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守论文-李超

海外留守论文-李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外留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外华人,留守父母,代际支持,经济支持

海外留守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1](2016)在《反哺与西化:海外华人对其留守父母的代际经济支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在新迁移经济学、现代化和老龄化理论基础上,综合分析子女定居国外,而其老年父母在国内居住的家庭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移民子女提供比国内子女更多的经济支持,其初次出国时间和回国意愿对其经济支持行为有复杂影响。接受老人经济支持的子女具有较高的给予父母经济支持可能性,但却降低了提供经济支持的数量。高龄老人获得经济支持的可能性减小,但净经济支持数量在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但尚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子女的经济支持成为决定留守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6年10期)

曹乘瑜[2](2016)在《利空出尽 海外资金留守A股》一文中研究指出15日,MSCI宣布延迟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然而A股表现却出人意料,大盘放量上攻,且此前进入市场的外资并没有撤出迹象。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落榜”市场早已提前反应悲观预期,资金可趁此动荡机会加仓,不过投资者还需关注英国脱欧等外围事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6-06-16)

李超,王雷[3](2014)在《海外移民潮背景下留守老人代际情感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北京地区子女移居国外的老年人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子女移居国外而其老年父母留守国内居住的新移民家庭代际情感支持的影响因素。这些老年父母认为女儿、已婚且育有孩子、提供日常照料、收入越高、越孝顺的子女,与自己的关系越亲近。同时,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越好、非独自居住的老人,越趋向认为其与子女的情感更亲密。移居国外的子女与国内居住的子女在对父母情感支持方面没有显着差异,老年父母与移居海外的成年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没有由于空间距离拉大而疏远。(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谢履羽[4](2012)在《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亲子沟通状况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正常,未因父母留守海外而受到严重的损害。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容易因学习而烦恼、自责。小学年龄段和初中年龄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着,且同母子、父子沟通的状况正相关显着。但儿童与父、母的沟通状况差异极显着,即母亲与孩子的沟通状况更好。(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1期)

朴婷姬,秦红芳[5](2011)在《朝鲜族海外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家庭结构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朝鲜族海外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家庭结构对其影响。结果发现:朝鲜族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和心理健康与非留守青少年相比较差异显着;朝鲜族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多个维度间显着负相关,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现拮抗状态;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结构完整性、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会影响到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二者对心理健康有着显着的预测作用。因此,朝鲜族海外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得到有效关注。(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1年03期)

潘佳丽,李丹,张雨青[6](2011)在《海外初中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及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对福建省福清市729名12-17岁初中儿童进行施测,初步探讨海外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来,海外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交问题比非留守儿童的社交问题更为严重。(2)海外初中留守女童的内隐性问题行为比留守男童更为严重。(3)与初一、初叁的海外留守儿童相比,初二年级的海外留守儿童在焦虑/抑郁、退缩、身体不适方面表现最好。(4)兄弟姐妹的数量越多,海外留守儿童的身体不适问题越严重。(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张新招[7](2010)在《海外留守儿童情绪调节能力问卷的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绝大多数只限于农村留守儿童,而海外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却极少有研究者涉及。相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相当多的海外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的时间更早、更久,这些留(本文来源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马晓媛[8](2010)在《海外华人父母的“空巢”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巢父母日渐增多    近日,国内某媒体连续刊载了两篇关于华人空巢父母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一篇是妻儿先后赴美,丈夫老顾独自度过10年孤独生活,“一家叁口10年相聚仅8天”;另一篇讲80岁的刘伯两个儿子在国外事业有成,但刘伯与老伴已在国内空巢20载,(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0-09-09)

王惠卿[9](2010)在《海外留守儿童的归因倾向特点研究——关注海外留守儿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问卷对海外留守儿童进行抽样测查,以了解海外留守儿童的归因倾向状况的现状;并通过海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中了解形成不同归因倾向特点的原因。这不但有利于帮助海外留守儿童摆脱留守带来的困扰,而且有利于为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0年05期)

林玲[10](2009)在《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感作为一种不健全的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日常活动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修订了R.S.Weiss(1973)编制的《情绪——社交孤独感问卷》、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和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量,试图了解海外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海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海外留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5日,MSCI宣布延迟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然而A股表现却出人意料,大盘放量上攻,且此前进入市场的外资并没有撤出迹象。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落榜”市场早已提前反应悲观预期,资金可趁此动荡机会加仓,不过投资者还需关注英国脱欧等外围事件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外留守论文参考文献

[1].李超.反哺与西化:海外华人对其留守父母的代际经济支持分析[J].兰州学刊.2016

[2].曹乘瑜.利空出尽海外资金留守A股[N].中国证券报.2016

[3].李超,王雷.海外移民潮背景下留守老人代际情感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4

[4].谢履羽.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亲子沟通状况的关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朴婷姬,秦红芳.朝鲜族海外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家庭结构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东疆学刊.2011

[6].潘佳丽,李丹,张雨青.海外初中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研究.2011

[7].张新招.海外留守儿童情绪调节能力问卷的编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

[8].马晓媛.海外华人父母的“空巢”生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

[9].王惠卿.海外留守儿童的归因倾向特点研究——关注海外留守儿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价值工程.2010

[10].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标签:;  ;  ;  ;  

海外留守论文-李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