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土壤论文-杨丽军,何琴,朱本国,王丽娟

公园土壤论文-杨丽军,何琴,朱本国,王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园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庆市,公园,绿化种植土壤,渗滤性

公园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军,何琴,朱本国,王丽娟[1](2019)在《重庆市公园绿化种植土壤渗滤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园绿化种植土壤作为城市绿地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分析影响其渗滤性的因素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几个公园38个土壤样品检测,土壤稳定入渗率在0.18~145mm/h范围内,平均值为29.9mm/h。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干容重、鲜样容重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田间最小持水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毛管孔隙度相关性较低。理论上土壤容重、土壤田间持水量都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有着关联,因此在考量公园绿化种植土壤渗滤性时可以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列为重点关注指标。(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1期)

杨异婷,贾铁飞,李骥飞,巩莉[2](2019)在《旅游活动对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上海郊区天马山公园采挖竹笋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研究区采挖竹笋活动区域坡地土壤的枯枝落叶层厚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土壤粒度特征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土壤冲击指数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定量研究采挖竹笋活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比采挖竹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该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具体表现为:(1)受旅游活动干扰,枯枝落叶层厚度、含水率、土壤黏粒等指标均有所减小,而土壤容重、土壤砂粒则有增大趋势;(2)各级坡度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所变化,且变化极其显着(P<0.01)的坡度范围均集中在Ⅰ(0°~5°)、Ⅱ(6°~10°)级坡度上;(3)在旅游活动影响下,枯枝落叶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对旅游活动干扰表现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土壤粒度中粉粒含量对旅游活动反应最弱;土壤细黏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着正相关,粗砂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简兴,王松,翟晓钰,蔡阳阳,王喻[3](2019)在《安徽叁汊河国家湿地公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安徽叁汊河国家湿地公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差异,于2017年7月16日,在该湿地公园内的天然沼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藨草(Scirpus triqueter)沼泽、由天然沼泽开垦的分别耕种了3 a和30 a的耕地、果园和林地中,采集表层(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土样中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矿化碳和可溶性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沼泽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16.99 g/kg、124.42 mg/kg、119.44 mg/kg和0.55 g/kg,耕种了3 a的耕地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6.31 g/kg、98.64 mg/kg、24.91 mg/kg和0.22 g/kg,耕种了30 a的耕地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19.22 g/kg、173.40 mg/kg、84.78 mg/kg和0.40 g/kg,果园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12.31 g/kg、93.28 mg/kg、55.08 mg/kg和0.20 g/kg,林地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12.64 g/kg、109.00 mg/kg、53.96 mg/kg和0.14 g/kg;天然沼泽开垦为耕地耕种了3 a后,表层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显着降低,耕种了30 a后,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君,王宁,崔岱宗,卢磊,赵敏[4](2019)在《小兴安岭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不同生境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细菌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参与者,细菌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是反映土壤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枫桦(Betula costata)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草甸等7种不同生境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性,探讨该地区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生境的响应,为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在门的水平上,各生境的细菌群落组成基本一致,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7种生境土壤中相对丰度均大于10.0%,是细菌中的优势菌门。在属的水平上,共测得245个菌属,各样地共有属118个,占总属数的48.2%,占总相对丰度的97.8%;优势菌属分别为Sparto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Gaiella、Gp16、Gp4,占总相对丰度的47.0%, Sparto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在7种生境土壤中丰度均最高。7种生境下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土壤理化因子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红松林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其他生境。土壤pH是大亮子河森林公园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8期)

杨积涛,许静,蔡江桥,王晖,戴耀良[5](2019)在《深圳市公园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深圳公园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以深圳市5个主要公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容重、土壤质地、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全盐量和总硫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壤偏紧,土壤质地为粉砂质壤土,土壤pH为6.2~7.0,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磷含量处于很低的水平,而钾含量处于极低水平,远低于园林绿地种植的最低标准。(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邱明红,童思远,陈国德,符生波,符溶[6](2019)在《3种恢复模式对阿陀岭森林公园次生林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金钟藤危害严重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自然恢复、适当人为干预和人工恢复等3种恢复模式对目标区域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次生林自然恢复速度相对缓慢,通过人为干预可有效控制金钟藤蔓延,并提高次生林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且可有效改善土壤性能。其中,土壤中全钾含量在0~≤20cm土层中从20.64g/kg提高至33.59g/kg;在20<~≤40cm土层中从25.03g/kg提高至32.71g/kg,与其他处理对比,差异达到显着水平;次生林群落植被恢复结果显示,人工恢复在短期内的植被恢复效果并不显着,但该恢复模式有助于增强土壤涵养水源功能,其表层(0~≤20cm)土壤容重1.35g/m3降低至1.13g/m3;次生林群落人工恢复模式下补植的5种乡土树种,枫香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且病虫害较少,为研究区植被恢复较为适宜补植的乡土树种。(本文来源于《热带林业》期刊2019年03期)

高国荣[7](2019)在《上海市杨浦区公园、道路绿地土壤物理性状及电导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土壤改良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笔者采用环刀法测定杨浦区公园和道路绿地的土壤物理性质,使用便携式土壤水分测量仪测定电导率,使用便携式渗透仪现场观测土壤导水率。结果表明:杨浦区土壤电导率略高于标准值0.05 mS/cm3,土壤通气性不良,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比城市园林绿化种植要求低5.88%。道路绿地土壤容重比标准高0.03 g/cm3、土壤总孔隙度比城市园林绿化种植最理想的标准低2.42%,公园绿地符合标准。道路绿地土壤含水量与持水能力均显着低于公园绿地。最后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良土壤质量:及时翻松地表土壤,通过堆积树皮、凋落叶增大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降低土壤紧实度;加强日常养护管理,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干扰;植物绿化种植过程中,从使植物群落结构丰富多样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6期)

