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年贸易法论文-梁若楠

美国年贸易法论文-梁若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年贸易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01条款,中美贸易争端,单边主义

美国年贸易法论文文献综述

梁若楠[1](2019)在《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与中美贸易争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简称USTR)宣布对中国展开"301调查"至今,中美贸易争端历经缓和又走向极端,反反复复,摩擦持续升温。此次调查成为2010年之后美国依据"301条款"对中国展开的第六次调查,势必会对中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虽然"301条款"被国际社会诟病,但美国依然热衷于此,是"美国优先"以及逐渐凸显的单边主义思想所致。因此,为了保护我国国民利益,同时维护现有的良好国际经济秩序,对美国"301调查"制裁措施我国不能妥协也不能让步。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中国在采取反制措施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国内的人民币汇率等金融领域,企业更要有所准备,做好全面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9年08期)

焦桂琳[2](2019)在《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适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是美国实行单边贸易制裁的利器,自条款出台以来,美国经常使用该条款保护美国的贸易利益,其适用的范围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经常适用,而且条款的威力巨大,诸多国家不得已而妥协。而自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重拾该条款作为贸易保护的利器,第六次对中国开展“301调查”。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将研究“301条款”对中国适用的问题。包括研究“301条款”自身发展与特点,以及分析美国如何对中国适用“301条款”。本文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中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本文第二章介绍“301条款”的演变,第二章首先介绍“301条款”的立法沿革,通过介绍条款的历史沿革明确“301条款”的内容,分析“301条款”的程序,明确了“301条款”在经历多次立法发展成型之后的内容和程序是什么样的,还总结了“301条款”的几个主要特征。本文第叁章将分析“301条款”与WTO规则的关系,研究了“301条款”与DSU和TRIPs协定的关系,包括条款如何推动DSU和TRIPs协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条款与DSU和TRIPs协定的冲突之处。本章最后还将分析“301条款”实际上处于WTO规则的边缘地带,美国对“301条款”的适用很容易违反WTO规则。针对此次美国对中国的“301调查”,文章第四章将分析美国历次对中国的“301调查”。第四章首先介绍2017年美国对中国“301调查”之前的五次对中国“301调查”,总结过去五次调查的特征。之后,第四章着重分析了2017年美国对中国“301调查”报告内容。文章第四章对USTR的调查报告内容中对中国的指控与评价进行分析,并且做出评价。在第五章中,文章将联系时局,分析我国应对美国“301调查”的策略。包括在多边体制下论证我国反制措施的合法性以及美国“301调查”以及单边措施的WTO违规性,在美国提起诉讼,以及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美国“301条款”对中国适用的问题,研究了条款自身的发展、内容和程序以及条款对中国的适用,分析了我国应对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陶然[3](2018)在《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5日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据“301调查”,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称,如果美方坚持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中方将奉陪到底,必定采取新的综合应对措施捍卫国家和(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8-04-11)

[4](2018)在《美国2018年贸易议强调WTO改革、关注FTA谈判 “美国贸易政策新时代”来了?》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底,美国贸易代表(USTR)Robert Lighthizer公布了2018年度总统贸易政策议程的最新版本,概述了今年的政府计划。该文件重点专注了WTO改革和谈判、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以及贸易执法等议题。该议程每年都会提交国会,之后在美国贸易部长同立法者讨论过程中同步举行听证会。鉴于正在进行的各种贸易谈判和调查,以及即将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和2018年7月延长贸易促进局(本文来源于《WTO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03期)

陈小静[5](2018)在《中国与美国2007-2016年十年贸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同时美国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伙伴。因此本文对中国与美国2007-2016年十年贸易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期刊2018年01期)

袁翠婵[6](2017)在《论美国“贸易促进权”与我国“对外贸易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贸易促进权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演变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在2004年7月颁布施行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也是功不可没。但是毕竟任何事物都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也不例外,随着国内外背景的变化,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些许弊端,有待完善。本文重在分析美国贸易促进权的内涵本质与价值,结合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的一些弊端,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下旬刊)》期刊2017年10期)

