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议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刑事和解协议,协议书,民事契约,刑事和解制度
协议属性论文文献综述
田小玲,邱胜帆[1](2019)在《论刑事和解协议书“主持制作”的规范化——以和解协议的契约属性与刑事功能定位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和解协议书是刑事和解制度的核心要素,《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和解案件中,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然而,至于和解协议书该如何"主持制作"?却被不经意地忽视。在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和公安部分别出台的司法解释和文件中,就存在格式、内容等方面的重大冲突,并带来和解协议效力扩张的风险,~①给司法实践造成更大困扰,并损害刑事司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深究缘由,在于司法机关对和解协议书契约属性的定位较为模(本文来源于《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期刊2019-06-20)
胡晓莉[2](2019)在《区分原则与价值功能视域下对PPP协议法律属性的反思——兼评《PPP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立法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PPP协议的法律属性研究,多以公私法的区别以及政府在PPP模式中的行政主导为起点,而相对忽略了PPP模式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实际操作的全生命周期性以及分阶段的现实情境。本文从反思的角度提出判定PPP协议的法律属性,应当区分和剥离政府在PPP项目整体运作不同阶段中的身份角色与功能,以平等性的价值判断为基点,以公益性价值理念为目标,从而将PPP协议定位为民事合同。这样的定位符合立法趋势,也有利于PPP在中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田小玲,邱胜帆[3](2018)在《略论刑事和解协议的民事属性及量刑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和解协议游离于公法、私法之间,在订立的原则、主体、法律责任、生效要件以及产生的效力上均体现出一定的民事属性,在契合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同时也顺应当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功能。同时,其量刑功能构建了刑事和解制度在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桥梁,使得刑事和解制度间接地在刑法上找到了依据,刑事和解制度的合法性及正当性得以保障。(本文来源于《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元平,李华,赵俊岚,阮宏玮[4](2018)在《OpenFlow协议IPv6属性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SDN网络中数据转发与控制相互分离的特性,OpenFlow协议在其南向接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IPv4可供分配的地址资源已然耗尽,瓶颈地位益发凸显。如何尽快部署IPv6,使其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使得当前网络与IPv6网络长期共存或平滑过渡到IPv6网络是工业界与学术界要解决的问题。SDN则提供了这样一个选项,其中OpenFlow协议是否支持IPv6协议便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形式化方法对OpenFlow协议进行形式化建模,得到其非确定性有限状态机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其测试生成树,以指导测试。同时,对于其是否支持IPv6进行重点关注,利用组合测试的方法,产生了167条测试例。完成了测试引擎的开发,支持高效的测试生成算法,以及测试执行与判定。利用此测试引擎,以上述测试例为测试输入,执行测试过程,同时进一步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定量的分析结果,符合预期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梁凤云[5](2018)在《公私合作协议的公法属性及其法律救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用事业领域实行公私合作是各国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或者新行政法理论指导下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一场变革,也是各国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进行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具体模式因各国制度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但在充分发挥公私方各自的优势、促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却是共通的。1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协议目前在经济学界、公共管理学界和法学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经济学界(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律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邵艺雯,赵一鸣[6](2018)在《云计算中基于属性的分层密钥交换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云服务器上进行文件共享。由于云服务器不完全受信任,因此需要加密和访问控制来保护数据。实现了云计算中基于属性的分层密钥交换,在数据拥有者和使用者之间以交互的方式建立分层密钥,使满足访问策略的使用者获取共享密钥并解密数据。分层密钥管理机制的运用实现了细粒度的文件访问控制,不同属性集合的用户将根据其安全等级,分别对数据内容进行解密。该方案具有细粒度、属性隐私、不可链接、抗碰撞以及可投射的特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8期)
满艺珊[7](2018)在《我国PPP协议的法律属性及规制研究——基于对双阶理论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为了应对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两大社会经济问题,开始采取"缩小政府便捷"(rolling back the frontiers of the state)政策,~①率先发起了"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的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运动。自此,一场波澜壮阔的以民营化为方向对公共事业(本文来源于《行政法论丛》期刊2018年00期)
