C-O-H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文中认为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花开佐组二段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本次通过研究与该矿床铜矿化关系密切的石英及方解石C-H-O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其成矿流体来源,进而探讨该矿床成因。研究发现,该矿床中主成矿阶段与铜矿共生的方解石样品的δ13CV-PDB值变化于-6.93‰~-6.16‰,均值为-6.69‰,δ18OV-SMOW值变化于10.88‰~13.07‰,均值为11.98‰;与铜矿共生的石英样品的δ18OV-SMOW值变化于14.22‰~16.88‰,均值为15.93‰,δDV-SMOW值介于-87.0‰~-61.7‰,均值为-75.99‰,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岩浆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由于澜沧江深大断裂和雪龙山断裂长期活动,伴有深部岩浆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充填,形成铜厂箐脉状铜矿床。

张辉善[2](2021)在《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文中认为特提斯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环太平洋、特提斯和古亚洲)之一,该成矿域发育了大量与沉积岩有关的世界级铅锌矿床,如Mehdiabad矿床(铅锌金属量2100万吨)、火烧云矿床(铅锌金属量1900万吨)、金顶矿床(铅锌金属量1500万吨)和多才玛矿床(铅锌金属量800万吨)。目前该成矿域的铅锌矿床成因争议较大,主要存在喷流沉积型(SEDEX)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两种认识,制约了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过程的理解和区内进一步找矿勘查。尽管这些矿床在地质和地球化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和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如褶皱逆冲系内MVT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快速沉淀过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和金属富集机制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深刻理解特提斯成矿域内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形成机制,进而揭示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铅锌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目前铅锌矿勘查程度,本文选择特提斯中东段多才玛、雀莫错和杜达典型矿床开展铅锌成矿作用研究,旨在厘定MVT和SEDEX型铅锌矿不同成因类型的精细成矿过程,完善其成矿模型。同时,通过对比典型矿床成矿特征,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下铅锌成矿作用,总结铅锌矿时空分布规律,最终为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找矿勘查提供启示。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丰富和完善了特提斯成矿域内铅锌矿成矿理论认识。确定了青海沱沱河地区多才玛和雀莫错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非典型MVT型。厘定了沱沱河地区铅锌成矿时代,通过多才玛和雀莫错铅锌矿床成矿阶段方解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以及最晚期含矿层位沱沱河组形成时代共同限定,得出沱沱河地区铅锌矿成矿时代为3431 Ma。提出了褶皱逆冲带内MVT型铅锌矿多阶段成矿模式,通过成矿地质特征、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组成和硫化物Rb-Sr同位素研究显示:早阶段(1-2阶段),在封闭体系内,由细菌还原海水或硫酸盐矿物作用(BSR)形成草莓状黄铁矿和H2S储库。之后随着热液流体加入,含矿金属离子优先与先前存在的富集轻硫同位素的S2-结合发生沉淀,同时由于温度不断升高,启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TSR),提供了部分S2-,形成脉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的硫化物矿石。这些矿石具有低Pb、Sr、富集轻硫(32S)同位素组成的特征,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基底可能也有少量贡献。晚阶段(3阶段)中,基底在岩浆作用的驱动下提供了更多的成矿物质,形成以浸染状、块状和角砾状为主的硫化物矿石。这些矿石具有更富Pb-Sr同位素的特点,硫同位素具有从富集轻硫(32S)向富集重硫(34S)变化的特征,其中部分硫化物硫同位素明显超过同期海水,说明成矿物质除了来自地层,基底也有较大贡献,由此提出了多才玛矿床下步找矿方向,应该定位深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等深部有利的容矿空间,重点寻找晚期基底参与贡献形成的浸染状和块状富厚铅锌矿体。厘定了巴基斯坦杜达(Duddar)铅锌矿成因类型属于SEDEX型,并受后期改造。首次通过碳质泥岩(含矿围岩)Re-Os定年,获得杜达矿床铅锌成矿年龄为187.8±6.3Ma。初步建立杜达铅锌矿多阶段成矿模型,通过成矿地质特征、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和原位S、Pb同位素组成等研究显示:早阶段(1阶段)深部热液流体沿同生断裂上涌,形成网脉状矿石,其中S2-主要是海水或硫酸盐矿物经历TSR过程提供,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底部岩石。晚阶段(2-4阶段),随着成矿作用持续进行,热液流体与富含矿物质的沉积物不断发生反应,形成层状和角砾状矿体,其中S2-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矿物经历了 TSR和BSR过程提供,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底部岩石和容矿围岩。在该阶段层状矿体形成中,记录了黄铁矿从早期富集轻硫(BSR过程提供),后期富集重硫(TSR过程提供)的生长过程。预测了杜达深部找矿靶区,提出成矿中心(10740勘探线以北)附近有寻找巨厚矿体的潜力,在该地段除了加强深边部层状矿化体外的探矿外,对其下部的网脉状矿化也要重视。(2)为探讨新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及资源效应提供新的约束。初步查明新特提斯成矿域中东段5期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其中第1期铅锌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洋伸展裂解阶段,在中国甜水海地区(如火烧云矿床)、巴基斯坦贝拉地区(如杜达矿床)以及土耳其Hakkari地区形成SEDEX型矿床。