李梓维[7](2017)在《美国商务部对《对华贸易法》公司的管理——以美国在华法院判例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22年第67届国会通过《对华贸易法》之前,美国在华商人能够根据英国《香港公司条例》或美国各州的公司法,在香港或美国注册公司,继而在中国内地经营。1922年《对华贸易法》通过及1925年该法修订后,美国在华法院承认它是唯一一个权威的联邦法。美国商务部在中国设立《对华贸易法》注册处,与美国在华法院一起监督和管理《对华贸易法》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秦初蕾[8](2017)在《美国《1974年贸易改革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1974年贸易改革法》(the Trade Reform Act of 1974)是美国现代贸易法规体系中的关键性法律,集中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战略方针的变化。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视角整体性探析这部法律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单方面承担市场经济开放义务的自由贸易战略造成巨大压力。为摆脱经济的不景气,扩大经贸发展,美国政府出台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该法承继《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 of 1934)的宗旨,继续扩大总统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的谈判权限,并根据国际经贸形势变化,转而强调自由贸易基础上的公平原则,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措施,构成了美国贸易法规史上一次重要转折。其中“快车道”授权(fast track procedure)和谈判机构的调整,体现了行政机关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倾向;而对救济援助措施、反不公平贸易行为条款的修订及设立报复性条款,则反映了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诉求。通过考察这部法律出台的历史背景、法案的具体条款以及实施效果和影响,本文认为《1974年贸易改革法》是美国经济霸权相对衰落和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的综合反应,其主旨是强调自由贸易基础上的公平原则,体现了美国政府贸易政策从战后初期单独承担市场开放义务,转向要求新崛起的欧共体和日本对等承担市场开放义务的阶段性调整。(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4-01)

李梓维[9](2017)在《《对华贸易法》与美国在华商业(1917-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1922年9月,哈定总统签署通过了《对华贸易法》,并于1925年进行修订。它的实质是公司法。目的是推动美国在华投资,拓展美国在华商业。在这之前,由于没有统一的公司法,在华美国商人按照各个州的法律注册公司,每个州的法律标准不一,没有权威性,有些公司甚至得不到美国联邦政府及外国投资者的认可。因此,美国商人在同其他国家商人竞争的时候常处于劣势。《对华贸易法》在各方积极活动下应运而生。本文研究该法通过前后以及实施情况,来考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在华商业。(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朱玲云[10](2016)在《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现代贸易法案以《1930年关税法》为起点,经《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转向多边开放,《1962年贸易扩展法》提出对等承担开放义务,《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和《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越来越明确地强调自由贸易的公平性,“301条款”正是这些贸易法案中为了保障公平贸易而实施的报复性条款,反映了美国政府贸易政策从战后初期单独承担市场开放义务,到要求贸易伙伴逐步对等承担市场开放义务,推动并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的阶段性调整。本文试图从每次“301条款”制定的背景出发,探究其内容的变化,并结合其实施的结果对该条款进行粗浅的分析。(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5-01)

美国年贸易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是美国实行单边贸易制裁的利器,自条款出台以来,美国经常使用该条款保护美国的贸易利益,其适用的范围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经常适用,而且条款的威力巨大,诸多国家不得已而妥协。而自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重拾该条款作为贸易保护的利器,第六次对中国开展“301调查”。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将研究“301条款”对中国适用的问题。包括研究“301条款”自身发展与特点,以及分析美国如何对中国适用“301条款”。本文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中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本文第二章介绍“301条款”的演变,第二章首先介绍“301条款”的立法沿革,通过介绍条款的历史沿革明确“301条款”的内容,分析“301条款”的程序,明确了“301条款”在经历多次立法发展成型之后的内容和程序是什么样的,还总结了“301条款”的几个主要特征。本文第叁章将分析“301条款”与WTO规则的关系,研究了“301条款”与DSU和TRIPs协定的关系,包括条款如何推动DSU和TRIPs协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条款与DSU和TRIPs协定的冲突之处。本章最后还将分析“301条款”实际上处于WTO规则的边缘地带,美国对“301条款”的适用很容易违反WTO规则。针对此次美国对中国的“301调查”,文章第四章将分析美国历次对中国的“301调查”。第四章首先介绍2017年美国对中国“301调查”之前的五次对中国“301调查”,总结过去五次调查的特征。之后,第四章着重分析了2017年美国对中国“301调查”报告内容。文章第四章对USTR的调查报告内容中对中国的指控与评价进行分析,并且做出评价。在第五章中,文章将联系时局,分析我国应对美国“301调查”的策略。包括在多边体制下论证我国反制措施的合法性以及美国“301调查”以及单边措施的WTO违规性,在美国提起诉讼,以及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美国“301条款”对中国适用的问题,研究了条款自身的发展、内容和程序以及条款对中国的适用,分析了我国应对的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年贸易法论文参考文献

[1].梁若楠.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与中美贸易争端[J].对外经贸.2019

[2].焦桂琳.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适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张陶然.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分析[N].期货日报.2018

[4]..美国2018年贸易议强调WTO改革、关注FTA谈判“美国贸易政策新时代”来了?[J].WTO经济导刊.2018

[5].陈小静.中国与美国2007-2016年十年贸易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

[6].袁翠婵.论美国“贸易促进权”与我国“对外贸易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

[7].李梓维.美国商务部对《对华贸易法》公司的管理——以美国在华法院判例为中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8].秦初蕾.美国《1974年贸易改革法》初探[D].苏州大学.2017

[9].李梓维.《对华贸易法》与美国在华商业(1917-1945)[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10].朱玲云.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探析[D].苏州大学.2016

标签:;  ;  ;  

美国年贸易法论文-梁若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