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当代博物馆,审美化,文学性,文化建构
事件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米晓雪[1](2019)在《当代中国博物馆文化建构中的文学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作为文化机构的博物馆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产活动,文博节目、博物馆文创、博物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文化形式呈井喷状涌现,形成"博物馆热"的文化景观。随着博物馆文化生产热潮的持续升温,博物馆藏品以及馆场环境作为文化资源,已溢出物品和建筑原属的固定物理空间,以全新的姿态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多维空间之中,让博物馆文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更为显着的作用。可以说,"博物馆热"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文化现象。尽管学界已展开对"博物馆热"现象的研究,但(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蕊,周佳,李纯清[2](2019)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的协商有效性评估与测量指标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并往往伴随着群体极化现象,甚至引发网络暴力。普通网民在互联网这一公共领域能否进行平等、理性的协商,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社会共识,成为学界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有关网络协商的学术论文,对其涉及到的舆情事件中协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可操作化的叁个测量指标。(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9年06期)
温志强,李永俊,高静[3](2019)在《跨越塔西佗陷阱:全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官微话语权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政务微博、微信已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全媒体时代的转型社会具有风险化和媒介化的特征,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政府官微若话语不当,很容易使其陷入信任危机的"塔西佗陷阱"。全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特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官微话语权建构面临诸多挑战。政府要避免"塔西佗陷阱",必须转换理念,合理运用网络,规范权力运作,打牢政府信任基础,实现政府官微话语权的有效建构。(本文来源于《管理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陈奕[4](2019)在《重大事件的仪式化传播与国家品牌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的不断增强,旨在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大事件逐渐增多,也使得仪式化传播进入公众的视野,并与国家实力形成相互融合与补充的关系。近年来,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2019年亚洲文化嘉年华等为代表的重大事件仪式化传播及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24)
钟倩灵,方丽[5](2019)在《企业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话语建构及处置机制——以滴滴空姐事件为研究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企业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置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能否科学合理处置舆情,对企业的声誉及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企业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形成的各时期及其特点、舆情处置的话语特征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协同学的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理的话语及机制建构。(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0期)
周慕维[6](2019)在《论媒体利用议程设置手段对女性形象的异化建构——以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对郜艳敏事件报道的改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郜艳敏事件中,相关媒体利用议程设置的手段使得郜艳敏这一女性形象发生异化,最终建构了一个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女性形象。而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由真实事迹改编至文艺作品的过程中,也对女性形象实现了异化建构,塑造了一个基于男权意识和男性凝视的客体化女性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影片利用了一级议程设置和二级议程设置来引导受众思维,试图使得观众关注山菊无私奉献的议题和村民善良淳朴的属性而忽略该事件的犯罪本质。影片体现了议程设置属性和效果,引导观众关注特定议题和特定属性。(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09期)
明朝[7](2019)在《网络时代涉医暴力事件的媒介建构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频发的涉医暴力事件严重干扰了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与社会的公共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紧张的医患关系通过网络媒体从业者的传播又呈现出矛盾激化的趋势,让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政府对网络等媒介的管理日益迫切。破解互联网背景下涉医暴力事件媒介管理的困境,当务之急需构建无障碍沟通与交流的医患纠纷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大法律惩治力度,提升官方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和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自身职业素养。因此,从扭曲事件真实性、意见领袖偏向性、网络空间发酵速度及舆论环境中医方的身份焦虑问题等方面深度剖析网络时代涉医暴力事件媒介建构的基本特征,对化解医患认知误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江,李婷[8](2019)在《风险建构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是人类基于自身存在而提出的问题,风险意识则是人对给自身存在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的主观反映。风险意识根植于风险的现实存在,并直接影响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对于风险的具体行动。突发事件破坏性大、影响面广,从来都是新闻机构报道的热点与重点,也是公众感知社会风险的注意力"集散点"。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既是民众对于风险认知的自我表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建构着民众的风险意识,成为民众感知风险甚而采取应对行动的重要参照,其本身在作为现实社会风险的映射之同时,也蕴含着衍生风险的可能性。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将其视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风险蕴藉和转化场域,进而实现对突发事件背后蕴藉的风险之有效治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徐婉钰,韩鸿[9](2019)在《《印度时报》和《中国日报》网站框架建构异同——以“洞朗事件”发生时期的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并以框架理论为视域,以"洞朗事件"时期的报道为样本,对比《印度时报》和《中国日报》网站的框架建构,可以发现,《印度时报》网站为迎合市场需求,在报道中技巧性地强化中国"无理取闹""恃强凌弱"的霸凌形象,具有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日报》网站则较为严肃,以"冲突框架"为主,对印度无故入侵中国领土进行了激烈谴责,但事件报道的内容则较为单一,容易使读者产生信息疲劳。两家媒体在呈现对抗性报道特征的同时,内容上略有差异:《中国日报》构建了"文化印度"的形象,瑜伽、印度电影均是印度的正面文化表现,而宗教和一些落后习俗则是印度文化的负面表现。除此之外,在"洞朗事件"结尾的"和平框架"值得提倡;《印度时报》网站则凸显了中国"军事强国"的形象,该框架很容易让印度民众对中国产生敌意。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均缺乏"建设框架"的构建。媒体通过"建设框架"能够缓和冲突各方之间的矛盾,通过调解不同国家、种族和阶层之间的矛盾,为地区和国际和平稳定提供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中国日报》网站应将建设性新闻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将"陈情"与"说理"、"自己讲"与"他人讲"相结合,加强我国在冲突性事件中对外传播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南亚东南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阳[10](2019)在《网络舆论中的耻感文化传播与道德秩序建构——以“霸座”系列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生成、传播与影响机制因新媒体技术的迭代更新而呈现复杂多变的形态。网络舆论在生成与传播过程中具有标签化和情绪化的传播特点,而多元媒体的引导对公众和道德秩序的探讨起到了直接的加速催化作用。霸座系列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及其传播现象,是当前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民众对于公共空间中道德素养缺失现象的一种批判与反思。借助标签化理论、拟剧理论以及自我理论等理论的相关知识,对霸座事件中的舆论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舆论传播现象对于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建构和提升公众明耻意识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9年08期)
事件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并往往伴随着群体极化现象,甚至引发网络暴力。普通网民在互联网这一公共领域能否进行平等、理性的协商,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社会共识,成为学界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有关网络协商的学术论文,对其涉及到的舆情事件中协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可操作化的叁个测量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米晓雪.当代中国博物馆文化建构中的文学事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2].王蕊,周佳,李纯清.网络舆情事件中的协商有效性评估与测量指标建构[J].当代传播.2019
[3].温志强,李永俊,高静.跨越塔西佗陷阱:全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官微话语权建构[J].管理学刊.2019
[4].陈奕.重大事件的仪式化传播与国家品牌形象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钟倩灵,方丽.企业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话语建构及处置机制——以滴滴空姐事件为研究个案[J].今传媒.2019
[6].周慕维.论媒体利用议程设置手段对女性形象的异化建构——以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对郜艳敏事件报道的改编为例[J].东南传播.2019
[7].明朝.网络时代涉医暴力事件的媒介建构与管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孙江,李婷.风险建构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
[9].徐婉钰,韩鸿.《印度时报》和《中国日报》网站框架建构异同——以“洞朗事件”发生时期的报道为例[J].南亚东南亚研究.2019
[10].李阳.网络舆论中的耻感文化传播与道德秩序建构——以“霸座”系列事件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