从最晚期铅锌成矿年龄约束,认为在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新特提斯洋裂解至少持续到188 Ma。第2期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阶段,在伊朗萨南达季地区(如Mehdiabad矿床)形成SEDEX型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早白垩世,说明在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新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已经从裂解转入俯冲消减阶段。第3-5期铅锌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陆陆碰撞阶段,在整个特提斯带成矿域内均形成MVT型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6555 Ma、4127 Ma和2311 Ma,分别与陆陆碰撞阶段的主碰撞、晚碰撞和后碰撞阶段相对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新特提斯陆陆碰撞阶段从65 Ma已开始。在新特提斯巨型MVT型铅锌成矿带中部识别出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该带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提出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是重要的铅锌含矿层位。预测巴基斯坦贝拉地区、塔吉克斯坦东南帕米尔地区以及土耳其南部Hakkari地区3个成矿区是未来特提斯成矿域内重要的铅锌矿找矿勘查区。

唐永永,张克学,田亚江,张嘉玮,黄智龙,吴涛[3](2020)在《黔东铅锌矿床方解石稀土元素组成与矿床成因》文中指出湘西—黔东是我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具有类似的成矿地质背景。但是,贵州境内铅锌矿化的规模远不如湘西,何种原因导致这种差异性成矿尚不清楚。本文开展黔东卜口场、嗅脑和克麻铅锌矿床成矿期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REE)研究,并与区带上(花垣、牛角塘)和国内典型超大型铅锌矿床(会泽、金顶)进行对比,为认识成矿物质来源提供制约。卜口场、嗅脑和克麻矿床方解石具有一致的REESN配分模式,其ΣREE含量低(1.6×10-6~22.5×10-6),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有弱负Ce异常(δCeSN=0.62~0.81)和正Gd和Y异常(δGdSN=0.78~1.23;δYSN=0.99~1.78),指示成矿流体中的REE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碳酸盐岩。花垣和牛角塘矿床方解石ΣREE含量较高(平均为28×10-6和24×10-6),暗示富REE流体加入或者成矿流体与REE含量高的基底岩石发生过水岩反应。金顶和会泽矿床方解石ΣREE最高(平均为78×10-6和73×10-6),具有正Eu异常(δEuSN平均值为1.11和1.55),指示成矿流体在地壳深部或基底经历过高温水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黔东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赋矿的碳酸盐岩地层,而花垣、牛角塘、会泽和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或与富REE的基底岩石发生过强烈水岩反应,这可能是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形成的重要诱因。

李德鹏[4](2020)在《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排庭金-汞矿床位于三都-丹寨多金属成矿带的北部,是我国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组成部分,目前是该成矿带内最大的金矿床。在前期的尾矿调查中,发现排庭汞矿床具有高品位的金矿石。一直以来,对整个三都-丹寨成矿带中矿床的研究较少,且各学者对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因此,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岩相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金的赋存状态,划分了成矿期次,通过主量元素、微量稀土元素、硫同位素、C-O同位素、有机碳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排庭金-汞矿床的黄铁矿划分为两期(不包括表生期):沉积-成岩期黄铁矿,以草莓状黄铁矿、立方体黄铁矿为特征;热液成矿期黄铁矿,又划分为成矿早阶段黄铁矿(PyⅠ)、成矿主阶段黄铁矿(PyⅡ)、成矿晚阶段黄铁矿(PyⅢ)。排庭金-汞矿床的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其次为成矿主阶段含砷黄铁矿,毒砂中金均以不可见固溶体形式(Au+)在,含砷黄铁矿中存在纳米级自然金,很可能有可见金存在。环带黄铁矿外带富As、Au而贫Fe、S;内核富Fe、S而贫As、Au。(2)排庭金-汞矿床的汞矿和锑矿中的硫主要为地层硫,其次为生物硫;成矿流体中的碳质具有多源性,源于深部岩浆、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以及有机质提供的碳质;成矿流体中的氧主要来源于围岩;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他成主要矿元素As、Ag、Pb主要来自深部地幔,Sb、Tl主要来自于地壳。(3)排庭金-汞矿床主要有两个成矿期:第一期为岩浆有关热液成矿,即金富集成矿,金元素主要来源于深部,深部岩浆作用携带成矿元素Au、As、Fe等沿着断裂上升热液,在沉积层间、层理、构造空间形成金矿(化)。第二期为地层流体热液改造成矿,即汞富集成矿。后期由于地层流体(热流体驱动),发生局部锑矿化、方解石沉淀,形成汞矿。(4)贵州丹寨金-汞矿前期主要以开采汞矿石为主,未对共(伴)生的金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废弃矿硐的残留金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工作。

