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运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综合运输,西部地区,数据包络分析,效率评价
综合运输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雷之田,左大杰[1](2019)在《基于DEA模型的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效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的综合效率,本文选取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规模和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作为投入指标,交通运输行业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综合运输效率做出测算,进而得到各投入要素相比于最佳投入的冗余量。接着通过分析综合运输系统规模和能源投入冗余量对各省运输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有关运输部门参考。(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9年11期)
郑日博[2](2019)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综合运输系统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输系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现有交通运输系统评价方法的不足,以福建省货运综合运输系统为例,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叁个方面进行考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福建省货运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张瑞婷[3](2018)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川省综合运输系统节能减排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议题,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四川省综合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节能减排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叁部分:首先,经过相关文献及理论的学习,明确综合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四川省综合运输系统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建立系统的因果关系图,为后文建立模型提供依据。其次,根据系统间反馈关系确立系统边界,利用系统动力学模拟软件Vensim建立四川省综合运输节能减排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模型需要的数据通过各方搜集并加以整理,通过回归分析和数学推导的方法建立系统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模型中所有变量的参数方程。最后,通过建立的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情景分析理论,设置多种调控情景对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模拟,比较不同调控手段下系统的模拟结果,寻找实现四川省综合运输系统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单一变量调整的情况下,运输结构调整,减少航空和公路的客运、货运分担率,以及降低高能耗运输工具的运输单耗,都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叁产业比重,就会通过影响货运周转量进而影响系统能耗和CO_2排放;研究发现调整能源结构和增加环保投入的节能减排效果有限,长远考虑,调整能源结构对综合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增加环保投入可以作为改善环境的辅助手段。(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薛锋,邹彪[4](2017)在《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衡量时序演进下综合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遴选出综合运输系统、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集。从协调性出发,构建了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进而对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重庆、广西和贵州西部四省市为研究对象,从阶段性和时序性发展水平对其近年来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不协调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间存在动态平衡协调关系。(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俞微薇[5](2017)在《综合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协调性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输系统是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五个运输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综合运输的地位日益凸显。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是综合运输系统完善强大的集中体现,只有实现了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才能使综合运输系统整体的运能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和谐地与自然环境共处。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综合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协调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意图在理论分析、现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有层次地对综合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协调性做出评价,并为其将来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指明方向。本文完成了如下工作: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在系统论和协同学的思想指导下,结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概念和综合运输系统的自身特性,提出了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的定义,并根据该定义呈现出的明显的层次性,将下文的协调性评价划分为叁个层次:综合运输系统与外部大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综合运输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协调性和各子系统内部协调性。其次,从这叁个层次展开评价分析。一、将外部大环境归纳为经济社会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综合运输系统与外部大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均协调度达到良好协调,综合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矛盾较为明显;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探求了两两子系统之间与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四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度上升趋势较弱且不稳定,子系统之间协调性的提高还有一定的空间;叁、利用数据包络法对各子系统在规模与技术方面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借此对各子系统内部协调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梳理,寻找其中的关联与共性,结合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现状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运输系统的协调程度并提高其运输效率,需要从注重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衔接、注重科技人才的支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等方面采取恰当的措施。本文所探究的评价方法将“协调性”这一模糊概念定量化,为解决影响我国综合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问题提供依据,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综合运输系统的整体运能。本文所研究的评价层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在其他省、市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08)
薛锋,吕丹,左大杰[6](2017)在《基于协同论的综合运输系统协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对于综合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的主要叁个层面中对于综合运输系统与自然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等的协调发展的研究较少,为从量化的角度更加深入的理解各系统之间协调度发展规律,本文以四川省近几年各个系统相关要素的发展为例,从协同论的角度分析了系统间的关系,并借鉴"3E系统协调度模型"建立简单的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出历年整体协调度值;通过对历年协调度值走向的分析,从整体上明确四川省的发展状况,总结出四川省各大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四川省综合运输系统更好的与其他系统协调发展给出参考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7年04期)
李德刚,边莉莉,李丹丹[7](2017)在《综合运输客运枢纽换乘系统布局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旅客的全出行过程分析了综合运输客运枢纽的旅客换乘流线和换乘特征,提出了基于全出行过程的"路径—方式"分配模型和枢纽车站的换乘量预测方法.从全路网来看,换乘布局影响路网客流分布和枢纽内各车站换乘量,外部路网和枢纽内的相关市政配套设施需依据交通量和换乘量同步变化,据此建立了综合运输客运枢纽换乘系统布局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淄博北综合运输枢纽的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庞清阁[8](2016)在《基于GISDK的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系统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研究中,各种运输方式需求预测独立进行,未从需求产生的本源出发,造成预测结果偏差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综合运输OD调查为基础的综合运输需求预测两阶段预测方法,即现状综合运输OD矩阵的生成和综合运输需求分布预测,并运用GISDK开发工具,在Trans CAD平台上进行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系统的开发。(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6年19期)
钱家祥[9](2016)在《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日常出行次数的增多,城市交通运输呈现出混乱的局面。如何有效的提高城市交通综合运输管理能力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本文对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管理系统做了总体架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的分析了城市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的功能,希望以此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快其合理有效的运行。(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17期)
刘智民[10](2015)在《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智能监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首先概述了我国当前交通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外近年来有关ITS的现状和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智能监管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系统及其应用。针对中等城市公共交通的具体情况,本文对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智能监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功能需求分析,提出了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智能监管系统架构和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传输技术、GPS定位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系统架构模型和实施要求。同时,以瓦房店公交公司的具体应用为例,实现了基于B/C/S叁层系统架构的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智能监管系统的智能公交子系统和公众发布系统。最后,为了保障系统和用户数据的安全,讨论了数据中心和实现安全隔离下的WEB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通过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智能监管系统通过测试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系统的应用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吸引出行量、有效缓解交通压力、降低燃油消耗、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5-10-01)
综合运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运输系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现有交通运输系统评价方法的不足,以福建省货运综合运输系统为例,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叁个方面进行考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福建省货运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运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雷之田,左大杰.基于DEA模型的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效率评价[J].综合运输.2019
[2].郑日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综合运输系统效益评价[J].西部交通科技.2019
[3].张瑞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川省综合运输系统节能减排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薛锋,邹彪.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性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7
[5].俞微薇.综合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协调性评价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7
[6].薛锋,吕丹,左大杰.基于协同论的综合运输系统协调度研究[J].综合运输.2017
[7].李德刚,边莉莉,李丹丹.综合运输客运枢纽换乘系统布局优化模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庞清阁.基于GISDK的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系统框架研究[J].交通世界.2016
[9].钱家祥.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
[10].刘智民.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智能监管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