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活性测定论文-于春荣,董营,王英诺,常艳,于春艳

体外活性测定论文-于春荣,董营,王英诺,常艳,于春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活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芪属,甘草,五味子属,抗氧化

体外活性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于春荣,董营,王英诺,常艳,于春艳[1](2019)在《复方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芪、甘草和北五味子复方提取物(复方黄芪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醇提热回流方法制备该复方提取物。在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中,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维生素C组(VC,阳性对照组)、复方黄芪提取物0.1、0.2和0.5 g/ml组,并通过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Oyaizu方法还原能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乙素含量,采用福林-酚法以没食子酸为标样测定总酚含量,以芦丁为标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与VC组比较,复方黄芪提取物0.1、0.2和0.5 g/ml组的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抑制率均显着增加(P<0.05),还原力均增强(P<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P<0.05)。浓度为0.1 g/ml的复方黄芪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4.39 mg/g、总酚含量为38.65 mg/g、五味子乙素含量为0.76 mg/g。结论本文研究的复方黄芪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总黄酮、总酚及五味子乙素含量分别为54.39、38.65和0.76 mg/g。(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丛芳源,曹胜亮,谭敏,丁国飞,刘家琪[2](2019)在《猪IFN-α、IFN-γ、IFN-λ1真核表达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病毒性疫病是目前危害养猪的头号病原,主要通过疫苗免疫的方式进行防控。但是在新发病毒或者是基因组高变异的病毒,面临无疫苗或者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的处境。干扰素(Interferon, IFN)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活性的细胞因子,提高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使病毒在机体存活和复制的几率降到最低。开发增强猪免疫活性的生物制剂和抗生素的替代品,从而为猪病毒性疫病特别是新发或突发的重大疫病防控提供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7)

邸松,钟方丽,张晓丽,王晓林,雷永平[3](2019)在《HPLC法同时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体外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采用UV法测定刺玫果提取物、4种黄酮类单体和单体复方配伍的体外活性。结果表明,刺玫果提取物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及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607.98,450.63,187.32,12.68μg/g。刺玫果提取物、4种黄酮类成分及其复方配伍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刺玫果提取物的活性强于黄酮类成分的复方配伍,但二者均弱于VC;刺玫果提取物、4种黄酮类成分及其复方配伍均具有清除亚硝酸盐、阻断亚硝胺合成及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且刺玫果提取物的活性强于阿卡波糖、黄酮类成分的复方配伍。(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覃宇[4](2019)在《鱼鳞多肽亚铁螯合物的氨基酸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对鱼鳞多肽亚铁螯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检测。研究了鱼鳞多肽亚铁螯合物对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作用,并比较了抗坏血酸、鱼鳞多肽和鱼鳞多肽亚铁螯合盐对二者的清除能力。分子量测定及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鱼鳞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为500~5000 Da,多肽亚铁螯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为5000~10000 Da,鱼鳞多肽亚铁螯合物中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的含量较高,酪氨酸、组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低。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鱼鳞多肽亚铁盐能清除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抗坏血酸、鱼鳞多肽亚铁盐和鱼鳞多肽这叁种物质对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清除能力的强弱顺序为维生素C<鱼鳞多肽亚铁盐>鱼鳞多肽,故鱼鳞多肽亚铁螯合盐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谭登航,王鹏娇,张硕,赵梅,刘燕[5](2019)在《刺梨不同药用部位中鞣花酸的含量测定及其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刺梨果、刺梨根和刺梨叶中3个药用部位中游离鞣花酸与总鞣花酸含量,并评价刺梨不同药用部位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和酸水解的方法分别得到刺梨不同药用部位的游离鞣花酸和总鞣花酸,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别测定其含量。以半数清除浓度(IC_(50))为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对不同药用部位醇提物进行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结果:游离鞣花酸和总鞣花酸在刺梨药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游离鞣花酸含量高低顺序为刺梨叶(38.49 mg/g)>刺梨果(20.59 mg/g)>刺梨根(11.35 mg/g),总鞣花酸含量高低顺序为刺梨叶(197.08 mg/g)>刺梨果(49.36 mg/g)>刺梨根(21.86 mg/g),且刺梨果和刺梨根中总鞣花酸含量约为相应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的2倍,刺梨叶中总鞣花酸含量约为相应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的5倍。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中,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均为VC>刺梨叶>刺梨果>刺梨根,并且刺梨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4.57±0.70)、(115.99±2.21)μg/mL]和刺梨果[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5.12±0.24)、(127.61±3.31)μg/m L]的作用效果与VC[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4.47±0.38)、(121.42±2.65)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刺梨果、刺梨根和刺梨叶3个药用部位中,刺梨叶的游离(总)鞣花酸含量最高,并且其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09期)

