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泌性酸性蛋白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酒,固态发酵,Aspergillus,hennebergii,胞外蛋白质组
分泌性酸性蛋白酶论文文献综述
黄永光[1](2014)在《酱香型白酒酿造中Aspergillus hennebergii及其分泌酸性蛋白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发酵是中国白酒酿造的特色,属于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模式。固态发酵除了涉及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和生物酶外,还涉及酶、微生物与底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众多种属的微生物中,曲霉对白酒酿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固态发酵的顺利进行提供多种功能性生物酶,如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等,以促进底物大分子的降解和其他功能性微生物的生长,它还在乙醇和众多风味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固态法白酒酿造特有的酸性环境,造就了独特曲霉菌株的生长及其功能酶作用的发挥。因此,开展中国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功能性曲霉资源的筛选工作,并研究它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对于深化人们对双边发酵机理的认识,促进固态发酵技术的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酱香型白酒特殊的酿造条件为背景,以曲霉为主要微生物研究类群,从发酵酒醅和大曲中筛选对双边发酵有特殊功能和作用的微生物。通过实验,获得了一株高产糖化酶和蛋白酶的功能曲霉。在此后的固态发酵过程中,分析了该菌株及其所产糖化酶和蛋白酶对主要酿造工艺胁迫条件的耐受性;考察了发酵状态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对比研究了菌株在固液两种状态下的胞外蛋白组差异情况;利用纯酶强化发酵实验,探究了纯酶对白酒风味形成的影响机制。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结合白酒酿造的特点,以高产功能酶为目标,对产酶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共得到103株,分属于10个种的曲霉属菌株:Aspergillus niger、A. oryzae、A. terreus、A.tubingensis、A. flavus、A. hennebergii、A. fumigatus、A. niveus、A. candidus和Monascussp.。其中,A. hennebergii为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产酶菌株。该菌株可同时高产糖化酶和蛋白酶,分别达2173.51U/g发酵醅和368.59U/g发酵醅。该菌还具有较高的环境胁迫耐受力,可以在pH2.5、温度50℃和乙醇浓度8%(v/w)的环境中良好生长,显示其优良的发酵性能。(2)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结合质谱(MALDI-TOF MS/MS)技术对菌株在固、液两种状态下生长时的胞外蛋白组进行了比较研究。所有鉴定的蛋白点中有147个与黑曲霉、米曲霉等7种曲霉分泌的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而47个差异蛋白点,涉及30种不同蛋白。这些结果表明固态发酵不但有助于菌株高产糖化酶和蛋白酶,还有助于菌株分泌其他酶类,促进发酵的顺利进行和风味物质的形成。(3)根据蛋白组学研究的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对菌株所产的酸性蛋白酶进行了纯化与表征。通过硫酸铵盐沉淀、阴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柱分离和纯化得酸性蛋白酶组分AP2和AP3。质谱鉴定其分别与2-DE图上的蛋白点15和273对应,AP2与A.niger BCRC32720分泌酸性蛋白酶具有高度同源性,AP3鉴定为未知蛋白。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AP2和AP3对麦类蛋白的催化水解能力较强,且AP3优于AP2。AP2和AP3具有明显的酸性特征,其最适pH及pH稳定性分别为4.5和4.0,pH4.0~6.5和pH2.8~6.0;而且AP3在30~60℃体现了优良的热稳定性特性;AP3对乙醇的耐受浓度大于10%(vol)。这些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胞外酸性蛋白酶不但具有耐酸、耐温、耐乙醇特征,还具有对麦类、豆类蛋白较强的水解特性。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其在麦类、豆类食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结合实际生产应用,实验考察了AP3酶在固态发酵中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AP3的添加可明显提高产品风味物质的含量。GC-MS分析结果显示出添加AP3的酒醅中风味物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83.94%,醇类、酸类、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增加显着,其中苯乙醇由425.9μg/kg酒醅提升到1698.7μg/kg酒醅,乙酸乙酯由628.8μg/kg酒醅提升到1580.1μg/kg酒醅。同时,蛋白水解度、氨基酸态氮等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此酶对风味的调节机制。通过添加AP3,小麦蛋白水解度提高了28.26%,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了34.21%,S.cerevisiae生物量提高了37.09%,总酸提高了36.17%,发酵醅中乙醇含量提高了38.29%。这些结果表明AP3的添加促进了蛋白的水解,提升了发酵体系中氨基酸态氮、总酸、乙醇等的含量。本研究的结果表明A. hennebergii为固态发酵中的一株性能优良的曲霉。该菌株不仅具有高产糖化酶、蛋白酶和多种风味酶类的特征,还具有促进、调节糖化、发酵和生香进程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不仅丰富了中国白酒固态发酵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还为传统白酒酿造的现代化技术提升提供了生物资源。(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4-12-01)