秦奔[5](2020)在《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热液矿床及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滇西兰坪白秧坪矿集区西成矿带是中-新生代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李子坪矿床是区内热液矿床的典型代表。由于碳、氧稳定同位素具有很好的溯源功能,本文通过碳、氧稳定同位素来分析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探讨矿床的成矿机制。并结合包裹体以及氢氧同位素等数据来限制成矿流体来源,还以成因相似的白秧坪矿床为例做对比分析。在讨论分析碳氧同位素结果后得出,李子坪矿床中的碳可能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的,且受低温蚀变作用影响相当明显,而氧同位素则受降雨控制。因此李子坪矿床成矿早期流体受降雨影响更加强烈致使O同位素负偏,而成矿晚期则因周围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酸岩溶解作用使C同位素负偏。研究李子坪矿床的包裹体后,确定李子坪矿床包裹体总体颗粒较小,气液两相为主,成矿流体体系为盆地卤水体系,中低温,中高盐度,成矿流体密度高,成矿深度浅。而氢氧同位素结果则显示大气降水与岩石中的氧同位素发生交换反应造成的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古大气降水补给的盆地热卤水。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碳、氧同位素是指示气候和植被的有效指标。通过黄土高原南缘北窑遗址过去两个冰期旋回黄土剖面中的冷干种粉上华蜗牛和温湿种烟台齿螺蜗牛碳同位素分析,表明C3/C4植被的相对丰度和其氧同位素能够反映夏季风降雨的强弱,探讨北窑遗址人类活动提供了环境背景,确定该时期温暖湿润、气候季节性反差小的环境条件。

张瑞杰[6](2020)在《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 ——闪锌矿微量元素及铅、锌、锶同位素组成制约》文中研究表明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较完整记录着中国滇西北新生代中-低温流体成矿的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但成矿金属来源认识分歧大,成矿方式属化学亦或生物化学尚不清楚。Zn同位素组成在地球和地外岩石矿石中变化明显,Zn作为生命营养元素,广泛参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产生Zn同位素分馏,是示踪Zn-Pb成矿物质迁移途径和方式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测试金顶铅锌矿床不同地层、不同地区的岩石与矿区矿石的锌、铅同位素组成作对比,试图直接从成矿元素的同位素特点,揭示金顶可能的成矿金属来源;另外,显微镜下观察并挑选与闪锌矿共生且无明显无交代关系的方解石(边界平直或呈光滑弧形)进行原位锶同位素分析,揭示成矿流体锶的演化特点及可能来源;还通过挑选热液成矿期不同位置、不同结构特征的闪锌矿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揭示成矿流体的温度变化,并通过对胶状闪锌矿的横向密集原位点分析并形成剖面分析,从微区尺度(100200μm)揭示闪锌矿沉淀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演化特点。上述测试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相互佐证,以求对金顶成矿金属来源问题加以约束。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金顶闪锌矿锌同位素组成范围较大,δ66Zn介于-0.690.51‰,均值为-0.06‰,其分馏受微生物、有机质影响较大,但影响方式多种并存。而矿区沉积岩地层的岩石锌同位素可能受沉积环境控制,表现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海相碳酸盐(0.91‰)到中侏罗统花开左组海陆交互粉砂岩杂色层(0.21‰),再到属河流相沉积的景星组石英砂岩(-0.04‰),其岩石δ66Zn呈下降趋势。岩矿石锌同位素对比分析,认为锌可能是低值砂岩锌与高值灰岩锌的混合,即主要来自兰坪盆地沉积地层,但本文研究无法排除上地幔来源的可能。(2)铅同位素特征显示,206Pb/204Pb值介于18.36318.636,均值为18.445,2006年后的50个矿石铅同位素比值全部落入造山带和上地壳演化曲线之间,表现出纯壳源特征,但其μ值介于9.509.63之间,平均值为9.576,落在于矿区沉积岩(9.705)与滇西上地幔岩石(9.27)之间,并且数值上更靠近沉积岩μ值,综合对比分析,认为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即兰坪盆地的沉积地层,并且有一部分来自上地幔。(3)金顶矿石中热液方解石的87Sr/86Sr值介于0.70970.7103之间,高于幔源锶平均值0.7035,低于壳源锶平均值0.7119。而跑马坪(0.7093)、架崖山(0.70924)到北厂西采场(0.70994)锶同位素比值变大,暗示成矿流体从东部到西部87Sr/86Sr比值逐渐升高。金顶砾岩容矿铅锌矿石中,早-中-晚三阶段方解石87Sr/86Sr比值逐渐升高,暗示早期成矿流体的从早期到晚期87Sr/86Sr值从低到高的演化特征,表明早期幔源锶从东部到西部运移不断受地壳混染,晚期时方解石锶同位素与壳源锶趋于一致。认为成矿流体的锶可能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但在早期有地幔流体的加入。(4)金顶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Zn/Cd值介于9.52441.2,n=10,平均为166),金顶矿区的闪锌矿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中-低温变化,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部分样品(Zn/Cd=902,1186.9)及微区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金顶局部地区胶状闪锌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高-中-低三个阶段的温度变化,暗示可能有深部热流体的加入。

杜斌[7](2020)在《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岩石圈物质结构及其对斑岩成矿约束》文中研究指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经历了原、古、中、新特提斯及新生代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复杂构造演化过程,是我国少数既存在俯冲斑岩型Cu(-Mo-Au)矿床和陆陆碰撞型Cu(-Mo-Au)矿床的区域。岩石圈结构的解剖对理解不同环境背景下斑岩型Cu(-Mo-Au)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矿床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填图等研究,讨论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及其对斑岩成矿的约束,取得如下主要认识和成果。(1)通过对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古近纪的三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晚三叠世的成岩成矿与古特提斯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有关,晚白垩世成岩成矿与中咱地块后碰撞伸展环境有关,在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的古近纪成岩成矿与大陆岩石圈地幔的拆沉作用有关。加深了对洋壳俯冲增生、后碰撞伸展环境以及后碰撞造山过程中大陆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与斑岩Cu(-Mo-Au)矿床成矿机理的认识,为下一步寻找斑岩型矿床提供理论支撑。