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画珐琅论文-周弋琳

瓷胎画珐琅论文-周弋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瓷胎画珐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御制,瓷胎画珐琅,白胎,纹样

瓷胎画珐琅论文文献综述

周弋琳[1](2013)在《清叁代宫廷御制瓷胎画珐琅艺术的演变进程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全世界的瓷器市场,都可以看到中国瓷器的影子。清朝宫廷御制瓷胎画珐琅作为“彩瓷皇后”,在世界制瓷史上有着至尊的地位,也是世界瓷器收藏界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而从世界品牌上来讲,清宫御制瓷胎画珐琅又是世界顶级的奢侈品代名词,因为全世界只有四百余件,比所谓的“奢侈品”不知要“奢侈”多少倍。不可与一般的奢侈品同日而语。本文分八章来论述当代珐琅瓷艺术与清叁代宫廷御制瓷胎画珐琅的特征分析,以及叁朝宫廷御制珐琅彩瓷产生以及没落的历史背景,并探究当代珐琅瓷艺术的现状以及前景,将过去的皇室御制瓷胎画珐琅和当代的珐琅瓷从艺术角度展开对比分析,比较其各自的优越性和划时代的感召力量。清宫瓷胎画珐琅已经告别了专属于它的一个历史阶段,为了延续它璀璨的光芒,从民国以来就一直有人在仿制它,在景德镇的仿古市场多有流传定位为“赝品”的各种釉上彩瓷,但是一直没有真正的珐琅瓷出现,直到1924年故宫博物院开放以来,人们才真正得以亲眼目睹它的光彩,后来人们开始精心研制珐琅瓷,包括其釉料、胎质、绘功等,将珐琅瓷工艺还原清宫御制瓷的水平是非常艰难的,那么超越其水平就显得难上加难,因此景德镇研究当代珐琅瓷的专业人士少之又少。珐琅彩瓷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是最精湛的。历史上的珐琅瓷艺术是如何产生、发展以及走向衰落的?今人重新研制的珐琅瓷能否超越历史的高度?当代珐琅瓷艺术又有什么新的出发点?我们能否还原历史上珐琅彩瓷皇后的原貌吗?我们的时代有哪些必然的优势?清叁代的宫廷御制瓷胎画珐琅对后来的制瓷业有哪些影响和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成了笔者关注的问题,且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爱瓷、爱艺术、爱文明的人所迫切关注的问题。我想就此问题对历史进行研究,对当代珐琅瓷的发展状况做出实际考察论证,以此为渴望看到珐琅瓷进步与发展的人们找到一条光明的视线。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理清这些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为珐琅瓷艺术的现在乃至未来找出更有前景的一条视线,以更加明确当前的珐琅瓷业发展的有力方向。本文将从珐琅瓷的胎质、器型、装饰纹样以及款式、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古今“彩瓷皇后”展开一次深入比较与探索。(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3-06-30)

刘芳[2](2013)在《盛极而衰——清乾隆朝瓷胎画珐琅欣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乾隆瓷胎画珐琅的风格乾隆皇帝(一七一一——一七九九)知识广博,视野开阔,他继位后,对于祖父康熙、父亲雍正遗留下来的瓷胎画珐琅格外珍视,并依前制继续在宫中烧制瓷胎画珐琅。据乾隆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造活计清档》显示,每件瓷胎画珐琅在烧成之后都会配置硬木座及楠木匣,贮藏于乾清宫珐琅库内,可见其重视程度。隆朝瓷乾胎画珐琅造型多样(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3年03期)

曹萌,陈沛捷[3](2012)在《雍正瓷胎画珐琅梅花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了雍正朝瓷胎画珐琅梅花图的图像意涵,认为在雍正七年以后所烧制的"题句珐琅彩瓷器",可能来源于"康熙十二月令花卉杯"的启发。雍正在继位前已经展现出对梅花的喜好,从他对珐琅彩梅花图的绘制要求中,表明雍正不喜欢繁花密蕊的风格,而是追求恬静脱俗之美,这与雍正的"恬静自好"性格有很大关系。文章还探讨了梅花图中的政治内涵,认为雍正皇帝用此雅趣来文饰他对中国文化的继承,梅花成为了皇权合法继承的象征。(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2年03期)

孔六庆,张倩[4](2012)在《论清宫瓷胎画珐琅彩性质与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具有对外交流礼品功用的珐琅彩,康熙帝的老师高士奇认为"其成功与否关乎政治",雍正帝力求"内庭恭造之式",乾隆帝像康熙、雍正一样对清宫瓷胎画珐琅彩指导入微。康熙对西方珐琅彩的向往与追求奠定了发展基础,雍正趋向成熟,康、雍画珐琅立足于中国传统题材,乾隆则明显引进西方画面,于是工艺与画面这两者均呈现中西合璧的性质。珐琅彩材质中的"砷"元素对于粉彩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使中国陶瓷绘画的发展有了新转折。也使中国陶瓷绘画的发展状态从自身系统改变到中、西两种文化系统结合,这条新思路的开端意义,无疑是历史性的。(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期刊2012年01期)