王鹏,冉玉平,尹斌,庄凯文[2](2012)在《马尔尼菲青霉外分泌性酸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马尔尼菲青霉外分泌性酸性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 :①将马尔尼菲青霉B-6323株菌接种在pH 4.0,以牛血红蛋白为底物的酵母碳基液基中进行蛋白酶诱导培养。②运用双向凝胶电泳(2DSDS-PAGE)技术对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诱导培养上清液中蛋白成分进行分离。③运用Q-TOF Premier质谱仪分析双向凝胶电泳上蛋白位点的肽图谱,获得的混合物肽片段的一级图谱和二级碎片数据,通过仪器自带的Proteinlynx2.25软件搜索产生pk1文件,然后再将pk1数据文件通过Mascot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结果①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14个蛋白质位点,建立了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诱导培养上清液双向凝胶电泳图谱。②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两个蛋白酶位点,分别为分子量为39693的天冬氨酰蛋白酶(aspartylprotease)及分子量为28359的aspergillopepsin-2 precursor,均为酸性蛋白酶,种属为马尔尼菲青霉。结论 :发现了马尔尼菲青霉分泌型天冬氨酰蛋白酶(aspartyl protease)及分泌型Aspergillopepsin-2。(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期刊2012-08-10)
臧琳琳[3](2012)在《白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其分泌型酸性蛋白酶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青岛海慈医疗集团白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检测来源于不同标本的白假丝酵母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活力,分析酶活力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探讨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活力检测在鉴定白假丝酵母菌致病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采集2010.1-2011.12青岛海慈医疗集团住院病人疑似真菌感染标本(血液、腹水、痰、尿、粪便、阴道分泌物、口咽拭子)2196份,通过涂片镜检、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 AUX联合鉴定出白假丝酵母菌,分析白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状况及分布特点。2.根据临床诊断、实验室真菌分离鉴定标准将获得的白假丝酵母菌分为致病组和可疑组,来自于健康体检人员白假丝酵母菌作为对照组,应用牛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方法检测白假丝酵母菌酸性蛋白酶,用Pa值表示酶的活性,Pa=菌落直径/(菌落直径+透明圈直径),分析产酶阳性率及活性与其致病性的关系。结果1.2196例标本中分离出365株假丝酵母菌(检出率16.6%),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55株,69.9%)所占比例最高;在部位分布上,痰液(174株,68.2%)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尿液(38株,14.9%)。2.蛋白酶检测结果显示:致病组白假丝酵母菌产酶阳性率(100%)及其酶活性(Pa值=0.63)高于可疑组(89%;Pa值=0.86)(P<0.01);致病组与可疑组均高于对照组(60%;Pa值=0.96)(P<0.01)。结论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最多发生于呼吸道:来源于不同临床标本的菌株其分泌型酸性蛋白酶阳性率及酶活性有显着差异,致病株其蛋白酶的活力高;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活力测定可作为体外鉴定白假丝酵母菌致病性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2-05-22)
郝欣,陈叶福,郭学武,王鹏银,肖冬光[4](2007)在《α-氨基氮对纯生啤酒发酵过程中酸性蛋白酶分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始α-氨基氮含量是影响纯生啤酒发酵过程中酸性蛋白酶分泌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麦汁中初始α-氨基氮含量,考察其对酸性蛋白酶分泌和高级醇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α-氨基氮在190mg/L时,酸性蛋白酶分泌量较低,啤酒风味较好。(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07年06期)
郝欣,陈叶福,郭学武,岳瑞雪,肖冬光[5](2007)在《发酵条件对纯生啤酒中酸性蛋白酶分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发酵条件是影响纯生啤酒发酵过程中酸性蛋白酶分泌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发酵温度、培养基pH、酵母接种量和CO2含量等发酵条件对酸性蛋白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pH6.4、接种量5%和不带压发酵的条件下,酸性蛋白酶分泌量少,酶活低,啤酒泡沫稳定性好。(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07年10期)
曹岩,张巨,沙春蕊,郑永晨,刘永红[6](2007)在《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痰、血液、鹅口疮、伤口、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190株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分别将产酶株的菌丝相和孢子相菌悬液(5×106CFU.mL-1)注射小鼠尾静脉,1个月内观察小鼠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190株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68%和85.26%。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着高于孢子相(P<0.01,P<0.05);注射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5),且平均存活期短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结论: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酶活力可直接地反映其毒力和致病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王丹敏,董小青,龚海英,刘丽英[7](2002)在《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的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诱导白色念珠菌分泌酸性蛋白酶 (SAP)的条件。方法 分别用含不同氮源及不同起始pH的培养基摇瓶培养白色念珠菌WD 2 7菌株 ,定时取样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胞外SAP活性和菌体生长量。结果 蛋白质、多肽类大分子氮源可诱导白色念珠菌分泌SAP ,氨基酸、尿素、铵盐等小分子、易代谢氮源可阻遏SAP分泌。当两大类氮源同时存在时酶分泌抑制程度取决于阻遏物的浓度。培养基起始pH为 3 0~ 6 0时白色念珠菌才可被诱导分泌SAP。结论 白色念珠菌SAP诱导分泌主要受环境中氮源分子大小及pH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02年06期)