(2)通过三江特提斯造山带Hf同位素、Nd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同位素的填图,揭示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各个地块的物质组成及属性,提出了碰撞造山带新生地壳的形成与改造,对研究地球物质循环和大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对区域性岩石圈架构研究,认为斑岩型Cu(-Mo-Au)矿床均就位于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及周边的新生地壳区域,岩石圈架构及其地壳类型作为一个一级因素,控制着不同矿床的成因和定位,为筛选矿产勘探战略远景提供了重要参考。(4)通过西藏-三江特提斯造山带Hf同位素填图对比研究,提出斑岩Cu(-Mo-Au)矿床的形成与新生地壳的生长有关,幔源组分在新生地壳中占有率(贡献率)越大,越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斑岩型Cu(-Mo-Au)矿床,对造山带斑岩矿床的形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刘靖坤[8](2020)在《基于三维空间数据分析的兰坪金顶蜂子山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及构造控矿解析》文中研究说明滇西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田产于三江造山成矿带中南段的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内,是区内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其中,蜂子山矿床位于矿田的西南部,发育了以XIV1号矿体为主的XIV矿体组及XV、H矿体组。矿体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中,该套地层的上段主要为细粒石英砂岩、含灰岩角砾砂岩;空间上与“金顶砂泥岩”(N1j)和下白垩统景星组(K1j)下伏的不整合面相伴出现,矿化向下逐渐减弱;受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层的控制,表现出特殊而复杂的矿化结构及构造控矿特点,对其成因机制一直存在分歧。为此,精细解剖从浅部至深部的矿(化)体产出形态、矿化元素三维空间变化特征,查明其主要控矿因素,既可回答该矿床构造控矿机制和成矿流体运聚趋势,又有助于深入查明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机制。为此,本学位论文选取蜂子山矿床为对象,在详细地地表地质填图和坑道编录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矿床勘探资料,利用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开展矿化特征空间数据的提取、识别和综合分析,查明了矿体、矿化元素(Pb,Zn,Fe,Cd,Tl,Ag)富集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性特征,确立了矿化中心与围岩地层、断层及相关地质体的联系,阐明了成矿的构造控矿机制,进而探讨了成矿流体的运聚趋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铅锌矿体就位于景星组砂岩(K1j)不整合面下伏的三合洞组(T3s3)砂泥岩、角砾岩、灰岩内或不整合面上,其向北北西方向侧伏且继续沿斜深延伸,随产状起伏矿体厚度发生明显变化;(2)Pb、Zn具同步迁移、富集的特点;即,纵向上,矿化元素在2050m、2250m、2370m标高分区分段富集;横向上,富集中心分别位于矿体北东角及距其走向方向0.2km、0.4km、0.8km处并呈近东西向的条带状平行分布;(3)矿体与围岩地层、断层、相关地质体等在空间上共置,石膏矿体、黄铁矿体、天青石(-重晶石)矿体附近断层发育,Pb、Zn矿化更强。该矿床成矿作用是伴随成矿流体的多幕次混合而成的,“金顶砂泥岩”地层含石膏岩性、近南北向逆断层和近东西向走滑掀斜断层共同控制了流体汇聚和矿化中心的分布。

苏岩[9](2020)在《滇西永平青羊厂脉状富铜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认为滇西永平青羊厂Cu-Co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兰坪盆地南部,是盆地南部最新的找矿突破,其Cu矿石品位较高,且伴生有稀缺资源Co,地质特征与典型的砂岩型Cu矿床存在差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对矿物学特征、构造期次划分、流体包裹体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以矿区构造、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间的耦合关系为主线,探讨了青羊厂矿区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理等科学问题,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和成果:(1)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于NE向张性断裂中,角砾状、块状、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及晶洞状矿石为主要矿石类型,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为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Ⅰ-Ⅳ)成矿阶段,Cu矿化主体形成于阶段Ⅱ与阶段Ⅲ;(2)通过对Ⅰ、Ⅳ阶段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初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280.8~364.4℃)、中高盐度(2%~16%Na Cleqv)及富含挥发份等特征,晚阶段温度(120~183℃)及盐度(2%~10%Na Cleqv)明显降低;初始流体中各类型包裹体混杂,且较小,具明显流体沸腾特征。因此,成矿物质沉淀的机制主要为流体降温沸腾;(3)青羊厂矿床主要硫化物砷黝铜矿、黄铜矿及黄铁矿的δ34S集中,分别为(3.13‰~6.47‰)、(3.00‰~6.24‰)与(3.83‰~4.03‰),且S同位素分馏未达到平衡;考虑矿区重晶石广泛发育,以相邻矿区重晶石δ34S(16‰)为参考,根据大本模式,推测δ34S约为15‰,该值与盆地蒸发岩中的石膏的δ34S值相近;(4)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矿区内硫化物In、Se及Te含量都极低或低于检出限,且Sb/Bi的比值较大,故成矿温度不属于高温;不同阶段重晶石稀土总量低(∑REE=3.94×10-6)、富集中稀土元素及明显Ce负异常Eu正异常的特征,暗示成矿流体来自于盆地热卤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尤其是含膏盐地层);综上所述,认为青羊厂矿床的形成与兰坪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的逆冲推覆构造密切相关,是陆-陆碰撞造山事件所引发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流体为盆地热卤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尤其是含膏盐地层),成矿机制主要为流体的降温沸腾,属低温热液矿床范畴。