刘娟[6](2019)在《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紊乱、骨髓增生性疾病,以费城染色体(Ph)为特征,CML的发生和发展与Bcr-Abl酪氨酸激酶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CML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靶向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cr-Abl TKI),但Bcr-Abl基因点突变及P环突变等原因会使药物产生耐药性。耐药问题的出现促使药物研究者们积极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CML药物。本文以上市Bcr-Abl TKI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为指导,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和活性结构拼合原理等方法,以达沙替尼(Dasatinib)结构中的噻唑环来替换伊马替尼(格列卫,Imatinib)中的嘧啶环,同时保留了Imatinib结构中的苯甲酰胺基团,设计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噻唑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期望得到可克服Imatinib及T315I突变所引起耐药问题的小分子药物。为了验证上述设计,首先利用分子模拟软件SYBYL-X2.0对所设计化合物与靶点Abl及Abl~(T315I)激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并给出拟合打分值。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化合物与靶点Abl及Abl~(T315I)都有较好的作用强度,且部分化合物与Abl及Abl~(T315I)的作用强度均高于Imatinib,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所设计的目标化合物在理论上可克服Imatinib及T315I突变引起的耐药。以3-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其与硫氰酸铵、苯甲酰氯在以丙酮为溶剂的条件下生成中间体3-羧基苯基硫脲;3-羧基苯基硫脲和α-溴代烷基芳基酮经环合反应、N-酰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等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法、质谱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元素分析法等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利用带有化学发光检测器的酶标仪对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Abl和Abl~(T315I)激酶活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3a,3e,3m,3n,3p,4c,4f和4g对Abl和Abl~(T315)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3m对Abl和Abl~(T315I)的IC_(50)(μM)值分别为1.273和39.89,而阳性对照药物Imatinib对Abl的IC _(50)(μM)值为0.398,对T315I突变则无效。利用MTS法测试所合成目标化合物对CML细胞株K562、伊马替尼耐药株K562/R、T315I突变株BaF_3-ABL-BCR-T315I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的抗增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对K562、K562/R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化合物3m效果最佳,IC_(50)(μM)分别为8.32和7.308;化合物3m、3n和3p对于BaF_3-ABL-BCR-T315I细胞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IC_(50)(μM)分别为36.59、19.12和19.75;所有化合物都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作用微弱,其IC_(50)(μM)均大于100。(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郎明紫,刘明明,解鸿青,李聪慧,陈亚洁[7](2019)在《桑黄黄酮的超声波辅助醇提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酮是桑黄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桑黄黄酮的超声波辅助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还原力及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桑黄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5 h,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的桑黄黄酮提取得率为4.41%,达到回归模型预测值的98.44%;3个因素对桑黄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且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提取的桑黄黄酮具有较强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强清除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婷,师健友,鲁永平,周艳平,彭婷[8](2019)在《氮唑类CYP51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一系列1,2,4-叁唑-3-硫酮衍生物并考察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通过酯化、肼解、缩合、环化四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将待测化合物配成浓度为1.6 mg.m L~(-1)的药物原液,并通过2倍稀释法将其制备成10个不同梯度浓度的待测药液,使用微量稀释法测试这些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孢子丝状真菌和絮状表皮藓菌叁种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得到17个1,2,4-叁唑-3-硫酮的卤代苯基衍生物、烃基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其中,化合物6h对白色念珠菌、孢子丝状真菌和絮状表皮藓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达到12.5、12.5、6.25μg.mL~(-1),化合物6d和6m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均为12.5μg.mL~(-1),与对照药物酮康唑的抑菌活性相当。化合物6a、6d、6m、6p对孢子丝状真菌的MIC值均为25μg.mL~(-1)。结论:1,2,4-叁唑-3-硫酮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6h的抗菌效果显着,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以发展成为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药与临床》期刊2019年02期)

付千,徐瑞,段欢,余惠凡,邱韵涵[9](2019)在《刺山柑乙酸乙酯部位对APAP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刺山柑乙酸乙酯部位(CSEA)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小鼠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SEA低,高剂量组(50和200 mg·kg~(-1))。除对照组外其它小鼠给药7天后,腹腔注射APAP(300 mg/kg)建立肝损伤模型。检测生化指标ALT、AST活性以及氧化应激指标T-SOD、MDA、GSH和T-AOC的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检测CSE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CSEA能显着降低ALT、AST、MDA、TNF-α、IL-1β和IL-6水平,增加T-SOD、GSH和T-AOC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CSEA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比较高的清除作用。结论 CSEA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且对APAP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3期)

张景,王坤,申翔宇,李默,刘春兰[10](2019)在《甘西鼠尾草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超声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甘西鼠尾草粗多糖,应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对甘西鼠尾草粗多糖进行脱色素、脱蛋白处理得到初步纯化多糖,并对粗多糖和初步纯化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甘西鼠尾草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1:1 m L/g、提取时间2. 7 h、提取温度75℃、超声波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甘西鼠尾草粗多糖的提取率为6. 568%,与预测值基本一致.清除自由基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O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清除率达64. 34%;对DPPH清除活性最大清除率达83%.(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体外活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病毒性疫病是目前危害养猪的头号病原,主要通过疫苗免疫的方式进行防控。但是在新发病毒或者是基因组高变异的病毒,面临无疫苗或者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的处境。干扰素(Interferon, IFN)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活性的细胞因子,提高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使病毒在机体存活和复制的几率降到最低。开发增强猪免疫活性的生物制剂和抗生素的替代品,从而为猪病毒性疫病特别是新发或突发的重大疫病防控提供物质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活性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1].于春荣,董营,王英诺,常艳,于春艳.复方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测定[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2].丛芳源,曹胜亮,谭敏,丁国飞,刘家琪.猪IFN-α、IFN-γ、IFN-λ1真核表达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测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2019

[3].邸松,钟方丽,张晓丽,王晓林,雷永平.HPLC法同时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体外活性测定[J].食品与机械.2019

[4].覃宇.鱼鳞多肽亚铁螯合物的氨基酸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谭登航,王鹏娇,张硕,赵梅,刘燕.刺梨不同药用部位中鞣花酸的含量测定及其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9

[6].刘娟.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活性测定[D].南华大学.2019

[7].郎明紫,刘明明,解鸿青,李聪慧,陈亚洁.桑黄黄酮的超声波辅助醇提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J].蚕业科学.2019

[8].陈婷,师健友,鲁永平,周艳平,彭婷.氮唑类CYP51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J].中药与临床.2019

[9].付千,徐瑞,段欢,余惠凡,邱韵涵.刺山柑乙酸乙酯部位对APAP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9

[10].张景,王坤,申翔宇,李默,刘春兰.甘西鼠尾草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体外活性测定论文-于春荣,董营,王英诺,常艳,于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