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蚜虫群体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钾,小麦,酚类物质代谢,蚜虫种群动态
蚜虫群体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李刘杰,汪强,韩燕来,谭金芳[1](2009)在《钾水平对小麦酚类物质、木质素代谢和接种蚜虫群体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钾素水平对小麦后期蚜虫抗性的影响效果及其机理,为指导钾肥合理施用,降低小麦蚜虫危害提供依据。利用设置K0(0)、K1(0.1K2Omg/kg土)、K2(0.15K2Omg/kg土)3个钾处理的盆栽试验并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供钾水平对小麦后期酚类物质、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了处理间接种蚜虫种群变化动态的差异。结果表明:接虫后14~28天,单株小麦蚜虫数量不同施钾处理间出现明显的差异,其中以K0蚜虫群体最高,其次是K2,K1最低。群体高峰期出现时间K2、K0较K1提前2~3天。3个处理相比,K1植株总酚、酚酸、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PAL、TAL、POD、PPO)活性最高,其次是K2,K0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总酚、酚酸、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与植株钾素含量相关性不显着,但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相关性显着。适量供钾可增加植株对钾素的吸收,促进了植株生长和总酚、酚酸、木质素的合成及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可增加小麦对蚜虫的抗性;而供钾不足或过量,或降低了植株对钾素的吸收,或使植株对钾素产生奢侈吸收,均不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和酚类物质、木质素的合成,从而降低了小麦对蚜虫的抗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9年17期)
李刘杰[2](2009)在《施钾对小麦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蚜虫群体动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盆栽试验,对不同施钾水平下(k0、k1和k2)郑麦9023和内乡149两个小麦品种生育后期接蚜群体动态进行了调查,同时比较了小麦旗叶钾含量、生物量、营养物质、酚类物质及其代谢相关的酶活性在叁个钾水平上的差异,分析了营养物质、酚类物质与蚜虫群体数量的关系及蚜虫侵害后小麦防御性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开花、灌浆到成熟期,旗叶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生物量逐渐增加;施钾可以增加旗叶钾含量,叁个钾水平相比,k2水平下叁个生育期旗叶钾含量最高,k1次之,k0最低,且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在k1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是最高,且显着高于k0和k2水平,而在后两个钾水平下两个品种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异皆不显着,说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叶片钾含量,适宜的钾肥供应有利于小麦生育后期生物量的积累和产量形成,而钾供应过量和不足,均不能使小麦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从而影响到产量的形成。2.蚜虫调查结果显示,叁个钾水平下,k0处理蚜虫峰值最高,其次是k2,k1最低;峰值出现时间则是k1最早,依次是k2和k0;说明钾供应不足(k0)和过量(k2)使蚜虫峰值增加和峰值出现时间推迟,均增加蚜虫对小麦的危害,影响小麦生长;适宜的钾供应则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蚜虫峰值和提前峰值时期,进而减轻蚜虫危害。3.施用钾肥可以增加小麦旗叶可溶性糖、蔗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且k1水平下这些物质的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与小麦灌浆期蚜虫群体数量呈负相关(郑麦9023 r=-0.958*~-0.999**、-0.962*~-0.995**,内乡149 r=-0.952*~-0.999*、-0.954*~ -0.999**)。说明钾通过影响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而影响小麦蚜虫的发生;而蔗糖含量与蚜虫群体数量相关性不一致。4.钾可以提高PAL、PPO、POD、TAL活性,增加小麦旗叶水溶性总酚、酚酸及木质素含量,叁个钾水平下,k1处理的PAL、PPO、POD、TAL活性最高,叁种物质含量亦最高,其次是k2和k0。相关分析表明旗叶水溶性总酚、木质素含量与调查期内蚜虫数量呈负相关(郑麦9023 r=-0.950*~-0.999**、-0.950*~-0.999*;内乡149 r= -0.978*~-0.999**、-0.953* ~-0.999**)。表明施钾促进了酚类物质的代谢,提高小麦的抗蚜性,减少蚜虫数量。而酚酸与接种蚜虫群体数量相关性不一致。5.施用钾肥不仅可以增加小麦叶片PAL、PPO、POD、TAL、SOD、CAT的原有活性,在蚜虫侵害后,钾更有利于提高PAL、PPO、POD、TAL、SOD、CAT的诱导活性。这些酶活性的提高可以阻碍蚜虫对小麦的侵染,减轻小麦受到的伤害,进而提高小麦的诱导抗蚜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蚜虫群体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盆栽试验,对不同施钾水平下(k0、k1和k2)郑麦9023和内乡149两个小麦品种生育后期接蚜群体动态进行了调查,同时比较了小麦旗叶钾含量、生物量、营养物质、酚类物质及其代谢相关的酶活性在叁个钾水平上的差异,分析了营养物质、酚类物质与蚜虫群体数量的关系及蚜虫侵害后小麦防御性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开花、灌浆到成熟期,旗叶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生物量逐渐增加;施钾可以增加旗叶钾含量,叁个钾水平相比,k2水平下叁个生育期旗叶钾含量最高,k1次之,k0最低,且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在k1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是最高,且显着高于k0和k2水平,而在后两个钾水平下两个品种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异皆不显着,说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叶片钾含量,适宜的钾肥供应有利于小麦生育后期生物量的积累和产量形成,而钾供应过量和不足,均不能使小麦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从而影响到产量的形成。2.蚜虫调查结果显示,叁个钾水平下,k0处理蚜虫峰值最高,其次是k2,k1最低;峰值出现时间则是k1最早,依次是k2和k0;说明钾供应不足(k0)和过量(k2)使蚜虫峰值增加和峰值出现时间推迟,均增加蚜虫对小麦的危害,影响小麦生长;适宜的钾供应则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蚜虫峰值和提前峰值时期,进而减轻蚜虫危害。3.施用钾肥可以增加小麦旗叶可溶性糖、蔗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且k1水平下这些物质的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与小麦灌浆期蚜虫群体数量呈负相关(郑麦9023 r=-0.958*~-0.999**、-0.962*~-0.995**,内乡149 r=-0.952*~-0.999*、-0.954*~ -0.999**)。说明钾通过影响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而影响小麦蚜虫的发生;而蔗糖含量与蚜虫群体数量相关性不一致。4.钾可以提高PAL、PPO、POD、TAL活性,增加小麦旗叶水溶性总酚、酚酸及木质素含量,叁个钾水平下,k1处理的PAL、PPO、POD、TAL活性最高,叁种物质含量亦最高,其次是k2和k0。相关分析表明旗叶水溶性总酚、木质素含量与调查期内蚜虫数量呈负相关(郑麦9023 r=-0.950*~-0.999**、-0.950*~-0.999*;内乡149 r= -0.978*~-0.999**、-0.953* ~-0.999**)。表明施钾促进了酚类物质的代谢,提高小麦的抗蚜性,减少蚜虫数量。而酚酸与接种蚜虫群体数量相关性不一致。5.施用钾肥不仅可以增加小麦叶片PAL、PPO、POD、TAL、SOD、CAT的原有活性,在蚜虫侵害后,钾更有利于提高PAL、PPO、POD、TAL、SOD、CAT的诱导活性。这些酶活性的提高可以阻碍蚜虫对小麦的侵染,减轻小麦受到的伤害,进而提高小麦的诱导抗蚜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蚜虫群体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刘杰,汪强,韩燕来,谭金芳.钾水平对小麦酚类物质、木质素代谢和接种蚜虫群体动态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
[2].李刘杰.施钾对小麦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蚜虫群体动态的关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