毕献武,唐永永,陶琰,王长明,胥磊落,戚华文,兰青,木兰[10](2019)在《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的重要矿床类型,加强这些矿床的理论研究对提高和完善大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查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这些Pb-Zn-Ag-Cu矿床的分布受盆地形成后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走滑构造控制,其容矿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与SEDEX和MVT矿床存在明显的差异,矿床成矿流体表现出多来源混合的特征,成矿与深部过程密切相关。尽管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缺乏高精度年代学数据制约,成矿动力学背景及其与碰撞造山的时空联系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矿床的研究显示复合成矿迹象,但是复合成矿过程与深部驱动等问题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以兰坪和昌都盆地的Pb-Zn-Ag多金属矿床和Cu多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源-运-储系统和复合成矿机制以及深部过程对成矿制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坪盆地西缘Cu(Mo)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48~58Ma,兰坪和昌都盆地Pb-Zn-Ag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27~33Ma。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来源混合的特征,主要存在三种类型:1)变质流体与盆地卤水或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满-连城Cu矿床为代表; 2)盆地卤水与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顶Pb-Zn矿床为代表; 3)盆地卤水和岩浆流体复合成矿,以拉诺玛Pb-Zn-Sb矿床为代表。兰坪盆地西缘Cu矿床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挤压阶段,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质流体可能来源于陆-陆碰撞俯冲引起的高压变质。Pb-Zn矿床主要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构造挤压和造山隆起驱动盆地流体迁移,同期的岩浆活动主要为成矿提供热驱动力或成矿物质。

二、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性质:氧、碳同位素制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性质:氧、碳同位素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1)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C-O-H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3 样品采集与测试
4 测试结果
    4.1 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
    4.2 石英H-O同位素组成
5 讨论
    5.1 成矿流体来源
    5.2 矿床成因
6 结论

(2)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2 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3 新特提斯成矿域中东段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论文工作情况
    1.5 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区域地质背景
    2.2 青海沱沱河区域地质背景
    2.3 巴基斯坦胡兹达尔-拉斯贝拉区域地质背景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分析
    3.2 电子探针分析
    3.3 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
    3.4 硫化物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和Mapping分析
    3.5 硫化物和重晶石原位S同位素分析
    3.6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分析
    3.7 硫化物Rb-Sr同位素分析
    3.8 方解石Sm-Nd同位素分析
    3.9 碳质泥岩Re-Os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青海沱沱河地区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
    4.1 矿床地质特征
        4.1.1 多才玛铅锌矿床
        4.1.2 雀莫错铅锌矿床
    4.2 样品采集及描述
    4.3 测试结果
        4.3.1 Sm-Nd和Rb-Sr等时线年龄
        4.3.2 闪锌矿地球化学组成
        4.3.3 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
        4.3.4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
    4.4 讨论
        4.4.1 成矿年代
        4.4.2 闪锌矿微量元素
        4.4.3 S同位素
        4.4.4 Pb同位素
        4.4.5 Sr同位素
        4.4.6 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过程
        4.4.7 对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五章 巴基斯坦胡兹达尔-拉斯贝拉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
    5.1 矿床地质特征
        5.1.1 杜达铅锌矿床
        5.1.1.1 矿床地质
        5.1.1.2 矿体特征
        5.1.1.3 矿石特征
        5.1.1.4 成矿阶段划分
        5.1.1.5 围岩蚀变
    5.2 样品采集及描述
    5.3 测试结果
        5.3.1 碳质泥岩Re-Os定年
        5.3.2 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和Mapping
        5.3.3 硫化物和重晶石原位S同位素
        5.3.4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
    5.4 讨论
        5.4.1 成矿年代
        5.4.2 闪锌矿微量元素