王冬云,马慧群,谭升顺,马韵琴,陈庆秀[8](2001)在《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间的关系。方法 将分离自血液、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健康带菌者的白念珠菌接种于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 (BSA)上 ,经氨基黑染色后 ,测量蛋白分解区。结果 来源于患者的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带菌者。结论 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正相关 ,且此方法可能应用于临床来鉴别白念珠菌的致病菌株及正常寄生于人体的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9](2001)在《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间的关系。 方法 将分离于血液、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健康带菌者的白念珠菌接种于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上,经氨基黑染色后,测量蛋白分解区。 结果 来源于患者的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带菌者。 结论 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正相关,且此方法可能应用于临床来鉴别白念珠菌的致病菌株及正常寄生于人体的菌株。(本文来源于《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1-04-01)
席丽艳[10](1995)在《Lys-Nva-FMDP对白念珠菌酸性蛋白酶分泌的特异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泌性天门冬酸蛋白酶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该菌以此酶分解宿主蛋白来供自身营养,在分解皮肤粘膜屏障组织中,促进了菌对宿主组织的粘附,破坏了免疫屏障是真菌侵入宿主的重要成分。故抑制减少此酶的分泌及活力的抗念珠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具有上述特征的抗真菌药物中有5-氟胞嘧啶及酚康唑(fenticonazole),近来又发现一种含N~3-(4-甲羟基延胡索酰)-L-2,3-二氨基丙酸(FMDP)残基的合成寡肽对鼠系统念珠菌病模型十分有效。作者对FMDP-肽(即Lys-Nva-FMDP)在体外对天冬氨酸蛋白酶分泌的影响作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期刊1995年04期)
分泌性酸性蛋白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马尔尼菲青霉外分泌性酸性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 :①将马尔尼菲青霉B-6323株菌接种在pH 4.0,以牛血红蛋白为底物的酵母碳基液基中进行蛋白酶诱导培养。②运用双向凝胶电泳(2DSDS-PAGE)技术对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诱导培养上清液中蛋白成分进行分离。③运用Q-TOF Premier质谱仪分析双向凝胶电泳上蛋白位点的肽图谱,获得的混合物肽片段的一级图谱和二级碎片数据,通过仪器自带的Proteinlynx2.25软件搜索产生pk1文件,然后再将pk1数据文件通过Mascot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结果①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14个蛋白质位点,建立了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诱导培养上清液双向凝胶电泳图谱。②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两个蛋白酶位点,分别为分子量为39693的天冬氨酰蛋白酶(aspartylprotease)及分子量为28359的aspergillopepsin-2 precursor,均为酸性蛋白酶,种属为马尔尼菲青霉。结论 :发现了马尔尼菲青霉分泌型天冬氨酰蛋白酶(aspartyl protease)及分泌型Aspergillopepsin-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泌性酸性蛋白酶论文参考文献
[1].黄永光.酱香型白酒酿造中Aspergillushennebergii及其分泌酸性蛋白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王鹏,冉玉平,尹斌,庄凯文.马尔尼菲青霉外分泌性酸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与鉴定[C].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2012
[3].臧琳琳.白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其分泌型酸性蛋白酶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
[4].郝欣,陈叶福,郭学武,王鹏银,肖冬光.α-氨基氮对纯生啤酒发酵过程中酸性蛋白酶分泌的影响[J].酿酒.2007
[5].郝欣,陈叶福,郭学武,岳瑞雪,肖冬光.发酵条件对纯生啤酒中酸性蛋白酶分泌的影响[J].酿酒科技.2007
[6].曹岩,张巨,沙春蕊,郑永晨,刘永红.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7].王丹敏,董小青,龚海英,刘丽英.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的诱导研究[J].武警医学.2002
[8].王冬云,马慧群,谭升顺,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
[9].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C].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1
[10].席丽艳.Lys-Nva-FMDP对白念珠菌酸性蛋白酶分泌的特异抑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
标签:白酒; 固态发酵; Aspergillus; hennebergii; 胞外蛋白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