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林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平原第一中学2531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为了能够打造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众多教育工作者开始不断探索和改进方式。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开展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文关系、地理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等。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观察、分析、调查、思考、实践以及归纳,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义。所谓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并通过研究、调查、检验总结问题,得出结论。整个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是以问题为核心,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他们对“问题”产生探索欲望,进而通过实践检验构建出具体的知识体系。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型教学模式。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特点。(1)探究式教学要以科学性的问题为线索。换句话说,在探究式教学中,所有问题一定要具有探究价值,尽量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或者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兴趣的牵引下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2)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仅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和环境,随后就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探索、讨论以及总结。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使他们在日后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并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分析、整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通过实践不断地巩固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完全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方法策略
1.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究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软件或是一些直观的教学工具,对学生造成感官刺激。例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宇宙星体、银河系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同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地球所在的星系是什么星系?这个星系中有多少颗星体?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宇宙中有多少类似地球的星体?……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2.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并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解“海陆变迁”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如下创新思考:陆地漂移假说是怎样产生的?现今的海陆分布是怎样形成的?海陆变迁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结束?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在日后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离不开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探究活动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深入研究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平台,使其在反复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发挥出探究式教学的最大价值。这样不但能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的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为此,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环境,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探究方向,并适当开展探究活动,进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慧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J].科技信息,2009,(26):640。
[2]邓永贵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5,(4):111-112。
[3]姜馨蓓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新课程·中旬,2014,(10):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