周思中[5](2011)在《圆明园珐琅作与清瓷胎画珐琅的制作及风格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清代雍正开辟的圆明园帝王行政加园居的生活对清雍正以后的工艺美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在珐琅彩瓷上就是促成了雍正白地花鸟绘画风格的诞生,它是由雍正和怡亲王共同的喜好加上环境的熏陶交相辉映的结果。圆明园造办处珐琅作主要以正大光明大门外西南侧的造办处地点为主,怡亲王花园间也作为早期珐琅彩瓷研制地之一,但为期不长。如意馆只是珐琅作的画匠客串地之一,与珐琅作有间接联系。鉴园"古月轩"曾为作为道光间官窑、料器鼻烟壶款识之一,并非珐琅瓷的制作之地,这是晚清因炒作仿制珐琅瓷而捕风捉影以宫廷款名而转为一名瓷品种的民间说词。(本文来源于《《圆明园》学刊第十一期》期刊2011-06-01)

周思中,易小英[6](2010)在《清宫瓷胎画珐琅的名称沿革与烧造时间、地点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瓷胎画珐琅的研制和烧造成功时间可能就在康熙五十五(171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这五年之间,且景德镇、宜兴、清宫珐琅作叁地都在同时进行,景德镇御窑厂进御的康熙"粉彩",实际上是为配合康熙研制的珐琅彩瓷样本。(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宁文君[7](2009)在《瓷胎“古月轩”与瓷胎画珐琅和粉彩瓷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月轩”在陶瓷收藏界闻名遐迩,但它到底是瓷胎画珐琅的品种,还是粉彩瓷的品种,众说纷纭。鉴赏界所谓瓷胎“古月轩”,都模糊的认为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清宫内绘制的瓷胎画珐琅。但在各种官方文献中对珐琅彩瓷均称“瓷胎画珐琅”,而并未有瓷胎“古月轩”一说。据考,“古月轩”最早为嘉庆、道光时的玻璃质料器鼻烟壶的款识。晚清民国时,“古月轩”一词出现在一些书籍上,如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寂园叟的《陶雅》等,并在书中作出许多猜测与推断,甚至为此编出很多故事,以证明所谓瓷胎的“古月轩”即瓷胎画珐琅。而杨啸谷的《古月轩瓷考》从反面来驳斥前人的观点,明确区分瓷胎“古月轩”和瓷胎画珐琅。从上世纪叁十年代旌德之出版的《古月轩名瓷》图谱看,现在所谓瓷胎“古月轩”的真实面貌应是晚清民国的粉彩瓷。本文通过对比和归纳瓷胎画珐琅和粉彩瓷的历史特点,与瓷胎“古月轩”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所谓“古月轩”瓷其实是晚清民国的粉彩瓷。(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期刊2009-04-20)

张甘霖[8](2009)在《清代陶瓷史的一项划时代研究——周思中《清宫瓷胎画珐琅研究:1716~1789》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周思中《清宫瓷胎画珐琅研究:1716~1789》一书评述,认为该书填补了一项清代陶瓷史研究的重大空白。该书在方法论上、研究思路上、学术视野上都突破了传统的窠臼,凸现了传统和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重大问题,显示了作者把陶瓷艺术史与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意识进行统一的倾向,反映了当代陶瓷史论研究正进入一个全新的转折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09年04期)

周思中[9](2008)在《欧洲画珐琅与清官瓷胎画珐琅》一文中研究指出也许,打动康熙的不仅是这种色泽亮丽的釉彩,而且还是由画珐琅所表现出来的精细传神的精神吧。这种精细化精神似乎象征着17到18世纪人类做事的一丝不苟和精细入微的优良品质和方式,它可能是康熙正在寻找而一时无法找到的象征,而欧洲画珐琅正好是这种精神和形式的对应物。(本文来源于《紫禁城》期刊2008年07期)

周思中[10](2006)在《康熙瓷胎画珐琅款式与“年款的激励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康熙的瓷胎画珐琅款式,首次提出了“年款的激励效应”这一命题,这是理解我国明清御窑本质意义的一个崭新角度。(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06年05期)

瓷胎画珐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乾隆瓷胎画珐琅的风格乾隆皇帝(一七一一——一七九九)知识广博,视野开阔,他继位后,对于祖父康熙、父亲雍正遗留下来的瓷胎画珐琅格外珍视,并依前制继续在宫中烧制瓷胎画珐琅。据乾隆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造活计清档》显示,每件瓷胎画珐琅在烧成之后都会配置硬木座及楠木匣,贮藏于乾清宫珐琅库内,可见其重视程度。隆朝瓷乾胎画珐琅造型多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瓷胎画珐琅论文参考文献

[1].周弋琳.清叁代宫廷御制瓷胎画珐琅艺术的演变进程及其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刘芳.盛极而衰——清乾隆朝瓷胎画珐琅欣赏[J].荣宝斋.2013

[3].曹萌,陈沛捷.雍正瓷胎画珐琅梅花图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2

[4].孔六庆,张倩.论清宫瓷胎画珐琅彩性质与地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

[5].周思中.圆明园珐琅作与清瓷胎画珐琅的制作及风格考[C].《圆明园》学刊第十一期.2011

[6].周思中,易小英.清宫瓷胎画珐琅的名称沿革与烧造时间、地点考[J].陶瓷学报.2010

[7].宁文君.瓷胎“古月轩”与瓷胎画珐琅和粉彩瓷的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

[8].张甘霖.清代陶瓷史的一项划时代研究——周思中《清宫瓷胎画珐琅研究:1716~1789》读后[J].中国陶瓷.2009

[9].周思中.欧洲画珐琅与清官瓷胎画珐琅[J].紫禁城.2008

[10].周思中.康熙瓷胎画珐琅款式与“年款的激励效应”[J].东南文化.2006

标签:;  ;  ;  ;  

瓷胎画珐琅论文-周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