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肺病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探讨

中医药肺病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探讨

童佳兵1杨程1张念志1季红燕1朱慧志1王胜1李泽庚(通讯作者)2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230038)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097-02

【摘要】重点学科在教学上必须把教书育人、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主要任务,并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性研究中起带头作用,为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和尝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肺病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病学科作为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结合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不断凝练人才培养的理念,我们注重“早实践、多实践”、“注重临床”、“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等中医肺病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路,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从课堂到临床、实践创新”的培养理念,逐步实施中医肺病学科卓越专科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努力构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卓越医师的不同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一条现代中医优秀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一、构建“训练基础-强化专业-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新体系

为了适应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将肺病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分为知识集成、创新能力、卓越医师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为基础,以系统中医药学为主线,以人文社科、生物学、化学、中医药等为课程模块,将中医药基础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在第二阶段,专门进行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我们实际,主要以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国家级重点学科肺病学科为依托,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国家重大项目为支撑,

以情报信息网络、科研思维与方法、前沿知识讲座等为知识模块,引入导师制,从系统中医药所涵盖的理论及临床等多个方向进行科研训练,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阶段以培养适应肺病学科发展需要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科卓越医师、专科名医的综合性、高素质的拔尖专门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专科医师均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新体系。

第一阶段为训练基础阶段对本科生进行肺病学科基础知识培训,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床边教学和案例式课程学习;对肺病学科研究生、博士生、及刚定科住院医师在内科相关科室内进行轮训,加强呼吸及内科基础学习。改变中医学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以器官系统(或问题、病例)为主轴的问题导向性学习,以临床医学问题为切入点,将知识进行横向整合与纵向衔接。课堂教学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作为主要形式。实施模块式课程设置与改革。

第二阶段为强化专业阶段依托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国家级重点学科肺病学科,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实行本科生特别是研究生参与值班,要求熟悉、掌握肺病专业各项诊疗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达到年轻住院医师的初级水平;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总值班制,要求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诊疗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

第三阶段为名师指导阶段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与学科自身规律,实现师承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学校与名校联合培养、学校名师与医院名医“双导师指导制”。这个阶段的研究生、专科医师在继续完成专业强化阶段训练的同时,由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医名医与本校导师一同指导,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与思维能力,达到主治医师以上的水平。期间,在整合本地优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利用学科协作优势,实施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联合培养,时间不少于1年。通过“名师”、“名医”、“名校”战略提升研究生、博士生、专科医师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中医药肺病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注重发展学生、医师个性,突出个人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科研意识、科研素养和创造能力,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学科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逐步完善以师资、平台、管理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培养中医药肺病学科创新性人才离不开众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其中师资是关键、平台是基础、管理是纽带。为此,围绕中医药肺病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中心,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搭建培养平台,强化教学管理。

1.优化师资队伍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师资队伍中“近亲繁殖”较突出的现象,学科应积极实施“外引内培”的策略,加大专科医师及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制定师资培养与师资引进规划,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肺病学科医师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中医药肺病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点营造“三个层次”的人才队伍,即造就高水平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营造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团队。

2.打造培养平台为了加强肺病学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专科医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目前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搭建统一化教学平台、网络式信息平台、综合型技术平台。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临床实验与动物实验相结合、多元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打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综合型技术平台。

3.强化教学管理建立适应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专科医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现代教学管理机制,是中医药肺病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等方面的不断建设,来强化教学管理,以此适应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重视管理,计划成立肺病学科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实行负责人负责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决策制、教学督导小组质量评价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学校、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机构和制度。专人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

注重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医药肺病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实践的管理制度。如《中医药肺病学科人才培养实施细则》、《中医药肺病学科研究生、专科医师培养考核规范》、《中医药肺病学科研究生培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及实施办法》等制度。制定轮转考核、阶段考核、综合考核三级考核制度,制定《卓越肺病学科中医师临床轮训考核指标体系与规范》,明确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的内容和方法,严格把好各科出口。

因此,围绕这一中医药肺病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心,我们以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凝练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打造高水平课程、注重教材体系建设、强调实践教学、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加强示范辐射作用,对中医药肺病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综合改革,以此达到对肺病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标签:;  ;  ;  

中医药肺病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