        5.4.3 S同位素
        5.4.4 Pb同位素
        5.4.5 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过程
        5.4.6 对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六章 铅锌成矿作用对比及其对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找矿勘查的启示
    6.1 新特提斯构造域沉积岩容矿铅锌时空分布规律
    6.2 典型矿床含矿层位对比
    6.3 与世界典型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对比
    6.4 对新特提斯洋演化及陆陆碰撞过程的启示
    6.5 对特提斯成矿域铅锌矿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黔东铅锌矿床方解石稀土元素组成与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和矿床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3分析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4)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及创新性
    1.6 完成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格局演化
    2.2 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2.3 构造及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
    3.1 矿区地质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蚀变特征
    3.5 矿物生成顺序
第四章 金的赋存特征
    4.1 样品及分析方法
    4.2 主要矿物及元素特征
        4.2.1 黄铁矿
        4.2.2 毒砂
        4.2.3 金
        4.2.4 锑
        4.2.5 辰砂
        4.2.6 铜、铅、锌型离子
    4.3 金的赋存状态
    4.4 小结
第五章 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稀土元素
        5.2.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2.2 微量元素特征
        5.2.3 稀土元素特征
    5.3 硫同位素
        5.3.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3.2 结果及分析
    5.4 C-O同位素
        5.4.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4.2 结果及分析
    5.5 有机碳同位素
        5.5.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5.2 结果及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矿床成因分析
    6.1 成矿期次
    6.2 成矿流体
    6.3 物质来源
        6.3.1 金的来源
        6.3.2 汞的来源
    6.4 矿床成因
    6.5 成矿模式
第七章 汞矿围岩金资源评价
    7.1 金资源特征及资源潜力
    7.2 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热液矿床及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矿床稳定同位素和古气候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1.2.2 李子坪矿床和北窑剖面的研究进展
        1.2.3 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2 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热液矿床中的应用
    2.1 区域地质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2 矿床地质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矿体
        2.2.4 矿石组构
        2.2.5 围岩蚀变
        2.2.6 成矿阶段
    2.3 样品处理及测试分析方法
        2.3.1 李子坪矿床样品
        2.3.2 李子坪矿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
    2.4 李子坪矿床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
    2.5 讨论
        2.5.1 C-O同位素
        2.5.2 流体包裹体
        2.5.3 H-O同位素
3 碳、氧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3.1 北窑剖面区域地质背景
    3.2 样品处理及测试分析方法
        3.2.1 北窑蜗牛样品
        3.2.2 稳定同位素分析
    3.3 蜗牛壳体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
    3.4 北窑蜗牛古气候讨论分析
        3.4.1 蜗牛壳体氧同位素与夏季风降雨变化
        3.4.2 蜗牛壳体碳同位素与植被变化
        3.4.3 蜗牛数量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3.4.4 蜗牛壳体同位素沿生长纹变化与气候季节性的讨论
4 结论
    4.1 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热液矿床中的应用
    4.2 碳、氧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 ——闪锌矿微量元素及铅、锌、锶同位素组成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锌同位素在矿床学中的研究现状
        1.2.2 金顶铅锌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前寒武基底
        2.2.2 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构造及演化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5 成矿阶段
第四章 岩(矿)石元素、同位素组成
    4.1 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
    4.2 岩石和矿石锌同位素特征
        4.2.1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测试方法
        4.2.2 岩石锌同位素
        4.2.3 矿石锌同位素
    4.3 岩石和矿石铅同位素特征
        4.3.1 概述
        4.3.2 岩石铅同位素特征