常兰,文雪梅,周洪祥,蒋天玉,任若愚[8](2019)在《乐山市绿心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乐山市"城中之林"绿心公园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对绿心公园的土壤重金属铬、锌、铜、镍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统计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乐山绿心公园土壤各项重金属Cr、Cu、Ni、Zn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1. 33 mg/kg、45. 07 mg/kg、26. 82mg/kg、135. 31 mg/kg,Cr、Ni的平均值均小于土壤环境背景值,Cu和Zn的平均值大于当地土壤环境背景值,分别是其参比值的1. 4和1. 5倍。Cr、Cu和Ni含量的最大值都小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 Zn含量的最大值大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是标准的1. 38倍。土壤中各监测点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部分<1,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2,各采样点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以上说明Cu和Zn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情况,Zn属于轻度污染,需采取及时有效措施以加强污染监测与控制。(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熊静[9](2019)在《土壤退化对湿地植被布局的影响建模研究——以野鸭湖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土壤退化对湿地植被布局的影响建模分析通常只针对一种人为干扰模式,对于多重干扰模式下的建模分析效果较差,针对该问题,设计多重干扰模式下的影响模型构建。以野鸭湖公园为例研究土壤退化特征,并在不同人为干扰下分析湿地植被布局情况。采用Field Spec 3背式野外高光谱辐射仪,对土壤退化造成的湿地植被布局影响光谱特征量进行采集。通过光谱平滑去燥、剔除水汽吸收波段以及光谱曲线均值处理等步骤,完成数据预处理。依据湿地植被生长危害破坏趋势,构建土壤退化特征下的湿地植被布局被影响模型,并进行修订。通过实例分析结果可知,该模型分析效果较好,为湿地植被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莽杨丹,薛会英,罗大庆,屈兴乐,赵津仪[10](2019)在《雅尼湿地公园不同功能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林芝市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内不同功能区的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分离得到土壤线虫10 995条,隶属于2纲6目26科35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175条/100 g干土,0~10 cm土层土壤线虫数量占总数的65.5%,表聚性极强。丝垫刃属(Flienchus)、茎属(Ditylench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为优势属。食真菌性线虫为主要营养类群。恢复重建区和管理服务区的多样性指数H'显着大于合理利用区和保育区(P<0.05),不同功能区间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显着;合理利用区的优势度指数λ显著高于恢复重建区(P<0.05);恢复重建区的丰富度SR显着高于合理利用区和保育区(P<0.05)。4个功能区的NCR值在0.24~0.59之间,故公园的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途径有细菌和真菌两种,NCR均值为0.36,表明公园内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以真菌分解途径为主。恢复重建区的MI值显着低于其它3个区,而PPI值显着高于其它3个区,说明恢复重建区受到的外界扰动比较大;MI均值为2,说明雅尼湿地公园内土壤线虫群落处于早期的演替阶段,此时湿地公园内土壤环境普遍受到干扰,各生态系统均还不稳定。总之,土壤线虫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一个生物指示因子。(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公园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研究区采挖竹笋活动区域坡地土壤的枯枝落叶层厚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土壤粒度特征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土壤冲击指数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定量研究采挖竹笋活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比采挖竹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该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具体表现为:(1)受旅游活动干扰,枯枝落叶层厚度、含水率、土壤黏粒等指标均有所减小,而土壤容重、土壤砂粒则有增大趋势;(2)各级坡度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所变化,且变化极其显着(P<0.01)的坡度范围均集中在Ⅰ(0°~5°)、Ⅱ(6°~10°)级坡度上;(3)在旅游活动影响下,枯枝落叶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对旅游活动干扰表现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土壤粒度中粉粒含量对旅游活动反应最弱;土壤细黏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着正相关,粗砂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着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园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丽军,何琴,朱本国,王丽娟.重庆市公园绿化种植土壤渗滤性分析研究[J].现代园艺.2019

[2].杨异婷,贾铁飞,李骥飞,巩莉.旅游活动对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上海郊区天马山公园采挖竹笋活动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简兴,王松,翟晓钰,蔡阳阳,王喻.安徽叁汊河国家湿地公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J].湿地科学.2019

[4].刘君,王宁,崔岱宗,卢磊,赵敏.小兴安岭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不同生境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J].生物多样性.2019

[5].杨积涛,许静,蔡江桥,王晖,戴耀良.深圳市公园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6].邱明红,童思远,陈国德,符生波,符溶.3种恢复模式对阿陀岭森林公园次生林植被和土壤的影响[J].热带林业.2019

[7].高国荣.上海市杨浦区公园、道路绿地土壤物理性状及电导率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8].常兰,文雪梅,周洪祥,蒋天玉,任若愚.乐山市绿心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J].四川环境.2019

[9].熊静.土壤退化对湿地植被布局的影响建模研究——以野鸭湖公园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10].莽杨丹,薛会英,罗大庆,屈兴乐,赵津仪.雅尼湿地公园不同功能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J].高原农业.2019

标签:;  ;  ;  ;  

公园土壤论文-杨丽军,何琴,朱本国,王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