朱冰,尹权[8](2018)在《PPP特许经营协议的法律属性与违约救济》一文中研究指出PPP特许经营协议法律属性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法律属性定性直接影响协议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和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PPP特许经营协议法律属性并非机械的非"公"即"私",二元对立,在"法律属性—违约救济—法律责任"的对应关系上也不遵循绝对的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单一分轨制。特许经营协议的内容、性质以及实体法适用上都兼具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属性,特许机关和特许经营者的诉讼请求也会跨越民事与行政救济的不同领域,在不改变既有的部门法分类标准和法庭设置结构前提下,应允许特许协议当事人依据个案争议焦点确定的具体诉由在行政、民事以及仲裁间选择适用救济方式。(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朱志晓[9](2018)在《基于社会属性的车载自组织网络机会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使得智能驾驶、道路状况预告、安全预警、资源共享等服务成为现实。各种服务和应用都离不开消息的投递,使得路由协议成为VANET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然而,车辆节点的快速移动等特性导致网络拓扑结构频繁变化,通信传输链路时常断裂,使得信息投递效率很低。机会路由采用“存储-携带-转发”的机制,增加节点移动带来的通信机会以提高数据传输率。同时,车辆的移动往往会受到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而表现出相对通信链路更稳定的社会属性,基于此可以设计性能更好的路由协议。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车辆的移动受驾驶员的社会行为影响表现出社区性,提出了一种基于KClique动态分布式社区检测算法。该算法在节点相遇时,采用K-Clique策略进行社区检测,在节点断开连接时,通过计算最近一个时间片内的累积相遇持续时间来实时更新熟知集和本地社区。(2)针对VANET中消息常常需要在不同社区间传输且有效通信链路存在时间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接度和相遇持续时间的机会路由协议(Tie and Duration Based Routing Protocol,TDRP)。该协议采用基于K-Clique动态分布式社区检测算法进行社区划分,利用弱连接度和长时比效用计算全局中心性,将消息转发至目的社区,利用强连接度和长时比效用计算本地中心性,将消息转发至目的节点,能有效提高消息的投递率,降低时延。(3)搭建了基于The ONE的车载网络仿真平台,导入真实地图数据,在城市场景和高速公路场景下,分别对Spray&Wait、Bubble Rap和本文提出的TDRP协议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TDRP在投递率和平均端到端时延方面更具优势,同时给出了不同场景下消息生存时间和节点缓存空间的最佳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骆茜荣[10](2018)在《基于道路分簇的多属性决策VDTN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车辆数目快速增长,造成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等现象频繁发生。在此背景下,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s)应运而生,VANETs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的移动车载服务,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载时延容忍网络(Vehicular Delay Tolerant Network,VDTN)作为一种车辆间歇连通 VANETs,能够在受限网络中实现消息的稳定传输,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现有大多VDTN路由协议较少考虑对局部网络内消息副本数量的控制,可能会造成距离目的节点较远的局部网络中存在大量冗余消息副本,影响路由性能。本文以控制局部网络内冗余消息副本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簇的多属性决策路由算法。然后,应用此路由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询问-回复模式的车间协作感知交通状态方法,车辆不仅能够感知经过路段的交通状态,而且能够感知距离自己较远的兴趣路段的交通状态。同时,为了更准确的评价该方法感知交通状态的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车辆真实轨迹时空分布规律的移动模型。本文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簇的多属性决策路由算法,首先,对网络中的节点基于道路分簇。其次,节点通过车间协作感知消息对所属簇的覆盖情况,并将获取的消息覆盖率作为节点转发消息的依据,以控制局部网络内冗余消息副本的数量,同时利用一跳邻居节点属性、节点自身属性及道路属性建立多属性转发模型,使路由决策更加准确。(2)基于实现的路由算法,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询问-回复模式的车间协作感知交通状态方法,首先,基于移动目标无线定位技术,并通过与邻居节点进行周边交通状态信息交换,车辆能够感知到其周围区域道路上的交通状态信息,并维护一张交通状态信息表。其次,基于询问-回复模式,车辆能够获取并预测兴趣路段的交通状态。(3)为了反映现实场景下车辆的行驶行为以及交通流变化规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车辆真实轨迹时空分布规律的移动模型,首先,依据车辆真实的轨迹数据挖掘上海市早高峰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设计了车流量随时间变化的二次函数模型。其次,基于城市区域热度设计了一种行程规划方案。最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基于高斯-马尔科夫模型周期性的更新节点的运动速度。(4)在机会网络仿真器(Opportunistic Network Environment,ONE)上实现了设计的路由算法、车辆协作感知交通状态方法以及车辆移动模型,同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各方案的可行性及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协议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术界对PPP协议的法律属性研究,多以公私法的区别以及政府在PPP模式中的行政主导为起点,而相对忽略了PPP模式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实际操作的全生命周期性以及分阶段的现实情境。本文从反思的角度提出判定PPP协议的法律属性,应当区分和剥离政府在PPP项目整体运作不同阶段中的身份角色与功能,以平等性的价值判断为基点,以公益性价值理念为目标,从而将PPP协议定位为民事合同。这样的定位符合立法趋势,也有利于PPP在中国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议属性论文参考文献
[1].田小玲,邱胜帆.论刑事和解协议书“主持制作”的规范化——以和解协议的契约属性与刑事功能定位为视角[C].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2019
[2].胡晓莉.区分原则与价值功能视域下对PPP协议法律属性的反思——兼评《PPP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立法价值[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田小玲,邱胜帆.略论刑事和解协议的民事属性及量刑功能[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8
[4].李元平,李华,赵俊岚,阮宏玮.OpenFlow协议IPv6属性测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8
[5].梁凤云.公私合作协议的公法属性及其法律救济[J].中国法律评论.2018
[6].邵艺雯,赵一鸣.云计算中基于属性的分层密钥交换协议[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7].满艺珊.我国PPP协议的法律属性及规制研究——基于对双阶理论的借鉴[J].行政法论丛.2018
[8].朱冰,尹权.PPP特许经营协议的法律属性与违约救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朱志晓.基于社会属性的车载自组织网络机会路由协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骆茜荣.基于道路分簇的多属性决策VDTN路由协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