        4.3.3 矿石铅同位素特征
    4.4 方解石锶同位素特征
    小结
第五章 成矿金属来源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取得认识
    6.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7)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岩石圈物质结构及其对斑岩成矿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分析测试方法
        1.5.1 数据的采集及数据源
        1.5.2 全岩主微量分析
        1.5.3 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
        1.5.4 同位素填图方法及流程
        1.5.5 同位素等值线填图方法
    1.6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主要地块和缝合带
        2.1.1 主要地块
        2.1.2 主要缝合带
    2.2 构造演化
        2.2.1 原特提斯阶段
        2.2.2 古特提斯阶段
        2.2.3 中特提斯阶段
        2.2.4 新特提斯阶段
        2.2.5 碰撞造山阶段
    2.3 岩浆岩
        2.3.1 早古生代岩浆
        2.3.2 二叠世-早三叠世岩浆
        2.3.3 中-晚三叠世岩浆
        2.3.4 早白垩世岩浆
        2.3.5 晚白垩世岩浆
        2.3.6 古新世-早始新世岩浆
        2.3.7 中始新世-早渐新世岩浆
    2.4 区域矿产
3 三期含矿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1 晚三叠世的含矿斑岩体特征
        3.1.1 年代学特征
        3.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3 Hf同位素特征
        3.1.4 岩石成因与源区
    3.2 晚白垩世含矿斑岩体特征
        3.2.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2.2 岩石成因与源区
    3.3 古近纪含矿斑岩体特征
        3.3.1 年代学特征
        3.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3.3 Hf同位素特征
        3.3.4 岩石成因与源区
4 典型斑岩型矿床
    4.1 晚三叠世典型斑岩型矿床
        4.1.1 矿区地层
        4.1.2 矿区构造
        4.1.3 侵入岩
        4.1.4 矿化蚀变
    4.2 晚白垩世典型斑岩型矿床
        4.2.1 矿区地层
        4.2.2 矿区构造
        4.2.3 侵入岩
        4.2.4 矿化蚀变
    4.3 新生代典型斑岩型矿床
        4.3.1 矿区地层
        4.3.2 矿区构造
        4.3.3 侵入岩
        4.3.4 矿化蚀变
5 三江特提斯三维地壳架构与斑岩成矿
    5.1 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填图结果
        5.1.1 锆石U-Pb年龄填图结果
        5.1.2 锆石Hf同位素填图结果
        5.1.3 全岩Nd同位素填图结果
        5.1.4 全岩Nb/Ta地球化学填图结果
        5.1.5 全岩V/Sc地球化学图结果
        5.1.6 全岩Sr/Y地球化学填图结果
        5.1.7 全岩Eu地球化学填图结果
    5.2 讨论
        5.2.1 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岩石圈物质架构
        5.2.2 冈瓦纳和华夏大陆构造边界
        5.2.3 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新生地壳形成和改造
        5.2.4 三维地壳架构与斑岩成矿耦合关系
        5.2.5 西部青藏高原地壳架构简单对比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三维空间数据分析的兰坪金顶蜂子山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及构造控矿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金顶铅锌矿床研究
        1.2.2 三维地质建模及空间数据分析研究
        1.2.3 矿床地质研究应用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工作概况
        1.4.1 工作进度
        1.4.2 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质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矿产
    2.3 金顶矿区地质
        2.3.1 地层
        2.3.2 控矿构造
        2.3.3 矿体特征
第三章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及数据处理
    3.1 基本数据
    3.2 数据库构建
        3.2.1 数据库设计
        3.2.2 原始地质资料整理入库
        3.2.3 综合地质信息三维显示
    3.3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3.3.1 实体模型的构建
        3.3.2 3DMine实体模型构建技术
        3.3.3 矿床实体模型
    3.4 地质体空间数据处理
        3.4.1 矿区块体模型的构建
        3.4.2 约束条件的建立
        3.4.3 内插运算赋值
    3.5 成矿元素的三维空间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体与相关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及变化特征
    4.1 矿体与断层的空间变化特征
    4.2 矿体与岩性的空间变化特征
    4.3 矿体与伴生地质体的空间变化特征
    4.4 断层与伴生地质体的空间变化特征
    4.5 伴生地质体与地层的空间变化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矿相关元素及特征值的空间变化特征
    5.1 主成矿元素及其金属量空间变化特征
        5.1.1 X-Y方向元素及金属量变化特征
        5.1.2 X-Z方向元素及金属量变化特征
        5.1.3 Y-Z方向元素及金属量变化特征
        5.1.4 矿化元素联合剖面变化特征
    5.2 矿化元素平-剖面变化特征
        5.2.1 平面相关成矿元素变化特征
        5.2.2 横剖面相关成矿元素变化特征
        5.2.3 纵剖面相关成矿元素变化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成矿元素的关联性
    6.2 断层的控矿作用
    6.3 矿化格架及主要控制因素
    6.4 可能的流体运聚趋势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9)滇西永平青羊厂脉状富铜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微区地球化学示踪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
        1.2.1 原位S同位素的应用与进展
        1.2.2 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应用进展
        1.2.3 流体包裹体的应用与进展
    1.3 兰坪盆地西矿带脉状Cu矿床研究现状
        1.3.1 成矿物质来源及流体来源与演化
        1.3.2 成矿年龄
        1.3.3 矿床成因
        1.3.4 青羊厂矿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与取得的主要认识
        1.5.1 进度安排及完成工作量
        1.5.2 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主要断裂构造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分布与成矿分带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裂
    3.3 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5 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
        3.5.1 矿物共生组合
        3.5.2 矿石组构
    3.6 围岩蚀变
    3.7 主要矿物特征
    3.8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划分
    3.9 矿床地质特征小结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4.1 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
    4.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4.3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
    4.4 成矿压力及深度估算
    4.5 流体包裹体成分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5.2 分析方法
    5.3 S同位素特征
    5.4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5.4.1 微量元素特征
        5.4.2 稀土元素特征
第六章 矿床成因探讨
    6.1 成矿流体来源与性质
    6.2 矿化剂S的来源
    6.3 成矿金属元素的迁移与沉淀
        6.3.1 成矿元素的迁移
        6.3.2 成矿元素的沉淀
    6.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6.4.1 成矿温度
        6.4.2 成矿环境
    6.5 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初探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构造背景与成矿特征
    1.1 成矿构造背景
    1.2 成矿特征
        (1) Pb-Zn多金属矿床
        (2) Cu (Mo) 多金属矿床
2 成矿时代
3 成矿物质基础与成矿金属来源
    3.1 成矿物质基础
    3.2 成矿金属来源
        (1) Pb-Zn多金属矿床
        (2) Cu (Mo) 多金属矿床
4 典型矿床流体特征和成矿过程
    (1) 盆地卤水与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兰坪金顶超大型Zn-Pb矿床为例
    (2) 盆地卤水和岩浆流体复合成矿———以昌都盆地拉诺玛Zn-Pb-Sb矿床为例
5 复合成矿机制与深部过程
    5.1 复合成矿与元素超常富集
        (1) 多期矿化复合成矿
        (2) 金顶超大型Zn-Pb矿床成矿的独特性
    5.2 深部过程制约
6 主要认识

四、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性质:氧、碳同位素制约(论文参考文献)

  • [1]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C-O-H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 沙建泽,王涛,徐荣,邓明国,孙涛,燕利军. 地质与勘探, 2021(04)
  • [2]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D]. 张辉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黔东铅锌矿床方解石稀土元素组成与矿床成因[J]. 唐永永,张克学,田亚江,张嘉玮,黄智龙,吴涛. 矿物学报, 2020(04)
  • [4]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李德鹏. 贵州大学, 2020(03)
  • [5]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热液矿床及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D]. 秦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6]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 ——闪锌矿微量元素及铅、锌、锶同位素组成制约[D]. 张瑞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7]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岩石圈物质结构及其对斑岩成矿约束[D]. 杜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8]基于三维空间数据分析的兰坪金顶蜂子山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及构造控矿解析[D]. 刘靖坤.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 [9]滇西永平青羊厂脉状富铜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 苏岩.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10]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J]. 毕献武,唐永永,陶琰,王长明,胥磊落,戚华文,兰青,木兰. 岩石学报, 2019(05)

标签:;  ;  ;  ;  ;  

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特征:氧碳同位素约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